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不乾不淨也沒什麼,不就是腹瀉嘔吐中毒麼,有2億人跟你一樣呢!

本文指導專家

陳豔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劉秀梅,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春天來啦~氣溫升高, 活躍的不僅是么么和小夥伴們, 病原微生物繁殖也都活躍了起來, 食源性疾病也要進入高發期、多發期了呢!

食源性疾病所引發的急性胃腸炎約占發病原因的1/3, 全國每年“吃”出急性胃腸炎的就有2億多人次。

這些“吃”出來的腸胃炎, 尤其以0~4歲的孩子和婦女更為多見。 孩子的手經常到處亂摸, 然後直接抓東西吃, 導致病菌入口的幾率較大;而女性一方面要照看孩子, 另外還需做家務, 接觸致病菌的機會較多。

國家衛計委2016年發佈關於2015年全國食物中毒事件情況的通報顯示, 2015年, 衛計委共收到食物中毒事件報告169起, 中毒5926人, 死亡121人。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數最多, 占全年食物中毒總人數的53.7%。 主要致病因數為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腸毒素、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肉毒毒素等。

常見的致病因數有這幾種, 么么幫你揭開它們的真面目!

>>>>

1、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常見於生禽肉食、蛋類、牛肉、未清洗的水果和蔬菜中。 感染沙門氏菌會導致發燒、腹瀉、胃痙攣等症狀,

持續時間4~7天。

>>>>

2、副溶血弧菌

生海鮮中通常存在副溶血弧菌。 吃生海鮮或未煮透的貝類海鮮24小時左右出現腹瀉、胃痙攣、噁心、嘔吐、發燒和發冷等症狀。

>>>>

3、李斯特桿菌

李斯特桿菌常見於土壤和水中, 在生食和未消毒牛奶中也有發現。 與其他病菌不同,

李斯特桿菌在一般冰箱的低溫下仍可生長。 感染症狀包括:發燒、打冷顫、頭痛、胃部不適和嘔吐等。

>>>>

4、大腸桿菌

未燒熟的牛肉、果汁、生牛奶及被污染的飲用水等可能含大腸桿菌。 感染這種細菌會導致嚴重腹瀉、腹痛、嘔吐。

>>>>

5、空腸彎麴菌

雞肉和牛肉中常會有空腸彎麴菌。 大多數人一旦感染該菌則會在2~5天出現腹瀉、痙攣和發燒, 並可能伴有噁心嘔吐。

>>>>

6、弓形蟲

被污染的水、未煮熟的肉食都可能含弓形蟲。 通常感染弓形蟲沒有症狀, 但是有些人會出現頭痛、身體酸痛和發燒等流感症狀。 弓形蟲嚴重時還會傷害孕婦及免疫系統低下人群的大腦、眼睛等器官。

>>>>

7、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常見於污染的食物和飲水中, 人與人之間也會交叉傳染。

感染症狀包括:噁心、胃痙攣、嘔吐、腹瀉、頭痛、發燒。

防住食源性疾病, 關鍵還是得管住“入口關”。 國際上最有效、最簡單易學的預防措施就是“WHO食品安全五要點”, 分別是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如何安全處理食物

1、清潔雙手和廚具

做飯前清洗雙手,抹上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20秒。在處理完一種食材後,要用熱水沖洗砧板、盤子、菜刀等。

2、將生肉分開存放

千萬不要用切蔬果的砧板處理生肉。

3、掌握正確的烹飪溫度

使用微波爐加熱時,要攪拌、翻轉食物,使受熱均勻。

4、要及時冷藏食物

購買生肉、家禽、海鮮和雞蛋兩小時內,要將其冷凍或冷藏。

要通過正規管道選購食品,看清食品的品牌、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等內容,儘量不購買臨近保質期的食品。

在外就餐時應挑選衛生環境良好的餐廳,發生食物中毒要及時就醫,並撥打12331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

1、清潔雙手和廚具

做飯前清洗雙手,抹上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20秒。在處理完一種食材後,要用熱水沖洗砧板、盤子、菜刀等。

2、將生肉分開存放

千萬不要用切蔬果的砧板處理生肉。

3、掌握正確的烹飪溫度

使用微波爐加熱時,要攪拌、翻轉食物,使受熱均勻。

4、要及時冷藏食物

購買生肉、家禽、海鮮和雞蛋兩小時內,要將其冷凍或冷藏。

要通過正規管道選購食品,看清食品的品牌、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等內容,儘量不購買臨近保質期的食品。

在外就餐時應挑選衛生環境良好的餐廳,發生食物中毒要及時就醫,並撥打12331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