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康恩峰受哥哥康恩影響 愛上搏擊也有擂臺夢

首先, 故事開始都有一個主角, 今天的這位主人公, 是中國數十萬拳手當中的普通的一員, 也曾有過打架的童年, 也有過背井離鄉追尋夢想的時刻, 也有圓夢的一瞬間, 也有過迷茫、失落與後悔, 而今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康恩峰。

你沒聽錯, 他和當今格鬥圈的頂級高手康恩是有血緣關係的, 康恩峰就是康恩的親弟弟。

大家對於拳擊手的印象常常充滿了電影當中植入的定勢思維:往往是問題少年、與家庭關係不和、暴力傾向、鬧事打架鬥毆等...

但是除了這些, 近幾年我們看到拳擊賽事的高度職業化,

以及搏擊賽事的職業化快速發展, 新近培養的拳手正在漸漸脫離我們原來的老派印象, 就好像十年前家長們對於電子競技遊戲選手的鄙視漸漸到默認許可, 甚至現在已經是一種蠻不錯的職業選擇了。

當然, 對於每一個面對人生選擇的普通人, 往往當下的選擇, 並未曾意識到那就是影響你一生的決定。

第一次接觸散打, 開始搏擊訓練和比賽的契機

今年32歲的康恩峰出生于福建省的羅源縣, 小的時候也經歷過規規矩矩上學的日子, 當時據說學習成績還算不錯。 後來在結交了一群不遵循於體制內的朋友之後, 日子漸漸脫離原來的軌跡, 蹺課、打架甚至拉幫結派。 家裡人忍無可忍, 終於把他送到了外地的拳館學習。

從那時候開始, 他第一次接觸了跆拳道。 17歲的時候, 他第一次參加跆拳道比賽, 據說成績相當不錯, 贏得了人生第一次比賽的勝利。 他說教練當時看起來比他還興奮!

同年, 他的哥哥康恩已經開始參加全國大型比賽, 後來甚至到日本參加世界級的比賽K-1了。 受到哥哥的影響, 他希望自己參加搏擊類的比賽, 因為在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上與教練意見分歧, 他離開了原來的俱樂部, 也漸漸脫離了職業選手的路徑。

擂臺是很多人嚮往的, 輸贏其實不重要, 還要堅持;很多人都有心願, 但是很多人沒有去付出行動。

輾轉幾年, 他始終捨棄不了自己對搏擊的這份喜愛。 除了白天上班, 他剩下的時間就是坐兩個小時的公車到哥哥訓練的俱樂部學習練拳。

這一切的動力都來自於一個未實現的願望:上擂臺!

每天早上6點起床, 跑步, 休息, 9點開始正式訓練, 中午休息2個小時, 下午2點多開始訓練, 一直到6點結束。 每天如此, 往復迴圈。 他說:“訓練就是這樣枯燥無味的。 ”尤其是在比賽前夕, 訓練強度加強, “教練會給你來個搭配7-8人的輪番虐練, 一直打到你想吐!”, “當時我就想, 我乾脆死了算了, 你打死我吧!”

“當時接觸搏擊是一種契機, 後來因為年輕氣盛放棄了搏擊也是一種選擇”。 也許對於當初放棄的決定後悔了吧, 工作多年之後的選擇, 才是代表自己的“真愛”。 就是這樣長達兩年的“地下”培訓, 康恩峰終於具備了上擂臺的的資格!終於他站在了聚光燈下。

“夢想實現的感覺就像做夢一樣!"

儘管後來幾場比賽成績並不理想, 但是能夠與職業選手站在擂臺上比拼, 不論輸贏, 他已經感覺非常滿足。

曾經自己很愛打架, 練過搏擊之後, 你就根本不會去打架了!

當然, 練習搏擊帶給他的, 不僅僅是夢想實現的幸福感, 還有多年累積下來的成熟穩重。 “練完搏擊之後, 你壓根就不會再去打架了。 因為你深刻地知道, 被打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 同時打人對人的傷害有多大, 你也能感同身受了。 ”

關於拳王康恩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可以說, 康恩的成功, 對他的影響是不小的。 這裡面有各種複雜的情緒和情感參雜, 既為哥哥的成功感到高興與自豪, 同時又為當初自己輕易地放棄職業道路而遺憾。

康恩峰說, 人生既然早有安排, 而我也早已實現當初上擂臺的夢想, 繼續往前走, 也無憾了!

當然他也“爆料”, 據說, 康恩除了打搏擊比賽, 其他運動都不會!!!也許這個就是做到極致的代價吧。 當然, 平時還有一個業餘愛好是打檯球, 不知道究竟水準如何呢?(不相信的人可以前去踢館 )

目前的人生目標, 就是照顧家庭, 致力於俱樂部的經營。

如今, 康恩峰已成家立業, 生活的重心, 從照顧自己, 到照顧家庭, 承擔了人夫、人父的責任。 而這更讓他堅定了自己對於搏擊的持久的熱愛, 從而與哥哥康恩以及其他兄弟共同創辦了鬥士搏擊俱樂部。

目前他主要擔任俱樂部的館長兼教練員, 負責場館日常的運營以及所有教練員的管理。 他希望俱樂部能夠變成一個發揚搏擊事業的平臺,讓更多人喜愛這項運動,改變自己的人生。

康恩峰個人履歷介紹:

以上內容來自自媒體:鬥士搏擊俱樂部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他希望俱樂部能夠變成一個發揚搏擊事業的平臺,讓更多人喜愛這項運動,改變自己的人生。

康恩峰個人履歷介紹:

以上內容來自自媒體:鬥士搏擊俱樂部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