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一高頻考點——滅菌製劑

一、滅菌製劑(★★★★★)

(一)注射劑

(1)注射劑的特點:a.藥效迅速、劑量準確、作用可靠;b.可適用於不宜門服給藥的患者和不宜口服的藥物;c.可發揮局部定位作用;但注射給藥不方便, 注射時易引起疼痛;d.易發生交叉污染、安全性不及口服製劑;e.製造過程複雜, 對生產的環境及設備要求高, 生產費用較大, 價格較高。 (★★)(X型題中經常出)

(2)注射劑的品質要求:a.pH:4~9;b.滲透壓;c.穩定性;d.安全性;e.澄明;f.無菌;h.無熱原(★★★)(每年都會考到)

(3)注射劑的溶劑與附加劑(★★★★★)(每年必考)

A.製藥用水:《中國藥典》所收載的製藥用水分為飲用水、純化水、注射用水和滅菌注射用水、製藥用水的原水通常為飲用水(天然水經淨化處理所得的水)。

(1)純化水 純化水為飲用水經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方法制得的製藥用水, 不含任何附加劑。 純化水不得用於注射劑的配製與稀釋。

(2)注射用水 為純化水蒸蒸餾所得的水, 是最常用的注射用溶劑。 注射用水可作為注射劑、滴眼劑等的溶劑或稀釋劑及容器的清洗溶劑。

 (3)滅菌注射用水 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劑生產工藝製備所得, 不含任何添加劑。 主要用於注射用滅菌粉末的溶劑或注射劑的稀釋劑。 還必須通過細菌內毒素(熱原)檢查和無菌檢查。

B.注射用油:常用的有大豆油、茶油、麻油等植物油。

 C.其他注射溶劑:乙醇、丙二醇(PG)、聚乙二醇(PEG)、甘油

(4)注射劑的附加劑(★★★★★)(每年必考,

A型題或B型題)

(5)熱源(★★★★★)(每年必考)

熱原是微生物產生的一種內毒素, 其中致熱能力最強的是革蘭陰性桿菌。

(1)熱原的性質

a.水溶性 b.不揮發性 c.耐熱性 d.過濾性 e.其他性質:熱原能被強酸、強鹼、強氧化劑破壞。

(2)熱原的污染途徑

a.溶劑帶入 b.原輔料帶入 c.容器或用具帶入 d.製備過程帶入 e.使用過程帶入

(3)熱原的除去方法

a.除去藥液或溶劑中熱原的方法:吸附法(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劑,除了吸附熱原外, 還有脫色、助濾作用)、離子交換法、凝膠濾過法、超濾法、反滲透法

b.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熱原的方法:高溫法(180℃加熱2小時或250℃加熱30分)、酸堿法

(6)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a.藥物分子結構與溶劑

c.藥物的晶型

d.粒子大小

e.加入第三種物

(7)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每年必考)

a.製成可溶性鹽

b.加入增溶劑

c.加入助溶劑

d.使用混合溶劑: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與水組成混合溶劑;

在混合溶劑中各溶劑在某一比例中, 藥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單純溶劑中的溶解度大, 而且出現極大值, 這種現象稱為潛溶,

這種溶劑稱為潛溶劑。 如苯巴比妥在 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

e.製成共晶:將阿德福韋酯與糖精製成共晶。

(8)溶出速度:

a.Noyes-Whitney方程表示:

b.溫度、攪拌和粉碎均可影響溶解速度

(9)注射劑的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新增考點注意一下)

a.主要給藥方式有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內注射以及靜脈注射等

b.患者存在吞咽困難或明顯的吸收障礙

c.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藥物

d.一般提倡臨用前配製

e.應盡可能減少注射次數, 應積極採取序貫療法(即急性或緊急情況下先用注射劑, 病情控制後馬上改為口服給藥)

f.應儘量減少注射劑聯合使用的種類

(10)舉例(★★★★★)(注射劑的舉例是重點中的重點, 出題可能A型題、B型題或C型題)

維生素C注射液

[處方]維生素C 104g 依地酸二鈉0.05g

碳酸氫鈉49g 亞硫酸氫鈉2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注解]維生素C是主藥、顯強酸性, 由於注射時刺激性大, 會產生疼痛, 故加碳酸氫鈉或碳酸鈉(PH調節劑), 中和部分維生素C成鈉鹽, 以避免疼痛;同時由於碳酸氫鈉的加入調節了pH, 可增強本品的穩定性。 維生素C容易被氧化, 依地酸二鈉是金屬螯合劑, 用來絡合金屬離子, 防止藥品被氧化。 亞硫酸氫鈉是還原劑(抗氧劑), 可以防止藥品被氧化。

 [臨床應用]用於治療壞血病, 也可用於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輔助治療;慢性鐵中毒的治療;特發性高鐵血紅蛋白症的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