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Lifeline生命續航專家:踏實做科研 讓別人的質疑成為動力

康裕建教授。

試想一下, 一位血管損傷的病人, 通過置換一段3D生物列印血管重獲健康, 是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未來, 3D生物列印技術可以延伸應用到人類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

包括心臟、腎臟等。

四川大學的“Lifeline生命續航專家——3D生物列印促進個性化醫療”項目, 是基於3D生物列印技術, 針對不同患者、不同慢性疾病的階段等差異, 定制不同的治療方案。

3D血管實驗成功不久有望應用

2016年12月1日, 依託幹細胞生物墨汁技術構建的3D生物列印血管成功植入30只恒河猴體內, 實驗動物術後存活率為100%。 如今, 兩百多天過去了, 康裕建教授告訴記者, 恒河猴依舊活得好好的。

“恒河猴生物活性血管體內移植實驗的成功, 開創了血管疾病治療的新紀元。 ”實際上, 人工血管已經出現了半個多世紀, 但人工血管再堵塞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3D生物列印血管徹底解決了人工血管內皮化的問題,

不會發生再堵塞。 ”康裕建教授說道。

恒河猴實驗的成功, 代表在不久的將來, 3D生物列印血管將會用於人類本身。 這項技術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患者無需終身使用抗凝藥物。

坦然面對質疑質疑是研究的動力

在最初宣佈將3D生物列印與生命科學相結合時, 不少人存在質疑, 認為這就是一個噱頭。 而對待這些質疑, 康裕建教授顯得很坦然。

“在創新的過程中, 肯定會有人不理解, 存在質疑是再正常不過了。 ”康教授說, 質疑不一定是壞事情, 不敢接受質疑的研究反而是不可靠和不能繼續發展的, 敢於面對質疑才能帶來科學的突破。

“當你的研究沒有質疑, 就代表沒人關注你的技術和研究, 這樣真的好嗎?”康裕建表示,

質疑的聲音反映了這項技術研究會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而這又是推動社會科技水準發展重要的基礎。

“對我來說, 質疑就是我科研的動力。 ”康教授坦言, 他的目標, 就是在有生之年, 讓血管損傷的病患能享受到3D生物列印技術, 讓他們的生活品質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