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高校的大學生,畢業都去了哪裡?這些資料看著好心塞

你們有沒有好奇過一個問題:

西安有130萬大學生, 畢業之後都去了哪裡?

先來說結論, 西安高校本來就比較多, 但是相應的產業發展不全, 成為人才輸出的城市, 又由於地區發展普遍不好, 與同屬人才輸出城市的武漢南京相比顯得問題更加突出。

我們將高校在校人數看做人才庫存, 而GDP代表人才流動目標我們先看高等學校在校人數, 看一下各城市人才培養的情況↓

人數最多的是武漢, 廣州, 考慮到深圳由於城市年輕, 沒有眾多的高校, 廣州可以與深圳一起看由圖中可以看出, 武漢、西安、成都、南京、濟南、鄭州、重慶、北京八個城市人才培養較多。 正好都是各區域的中心城市然後我們來看各城市的發展, 比較圖中城市的GDP↓

橫軸高校在校人數依次排列, 而縱軸是GDP產值這張圖只顯示各地的GDP差距, 如果除以本地學生數, 得到以下的圖↓

很明顯, 上海、北京算是明顯的人才輸入城市, 學生數量不多但是經濟發達, 自然很多人會進入。 而南昌、西安、濟南、鄭州、武漢、南京 會流失不少我們假設各城市畢業生本地就業不流動, 而GDP代表總薪資, 那麼北京是西安的六倍, 上海是西安的八倍如果再看在校人數與總人口比例的話↓

其中長沙屬於平均水準, 武漢、濟南、南京、南昌、西安五個城市屬於大學生占比較高的城市基本的結論, 在提到的十二個高等教育主要城市中:

上海、北京屬於典型的人才輸入城市;

廣州屬於人才輸出較多的城市;

長沙各方面平衡, 人才無明顯流動, 屬於標準城市;

鄭州人口眾多, 所以人才有流動但表現的不明顯;

成都、重慶城市發展較好, 人才流動有, 但是不突出;南昌地區地位不高, GDP不高名校不多, 顯得人才流動不引人關注;

武漢西安南京濟南四個城市人才流失明顯, 又以西安最明顯實際上,

南昌的問題比西安要更嚴重。

所以不被人關注武漢南京濟南三個城市, 分別對應湖北、山東、江蘇三個生源大省, 同時吸引周邊生源, 因此高校林立, 雖然武漢高校在校人數全國第一, 但是經濟較南京、濟南要好一些, 所以流失情況不明顯, 而西安僅武漢一半的GDP, 問題顯得嚴重的多看一下各地區的GDP資料, 取西北、西南、華中、東北四個地區。

西北本身發展就不好而且不均衡, 西安GDP基本等於四省會之和, 同樣的是地處西南的成都, 但是成都和武漢又是西安的兩倍。 於是西安就被扣上了經濟不發達人才留不住的帽子考慮完高校就業時人才流失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西安的人才進出情況, 是否西安人才越來越少?下圖是西安交大2012年就業流向, 研究生留在陝西的比例還要更高一些。

西安本身一開始就吸引了眾多的生源,但是在就業時,又悉數流失掉。實際西安培養了本地區相當的人才,同時培養了大批奔赴其他地區的人才。也就是說問題本身應該說的是為什麼西安流失了大批本城市培養的人才,從本地區的人才來看其實基本持平。最後,高校人才與經濟實力實際是相關的,比如上海的大學生人數不及南昌,但是城市本身的經濟實力推動了本地區高校的發展,北京由於政策原因也成為了全國的高等教育中心,而不是高校人數最多的武漢,這一點從兩交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看得出來。而高校本身作為人才庫,也能推動本地區經濟發展,可惜由於地區各省發展緩慢,西安的第三產業發展不起來,政府政策實施也不如西南的成都,留不住大量本地培養的人才。

再看看,

我們親愛的廣大網友的說法。

@陝西身邊事兒:高中畢業前,老師說,西北五省的孩子來西安,西安孩子去北上廣,北上廣孩子出國,這就是現實。

我不是來黑家鄉的,這麼美的家鄉我捨不得黑。我只是想說,文化歷史底蘊不是經濟發展緩慢的遮羞布;其次,追求經濟增長也不丟人。你不會歌頌秦漢的江南,隋唐的北京和宋明的長安——那並不是她們最輝煌的時候。當你歌頌揚州時,歌頌的是她春風十裡;當你歌頌南京時,你歌頌她六朝金粉。當我們這一代人成為歷史,上海也將作為一個“有底蘊”的城市被載入史冊。歷史文化底蘊,說到底,就是曾經“繁華富庶”過。自己繁華了,人才自然不會流失。不然……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希望家鄉更好。

@C先生要滿血復活:我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說實話鄉黨們也別不高興。之前沒離開過西安一直覺得西安很棒很現代化也宜居,我不在乎小偷,因為小偷每次根本偷不到我。工作四五年一直賺著2000塊錢的工資,突發奇想決定去上海學習設計,接觸產品和互聯網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工資上升到10k+,接觸的資訊和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

出來快三年了我相信我西安的朋友沒幾個知道我做的什麼。一線城市有著特有的快節奏和相容性,用優勝劣汰形容一點都不過分。我滿心歡喜的認為可以帶著我的專業技能回西安工作,但是查到西安工作的機會和薪資少之又少,所以我一年又一年的推遲回去。我更喜歡大城市人的拼搏和努力,路上也會擠出時間學習英語。

@美食烏托邦:就我個人而言,我畢業也不會選擇留在西安,原因如下:

1.西安的天氣狀況和空氣品質都不好,冬天特別冷,夏天地表溫度最高可以達到四十多度,冬冷夏熱讓人難以適應,而且空氣品質很糟糕,霧霾很嚴重,除此之外很多地方還有很濃的異味、臭味,讓人接受不了!

2.西安的治安不好,我剛到西安的時候,一下火車就有人拉著我讓我給他錢,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騙子真的不少,一到了小長假學校就不讓我們出去,擔心我們的安全,聽說還有什麼遊街!

3.西安只是一個二線城市,大多數畢業生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都會去往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等!

雖然西安是一個古都,不可否認它很美,但是考慮到以上因素,個人覺得我不會選擇留在西安!

@毛兔兔3:謝謝邀請。我認為,部份學生直奔北上廣他們認為那裡會有更多的機遇更好的發展。有的是父母在自己的城市給選擇了就業方向或工作都安排好了。有的為了愛情追隨另一半了!無論如何我們都祝願畢業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

畢業之後你會在哪裡?

編輯丨凱琪

圖文丨網路

研究生留在陝西的比例還要更高一些。

西安本身一開始就吸引了眾多的生源,但是在就業時,又悉數流失掉。實際西安培養了本地區相當的人才,同時培養了大批奔赴其他地區的人才。也就是說問題本身應該說的是為什麼西安流失了大批本城市培養的人才,從本地區的人才來看其實基本持平。最後,高校人才與經濟實力實際是相關的,比如上海的大學生人數不及南昌,但是城市本身的經濟實力推動了本地區高校的發展,北京由於政策原因也成為了全國的高等教育中心,而不是高校人數最多的武漢,這一點從兩交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看得出來。而高校本身作為人才庫,也能推動本地區經濟發展,可惜由於地區各省發展緩慢,西安的第三產業發展不起來,政府政策實施也不如西南的成都,留不住大量本地培養的人才。

再看看,

我們親愛的廣大網友的說法。

@陝西身邊事兒:高中畢業前,老師說,西北五省的孩子來西安,西安孩子去北上廣,北上廣孩子出國,這就是現實。

我不是來黑家鄉的,這麼美的家鄉我捨不得黑。我只是想說,文化歷史底蘊不是經濟發展緩慢的遮羞布;其次,追求經濟增長也不丟人。你不會歌頌秦漢的江南,隋唐的北京和宋明的長安——那並不是她們最輝煌的時候。當你歌頌揚州時,歌頌的是她春風十裡;當你歌頌南京時,你歌頌她六朝金粉。當我們這一代人成為歷史,上海也將作為一個“有底蘊”的城市被載入史冊。歷史文化底蘊,說到底,就是曾經“繁華富庶”過。自己繁華了,人才自然不會流失。不然……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希望家鄉更好。

@C先生要滿血復活:我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說實話鄉黨們也別不高興。之前沒離開過西安一直覺得西安很棒很現代化也宜居,我不在乎小偷,因為小偷每次根本偷不到我。工作四五年一直賺著2000塊錢的工資,突發奇想決定去上海學習設計,接觸產品和互聯網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工資上升到10k+,接觸的資訊和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

出來快三年了我相信我西安的朋友沒幾個知道我做的什麼。一線城市有著特有的快節奏和相容性,用優勝劣汰形容一點都不過分。我滿心歡喜的認為可以帶著我的專業技能回西安工作,但是查到西安工作的機會和薪資少之又少,所以我一年又一年的推遲回去。我更喜歡大城市人的拼搏和努力,路上也會擠出時間學習英語。

@美食烏托邦:就我個人而言,我畢業也不會選擇留在西安,原因如下:

1.西安的天氣狀況和空氣品質都不好,冬天特別冷,夏天地表溫度最高可以達到四十多度,冬冷夏熱讓人難以適應,而且空氣品質很糟糕,霧霾很嚴重,除此之外很多地方還有很濃的異味、臭味,讓人接受不了!

2.西安的治安不好,我剛到西安的時候,一下火車就有人拉著我讓我給他錢,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騙子真的不少,一到了小長假學校就不讓我們出去,擔心我們的安全,聽說還有什麼遊街!

3.西安只是一個二線城市,大多數畢業生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都會去往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等!

雖然西安是一個古都,不可否認它很美,但是考慮到以上因素,個人覺得我不會選擇留在西安!

@毛兔兔3:謝謝邀請。我認為,部份學生直奔北上廣他們認為那裡會有更多的機遇更好的發展。有的是父母在自己的城市給選擇了就業方向或工作都安排好了。有的為了愛情追隨另一半了!無論如何我們都祝願畢業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

畢業之後你會在哪裡?

編輯丨凱琪

圖文丨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