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夏去亞丁 眼睛上天堂 風景在路上(含詳細行程)

作者:ly****80

【說明】文中引用的照片均標明“資料照片”, 其它照片均為手機照片, 有些照片因車內拍攝, 難免色彩還原和曝光不准、構圖欠佳, 將就看看。

折多山

一、動因1、出發前, 頭腦裡既沒有約瑟夫•洛克, 也沒有詹姆斯•希爾頓, 所以也就沒有“洛克線”和《消失的地平線》, 只有一個念頭, 去亞丁, 去一個離塵世遠一點的地方。 2、六月底去了一次祈連山, 探訪過兩個不是常人旅遊的地方, 八一冰川和哈拉湖, 寫下《六月, 一次探訪八一冰川和哈拉湖的行程》http://www.mafengwo.cn/i/3435553.html, 遠離人煙的地方有益釋放心情。 3、三年前去過雲南中甸的香格里拉,

寫過《似曾相識的香格里拉》http://you.ctrip.com/travels/xianggelila106/2313022.html, 無論雲南的中甸還是四川的亞丁, 都是戶外放飛心情的好地方。 到了這些地方, 不由得想到與滇川藏有關的兩個外國人。 (1)約瑟夫•洛克 美籍奧地利人, 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撰稿人、探險家, 攝影家的身份, 先後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四川、甘肅一帶生活了27年, 進行了科考和探險活動, 並到過貢嘎山。 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他的發現, 隨後世人知道了香格里拉。 他在《貢嘎嶺香巴拉, 世外桃源聖地》一書開頭中寫道:"在整個世界裡, 有什麼地方還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著攝影者和探險者……" 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照片和文章, 為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提供了難得的素材。 這本小說與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圖文內容相互影響,
使“香格里拉”一詞傳遍全世界。 (2)詹姆斯•希爾頓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充滿夢幻的桃源仙境。 書中寫到, 英國人康威和他的朋友在飛越世界屋脊時, 意外迫降在冰天雪地, 得到藏民的搭救, 並在一個仙境般的地方呆了一段時間。 那裡陽光明媚, 雪山連綿, 鮮花盛開, 牛羊成群, 藏民們過著寧靜祥和的生活。 後來他們始終找不到這個地方, 只記得藏民們說過的詞“香格里拉”。 (3)關於“香格里拉”和“洛克線”在青藏高原雪山深處有一個被雪山環繞的神秘美麗王國, 那裡有雪山, 冰川, 峽谷, 森林, 草甸, 湖泊, 金礦和純淨的空氣。 據說洛克當初在木裡問彝族人:這是什麼地方?彝族人聽不懂他的話並嘟囔著:“香格納第拉?!”意思是“說什麼鬼話?!”(彝語“香格”意為“什麼”;“納”意為“問”;“第拉”,
是語氣詞)。 洛克信以為答案, 而他把“香格納第拉”聽成“香格里拉”。 此後, “香格里拉”在洛克的心裡有了新意, 從此, “香格里拉”舉世聞名。 西方人心目中的“伊甸園”和中國人心目中的“世外桃園”就是同一個詞“香格里拉”。 洛克剛到滇川地區時, 令人驚歎的景色他從未見過, 他兩次穿越的線路至今車輛無法通行, 徒步香格里拉是少數人的心中夢想, 他兩次穿越的線路叫“洛克線”。 (4)雲南和四川的“香格里拉”1930年一位中國女探險家從南京前往西藏, 對迪慶中甸考察並對外介紹。 1933年英國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線》無疑對中國人提醒了香格里拉。
1995年一個叫孫炯的青年, 在參加一次導遊考試時接觸香格里拉這個半生不熟的詞, 此後他按照小說開始尋找, 在雲南迪慶找到意念中的地方。 再後來, 雲南的學者及考古家又經過考證, 認為迪慶就是香格里拉。 1997年9月14日, 雲南省在迪慶州中甸縣召開新聞發佈會, 向世界正式宣佈香格里拉就在迪慶, 當天英國的BBC就向世界廣播了這條消息。 2001年12月17日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當年雲南人下手快, 擁有了一個“香格里拉”縣, 如今四川人只有一個“香格里拉”鎮。 香格里拉到底是在哪裡, 至今是個謎。 儘管有了被稱之為香格里拉的縣、鎮、村, 這些稱謂雖然拉近了人們的距離, 但與人們的想像和期望仍有差距。
無論香格里拉在哪裡, 世人心中的香格里拉在中國的滇川藏地區, 是一個陽光明媚、雪山連綿、鮮花盛開、牛羊成群、寧靜祥和的桃源仙境。 多走走, 多看看, 一定會看到心中的香格里拉! 以下為洛克拍攝的資料照片和《消失的地平線》資料照片, 依此為:80餘年前的央邁勇 、約瑟夫.洛克鏡頭下的稻城亞丁、稻城亞丁的海子、央邁勇和仙乃日(攝影者:約瑟夫·洛克)、小說封面照。

亞丁風景區

二、準備1、思想準備:①路途遙遠, 多數路程非高速, 318國道車輛密集甚至擁堵, 部分路段坎坷難行;②僅路途往返六天需要獨自開車3500公里;③五、六天在海拔3500-4000+地區活動, 同行者若一人有較嚴重高反, 全員必須放棄前行, 決斷返回。 2、出行準備: (1)四人, 一台有點小眾的SUV,檢查車輛、備胎及隨車工具;(2)計畫沿途住宿,亦攜帶戶外帳篷、爐具等以備急需;(3)攜帶5℃-40℃天氣防暑、防風、防雨、保暖衣物及雨具; (4)攜帶防曬霜、防曬服、魔術頭巾、帽子等防紫外線防曬用品; (5)預備紅景天、葡萄糖等防高反藥物,防感冒、腸胃不適、消炎有關藥物; (6)在成都準備巧克力、速食麵等應急方便食品; (7)沿途補充蛋、奶、水、果及氧氣;

折多山

三、行程: 家鄉太極城-成都(住宿)—雅安—石棉(下高速點)-瀘定—康定—新都橋(住宿)-—雅江—理塘(石棉至理塘是318國道,其中有部分路段是沒有改造的318道路原貌)—稻城-香格里拉鎮,全程1700公里,見附圖。

旬陽

四、日程D1:家鄉太極城(海拔230米)-成都(海拔500米) 宿:新都橋 單車出行,安全更要第一,一路上按限速行駛,隔兩小時到服務區,或加油、或吃飯、或休息,9小時行駛750公里全高速路段。

旬陽

成都

D2:成都(海拔500米)—雅安(海拔700米)—瀘定(海拔1750米)—康定(海拔2560米)—新都橋(海拔3300米) 宿:新都橋從成都出發,經京昆高速公路抵達雅安,因二郎山隧道施工,重上京昆高速繞行到石棉縣,下高速後由瀘定縣到康定縣(此段堵車嚴重),夜宿新都橋。 加上堵車共駕車14小時,行駛500公里。

石棉縣

石棉縣

石棉縣

“川藏線”、“318國道”在喜歡旅遊的人們心中知名度非常高。一路上看到車如蟻群,不時還能看到騎行,搭車,徒步進藏的人們,開車的我對他們無比佩服,多麼可貴的精神!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有著巨大的魅力。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經瀘定縣,小時候讀過《飛奪瀘定橋》的同伴們不約而同地想看看瀘定鐵索橋,只因運氣不好,鐵索被拆下維修,只能望一望洶湧湍急的大渡河,回想一下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英勇和壯烈。

瀘定縣

瀘定縣

離開大渡河開始爬山,海拔在一個小時內由1700米上升到2500以上,身體沒有不良反應,但是堵車卻隨之開始,抵達甘孜洲首府——康定縣堵車嚴重,進出縣城用了兩個小時,沒有感受到情歌故鄉的某種風情,匆匆趕往新都橋鎮,翻越折多山 (海拔4750米)前後,路邊有高原群山、小橋、流水、草甸、楊樹、牛羊、藏式民居,無奈天色已晚,只能飽飽眼福,來到這個被喻為“攝影家的天堂”的小鎮,讓眼睛領略藏區小鎮的魅力。前往西藏、亞丁的遊客有許多在這裡住宿,有特色無特色的藏式、漢式酒店賓館95%以上客滿。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D3:新都橋(海拔3300)—雅江(海拔2570)—理塘(海拔4014,此前為318國道,此後為新修的S216省道)—香格里拉鎮(海拔2900) 宿:香格里拉鎮 從新都橋出發不久,進入一段30公里的路段,這是一段翻越高爾寺山(海拔4412 米)的318入藏路,因為高爾寺山隧道尚未竣工通車,我們有幸行走走這一段老318路段,體驗了 318老路上上下上高爾寺山的不易,領略了翻山越嶺的快樂和情趣,感受了老路99道彎的風景和樂趣,還遇到了318國道上的另一道風景線——成群的兵車,體會了空氣稀薄的現實狀況。或許半年一年後,沿途七座大山的隧道全線貫通,行走318國道雖然不再辛苦,但再也沒有翻山越嶺的成就感和享受感,那種行走戶外的舒心和快樂也就大打折扣!一覽高原群山的壯觀和巍峨也成為泡影!也許這是一次318老國道四川段的紀念行。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經過雅江後穿越全長2230米的剪子彎山隧道(隧道進口海拔4200米,出口海拔4300米,以前要翻越海拔4659 米的剪子彎山)、翻越卡子拉山(海拔4718 米),經世界高原明珠縣城—理塘縣(海拔4000 米),觀毛埡大草原風光,經無量河,翻越兔子山(海拔4100 米),途經古冰川遺址、稻城古冰帽—海子山自然保護區(海拔4500 米),沿途風光隨車移動,晚上抵達香格里拉鎮。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理塘至香格里拉段是全新的S216省道,路旁邊指示牌、標線明晰美觀、護欄全新,又是高原上的一道風景線。沿途雖然海拔很高,但地形平緩,如同肉乎乎、軟綿綿的丘陵,路兩邊是茫茫的草原構成的高山牧場,陽光照射在草原上,處處是美景,轉一個彎、翻一道坡,風景在變化,風景在移動,沒有人浪費時間閉目休息,用目光、用手機、用相機盡情地捕捉看不夠的美景,不時地說開慢點或停車,生怕漏掉了某處景色。 臨近稻城,傍河風光已映入眼簾,青楊林在高原和河谷中反復出現。翻越波瓦山(4400米)沿赤土河谷觀賞原始的高山、峽谷、河流、森林、經幡、瑪呢堆、藏民新村。傍晚到達香格里拉鎮(以前叫日瓦鄉)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D4:遊覽稻城亞丁景區 宿:香格里拉鎮 (1)體會什麼叫“辛苦” 一路上如果說有點辛苦,就是為了來看亞丁; 一路上往返開車六天,都沒有在亞丁的這一天辛苦; 一路上真的沒有什麼叫辛苦,在亞丁景區的最後5.7公里,不僅真叫辛苦,而且叫艱難、艱辛,去了就知道了什麼叫知難而退,十分之一的人沒有退縮,體驗了高反中的堅持、咬牙和拼搏。 行走在亞丁景區的5.7公里徒步路段,搶不到僅有的30匹馬只有徒步,開步500米,許多人問山上下來的人:“上到頂上了嗎?”,90%的人喘著氣低頭並搖頭;後來我變了一種方式詢問:“還好走吧?”,看到的是不滿意的表情,聽到的是敷衍的回答。 這段單程5.7公里徒步路段,90%的人在最初的500米較平坦的路段就敗下陣來,從祖國天南地北來的人們,花了七八天、十幾天駕車幾千里、上萬里,卻只有10%的人們走完了這段路。這是一段由海拔4150米向4700米進發的路,此前幾天,我告訴大家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活動,要像大病初愈一樣在病房裡行走,有人看到高原美景,心情激動,腳步加快,高反來襲。所以身體情況各不相同,不可盲目堅持。這一段爬坡路,最艱難的路段坡度達70-80度,全程沒有路,在馬匹和行人共行的崎嶇陡峭山崖邊上行走,腳下是碎石、溪水、爛泥,不時地踩著馬糞,一路上張著大口喘著粗氣聞著馬糞的味道。 5.7公里,對於正常海拔的行程來說不算什麼,海拔上升10米,對於低海拔區域路段來說叫平常,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每上升一米叫困難。路上遇到許多下山的人,不管是到的還是知難而退的,給我們傳遞的資訊是——太遠太艱難了!說還得2小時、3小時、4小時的都有,我沒有放棄,雖然行走一步所耗體力相當於山下的幾十步,還是在堅持。最後一公里,走十步休息五分鐘,走五步休息十分鐘,吸一次氧氣接著再走;最後50米,頭痛、心肺難受,在正確把握身體狀況、吸氧、調整呼吸後,仍然非常非常慢地行走著,每一步都是艱難和考驗,每一步都在耗盡身體的體能,也許,是我的身體不好,因為有年長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也在邁向勝利的隊伍中前行。 現在,我把這篇遊記的題目補全:《去亞丁,風景在路上,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2)到亞丁看什麼 知道了“亞丁”兩個字的含意,就知道來看什麼。 出發前,讀過LP和有關寶典、攻略和遊記,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又叫念青貢嘎日松貢布,即“聖地”之意,方圓上千平方公里,主體部分是三座遙遙相望的雪峰,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邁勇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5958米。亞丁的美,我以前瞭解不多,我很少在意洛克的文章和照片,更多的印象來自於早年讀過的《消失的地平線》,詹姆斯•希爾頓沒有來過中國,全憑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照片和文章寫出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儘管是小說,卻美得現實,如同洛克親臨實境的感覺。此行應了我常說的一句話,外出看景一定要有天時、地利,同行的旅程還要人合。往返路上天氣不同,路上的景觀也大相徑庭,特別是草原、牧場必須在藍天白雲下觀看才有美麗的景致。有的景觀是前往亞丁時看到的,有的景色是返程路上遇到的。總之往返路程老天助人,看到了陽光明媚,雪山巍峨,森林莽莽,草甸連綿,鮮花盛開,牛羊成群,遠古冰川遺跡,鑲嵌在原野上的湖泊,高原濕地,一路上純淨的空氣把每一個肺泡充盈洗滌。 私家車不得進入亞丁景區,遊客從香格里拉遊客中心(海拔2900)坐環保車一小時經九曲十八彎到亞丁景區(120元車票,150元門票),40公里山路蜿蜒陡峭,海拔極速攀升到3900,好在路面標準,安全標識標線護欄齊全,司機技術高超。如果私家車准入的話,一定會增加許多不安全因素。 下車後,仙乃日雪山從雲霧中露出真容,沒有見過雪山的遊客紛紛拍攝,拍完後由沖古寺坐電瓶車(往返80元)到洛絨牛場。 洛絨牛場海拔4150米,周圍是連綿的高山草甸,春夏時節草甸上野花盛開,漫山遍野,貢嘎河從牛場穿過,是亞丁自然保護區名景點之一,當年洛克在探秘亞丁時露營此地。 去牛奶海徒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因為全程在4000米以上的海拔區域爬行,一路上要頂住高反的壓力,身體不行就不要勉強(實際上不勉強,自已走上百米就知道自己能否走得下去,頭疼、心要炸了、肺要爆了的感覺還能走嗎?),所以不要想花了六七天、路上跑了幾千公里、花了成千上萬元不走上去不划算,命丟了划算嗎? 身體若好,登上牛奶海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遠觀牛奶海、五花海四周的夏諾多吉、央邁勇兩座神山,看到高山花草、蔥綠的森林、皚皚的冰川、綠色的湖泊、冰雪消融形成的飛瀑、穿越草甸的溪流,缺氧、高反、難受在瞬間減弱,身體狀況似乎好了許多(其實下山仍然是頂著高反的壓力,耗盡體力奮力去電瓶車站,看到近百米的車站,最後的幾百步實在是最後的努力和拼搏)。亞丁需要2-3天遊玩,同行的一人高反較明顯,其他三人都有高反症狀,所以在亞丁是時間要根據身體情況決定,我們的決定是撤離高海拔地區,儘快回到正常海拔。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看亞丁,要在對的季節看對的景色,亞丁最美的時節在秋季,看幾張秋天的資料照片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D5:香格里拉-新都橋 宿:新都橋D6:新都橋-綿陽 宿:綿陽D7:綿陽-家鄉太極城 這一路,多數時間在路途,卻看到了許許多多,或許如同洛克文章中的描述、如同希爾頓小說中的想像,但真真實實的是大自然的恩賜:海子、河流、溪水、濕地、瀑布、森林、牧場、冰川、雪山。陽光明媚,群山環繞,雪山環抱,林木蔥郁,草場茂盛,犛牛成群,羊兒遍地,藏居新村,寺院輝煌……,美景不重複,好景在路上。美麗的景色是佳能、徠卡表現不出來的,所以我很少拿出相機拍攝,最適合用眼睛收藏在大腦裡,體會在自己心裡。 放飛心情的旅程,用心記錄一切!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一台有點小眾的SUV,檢查車輛、備胎及隨車工具;(2)計畫沿途住宿,亦攜帶戶外帳篷、爐具等以備急需;(3)攜帶5℃-40℃天氣防暑、防風、防雨、保暖衣物及雨具; (4)攜帶防曬霜、防曬服、魔術頭巾、帽子等防紫外線防曬用品; (5)預備紅景天、葡萄糖等防高反藥物,防感冒、腸胃不適、消炎有關藥物; (6)在成都準備巧克力、速食麵等應急方便食品; (7)沿途補充蛋、奶、水、果及氧氣;

折多山

三、行程: 家鄉太極城-成都(住宿)—雅安—石棉(下高速點)-瀘定—康定—新都橋(住宿)-—雅江—理塘(石棉至理塘是318國道,其中有部分路段是沒有改造的318道路原貌)—稻城-香格里拉鎮,全程1700公里,見附圖。

旬陽

四、日程D1:家鄉太極城(海拔230米)-成都(海拔500米) 宿:新都橋 單車出行,安全更要第一,一路上按限速行駛,隔兩小時到服務區,或加油、或吃飯、或休息,9小時行駛750公里全高速路段。

旬陽

成都

D2:成都(海拔500米)—雅安(海拔700米)—瀘定(海拔1750米)—康定(海拔2560米)—新都橋(海拔3300米) 宿:新都橋從成都出發,經京昆高速公路抵達雅安,因二郎山隧道施工,重上京昆高速繞行到石棉縣,下高速後由瀘定縣到康定縣(此段堵車嚴重),夜宿新都橋。 加上堵車共駕車14小時,行駛500公里。

石棉縣

石棉縣

石棉縣

“川藏線”、“318國道”在喜歡旅遊的人們心中知名度非常高。一路上看到車如蟻群,不時還能看到騎行,搭車,徒步進藏的人們,開車的我對他們無比佩服,多麼可貴的精神!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有著巨大的魅力。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經瀘定縣,小時候讀過《飛奪瀘定橋》的同伴們不約而同地想看看瀘定鐵索橋,只因運氣不好,鐵索被拆下維修,只能望一望洶湧湍急的大渡河,回想一下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英勇和壯烈。

瀘定縣

瀘定縣

離開大渡河開始爬山,海拔在一個小時內由1700米上升到2500以上,身體沒有不良反應,但是堵車卻隨之開始,抵達甘孜洲首府——康定縣堵車嚴重,進出縣城用了兩個小時,沒有感受到情歌故鄉的某種風情,匆匆趕往新都橋鎮,翻越折多山 (海拔4750米)前後,路邊有高原群山、小橋、流水、草甸、楊樹、牛羊、藏式民居,無奈天色已晚,只能飽飽眼福,來到這個被喻為“攝影家的天堂”的小鎮,讓眼睛領略藏區小鎮的魅力。前往西藏、亞丁的遊客有許多在這裡住宿,有特色無特色的藏式、漢式酒店賓館95%以上客滿。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D3:新都橋(海拔3300)—雅江(海拔2570)—理塘(海拔4014,此前為318國道,此後為新修的S216省道)—香格里拉鎮(海拔2900) 宿:香格里拉鎮 從新都橋出發不久,進入一段30公里的路段,這是一段翻越高爾寺山(海拔4412 米)的318入藏路,因為高爾寺山隧道尚未竣工通車,我們有幸行走走這一段老318路段,體驗了 318老路上上下上高爾寺山的不易,領略了翻山越嶺的快樂和情趣,感受了老路99道彎的風景和樂趣,還遇到了318國道上的另一道風景線——成群的兵車,體會了空氣稀薄的現實狀況。或許半年一年後,沿途七座大山的隧道全線貫通,行走318國道雖然不再辛苦,但再也沒有翻山越嶺的成就感和享受感,那種行走戶外的舒心和快樂也就大打折扣!一覽高原群山的壯觀和巍峨也成為泡影!也許這是一次318老國道四川段的紀念行。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經過雅江後穿越全長2230米的剪子彎山隧道(隧道進口海拔4200米,出口海拔4300米,以前要翻越海拔4659 米的剪子彎山)、翻越卡子拉山(海拔4718 米),經世界高原明珠縣城—理塘縣(海拔4000 米),觀毛埡大草原風光,經無量河,翻越兔子山(海拔4100 米),途經古冰川遺址、稻城古冰帽—海子山自然保護區(海拔4500 米),沿途風光隨車移動,晚上抵達香格里拉鎮。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

高爾寺山

高爾寺山

理塘至香格里拉段是全新的S216省道,路旁邊指示牌、標線明晰美觀、護欄全新,又是高原上的一道風景線。沿途雖然海拔很高,但地形平緩,如同肉乎乎、軟綿綿的丘陵,路兩邊是茫茫的草原構成的高山牧場,陽光照射在草原上,處處是美景,轉一個彎、翻一道坡,風景在變化,風景在移動,沒有人浪費時間閉目休息,用目光、用手機、用相機盡情地捕捉看不夠的美景,不時地說開慢點或停車,生怕漏掉了某處景色。 臨近稻城,傍河風光已映入眼簾,青楊林在高原和河谷中反復出現。翻越波瓦山(4400米)沿赤土河谷觀賞原始的高山、峽谷、河流、森林、經幡、瑪呢堆、藏民新村。傍晚到達香格里拉鎮(以前叫日瓦鄉)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稻城

D4:遊覽稻城亞丁景區 宿:香格里拉鎮 (1)體會什麼叫“辛苦” 一路上如果說有點辛苦,就是為了來看亞丁; 一路上往返開車六天,都沒有在亞丁的這一天辛苦; 一路上真的沒有什麼叫辛苦,在亞丁景區的最後5.7公里,不僅真叫辛苦,而且叫艱難、艱辛,去了就知道了什麼叫知難而退,十分之一的人沒有退縮,體驗了高反中的堅持、咬牙和拼搏。 行走在亞丁景區的5.7公里徒步路段,搶不到僅有的30匹馬只有徒步,開步500米,許多人問山上下來的人:“上到頂上了嗎?”,90%的人喘著氣低頭並搖頭;後來我變了一種方式詢問:“還好走吧?”,看到的是不滿意的表情,聽到的是敷衍的回答。 這段單程5.7公里徒步路段,90%的人在最初的500米較平坦的路段就敗下陣來,從祖國天南地北來的人們,花了七八天、十幾天駕車幾千里、上萬里,卻只有10%的人們走完了這段路。這是一段由海拔4150米向4700米進發的路,此前幾天,我告訴大家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活動,要像大病初愈一樣在病房裡行走,有人看到高原美景,心情激動,腳步加快,高反來襲。所以身體情況各不相同,不可盲目堅持。這一段爬坡路,最艱難的路段坡度達70-80度,全程沒有路,在馬匹和行人共行的崎嶇陡峭山崖邊上行走,腳下是碎石、溪水、爛泥,不時地踩著馬糞,一路上張著大口喘著粗氣聞著馬糞的味道。 5.7公里,對於正常海拔的行程來說不算什麼,海拔上升10米,對於低海拔區域路段來說叫平常,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每上升一米叫困難。路上遇到許多下山的人,不管是到的還是知難而退的,給我們傳遞的資訊是——太遠太艱難了!說還得2小時、3小時、4小時的都有,我沒有放棄,雖然行走一步所耗體力相當於山下的幾十步,還是在堅持。最後一公里,走十步休息五分鐘,走五步休息十分鐘,吸一次氧氣接著再走;最後50米,頭痛、心肺難受,在正確把握身體狀況、吸氧、調整呼吸後,仍然非常非常慢地行走著,每一步都是艱難和考驗,每一步都在耗盡身體的體能,也許,是我的身體不好,因為有年長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也在邁向勝利的隊伍中前行。 現在,我把這篇遊記的題目補全:《去亞丁,風景在路上,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2)到亞丁看什麼 知道了“亞丁”兩個字的含意,就知道來看什麼。 出發前,讀過LP和有關寶典、攻略和遊記,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又叫念青貢嘎日松貢布,即“聖地”之意,方圓上千平方公里,主體部分是三座遙遙相望的雪峰,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邁勇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5958米。亞丁的美,我以前瞭解不多,我很少在意洛克的文章和照片,更多的印象來自於早年讀過的《消失的地平線》,詹姆斯•希爾頓沒有來過中國,全憑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照片和文章寫出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儘管是小說,卻美得現實,如同洛克親臨實境的感覺。此行應了我常說的一句話,外出看景一定要有天時、地利,同行的旅程還要人合。往返路上天氣不同,路上的景觀也大相徑庭,特別是草原、牧場必須在藍天白雲下觀看才有美麗的景致。有的景觀是前往亞丁時看到的,有的景色是返程路上遇到的。總之往返路程老天助人,看到了陽光明媚,雪山巍峨,森林莽莽,草甸連綿,鮮花盛開,牛羊成群,遠古冰川遺跡,鑲嵌在原野上的湖泊,高原濕地,一路上純淨的空氣把每一個肺泡充盈洗滌。 私家車不得進入亞丁景區,遊客從香格里拉遊客中心(海拔2900)坐環保車一小時經九曲十八彎到亞丁景區(120元車票,150元門票),40公里山路蜿蜒陡峭,海拔極速攀升到3900,好在路面標準,安全標識標線護欄齊全,司機技術高超。如果私家車准入的話,一定會增加許多不安全因素。 下車後,仙乃日雪山從雲霧中露出真容,沒有見過雪山的遊客紛紛拍攝,拍完後由沖古寺坐電瓶車(往返80元)到洛絨牛場。 洛絨牛場海拔4150米,周圍是連綿的高山草甸,春夏時節草甸上野花盛開,漫山遍野,貢嘎河從牛場穿過,是亞丁自然保護區名景點之一,當年洛克在探秘亞丁時露營此地。 去牛奶海徒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因為全程在4000米以上的海拔區域爬行,一路上要頂住高反的壓力,身體不行就不要勉強(實際上不勉強,自已走上百米就知道自己能否走得下去,頭疼、心要炸了、肺要爆了的感覺還能走嗎?),所以不要想花了六七天、路上跑了幾千公里、花了成千上萬元不走上去不划算,命丟了划算嗎? 身體若好,登上牛奶海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遠觀牛奶海、五花海四周的夏諾多吉、央邁勇兩座神山,看到高山花草、蔥綠的森林、皚皚的冰川、綠色的湖泊、冰雪消融形成的飛瀑、穿越草甸的溪流,缺氧、高反、難受在瞬間減弱,身體狀況似乎好了許多(其實下山仍然是頂著高反的壓力,耗盡體力奮力去電瓶車站,看到近百米的車站,最後的幾百步實在是最後的努力和拼搏)。亞丁需要2-3天遊玩,同行的一人高反較明顯,其他三人都有高反症狀,所以在亞丁是時間要根據身體情況決定,我們的決定是撤離高海拔地區,儘快回到正常海拔。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看亞丁,要在對的季節看對的景色,亞丁最美的時節在秋季,看幾張秋天的資料照片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D5:香格里拉-新都橋 宿:新都橋D6:新都橋-綿陽 宿:綿陽D7:綿陽-家鄉太極城 這一路,多數時間在路途,卻看到了許許多多,或許如同洛克文章中的描述、如同希爾頓小說中的想像,但真真實實的是大自然的恩賜:海子、河流、溪水、濕地、瀑布、森林、牧場、冰川、雪山。陽光明媚,群山環繞,雪山環抱,林木蔥郁,草場茂盛,犛牛成群,羊兒遍地,藏居新村,寺院輝煌……,美景不重複,好景在路上。美麗的景色是佳能、徠卡表現不出來的,所以我很少拿出相機拍攝,最適合用眼睛收藏在大腦裡,體會在自己心裡。 放飛心情的旅程,用心記錄一切!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亞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