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手機上實現人工智慧有技術就夠嗎?還缺少我們沒技術人的創意

時下AI概念已經燒到了手機端, 大廠蘋果和華為率先將其(神經網元計算模組)引入了手機處理器裡面, 高通和三星也被曝未來將採取類似的動作。

可以說, 在不久的將來類似TPU這種將成為手機處理器的標配。 只是硬體基礎跑到前面了, AI應用要如何跟進呢?

我們認為:開發人工智慧應用方面, 考驗技術只是一個方面, 更多的是考驗開發人員的創意和細緻程度。 創意是應用需求, 技術是實現創意的手段。

基於用戶暢玩遊戲時經常被通知類消息打擾, 乃至需要切換出遊戲畫面去回復消息的痛點, 魅族開發出了遊戲模式, 最近更是升級到了遊戲模式2.0。 根據魅族的解釋:當魅族智慧思維引擎OneMind檢測到遊戲APP在運行的時候, 會主動切換到遊戲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會將所有的消息類通知和來電的顯示介面做優化, 能夠在同一螢幕內完成消息應答和遊戲, 不必來回切換應用。 除此之外, OneMind還能為在運行的遊戲一路“保駕護航”——搬運、騰挪硬體資源, 保障遊戲能夠暢快運行。

這是一種典型的創意驅動開發, 背後的技術對於當前幾大手機品牌來說都不難, 相信此後會有許多廠家會跟進開發“遊戲模式”、“閱讀模式”等沉浸式使用者使用體驗。

AI硬體技術的飛速進步, 帶來的是應用的相對落後。 我們認為造成這種局面最大的原因在於“思維定勢”以及“見知障”的干擾:現有的應用場景長期服務於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這些最常用的應用基本都不太差, 我們也用習慣了。

但就人的本性而言是懶惰的, 我們常陷於一些機械不必要的決策中, 實際我們還呼喚更細緻的服務。

比如:筆者曾買了某大牌企業的“智慧”洗衣機(能連WIFI), 但是第一次洗衣服就被這“智能”二字給噁心到了:放完衣服後讓我自己選擇水量!試問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37L水大概多深?這真的智能嗎?這個例子其實就是生活中一種典型的不必要決策,

我們一直使用卻少有產生廠家怎麼不去改進這一點的想法。

在手機端也有類似的例子, 比如:選擇支付方式時主動為我選擇最優惠的支付方式, 而不是讓我憑記憶和憑感覺去打開支付寶或者微信;我們在玩遊戲時改變通知模式;回到家之後自動連上wifi;自動為我收集整理短信、微信和QQ裡的日曆待辦資訊等等。有些應用已經有廠家做到了,有些還沒有,困擾開發人員的並不是技術難點而在於那個創意點。

這些個創意點來自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你做一件事情覺得不耐煩或者不知道如何做決定的時候其實就是需要被改變的時候。相比較於以前“從沒有應用到有應用”,解決的是有無的問題;現在解決“從有到好”,需要更細緻深入地去分析用戶最直接的需求。比如:洗衣服就是把衣服洗乾淨,至於加多少洗衣液和水、洗多久、用什麼模式洗多大力度這些都不是使用者洗衣服的目的,這些是洗衣機需要自己搞定的問題不能拋給用戶。

人工智慧的到來,代表著新一輪的技術和創意的爆發,我們正處在這個時代的黎明前夕,你做好了準備嗎?

而不是讓我憑記憶和憑感覺去打開支付寶或者微信;我們在玩遊戲時改變通知模式;回到家之後自動連上wifi;自動為我收集整理短信、微信和QQ裡的日曆待辦資訊等等。有些應用已經有廠家做到了,有些還沒有,困擾開發人員的並不是技術難點而在於那個創意點。

這些個創意點來自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你做一件事情覺得不耐煩或者不知道如何做決定的時候其實就是需要被改變的時候。相比較於以前“從沒有應用到有應用”,解決的是有無的問題;現在解決“從有到好”,需要更細緻深入地去分析用戶最直接的需求。比如:洗衣服就是把衣服洗乾淨,至於加多少洗衣液和水、洗多久、用什麼模式洗多大力度這些都不是使用者洗衣服的目的,這些是洗衣機需要自己搞定的問題不能拋給用戶。

人工智慧的到來,代表著新一輪的技術和創意的爆發,我們正處在這個時代的黎明前夕,你做好了準備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