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媒:中國航太雄心為創新提供動力 湧現私營航太初創企業

美媒稱, 中國的飛速經濟增長也許在放緩, 但該國的航太野心並沒有顯示出放緩跡象。 除了正在進行的將登陸器——並最終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和火星以抗衡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努力之外, 中國政府還日益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的航太產業以抗衡美國企業, 比如傑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和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3月28日報導, 雖然中國航天部門曾公開宣佈該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左右使中國躋身世界航太強國行列, 但中國政府也在想辦法引導資金, 用於推動中國科技企業在下游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比如機器人、人工智慧、大資料分析及其他21世紀技術。

中國的大多數航太目標仍主要專注於提升中國在國內外的聲望。 中國政府將航太科研經費大幅增加的努力, 以及已經出現的雖還很弱小但正在不斷成長的私營航太初創企業, 都表明中國業界和政府認為對航太技術的投資具有長遠的經濟效益。

雖然中國的航太計畫歷來只是一項展示該國技術實力的政府事業, 但中國現在也希望其航太計畫能夠產生經濟效益。 隨著長期由廉價勞動力和低端製造業驅動的經濟繁榮期貌似達到擴張的極限, 中國政府前不久將2017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5%左右——創下近年來的新低。

根據美國CB風險投資公司發佈的資料, 中國擁有43家估值不低於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但它希望看到更多能夠成為下一個增長引擎的初創企業, 特別是在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相關行業。 而且, 在中國政府內外都有跡象表明, 北京相信它的航太野心能夠為中國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提供推動力, 催生出既能夠提高中國國際地位、也能夠改變經濟增長放緩勢頭的技術突破。

就火箭而言, 培養一個商用火箭發射產業將使中國企業能夠以盈利為目的向外國客戶推銷火箭技術。 而且, 這也會使企業得以修補並(在理想情況下)改進政府的設計。

除了火箭硬體之外, 據說中國也在考慮大幅增加航太科研項目的經費,

而這些項目將要求中國企業研發出新的材料、感測器及其他技術。 當前的發展規劃已經提出了五個重大太空探索專案。 這其中包括2015年12月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以及去年發射的實驗性量子通信衛星——後者可能帶來通信和加密行業的重大突破。

加拿大阿爾比大學中國研究所專家阿蘭娜·克魯利科夫斯基說:“這些項目是一項經濟和社會轉型戰略構想的組成部分, 這一戰略構想全面廣泛、深思熟慮、眼光長遠。 中國所需要的其實是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 而這些新驅動力必須來自服務業, 來自創新, 來自真正轉型為一個更像發達工業化經濟體的國家經濟。 ”

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去年發射前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