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英媒稱中餐文化在國外日漸深邃:傳統美食不僅宮保雞丁

英媒稱,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 但以美食著稱, 將美食融入到生活哲學裡的民族不止中國人, 至少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就不甘落人後。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31日報導, 但從來跟美食扯不上任何關係的英國人卻酷愛點評美食, 英國雜誌'Restaurant'《餐廳》每年都會評選世界50最佳餐廳榜單。 只是英國人的評選結果激怒了法國人, 法國人認為英國人排列的最佳榜單裡從來都對法國餐廳不公允, 從2009年開始, 法國餐廳從未擠進前三名, 就連前十名也是差強人意。 於是, '一怒之下'法國人自己也開啟了一份法國版全球最佳餐廳排行榜。

不過為了公平起見, 榜單並沒有特別偏向'自己人', 負責發佈法國榜單的法國外交部負責人說:"我們非常誠實, 而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今後全世界都來參考這份榜單'。

'英法之爭'似乎從未停歇過, 從從前的戰爭, 到文化, 到語言, 如今, 連美食排行榜也得爭個高下。

但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於是, 法國人慷慨的將許多在紐約的著名餐廳列在了自己榜單裡。 於是, 很多在紐約的創意料理餐廳也日漸走紅, 受到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也因此, 許多中式餐館和華裔大廚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報導稱, 在美國的移民文化中, 大家的刻板印象總認為中餐很油膩, 食物美味卻不那麼精緻, 中餐是平民化的美食,

難登大雅之堂, 也難真正融入歐美人的日常飲食食譜裡。 然而, 這一切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也許是由於受到了紐約創意餐廳和創意料理的影響和風潮, 更有可能是因為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 花錢買消費的和從事餐飲職業的中國人都並非再是早前的移民一代。 就拿在倫敦的幾個新興的中國餐廳創辦人來說, 她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有著不同的工作和學習背景, 因為對美食的喜好, 她們甚至為了尋找新鮮食材和考察餐廳而走訪世界各地。

當下倫敦非常潮流的中國餐館 Chinese Laundry 的創辦人任桐桐說到她們的中國餐廳理念。 她們對於食材的挑選, 菜色的設置到餐廳的設計和裝修, 全程自己包辦, 本來是學產品設計的她,

將自己所學到的設計理念和美學運用到了食物料理中。 在她們的精心設計和經營下, 餐廳頗受歡迎, 一度成為倫敦最潮流的餐館, 很多人英國人品嘗完它們的特色菜系以後表示, 因為之前從未接觸過地道中國美食, 沒有想到中國美食如此豐富。

如今, 我們身處的時代和環境都在發生劇烈的轉變, 從前那些大雜燴的食物並不能滿足大家的味蕾。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去中國旅行和工作, 他們也對什麼是真正的中國美食有了自己的體驗。 如果再拿出'宮保雞丁'說這是中國傳統地道美食, 恐怕就再難糊弄過去。

儘管英國不以美食著稱, 然而倫敦的世界影響力跟其它歐美城市比起來, 仍然遙遙領先。 在倫敦生活的外籍人士居多,

這裡彙聚了世界各地來的人, 因此倫敦也彙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

也許, 倫敦的美食地位還是無法比擬巴黎的優雅, 原創性和精緻細膩, 也無法和紐約的新穎, 開放和大膽相提並論。 然而, 現代料理和 fusion 餐廳講究創意和文化背景, 無論從食材的選地和搭配, 還是大廚們的文化底蘊對於食物菜單的影響, 都是必不可少的話題。 就此方面來說, 倫敦在創意美食方面競爭力不小。

報導稱, 不光是英法兩國間的餐飲文化"戰爭"激烈, 亞洲城市例如, 東京、北京、臺北、上海、香港等, 都不甘示弱, 崛起了很多高檔料理的餐廳。 不過跟以前不同的是, 如今, 中式料理也加入了這競爭激烈的戰局, 中餐漸漸走出了大家對它的刻板印象,

而成為了最潮流和最複雜深邃的文化的代名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