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界的白求恩 成都市榮譽市民 美國泰爺爺魂歸川西

泰普林的墓正對學校

2006年, 泰普林第一次來到天全縣大坪鄉大窩村, 看到簡陋的校舍, 他當即決定捐建希望小學。 那一次, 他籌資32萬元。

加上政府部門的匹配資金, 第二年教學樓順利拔地而起

看到孩子們趕著山路而來, 路途蜿蜒。 於是, 泰爺爺籌錢捐建了新宿舍。 他覺得孩子們缺少專業的功能教室, 又籌錢捐建了新綜合樓, 裡面音樂室、電腦教室、實驗室、閱覽室一應俱全, 大多器材也是他親自購買的

下葬那天 上千人趕來送別

昨日, 天全縣大坪鄉大窩村, 兩名女孩走到一座墓碑前, 獻上鮮花, 鞠躬致敬。 碑上刻著“泰普林爺爺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朱利安·泰普林是大窩村友愛希望小學的捐建者,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 2011年被成都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 被稱為“教育界的白求恩”。 學校建成10年, 他每年固定來兩次, 每次一兩周, 陪伴孩子們。

2016年1月, 78歲的泰普林在美國病逝。

他生前希望去世後, 葬在學校旁, 繼續陪伴孩子們。 今年3月8日, 他的骨灰如願落葬大窩村。 從此, 泰爺爺再也不會和孩子們分開。

友愛希望小學的校長胡高勇站在教學樓的走廊上, 習慣性地望向泰普林的陵墓, 看到兩個小黃點在向那裡移動。 他知道又有畢了業的學生, 回來看泰爺爺了。

快清明了, 來看泰爺爺的學生特別多。 昨日來的是黃清清、高盛莉, 她倆2012年從友愛希望小學畢業, 已經工作了。 除了獻上大捧雛菊, 她們還帶去了鞭炮和紙燭。 高盛莉是從瑪律康趕回來的。 本來, 同學們約好清明一起來悼念, 但她假期有限, 只好提前來。 與她結伴同來的黃清清說, 清明還會再來祭拜。

泰爺爺的墓建在學校正對面, 剛好能夠看到學校全景的半山腰。

“泰爺爺”是這所學校所有人對泰普林的稱呼。 村裡人也都感激他。 3月8日泰普林下葬那天, 上千人來送別, 安靜肅穆地站滿了山頭。

2015年泰普林和學生們在一起(翻拍)

籌資百多萬 建起全新小學

時光倒退十多年, 山對面的那座學校,

並不似如今這般。 黃清清的一年級就是在老校舍完成的。 那是兩座破舊的木房子。 2006年, 泰普林第一次來到這裡, 下決心捐資建學。 2007年3月8日, 一棟嶄新的三層白色教學樓落成。 黃清清也成為第一批入讀新校舍的學生。

“他一直把這裡當家, 不停地改善條件。 ”胡高勇指著操場、宿舍、還有後來加蓋的綜合樓, 一一細數, 這都是泰爺爺逐步幫助學校建起來的。

泰普林在四川省社科院任客座教授, 進行專案研究時, 到天全中學演講, 順便也來了當時的大窩村小。 看到簡陋的校舍, 他當即決定捐建希望小學。 那一次, 他籌資32萬元。 加上政府部門的匹配資金, 教學樓順利拔地而起。

教學樓落成第二年, 5·12大地震來襲。 這座教學樓和裡面的孩子們安然無恙。

“如果是原來的老房子, 後果不可想像。 ”

看到孩子們趕著山路而來, 路途蜿蜒。 於是, 泰爺爺籌錢捐建了新宿舍。 他覺得孩子們缺少專業的功能教室, 又籌錢捐建了新綜合樓, 裡面音樂室、電腦教室、實驗室、閱覽室一應俱全, 大多器材也是他親自購買的。

“他總是擔心孩子們過得還不夠好。 ”胡高勇說, 泰普林前前後後籌資150余萬元。

大窩村友愛希望小學的電腦教室

最後一次到校 泰爺爺動容落淚

2015年10月,患癌症多年的泰普林最後一次來中國,最後一次來到大窩村見他摯愛的孩子們。

那一次,泰爺爺哭了。“他看著校園校舍,想起歷年來的景象,突然就動容了。”陪在他身邊的胡高勇也被感染得哽咽了。泰普林在教學樓背後,親手栽種了幾株楠木樹苗。這是他為校園帶來的最後禮物。

10歲半的楊蘇彤時常會去給那幾棵小樹澆水。她上四年級。和其他同學們一樣,泰爺爺是她見過的唯一“老外”,也是至親。在所有的課程中,楊蘇彤的英語成績最好,“能拿90多分”。這也是友愛希望小學的特點,英語成績在各科中排名最靠前。

5年級的羅婷談到泰爺爺時,攥著一雙小手忍不住哭泣。在這所學校裡,所有孩子都最愛上他的課。“我們會怕好多老師,但是沒有學生怕泰爺爺,大家都搶著和他說話。”

連畢業多年的黃清清也記得,儘管泰爺爺每次來的時間不長,但他叫得出全班同學的名字。

和孩子們 永遠在一起

記者手記

學校裡 留著泰爺爺的愛

泰爺爺走了,卻又似乎從未離開。

教學樓裡,隨處都張貼著他與孩子們的合影。樓道的圖書角,擺放著他買來的書。體育器材室裡,擺放著他買來的足球、籃球。幾乎每個教室的後面,都有孩子們寫給泰爺爺的話。

更加散不去的,是他的精神。

語文老師楊中文總想起與泰爺爺最後一次見面的場景。學校組織了以感恩為主題的特別班會,泰爺爺摟著孩子們,和他們每一個人合影。“他太高了,小朋友都很矮,他便雙膝跪在地上,我們其他老師看見,全都哭了”。

教育的根本,是愛。55歲的楊老師一直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上。

泰普林在不斷完善硬體的同時,多次自費出資,帶學校的老師到成都幾所名校進修培訓。楊中文就是其中之一。楊中文是這所小學工齡最長的教師,前後已任教22年。他將泰普林當做10年的人生摯友和精神導師。儘管有過到更好學校任教的機會,他仍選擇留在希望小學。

泰普林與成都

覺得成都是

第二故鄉

2011年,泰普林獲得成都市“榮譽市民”稱號。他自1994年起,平均每年自費來蓉2次,每次停留2周以上,為蓉城的學生和家長免費舉辦有關教育與學習的講座150多場,聽眾超過10萬人次。1998年,他被聘為省社科院客座教授。“除了辦講座,我還到成都的鄉村去,我慢慢地熟悉這裡,覺得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

在泰普林寫的書《前世我是中國人》中,詳細記錄了他在成都為教育事業奉獻的日日夜夜。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王垚實習生 周霖

攝影記者|陶軻

編輯|敬玲燕

大窩村友愛希望小學的電腦教室

最後一次到校 泰爺爺動容落淚

2015年10月,患癌症多年的泰普林最後一次來中國,最後一次來到大窩村見他摯愛的孩子們。

那一次,泰爺爺哭了。“他看著校園校舍,想起歷年來的景象,突然就動容了。”陪在他身邊的胡高勇也被感染得哽咽了。泰普林在教學樓背後,親手栽種了幾株楠木樹苗。這是他為校園帶來的最後禮物。

10歲半的楊蘇彤時常會去給那幾棵小樹澆水。她上四年級。和其他同學們一樣,泰爺爺是她見過的唯一“老外”,也是至親。在所有的課程中,楊蘇彤的英語成績最好,“能拿90多分”。這也是友愛希望小學的特點,英語成績在各科中排名最靠前。

5年級的羅婷談到泰爺爺時,攥著一雙小手忍不住哭泣。在這所學校裡,所有孩子都最愛上他的課。“我們會怕好多老師,但是沒有學生怕泰爺爺,大家都搶著和他說話。”

連畢業多年的黃清清也記得,儘管泰爺爺每次來的時間不長,但他叫得出全班同學的名字。

和孩子們 永遠在一起

記者手記

學校裡 留著泰爺爺的愛

泰爺爺走了,卻又似乎從未離開。

教學樓裡,隨處都張貼著他與孩子們的合影。樓道的圖書角,擺放著他買來的書。體育器材室裡,擺放著他買來的足球、籃球。幾乎每個教室的後面,都有孩子們寫給泰爺爺的話。

更加散不去的,是他的精神。

語文老師楊中文總想起與泰爺爺最後一次見面的場景。學校組織了以感恩為主題的特別班會,泰爺爺摟著孩子們,和他們每一個人合影。“他太高了,小朋友都很矮,他便雙膝跪在地上,我們其他老師看見,全都哭了”。

教育的根本,是愛。55歲的楊老師一直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上。

泰普林在不斷完善硬體的同時,多次自費出資,帶學校的老師到成都幾所名校進修培訓。楊中文就是其中之一。楊中文是這所小學工齡最長的教師,前後已任教22年。他將泰普林當做10年的人生摯友和精神導師。儘管有過到更好學校任教的機會,他仍選擇留在希望小學。

泰普林與成都

覺得成都是

第二故鄉

2011年,泰普林獲得成都市“榮譽市民”稱號。他自1994年起,平均每年自費來蓉2次,每次停留2周以上,為蓉城的學生和家長免費舉辦有關教育與學習的講座150多場,聽眾超過10萬人次。1998年,他被聘為省社科院客座教授。“除了辦講座,我還到成都的鄉村去,我慢慢地熟悉這裡,覺得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

在泰普林寫的書《前世我是中國人》中,詳細記錄了他在成都為教育事業奉獻的日日夜夜。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王垚實習生 周霖

攝影記者|陶軻

編輯|敬玲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