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長盛不衰的稱量工具:戥子

長盛不衰的稱量工具:戥子

戥deng子:如果不是查生僻字, 我可能想不起來, 我家還有這麼個“寶貝兒”。 三十多年前, 為了給愛人治病, 我自學了中醫, 識藥性、學號脈, 做蜜丸、水丸, 還做了膠囊…不認識我的人, 一定會說我這是在吹牛, 我的領導說:這個經歷可以寫一本小說。 鐵鍋、碾槽、戥子伴隨著我幾十年, 當我感覺非常失望時, 愛人的病開始好轉, 生活可以自理, 洗衣服做飯啥的都沒有問題啦….她患的是世界疑難雜症之一, 目前醫學無法治癒, 但中醫可以緩解, 能好到目前這個程度, 我已經很欣慰了, 這個戥子我使用了25年吧….

戥子: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稱量工具, 小型的桿秤, 專門用來稱量貴重的物品, 很多精巧的戥子已經被列為文物啦。 新的戥子依然很便宜, 網上20元就可買到, 這低廉的價格令我很吃驚。 金銀、首飾、中藥品分量很小的東西, 都需要戥子來確定價值。

我國是最早實現法制計量的文明古國,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 東漢初年, 木杆稱應運而生。 戥子的研製大約在西元1004年和1007年之間, 精確度可以達到一錢, 3克多一點, 這就給藥鋪的使用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古代中醫開湯劑都是以“錢”為單位, 現統一為“克”, 我的戥子能精確到“克”, 但也有麻煩, 使用古典藥方子, 必須換算….

戥子這個古代“文物”, 目前在中藥鋪依然能看到老師傅在使用,

它的方便性是電子秤無法比擬的, 左手拿戥子、夾藥方, 右手抓藥, 非常便捷的特性也是它長盛不衰的絕對優勢。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