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匿名校友向母校捐3億!讓校友一擲千金的秘訣是……

本文共2112字, 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加強校友管理非常重要, 因為, 我們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校友和他們的支援——不單是金錢上。 我們必須謹慎、熱情、明智、充滿愛心地對待校友。 我們做這些不僅僅為了高等教育, 還要為了社會。 ”

近日, 有媒體曝出, 在電子科技大學建校61周年之際, 一名校友向母校贈送了一份大禮——一幢價值約3億元的大樓, 不過, 這位校友要求不公佈自己的姓名。 而這也不是電子科大第一次因為校友捐贈而上新聞了, 在去年電子科大60周年校慶時, 該校1986級校友熊新翔就捐資10.3億元, 設立了“博恩教育發展基金”以支援電子科大的發展,

創造了當時高校單筆捐贈的新紀錄。

校友作為學校輸送給社會的終極產品, 是學校培養的主要成果和見證人。 同時, 校友自身作為人才資源的價值, 也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寶貴財富。 目前, 校友資源的綜合開發已逐步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那麼,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管理校友資源呢?

在耶魯, 校友從離校那刻起, 耶魯校友會就會記下他們的資料, 並開始長期對校友進行跟蹤調查。

2006年, 同為耶魯校友的美國CNN主持人安德森·庫珀在耶魯畢業典禮上幽默地說道:“多虧他們的精確定位技術, 今天我才能很勉強地站在這裡。 讓我給你們先打打預防針吧, 你的餘生都會在他們的關注下度過, 不論你走到哪裡, 不論你住在哪個國家。 如果本·拉登也是耶魯校友, 他們肯定知道他到底在哪一個山洞裡。 ”顯然, 耶魯在這件事情上做得很聰明, 他們深知對校友的中長期跟蹤調查是開發校友資源的基礎。

安德森·庫珀

畢業十年後校友跟蹤調查就是專門針對高校畢業十年後校友展開的調查專案。 不同於畢業半年或三年後調查, 十年後調查更關注校友中長期個人發展趨勢和潛力, 校友對母校校友服務、校友活動的參與和建議, 以及校友當前和未來對母校的回饋意願、方式及內容。

該專案一方面為高校發掘校友資源, 維護和加強校友溝通管道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 也為高校瞭解十年後校友需求, 評估和改進其校友工作提供參考。

為什麼是十年?

從貝南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抑或是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公開的校友調查報告來看, 美國高校對校友中長期調查的時點多選在校友畢業十年後。 因為十年後, 大多數校友已褪去畢業初期踏入社會的迷茫, 在事業和心靈上都趨向成熟穩定, 而且多數人已初步奠定了個人的社會地位, 有甚者更是進入個人發展的巔峰時期。 此時, 正是高校開發校友資源、挖掘校友潛力的最佳時期, 也是高校維繫與鞏固校友對母校感情的關鍵時期。

需要調查什麼?

目前事業發展情況。 校友的事業發展狀況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標誌, 而衡量校友事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包括校友的職務、職稱、晉升情況等。 追蹤已穩定分佈於各行各業、各地區的校友, 瞭解他們在不同單位的個人發展情況。 同時, 在校友所處崗位類型上加以區分, 分別瞭解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校友在事業上取得的不同成績。

以技術崗校友為例, 需要具體瞭解其已取得的最高技術級別或職稱級別, 從而幫助高校深入掌握和分析校友中長期個人發展情況和特點, 以及其十年後社會地位獲取情況, 有助於高校綜合定位和挖掘優秀校友, 為整合自身人才資源提供依據。

工作中重要的能力、素養。 十年磨一劍,在對校友的跟蹤調查中,校友中長期的工作體驗尤為寶貴。瞭解不同崗位、職務、行政級別的校友依其個人發展經歷總結的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職業發展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可以幫助高校識別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地區、行業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長期發展的要求,以便高校適時調整其人才培養工作,更好地保持人才在社會上的長期競爭優勢。

對校友服務和校友活動的評價。包括佩蒂特和裡頓在內的美國校友研究者們認為,提供高品質的校友服務及校友活動是校友工作的核心之一。首先,通過瞭解校友對母校提供的各類校友服務的參與、評價和需求情況,為高校更客觀地評價其現有的校友服務機制,調整和加強其校友服務品質提供參考。

其次,對校友活動參與頻率的調查,為高校改進其校友活動組織工作提供依據,同時,也鞏固了高校作為校友間溝通的橋樑地位,增進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最後,高校還可以通過相關分析,瞭解不同類型校友活動和服務的參與情況對校友事業發展的影響,從而豐富對校友的研究。

推薦度、關注度及回饋意願。校友對學校的態度以及他們回饋學校的方式和內容也是高校需要關心的。一方面,校友對本科學習經歷在其事業、深造和思想方面的影響評價,以及對學校推薦和關注情況,能側面反映其對母校的情感和態度,有助於綜合評價高校校友工作成效,並督促其校友工作的持續改進。另一方面,對校友現在和未來回饋意願、方式及內容的調查,可以説明高校直接客觀地瞭解和評估現階段及今後可開發與利用的校友資源,為高校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的儲備。

如何實現“雙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校友的支持,但若僅把校友資源的開發定位於服務學校發展,忽視對校友服務工作的開展,或是把校友的回饋與支持僅當作他們感情上對母校的回報,那高校與校友間的關係必定是脆弱和不長久的。

畢業十年後校友跟蹤調查除了協助高校深入挖掘其校友資源,同時也幫助高校瞭解校友的需求,持續調整和改進校友工作。只有持續提高校友工作品質,增進校友對母校的聯繫和感情,高校才能最終取得校友對母校物質與非物質上的永久支持,從而實現學校發展和校友利益的“雙贏”。

主要參考文獻:

[1]Edited by Charles H.Webb. Hand book for Alumni Administration [M].New York: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9.

[2]Alberto F.Cabrera, David J. Weerts,Bradford J.Zulick.Alumni Survey:Three conceptualizations to alumni research,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03.

[3]Joseph Pettit,Larry M.Litten.Improving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and Better Serving Alumni.New Era of Alumni Research,San

Francisco,1999,23.

[4]耶魯大學網站、麻省理工學院網站

十年磨一劍,在對校友的跟蹤調查中,校友中長期的工作體驗尤為寶貴。瞭解不同崗位、職務、行政級別的校友依其個人發展經歷總結的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職業發展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可以幫助高校識別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地區、行業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長期發展的要求,以便高校適時調整其人才培養工作,更好地保持人才在社會上的長期競爭優勢。

對校友服務和校友活動的評價。包括佩蒂特和裡頓在內的美國校友研究者們認為,提供高品質的校友服務及校友活動是校友工作的核心之一。首先,通過瞭解校友對母校提供的各類校友服務的參與、評價和需求情況,為高校更客觀地評價其現有的校友服務機制,調整和加強其校友服務品質提供參考。

其次,對校友活動參與頻率的調查,為高校改進其校友活動組織工作提供依據,同時,也鞏固了高校作為校友間溝通的橋樑地位,增進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最後,高校還可以通過相關分析,瞭解不同類型校友活動和服務的參與情況對校友事業發展的影響,從而豐富對校友的研究。

推薦度、關注度及回饋意願。校友對學校的態度以及他們回饋學校的方式和內容也是高校需要關心的。一方面,校友對本科學習經歷在其事業、深造和思想方面的影響評價,以及對學校推薦和關注情況,能側面反映其對母校的情感和態度,有助於綜合評價高校校友工作成效,並督促其校友工作的持續改進。另一方面,對校友現在和未來回饋意願、方式及內容的調查,可以説明高校直接客觀地瞭解和評估現階段及今後可開發與利用的校友資源,為高校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的儲備。

如何實現“雙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校友的支持,但若僅把校友資源的開發定位於服務學校發展,忽視對校友服務工作的開展,或是把校友的回饋與支持僅當作他們感情上對母校的回報,那高校與校友間的關係必定是脆弱和不長久的。

畢業十年後校友跟蹤調查除了協助高校深入挖掘其校友資源,同時也幫助高校瞭解校友的需求,持續調整和改進校友工作。只有持續提高校友工作品質,增進校友對母校的聯繫和感情,高校才能最終取得校友對母校物質與非物質上的永久支持,從而實現學校發展和校友利益的“雙贏”。

主要參考文獻:

[1]Edited by Charles H.Webb. Hand book for Alumni Administration [M].New York: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9.

[2]Alberto F.Cabrera, David J. Weerts,Bradford J.Zulick.Alumni Survey:Three conceptualizations to alumni research,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03.

[3]Joseph Pettit,Larry M.Litten.Improving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and Better Serving Alumni.New Era of Alumni Research,San

Francisco,1999,23.

[4]耶魯大學網站、麻省理工學院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