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6歲得了世界亞軍!劉國梁虎父無犬女,這才是教養女兒的正確方式

提成劉國梁這個胖子, 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那個在倫敦奧運會上, 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吐槽“不懂球的胖子”, 瞬間讓他意外走紅。

這個“不懂球的胖子”, 6歲開始打球, 15歲被國家隊破格錄取, 16歲一戰成名, 1996年成為世乒後, 世界盃和奧運會第一位乒乓球“大滿貫”獲得者。 2003年執教國家隊, 帶領團隊獲得北京奧運會, 倫敦奧運會, 世錦賽等30余項冠軍。 。 。 。 。 。

這樣一個拿遍世界乒壇所有冠軍獎項的人, 難怪網友們會幫他一起怒懟:“不懂球的胖子?他用鞋底閉著眼都能贏你!”

而前段時間他又一次上了熱搜, 這次卻並不是因為他自己, 而是因為他的女兒:

一個年僅6歲卻一舉拿下世界高爾夫錦標賽7歲以下組的亞軍, 這也是中國選手在這項比賽中的最佳成績。

難怪會有無數網友無地自容, 不由得再一次無奈的感歎:活了這麼多年, 竟不如一個6歲的小丫頭!

也有網友說:這胖子啥也不懂,

指揮完了乒乓, 又指揮女兒打高爾夫!

這個不懂球的胖子懂得球簡直不要太多!

很多人都在疑惑:天天都在指導奧運冠軍的總教練, 哪來的時間培養女兒?

不過也有網友淡定的表示:有其父必有其女, 虎父無犬女!遺傳基因強大!

可是,

天下哪有靠基因就拿世界冠軍的啊!事實上, 劉國梁從未缺席過女兒的成長!而他的育兒經, 讓每個有女兒的家長都自歎不如: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教育孩子言傳不如身教

董卿曾在《面對面》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作為母親的她得出這樣一個感悟:"所以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 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品質。 “

劉國梁的女兒劉宇婕近日登上江蘇衛視《了不起的孩子》, 7歲的她在現場展露出“將門虎女”的自信, 在被孟非問到今後的目標時, 小姑娘非常有底氣地回答:“要成為爸爸那樣的(優秀運動員)。

劉國梁4歲的時候跟父親一起去北京, 就在心裡暗暗種下了夢想:未來要當乒乓球世界冠軍!未來的日子裡他一直努力不懈的踐行著最初的夢想。 儘管後來無數的日子裡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困境, 仍然不改初衷, 憑藉著自身的堅韌和對夢想的執著, 一次次的頂住壓力走出困境,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巔峰記錄。

正是父親身上這種堅強樂觀的個性影響了孩子, 讓小贏贏在3歲即奠定了要成為世界冠軍的夢想。

他曾經在執導女兒打高爾夫的時候說:”我們乒乓球有句話:我不好無所謂, 我只是讓你更不好。 可在高爾夫, 你控制不了別人好不好, 你必須讓自己好。 “

6歲的小贏贏牢牢記下了爸爸的話, 在USKG的比賽中, 頂著40度的高溫, 以小打大,

戰勝了7歲的外國選手, 在逆境中成功的絕地反擊!

對孩子最好的激勵和幫助, 是跟她一起進步

贏贏曾經在和父親聊天的時候, 說:“為什麼現在大家都說我是劉國梁的女兒呢?有一天, 我要讓他們說你是贏贏的老爸!”

劉國梁聽後欣慰的說:“咱爺倆都努力在兩個小白球之間各打各的, 各幹各的事,目標大滿貫!”

而劉國梁也會在百忙之餘抽出時間陪女兒一起打高爾夫球,給女兒當球童。能一起並肩作戰,對贏贏和父親來說,都是極其幸福的一件事。

以身作則的教育女兒要堅強、隱忍、百折不撓

在劉國梁的職業生涯中,困境可謂無處不在。

1993年他第一次參加世乒賽,遭受單打首輪即被淘汰的窘境,這讓他一度跌入低谷,兩三年內都沒有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

可是1996年,他被國家隊以“中國二隊”的身份派去參加世界盃,頂著壓力,在決賽中竟然打敗了世乒賽“三連冠”瑞典隊,為中國男乒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遭遇一個莫須有的“興奮劑事件”,這對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經過半年的查證發現他是冤枉的。

雅典運動會單打金牌的丟失,也讓他走到了執教生涯的十字路口,面對選擇,他力頂壓力,改革創新,最終屢立戰功。

他身上的這種隱忍、堅強、百折不撓的品質女兒都深受影響。

贏贏的母親曾一度害怕打輸了比賽她會哭,可是贏贏告訴媽媽:“哭有什麼用?打好下一杆不就好了嗎?”母親問她:“打進沙坑怎麼辦?”贏贏回答:“掉沙坑就掉沙坑唄!”

6歲的贏贏有著不同於他人的冷靜和樂觀。

把訓練當成常規,教育女兒要因材施教

劉國梁曾經在採訪的時候直言不諱的說,他想讓女兒練高爾夫是有私心的,因為他是運動員出身,所以可以在女兒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幫上忙。

一開始的時候,劉國梁的兩個女兒都學習高爾夫,贏贏到處打比賽,一一卻要人逼著才打,不逼不打。終於有一天一一受不了了,跟媽媽說:“媽媽,你別逼我打高爾夫,讓我學什麼都行。”

而劉國梁的想法是:

不喜歡絕對不能勉強,沒有天賦絕對不能培養!尤其是競技體育,一定要順其自然,因為培養一個冠軍得多難,自己花錢找場地,自己去找教練自己去培養,有可能培養不出來的話,你的時間、工夫、錢全搭進去了。但是如果出來了,那得多有成功感?也許她征戰奧運會的時候,我也在征點奧運會呢。只不過專案不同而已!

所以既然決定了讓贏贏練,就立下了規矩,就像管理球隊一樣。比如一起打球,每星期至少一次或者兩次。這樣長此以往,女兒就把這項訓練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但是如果沒有這個規矩,突然有一天你說讓她必須去練球,她就覺得這是你額外附加給她的東西。

想想都讓人覺得期待和興奮:父女兩個同時征戰奧運,比肩同步,為國爭光!

突然就想到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那畫面好美!

各幹各的事,目標大滿貫!”

而劉國梁也會在百忙之餘抽出時間陪女兒一起打高爾夫球,給女兒當球童。能一起並肩作戰,對贏贏和父親來說,都是極其幸福的一件事。

以身作則的教育女兒要堅強、隱忍、百折不撓

在劉國梁的職業生涯中,困境可謂無處不在。

1993年他第一次參加世乒賽,遭受單打首輪即被淘汰的窘境,這讓他一度跌入低谷,兩三年內都沒有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

可是1996年,他被國家隊以“中國二隊”的身份派去參加世界盃,頂著壓力,在決賽中竟然打敗了世乒賽“三連冠”瑞典隊,為中國男乒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遭遇一個莫須有的“興奮劑事件”,這對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經過半年的查證發現他是冤枉的。

雅典運動會單打金牌的丟失,也讓他走到了執教生涯的十字路口,面對選擇,他力頂壓力,改革創新,最終屢立戰功。

他身上的這種隱忍、堅強、百折不撓的品質女兒都深受影響。

贏贏的母親曾一度害怕打輸了比賽她會哭,可是贏贏告訴媽媽:“哭有什麼用?打好下一杆不就好了嗎?”母親問她:“打進沙坑怎麼辦?”贏贏回答:“掉沙坑就掉沙坑唄!”

6歲的贏贏有著不同於他人的冷靜和樂觀。

把訓練當成常規,教育女兒要因材施教

劉國梁曾經在採訪的時候直言不諱的說,他想讓女兒練高爾夫是有私心的,因為他是運動員出身,所以可以在女兒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幫上忙。

一開始的時候,劉國梁的兩個女兒都學習高爾夫,贏贏到處打比賽,一一卻要人逼著才打,不逼不打。終於有一天一一受不了了,跟媽媽說:“媽媽,你別逼我打高爾夫,讓我學什麼都行。”

而劉國梁的想法是:

不喜歡絕對不能勉強,沒有天賦絕對不能培養!尤其是競技體育,一定要順其自然,因為培養一個冠軍得多難,自己花錢找場地,自己去找教練自己去培養,有可能培養不出來的話,你的時間、工夫、錢全搭進去了。但是如果出來了,那得多有成功感?也許她征戰奧運會的時候,我也在征點奧運會呢。只不過專案不同而已!

所以既然決定了讓贏贏練,就立下了規矩,就像管理球隊一樣。比如一起打球,每星期至少一次或者兩次。這樣長此以往,女兒就把這項訓練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但是如果沒有這個規矩,突然有一天你說讓她必須去練球,她就覺得這是你額外附加給她的東西。

想想都讓人覺得期待和興奮:父女兩個同時征戰奧運,比肩同步,為國爭光!

突然就想到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那畫面好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