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和我不親近,怎麼辦?可以試試這幾招!

作者:賈秀梅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師

80後的年輕爸媽們, 你們和孩子的關係怎樣?是否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了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呢?孩子淘氣你該怎麼辦?其實, 親子關係很重要哦, 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千萬不要小看呢~那麼,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今天的智愛媽媽欄目, 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與生俱來的

心理學描述親子關係經典的理論依據叫做“依戀”。 依戀是指嬰兒和其照顧者(一般為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 它產生于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 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依戀的發展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是嬰兒與母親相互作用的產物。 要使嬰兒獲得安全型依戀, 母親必須經常關心嬰兒的需要, 當嬰兒發出各種需求信號時, 應及時給予積極恰當的反應,

並要不斷地調節自己以適應嬰兒的行為。

因此, 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在這樣的積極恰當的互動中產生的。

親子關係與家長教育方式有關

按照依戀理論, 可以將親子關係分為三種類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三種類型。 這三種類型的形成源于後天父母(或照顧者)對待嬰兒的不同方式。

要使孩子獲得安全型依戀, 家長必須學會科學合理的教養方式。 例如對幼兒時期的孩子發出的各種資訊應該具備足夠的敏感, 應及時給予回應, 包括積極的情緒回應。 孩子哭鬧時, 要及時用恰當的方式做出反應, 不理會、拒絕、恐嚇等方式都不可取。 陪伴、擁抱等肢體接觸對孩子的安全依戀也很重要, 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

回避型依戀和矛盾型依戀主要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多數與母親對幼兒不敏感、不理睬、拒絕、恐嚇等教養方式有關。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與家長的關係往往不是特別融洽, 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 依戀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會隨著家庭內部關係的變化而變化。

不同依戀類型成年後會這樣表現

研究認為, 兒童期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依戀特徵, 成年以後仍然會顯露出來, 所以成年人也具有和兒童一樣的依戀類型分類。

安全型的孩子長大後可以很自然地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並能安心地依賴別人或讓別人依賴, 不會因為關係太親密而感到不自在。 回避型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很難完全相信和依靠他們。 與別人太親密會導致其緊張感。 矛盾型的孩子長大後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不是真的愛自己, 擔心對方會拋棄自己, 缺乏安全感, 反復驗證, 會給對方帶來很大壓力感和不被信任的感覺。 有時與伴侶關係過於親密, 或進展過快會嚇跑對方等。

因此親子關係不僅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關乎孩子的一生。

上班族媽媽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上班族媽媽與孩子的關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明確分離或不能陪伴的真實意義,不隱瞞、不欺騙。

2)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盡可能專注地陪伴孩子,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不要邊做其他事邊陪孩子,心不在焉,多通過擁抱等肢體接觸傳達對孩子的愛。

3)多肯定孩子,經常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訴TA,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4)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拿孩子當出氣筒,規則穩定,不能情緒好了就縱容、情緒不好就苛刻。

加深親子關係試試這幾招!

1)無條件的愛。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好不好、分數高不高、是否聽話而改變,一個孩子只有感受到愛,才是自尊的、有價值的。

2)肯定和鼓勵。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樂於告訴孩子,批評要適度且只針對行為不針對人,肯定和鼓勵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3)接納孩子的感受。無論正確合理與否,家長要善於接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評論、不批判,接納孩子的感受是拉近親子關係的必經之路。

4)保持溝通。與孩子的溝通不能少,小時候是遊戲和陪伴,長大後是理解和支持,保持溝通、增加互動是拉近親子關係的有效途徑。

上班族媽媽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上班族媽媽與孩子的關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明確分離或不能陪伴的真實意義,不隱瞞、不欺騙。

2)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盡可能專注地陪伴孩子,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不要邊做其他事邊陪孩子,心不在焉,多通過擁抱等肢體接觸傳達對孩子的愛。

3)多肯定孩子,經常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訴TA,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4)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拿孩子當出氣筒,規則穩定,不能情緒好了就縱容、情緒不好就苛刻。

加深親子關係試試這幾招!

1)無條件的愛。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好不好、分數高不高、是否聽話而改變,一個孩子只有感受到愛,才是自尊的、有價值的。

2)肯定和鼓勵。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樂於告訴孩子,批評要適度且只針對行為不針對人,肯定和鼓勵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3)接納孩子的感受。無論正確合理與否,家長要善於接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評論、不批判,接納孩子的感受是拉近親子關係的必經之路。

4)保持溝通。與孩子的溝通不能少,小時候是遊戲和陪伴,長大後是理解和支持,保持溝通、增加互動是拉近親子關係的有效途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