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聽、好吃、好玩 厲害了我們的“壯族三月三”

好聽、好吃、好玩、好看

厲害了, 我們的壯族“三月三”

昨日, “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2017南寧市“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動開幕。 圖為絢麗多彩的民俗活動讓市民目不暇接。 徐天保/攝

小朋友在活動上打陀螺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朱映伊/文 徐天保/圖

“唱山歌咧, 這邊唱來那邊和!”3月30日, 農曆三月初三, 八桂又歡歌。 “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2017南寧市“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動在民歌湖畔拉開大幕, 各族同胞歡聚一堂。 其中, “百名劉三姐對歌”、非遺項目展示、傳統民俗體驗等多個活動, 讓市民不出市區就能體驗到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這個“繡球”你見過嗎

每年“三月三”, 山歌總是要唱個過癮的。 一大早, 趁著現場的觀眾還少, 來自南寧市良慶區的黃大姐便和搭檔先來“開開嗓”, 輕聲唱著好聽的山歌調。 記者被黃大姐手裡一個長得像鳳梨的工藝品吸引住了, “這叫毬絲, 是個定情物, 跟繡球是一個功能!”黃大姐說她們唱的是嘹囉山歌。

據黃大姐介紹, 嘹囉山歌源自于良慶壯族村寨曾經流行的一種“拋雞選婿”風俗, 女孩家把雞當成繡球扔向人群, 搶到的男子就是如意郎君。 每逢此時, 未娶的年輕男子就會盯著彩台, 期待抓到作為愛情信物的雞, 而為了吸引女方的注意, 他們會高聲呼喊:“嘹囉”(注:壯話的“嘹”為“看”和“笑”之意, “嘹囉”意為“看啊”、“笑啊”)。

逐漸地, 就演變成了以“嘹囉”二字起頭的固定的演唱形式, 所以稱為嘹囉山歌。 “後來, 姑娘們手裡的活雞, 就變成了我手裡的這種‘毬絲’。 ”黃大姐告訴記者, 毬絲用經過精心挑選的雞毛進行裝飾, 搭配上漂亮的壯錦圖案和各種五顏六色的串珠, 十分富有民族特色。

對於這嘹囉山歌, 不僅南寧市民喜歡, 還受到了外地遊客的歡迎, 來自遼寧的王阿姨一直站在嘹囉歌隊前捨不得走, “我雖然聽不懂, 可是覺得這調子很好聽, 而且這民族服飾也很有特色”。

除了各種山歌隊, 在當天活動的開幕式上, 百名身著節日盛裝的“劉三姐”與現場千名觀眾一起演出了《歌賦天下》, 今年“三月三”的主題曲《廣西尼的呀》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讓現場掀起了高潮。

正在繡花的藍淋

藍淋的壯繡

小男孩也喜歡上繡壯繡了

在“三月三”的各種活動中, 非遺體驗區總是人氣高企, 不僅能吃能看, 還能玩。 南寧老友粉、壯族的五色糯米飯、侗族的醃魚、瑤族的油茶、蒼梧的六堡茶、橫縣的大粽等40種各地非遺傳統美食讓市民根本停不下來, 北海貝雕、南寧點米成畫、欽州坭興陶等各地非遺手工藝品也是讓人愛不釋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活動現場還邀請了壯族、瑤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百名繡娘”共同展示不同民族指尖上的美, 讓市民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在這百名繡娘中, 記者驚喜地發現了一張熟面孔——廣西工藝美術大師藍淋, 去年的“三月三”,

記者就曾見過她。 作為壯繡世家的第五代傳人, 這次她帶著自己繡坊裡的40名繡娘來參加活動, “我就是想讓大家都來見見世面, 看看別人的繡法是怎麼樣的。 ”藍淋說, 這次還專門帶來了幾個年紀特別小、熱愛刺繡的小繡娘。 今年才10歲的韋燕如, 已經能嫺熟地完成媽媽交給她的刺繡任務, 雖然她並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麼針法, “我希望能給這些孩子創造一個環境, 通過對傳統圖案進行改良, 讓她們喜歡上壯繡, 只有這樣, 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傳承下去”。

藍淋還告訴記者, 以前都說女孩子學繡花, 現在有一些男孩子也喜歡上了這個, “一開始, 繡娘看他們實在好奇, 便讓他們在邊角料上試試, 誰知, 越繡就越有樣子了!”對於這樣的變化,

藍淋感到很高興。

跳竹竿舞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加入

外地遊客在廣西玩嗨了

嘗夠了小吃, 看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然少不了各種互動活動。 立蛋和親子編蛋網的展臺前擠滿了人, 其中有不少是家長。 傳說, 當父母將雞蛋裝進與孩子共同編織的蛋網中, 並親手掛在孩子的胸前, 就能給孩子帶去健康。 想要把蛋掛起來必須先做蛋網, 大人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 用各種顏色的彩色絲線編織蛋網, 小朋友們則在一邊給雞蛋畫上了美麗的“外衣”, “福”字、機器貓、海綿寶寶, 相當有趣。

除了親子活動受歡迎, 還有拋繡球、板鞋競速、賓陽遊彩架、甘棠彩鳳、跳竹竿、鬥竹馬、打磨秋、打陀螺等各種形式的民族體驗活動。 一群來自河北的遊客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參加“三月三”的活動,真是玩嗨了,“光是拋繡球我們就拋了好多次,太有趣了”!

“三月三”當晚,“相約民歌湖畔· 共眷天下民歌”——壯族“三月三”歌圩專場演出作為壓軸演出繼續在民歌湖上演,運用臺上唱台下和的互動模式,600名演員攜手市民觀眾組成歌圩,讓觀眾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歌、山歌唱腔。

一群來自河北的遊客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參加“三月三”的活動,真是玩嗨了,“光是拋繡球我們就拋了好多次,太有趣了”!

“三月三”當晚,“相約民歌湖畔· 共眷天下民歌”——壯族“三月三”歌圩專場演出作為壓軸演出繼續在民歌湖上演,運用臺上唱台下和的互動模式,600名演員攜手市民觀眾組成歌圩,讓觀眾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歌、山歌唱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