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環青海湖去茶卡鹽湖,這條路才是打開天空之鏡的正確方式

今年的國慶大假可謂千載難逢啊!八天正假加上各種手段湊到一塊的存假, 呵呵!許多人恐怕詩還未吐出, 心兒早已飛向遠方嘍!於是許多朋友打算自駕出行, 一周左右時間, 青海湖大環線遊肯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湖, 關於它的傳說和美麗太多太多, 以至於有人發出:此生不到青海湖, 奈何橋上回頭哭的感慨!青海湖周邊有許多著名景點, 如:沙湖、二郎劍、鳥島、仙女灣等, 還可在黑馬河看日出, 當然還有中國國家地理推薦此生必去55個地方之一的中國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青海湖的美暫且不多說, 今天先來談談去茶卡鹽湖的線路問題:一般環湖按順時針方向從西寧到沙湖再到二郎劍至黑馬河翻橡皮山遊茶卡鹽湖, 西可至格爾木進藏或入疆, 北可經國道315環湖游仙女灣、剛察縣或重返黑馬河繼續沿湖行遊。 而我想給大家推薦的是上圖綠色標注路線:從二郎劍景區向南翻越南山至共和縣,

這條路不僅可在山頂俯瞰青海湖而且沿途風景絕美, 保證美翻天!

從二郎劍景區沿湖的G109望南駛入一條柏油公路, 蜿蜒盤旋幾公里後, 你會猛然發現, 自己突然擁有了上帝視角:浩瀚無垠的青海湖那一片湖藍從天直掛眼前,

青海湖就像一塊珠圓玉潤的寶石, 鑲嵌在天邊。 二郎劍位於青海湖東南岸, 為一狹長的陸地提帶, 寬約百步, 長約25公里, 酷似一把長劍, 自南向北沒入海中。

因距離西寧151公里, 這裡之前又被稱為151基地, 是我國第一個魚雷發射試驗基地。

二郎劍景區大門就位於109國道邊, 現在已成為青海湖最重要的景點之一, 一般旅行團帶客參觀青海湖就是這裡。

翻越青海湖畔南山, 昨夜的雨雪將紅褐色的的南山點綴得莊重聖潔, 梯田似的層層積雪猶如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整齊曼妙地鋪在山巒,

公路鋒利地劃過山脊, 讓人覺得仿似切開一個巨大的法式蛋糕!

翻過南山, 進入共和縣境內, 沿途風光更是如畫, 蒼雲低垂, 各種層次的金黃、橙黃、淡黃、深綠......從擋風玻璃前、車窗側, 撲面而來, 呼嘯而過, 讓你應接不暇!

陽光透過烏雲灑在雪山、丘巒上、喇嘛廟頂,疾風勁草挾裹著陣陣蕭瑟的寒意席捲而來!

遠處沙丘如城牆般的橫亙天際,烏雲壓城、葉黃草枯,頗有大漠狼煙起、塞外戰事急的沉悶和壓抑感!

天、路,墨黑,草、樹,金黃,只有光影這雙魔術手不停地在塗抹這片神奇的大地,帶給我們美好的視覺享受和心曠神怡!

青藏高原就是如此神奇,它總能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帶給你驚喜,鏡頭隨便一框,都是一幅絕美的畫卷!

天色漸漸亮開,烏雲消失得無影無蹤,藍天白雲開始粉墨登場,路邊一個小村莊的白楊樹林吸引了我們!

白楊挺拔秀麗,在北方特別是在西北地方更為常見,它們擋風禦沙捍衛著日漸沙漠化的農田草原!

沒有胡楊林斑駁絢爛的滄桑、委曲求全的虯枝盤展,白楊樹如同初生牛犢般的倔強執拗、剛直不阿,無論風雨塵暴,始終挺直著腰板!

在藍天映襯下,白楊樹冠直入雲天,寧折不彎,這是古今多少士大夫追求的品格啊!

從共和上國道G6,高速疾馳200公里,不到三小時即可到達位於青海海西蒙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的茶卡鹽湖。這裡地處G109、G315、G6、S2013等國道省道交匯處,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網站,被譽為柴達木盆地東大門,歷史上是商賈、遊客進藏入疆的必經之地。

“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鹽的海。它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湖面海拔3100米,東西長15.8公里,南北寬9.2公里,呈橢圓形,總面積105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一樣大。

茶卡鹽湖被稱之為中國的“天空之鏡”,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並稱為“青海四景”,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鹽湖旅遊業自1980年開發以來,吸引著眾多內地和歐美、東南亞、日本及港澳臺遊客。近年來,隨著采、制鹽工藝流程的不斷完善,茶卡鹽湖景區已發展成生態游與工業遊並舉的4A級新型景區。門票在2017年5月年調整為70元還不含小火車和快艇費用!

湖畔有許多組大型鹽雕,這是鹽和雕塑藝術完美的結合,在戶外創作大型鹽雕藝術品中還是國內首例。它的魅力在於以純自然的原鹽和鹵水為原材料,經過創新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出迷人的藝術奇觀。

隨著青海旅遊知名度的提升,來青海旅遊的人逐年增多,茶卡鹽湖工業旅遊受到廣大遊客的關注。遊客瞭解了開採史後可親自體驗從人工到機械化采鹽的樂趣。茶卡鹽湖將修建鹵水浴場,體味不同於淡水、海水中游泳的樂趣,享受到別樣的鹽保健浴。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已有3000多年的開採史。茶卡鹽極易開採,人們只消揭開十幾釐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 早在西元前206—西元25年的西漢時期,當地羌族人就已經知道采鹽食用。

茶卡鹽湖還是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當地的蒙古族牧民把它稱作“海”。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喇嘛大活佛來到茶卡,當地的牧羊人詢問幸福之路,活佛說,鹽湖裡住著1000個巴里登拉木(女神),她們會給您帶來吉祥。牧羊人到了鹽湖,尋到女神,得到了幸福。於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方圓百里的蒙古族牧民便帶著松枝、酥油、炒麵前來祈祭。每年的祭湖日是茶卡鹽湖最熱鬧的時間,成千上萬的蒙古族牧民擁到湖邊,一望無際的帳篷像一朵朵綻開的雪蓮花。

茶卡鹽湖曾經是一個外流湖,向東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黃河。10萬年前的構造隆起,使得茶卡鹽湖變成了內陸湖。由於年降雨量小,故每年能注入到這裡的水量特別少,加上蒸發又特別厲害,故形成這個含鹽量極高的鹽湖。鹽湖周圍地勢平坦,荒漠無邊,但風景奇特。整個湖面好象是一片剛剛耕耘過的沃土,又像是魚鱗,一層一層,一浪一浪。

茶卡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湖面上時而碧波蕩漾,時而又莽莽蒼蒼、一片潔白,容秀麗、壯美於一身,在青藏高原眾多鹽湖家族中,氣象萬千,獨具特色。

火車軌道直通湖心,在那裡可以參觀大型采鹽船采鹽的壯觀場景,傍晚可以欣賞鹽湖晚霞的絢爛,夜晚還可拍攝星空倒影,體驗行走在銀河系之上的奇妙感覺。

隨著青海旅遊知名度的提升,來青海旅遊的人逐年增多,茶卡鹽湖工業旅遊受到廣大遊客的關注。遊客瞭解了開採史後可親自體驗從人工到機械化采鹽的樂趣。茶卡鹽湖將修建鹵水浴場,體味不同於淡水、海水中游泳的樂趣,享受到別樣的鹽保健浴。

當然,來茶卡鹽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美美地漂浮在天空之鏡上,在這純淨、純潔的地方,秀出青春、秀出真我,並將這精彩定格!

雖然茶卡鹽湖不及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的名氣大,但是對於愛國小青年們來說,能夠不出國門便可裝逼國際範的妖嬈,自是蜂擁而至,樂此不疲!

湖光山色,風光旖旎,天上白雲悠悠,地下雲影徘徊,遠望蒼山崢嶸,近看遊人點點,藍天白雲、山色人影映入湖中,如詩如畫。塌腰、撅臀,在這童話般的銀白世界,還是留下點童真嘛!

茶卡鹽湖資源是固液相都存在的石鹽鹽湖礦床。石鹽礦層露出湖面,鹽層厚1.2-9.68m,最厚15m,平均4.9m。古往今來,茶卡鹽湖就因盛產“大青鹽”而久負盛名。現儲鹽量達4.48億噸,氯化鈉含量高達94%,據說可供全中國使用約75年。

由於過度開發,環境遭到破壞,茶卡鹽湖一度曾閉門謝客!直至今年五月才重新開放,凝如華脂,乳白透藍,遺憾的是土地無綠草,湖中無遊魚,天上無飛鳥,一片死寂般的靜美!

茶卡湖內的鹽幾乎無窮無盡,因為雨水會將更多的鹽從周圍的山上帶下。開採過的鹵水,幾年之後又重新結晶成鹽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形成了湖周大片的鹽鹼地,而鹽鹼地和鹽水這兩大要素又是湖畔草本植物呈紅色的必要條件,每年金秋時節,由於霜降的作用,岸邊的草地便由黃綠色轉為紅色繼而再變成紫紅色。紅黃輝映、色彩絢麗、大氣磅礴! 

提起紅草灘,第一個總會想起稻城的紅草灘,然後是盤錦紅草灘,那紅到極致的炫目往往成為記憶深處不能抹去的色彩。而茶卡鹽湖的紅草灘面積不大,小到幾乎被景區和遊客忽略掉!不過她最終未能逃過我們的法眼!草灘如朝霞般絢麗,如地毯般火紅,儘管背景由於天氣原因並不很理想,我們還是極為愜意和陶醉。當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向鹽湖嬉戲時,我們卻靜默幽閒地獨賞天空之鏡旁邊這片神奇瑰麗的紅草灘!

陽光透過烏雲灑在雪山、丘巒上、喇嘛廟頂,疾風勁草挾裹著陣陣蕭瑟的寒意席捲而來!

遠處沙丘如城牆般的橫亙天際,烏雲壓城、葉黃草枯,頗有大漠狼煙起、塞外戰事急的沉悶和壓抑感!

天、路,墨黑,草、樹,金黃,只有光影這雙魔術手不停地在塗抹這片神奇的大地,帶給我們美好的視覺享受和心曠神怡!

青藏高原就是如此神奇,它總能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帶給你驚喜,鏡頭隨便一框,都是一幅絕美的畫卷!

天色漸漸亮開,烏雲消失得無影無蹤,藍天白雲開始粉墨登場,路邊一個小村莊的白楊樹林吸引了我們!

白楊挺拔秀麗,在北方特別是在西北地方更為常見,它們擋風禦沙捍衛著日漸沙漠化的農田草原!

沒有胡楊林斑駁絢爛的滄桑、委曲求全的虯枝盤展,白楊樹如同初生牛犢般的倔強執拗、剛直不阿,無論風雨塵暴,始終挺直著腰板!

在藍天映襯下,白楊樹冠直入雲天,寧折不彎,這是古今多少士大夫追求的品格啊!

從共和上國道G6,高速疾馳200公里,不到三小時即可到達位於青海海西蒙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的茶卡鹽湖。這裡地處G109、G315、G6、S2013等國道省道交匯處,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網站,被譽為柴達木盆地東大門,歷史上是商賈、遊客進藏入疆的必經之地。

“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鹽的海。它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湖面海拔3100米,東西長15.8公里,南北寬9.2公里,呈橢圓形,總面積105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一樣大。

茶卡鹽湖被稱之為中國的“天空之鏡”,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並稱為“青海四景”,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鹽湖旅遊業自1980年開發以來,吸引著眾多內地和歐美、東南亞、日本及港澳臺遊客。近年來,隨著采、制鹽工藝流程的不斷完善,茶卡鹽湖景區已發展成生態游與工業遊並舉的4A級新型景區。門票在2017年5月年調整為70元還不含小火車和快艇費用!

湖畔有許多組大型鹽雕,這是鹽和雕塑藝術完美的結合,在戶外創作大型鹽雕藝術品中還是國內首例。它的魅力在於以純自然的原鹽和鹵水為原材料,經過創新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出迷人的藝術奇觀。

隨著青海旅遊知名度的提升,來青海旅遊的人逐年增多,茶卡鹽湖工業旅遊受到廣大遊客的關注。遊客瞭解了開採史後可親自體驗從人工到機械化采鹽的樂趣。茶卡鹽湖將修建鹵水浴場,體味不同於淡水、海水中游泳的樂趣,享受到別樣的鹽保健浴。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已有3000多年的開採史。茶卡鹽極易開採,人們只消揭開十幾釐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 早在西元前206—西元25年的西漢時期,當地羌族人就已經知道采鹽食用。

茶卡鹽湖還是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當地的蒙古族牧民把它稱作“海”。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喇嘛大活佛來到茶卡,當地的牧羊人詢問幸福之路,活佛說,鹽湖裡住著1000個巴里登拉木(女神),她們會給您帶來吉祥。牧羊人到了鹽湖,尋到女神,得到了幸福。於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方圓百里的蒙古族牧民便帶著松枝、酥油、炒麵前來祈祭。每年的祭湖日是茶卡鹽湖最熱鬧的時間,成千上萬的蒙古族牧民擁到湖邊,一望無際的帳篷像一朵朵綻開的雪蓮花。

茶卡鹽湖曾經是一個外流湖,向東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黃河。10萬年前的構造隆起,使得茶卡鹽湖變成了內陸湖。由於年降雨量小,故每年能注入到這裡的水量特別少,加上蒸發又特別厲害,故形成這個含鹽量極高的鹽湖。鹽湖周圍地勢平坦,荒漠無邊,但風景奇特。整個湖面好象是一片剛剛耕耘過的沃土,又像是魚鱗,一層一層,一浪一浪。

茶卡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湖面上時而碧波蕩漾,時而又莽莽蒼蒼、一片潔白,容秀麗、壯美於一身,在青藏高原眾多鹽湖家族中,氣象萬千,獨具特色。

火車軌道直通湖心,在那裡可以參觀大型采鹽船采鹽的壯觀場景,傍晚可以欣賞鹽湖晚霞的絢爛,夜晚還可拍攝星空倒影,體驗行走在銀河系之上的奇妙感覺。

隨著青海旅遊知名度的提升,來青海旅遊的人逐年增多,茶卡鹽湖工業旅遊受到廣大遊客的關注。遊客瞭解了開採史後可親自體驗從人工到機械化采鹽的樂趣。茶卡鹽湖將修建鹵水浴場,體味不同於淡水、海水中游泳的樂趣,享受到別樣的鹽保健浴。

當然,來茶卡鹽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美美地漂浮在天空之鏡上,在這純淨、純潔的地方,秀出青春、秀出真我,並將這精彩定格!

雖然茶卡鹽湖不及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的名氣大,但是對於愛國小青年們來說,能夠不出國門便可裝逼國際範的妖嬈,自是蜂擁而至,樂此不疲!

湖光山色,風光旖旎,天上白雲悠悠,地下雲影徘徊,遠望蒼山崢嶸,近看遊人點點,藍天白雲、山色人影映入湖中,如詩如畫。塌腰、撅臀,在這童話般的銀白世界,還是留下點童真嘛!

茶卡鹽湖資源是固液相都存在的石鹽鹽湖礦床。石鹽礦層露出湖面,鹽層厚1.2-9.68m,最厚15m,平均4.9m。古往今來,茶卡鹽湖就因盛產“大青鹽”而久負盛名。現儲鹽量達4.48億噸,氯化鈉含量高達94%,據說可供全中國使用約75年。

由於過度開發,環境遭到破壞,茶卡鹽湖一度曾閉門謝客!直至今年五月才重新開放,凝如華脂,乳白透藍,遺憾的是土地無綠草,湖中無遊魚,天上無飛鳥,一片死寂般的靜美!

茶卡湖內的鹽幾乎無窮無盡,因為雨水會將更多的鹽從周圍的山上帶下。開採過的鹵水,幾年之後又重新結晶成鹽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形成了湖周大片的鹽鹼地,而鹽鹼地和鹽水這兩大要素又是湖畔草本植物呈紅色的必要條件,每年金秋時節,由於霜降的作用,岸邊的草地便由黃綠色轉為紅色繼而再變成紫紅色。紅黃輝映、色彩絢麗、大氣磅礴! 

提起紅草灘,第一個總會想起稻城的紅草灘,然後是盤錦紅草灘,那紅到極致的炫目往往成為記憶深處不能抹去的色彩。而茶卡鹽湖的紅草灘面積不大,小到幾乎被景區和遊客忽略掉!不過她最終未能逃過我們的法眼!草灘如朝霞般絢麗,如地毯般火紅,儘管背景由於天氣原因並不很理想,我們還是極為愜意和陶醉。當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向鹽湖嬉戲時,我們卻靜默幽閒地獨賞天空之鏡旁邊這片神奇瑰麗的紅草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