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天,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向烈士致敬!

今天是9月30日

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

烈士紀念日

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

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

此刻, 不論你身在何方, 請向所有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軀的先烈們, 致敬!

全國烈士紀念日

90對新人在南京雨花臺獻花緬懷先烈

今天, 在草木蔥蘢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北廣場烈士群雕前, 江蘇省暨南京市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儀式隆重舉行, 來自省暨南京市各行各業的90對新婚夫婦向雨花英烈獻花, 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緬懷,

抒發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建鄴區有6對新婚夫婦參與獻花活動。

“緬懷革命先烈, 珍惜幸福生活, 共創美好未來”, 在這樣的主題召喚下, 90對新婚夫婦齊聚在雨花臺烈士陵園, 向雨花英烈敬獻鮮花、誦讀“雨花英烈家書”、向全省廣大青年發出倡議。 雨花英烈親屬代表、孫津川烈士侄女孫以智參加儀式並致辭。 儀式後, 90對新婚夫婦繼續瞻仰丁香園, 聆聽丁香烈士愛情故事, 並在同心林共植紀念樹、親手播撒下二月蘭的種子。

參加本次“9·30”烈士紀念日向革命烈士獻花活動的90對新人, 更是象徵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意義非凡。 據悉, 於2016年9月30日之後結婚的他們, 通過各種方式報名參加獻花活動, 他們在邁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時刻,

不忘革命先烈, 希望用獻花的方式表達對國家英雄的敬仰, 並以此作為甜蜜生活的起點, 成為終身難忘的美好記憶。

據瞭解, 從2015年開始, 江蘇省暨南京市就啟動了“9·30”烈士紀念日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活動, 旨在深刻緬懷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大力弘揚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烈士精神,喚起青年一代對革命先烈與人民英雄的崇尚和敬仰,珍惜幸福生活,共創美好未來,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時代風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該活動已成為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紅色主題活動。

↑建鄴新婚夫婦參與獻花活動。

南京籍雨花英烈趙良璋

創作的抗戰歌曲首次被發現

滑動查看詳情↓↓

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前夕,南京市方志辦此前發現的南京籍雨花英烈趙良璋創作的三首抗戰歌曲,塵封於歷史文獻七十多年後被莫愁湖小學師生首次複現出了旋律。

雨花臺烈士陵園知名烈士墓區安葬的著名雨花英烈之中,有一位南京本地籍貫的趙良璋烈士。他是南京市六合人,曾就讀于南京市第五中學。抗日戰爭時期,趙良璋考入 國民黨中央空軍軍士學校,後來在國民黨空軍任職時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地下黨員,趙良璋曾打入國民黨空軍司令部任參謀,冒險獲取許多重要軍事情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1947年9月,地下黨組織遭敵破壞,趙良璋因叛徒出賣被捕。他抱定必死的決心,連續經受敵人三天三夜的拷打,隻字不吐。1948年10月被敵人殺害於雨花臺。趙良璋不僅有著震撼後人心靈的英雄事蹟,而且擁有著音樂道路上求索的珍貴印記。他曾經以“野雪”為筆名創作許多進步歌曲在音樂刊物上發表。此前,黨史學界曾先後發現了趙良璋創作的《假如我為真理而犧牲》等進步歌曲。但是,因為歷史刊物的散失,仍有部分趙良璋創作的歌曲長期未被發現。尤其是趙良璋曾經創作的以抗戰為題材歌曲長期未被發現。

趙良璋同時具有雨花臺知名烈士和南京本地籍貫烈士的身份,他譜寫的歌曲是南京城市史上優秀的文化成果之一。為了彌補本土音樂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的雙重遺憾,南京市方志辦研究人員在近年搜集雨花先烈稀見史料時,曾經和音樂工作者合作大力尋找和整理過趙良璋烈士的散佚音樂作品。迄今為止已經新發現了發現了趙良璋創作的三首抗戰歌曲《雪花飄》、《逮住了敵人才開槍》、《遊擊隊進行曲》曲譜。這三首歌曲曲譜均交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經鑒定後確認為此前未被發現的烈士音樂作品。歌曲《雪花飄》揭露了日寇侵略造成中國少年在冬天無家可歸、饑寒交迫的生活,呼籲“抗戰到最後的勝利呀,大家享安樂”。《逮住了敵人才開槍》生動展現了中國抗日軍人與日寇激戰的景象。《遊擊隊進行曲》則是一首反映敵後戰場的歌曲,表現了敵後遊擊隊“活躍在敵人心臟。把敵人後方變成前線。把前線展到敵人後方”的抗日局面,歌頌了敵後戰場的偉大意義。

上述曲譜被發現後,莫愁湖小學的音樂教師受邀組織了小學生合唱隊,精心排練三首歌曲。通過此次複現的旋律可以發現,《雪花飄》的曲調表現出了饑寒交迫的悲痛情緒,更表現出了不屈的意志。《逮住了敵人才開槍》曲調輕快流暢,模仿小軍鼓的節奏貫穿全曲,表現了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的典型形像。《遊擊隊進行曲》節奏清晰,強弱分明,旋律雄壯有力、剛健豪邁,以昂揚向上的氣勢表現出對日寇抗爭到底的情緒。三首歌曲的旋律被覆現,讓人們可以瞭解趙良璋當年如何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音符,譜寫成激動人心的樂章。

據悉,歌曲的演唱錄音已經被交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供研究烈士生平之用。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認同英雄,就是認同正確的價值觀;追隨英雄,就是追隨真善美;頌揚英雄,就是頌揚正能量。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英雄始終是我們內心的堅守、追隨的真理、謳歌的物件!

勿忘歷史,不負英魂!

綜合:南京日報、人民日報

編輯:褚珺

大力弘揚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烈士精神,喚起青年一代對革命先烈與人民英雄的崇尚和敬仰,珍惜幸福生活,共創美好未來,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時代風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該活動已成為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紅色主題活動。

↑建鄴新婚夫婦參與獻花活動。

南京籍雨花英烈趙良璋

創作的抗戰歌曲首次被發現

滑動查看詳情↓↓

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前夕,南京市方志辦此前發現的南京籍雨花英烈趙良璋創作的三首抗戰歌曲,塵封於歷史文獻七十多年後被莫愁湖小學師生首次複現出了旋律。

雨花臺烈士陵園知名烈士墓區安葬的著名雨花英烈之中,有一位南京本地籍貫的趙良璋烈士。他是南京市六合人,曾就讀于南京市第五中學。抗日戰爭時期,趙良璋考入 國民黨中央空軍軍士學校,後來在國民黨空軍任職時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地下黨員,趙良璋曾打入國民黨空軍司令部任參謀,冒險獲取許多重要軍事情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1947年9月,地下黨組織遭敵破壞,趙良璋因叛徒出賣被捕。他抱定必死的決心,連續經受敵人三天三夜的拷打,隻字不吐。1948年10月被敵人殺害於雨花臺。趙良璋不僅有著震撼後人心靈的英雄事蹟,而且擁有著音樂道路上求索的珍貴印記。他曾經以“野雪”為筆名創作許多進步歌曲在音樂刊物上發表。此前,黨史學界曾先後發現了趙良璋創作的《假如我為真理而犧牲》等進步歌曲。但是,因為歷史刊物的散失,仍有部分趙良璋創作的歌曲長期未被發現。尤其是趙良璋曾經創作的以抗戰為題材歌曲長期未被發現。

趙良璋同時具有雨花臺知名烈士和南京本地籍貫烈士的身份,他譜寫的歌曲是南京城市史上優秀的文化成果之一。為了彌補本土音樂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的雙重遺憾,南京市方志辦研究人員在近年搜集雨花先烈稀見史料時,曾經和音樂工作者合作大力尋找和整理過趙良璋烈士的散佚音樂作品。迄今為止已經新發現了發現了趙良璋創作的三首抗戰歌曲《雪花飄》、《逮住了敵人才開槍》、《遊擊隊進行曲》曲譜。這三首歌曲曲譜均交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經鑒定後確認為此前未被發現的烈士音樂作品。歌曲《雪花飄》揭露了日寇侵略造成中國少年在冬天無家可歸、饑寒交迫的生活,呼籲“抗戰到最後的勝利呀,大家享安樂”。《逮住了敵人才開槍》生動展現了中國抗日軍人與日寇激戰的景象。《遊擊隊進行曲》則是一首反映敵後戰場的歌曲,表現了敵後遊擊隊“活躍在敵人心臟。把敵人後方變成前線。把前線展到敵人後方”的抗日局面,歌頌了敵後戰場的偉大意義。

上述曲譜被發現後,莫愁湖小學的音樂教師受邀組織了小學生合唱隊,精心排練三首歌曲。通過此次複現的旋律可以發現,《雪花飄》的曲調表現出了饑寒交迫的悲痛情緒,更表現出了不屈的意志。《逮住了敵人才開槍》曲調輕快流暢,模仿小軍鼓的節奏貫穿全曲,表現了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的典型形像。《遊擊隊進行曲》節奏清晰,強弱分明,旋律雄壯有力、剛健豪邁,以昂揚向上的氣勢表現出對日寇抗爭到底的情緒。三首歌曲的旋律被覆現,讓人們可以瞭解趙良璋當年如何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音符,譜寫成激動人心的樂章。

據悉,歌曲的演唱錄音已經被交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供研究烈士生平之用。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認同英雄,就是認同正確的價值觀;追隨英雄,就是追隨真善美;頌揚英雄,就是頌揚正能量。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英雄始終是我們內心的堅守、追隨的真理、謳歌的物件!

勿忘歷史,不負英魂!

綜合:南京日報、人民日報

編輯:褚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