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民生轉型 為百姓幸福“加碼”

民生連著民心, 民心凝聚民力。

近年來, 市委、政府把民生轉型作為轉型發展的根本, 以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以改革創新保障民生, 每年將70%以上的財力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全區率先實現居民醫療、養老、大病等保險統籌, 社會治理、平安建設、信訪規範化等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成功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衛生城市, 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最佳教育公平示範城市、全國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示範市等榮譽, 用實踐詮釋民生為本的真摯情懷。

織牢民生保障網讓百姓幸福感倍增

“真沒想到, 我還能拿到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平羅縣失地農民張志忠老人激動地說。

“現在生病住院在北京看完病, 直接報銷, 手續也簡單, 再也不用北京、石嘴山兩地跑了, 不僅省錢, 還省心, 真是 太好了!”長期居住北京的我市退休職工李師傅享受到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利好政策後如是說。

“以前辦社保業務不僅要排隊, 還要準備很多資料, 現在網上就能辦理參保登記、申報核定社保費, 真是太方便了!”企業勞資人員鄭曉麗滿意地說。

……

沒想到, 太好了, 太方便了……是百姓對党的惠民政策給予最真切的肯定。

養老、醫療、社會救助、教育、住房等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

為了讓全市人民享受到党的普惠性政策帶來的惠民服務,

五年來, 我市始終把社會保障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 大力實施統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制度, 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大力開展城鄉居民普惠性健康體檢制度, 妥善解決了職工養老、醫療、工傷保險遺留問題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等問題;在全區率先實施統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制度, 率先開展大病保險試點和基金監督試點, 率先實現異地就醫結算, 率先構建由市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組成的醫療聯合體。

同時, 在全區首推企業社會保險網上申報業務, 使參保單位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辦理社會保險人員增減變動和繳費核定業務;率先開通微信服務平臺,

實現退休人員“天涯”變“咫尺”的認證新模式。

創業創新開啟造夢空間

吳夏蕊是一位生在寧夏、長在寧夏的農業博士。 雖然創業艱難, 但她的第一個藜麥專案在石嘴山孵化成功。 經過我市的深度孵化和精准服務, 吳夏蕊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不僅成立了寧夏綠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欄目。 “入駐石嘴山市e+青年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 政府免費提供了創業場所、辦公桌椅等, 大大降低了我們的運營成本。 ”吳夏蕊說。 我市以搭建創業培訓、模擬實戰、專案孵化、專家問診、項目融資、成果轉化等公益性服務平臺, 滿足創新創業主體全方位、多元化、零成本、一站式服務需求為目標,

先後建成總面積4700平方米的石嘴山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惠農區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石嘴山市e+青年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和平羅縣大學生電商創業孵化園, 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夢工廠”。

就業是民生之本。 近年來, 我市認真貫徹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方針, 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程中, 緊緊抓住創建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全國老工業基地改造、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等機遇, 實施西部民族地區青年創業創新專案、西部民族地區移民培訓專案和西部老工業城市技能提升培訓專案的同時,

出臺了《關於實施小微企業“育龍工程”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爭取自治區援企穩崗、促進就業政策和降低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政策, 支持困難企業轉型發展。 通過開展“創業明星”“服務小微企業先進單位”和“創業示範基地”評選, 舉辦勇當創業先鋒電視大賽、小微企業創業博覽會暨創業合作交流洽談會, 大力推進創業園區等平臺建設。

五年來, 我市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4萬多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以內。 目前, 全市有各類創業基地30個, 有4個被自治區命名為創業孵化園區。

打造開放的社會發展環境

石嘴山, 作為寧夏工業的搖籃, 經過多年發展, 資源瀕臨枯竭、人才流失的問題逐步顯現, 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轉型發展走新路,全面振興創新業。”是市委、政府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的長遠改革發展戰略。

“石嘴山宜居宜業,政策也非常好,對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我如果落戶購房還能補助6萬元呢!”來自固原的大學生焦鳳梅說。

為吸引更多人才來石幹事創業,為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我市創新出臺了《石嘴山市高校畢業生落戶購房補貼暫行辦法》《石嘴山市應用型人才公寓使用管理辦法(暫行)》等一系列人才改革政策。深入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鄉鎮工作補貼制度、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等改革措施,全方位優化環境、多舉措盤活資源、高起點建設隊伍。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累計培養選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6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27人,1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全市技能人才達到11.8萬人,被自治區確定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五年的不斷投入,五年的持續努力,使一件件民生實事在石嘴山大地開花結果,一幅幅學有優教、勞有所得、病有良醫、老有善養的溫暖民生畫卷在石嘴山大地徐徐展開,向世人講述著市委、政府大力實施民生轉型,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民生保障水準的決心和信心,也為打造“山水園林·尚工逸城”城市品牌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轉型發展走新路,全面振興創新業。”是市委、政府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的長遠改革發展戰略。

“石嘴山宜居宜業,政策也非常好,對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我如果落戶購房還能補助6萬元呢!”來自固原的大學生焦鳳梅說。

為吸引更多人才來石幹事創業,為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我市創新出臺了《石嘴山市高校畢業生落戶購房補貼暫行辦法》《石嘴山市應用型人才公寓使用管理辦法(暫行)》等一系列人才改革政策。深入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鄉鎮工作補貼制度、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等改革措施,全方位優化環境、多舉措盤活資源、高起點建設隊伍。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累計培養選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6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27人,1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全市技能人才達到11.8萬人,被自治區確定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五年的不斷投入,五年的持續努力,使一件件民生實事在石嘴山大地開花結果,一幅幅學有優教、勞有所得、病有良醫、老有善養的溫暖民生畫卷在石嘴山大地徐徐展開,向世人講述著市委、政府大力實施民生轉型,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民生保障水準的決心和信心,也為打造“山水園林·尚工逸城”城市品牌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