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莫迪忘恩負義遭報復?特朗普將訪問亞洲5個國家,不含印度

印度媒體最近又吃醋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的亞洲之行已經確定, 依次將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和菲律賓。 這個名單裡沒有印度, 儘管莫迪在3個月前的邀請得到了接受。 印媒感覺本國受到了冷遇。 “海外探客”認為, 特朗普之所以省略了新德里, 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莫迪政府“忘恩負義”, 讓美國防長吃了“軟釘子”

長達70多天的邊境危機中, 美國其實一直站在印度一邊, 還牽上日本跑到孟加拉灣給印度撐腰, 三國舉行了“全航母軍演”。 而在美國默許下, 日本通過了“日印核協議”, 澳大利亞也向印度提供了重要的鈾礦。

特朗普為了拉攏莫迪, 向印度提供了“超盟國待遇”, 向印度提供了MQ-9B無人機等先進裝備, 雖然照例宰了三哥一大筆, 但印軍卻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戰力提升。 至於價值150億美元的F-16Block70戰鬥機也在討論之列。

為了向印度表明誠意, 美國還削減了對巴基斯坦的軍援,

冷卻了兩國長期以來的盟友關係。 不過, 東西夾擊巴基斯坦的圖景固然很誘人, 但莫迪也明白印度的實力。 美國防長馬蒂斯9月26日到訪印度, 呼籲印方在阿富汗問題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印度防長承諾將培訓阿富汗軍隊, 並在阿富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幫助, 卻明確拒絕向阿富汗派遣作戰部隊的要求。

印度的想法是, 出點錢可以, 但不能賣命。 如果在阿富汗又開闢一個戰場, 與當地武裝發生衝突, 那麼印度無疑將面臨三線作戰的問題。 印方雖然吹噓能夠同時應對兩線作戰, 恐怕還不敢考慮三線作戰。 再者, 如果印度介入阿富汗問題過深, 無疑會與阿富汗塔利班和ISIS組織產生矛盾。 對恐怖分子來說,

美國很遠, 印度很近, 特朗普針對部分國家連續頒佈限制入境的禁令, 紮緊了自己的籬笆, 而印度的邊防則猶如蜂窩煤, 在這種情況下, 新德里再傻也不會給美國當肉盾。

但這樣一來, 莫迪就讓美國人碰了“軟釘子”。 在8月21日, 特朗普剛剛公佈了阿富汗新戰略, 一方面表示美軍不會撤出阿富汗, 還準備增兵近4000人, 一方面鼓勵印度一起享用這個“蛋糕”, 鼓動印度出兵。 但在印度方面看來, 美國罕見讓出自己的勢力範圍給另外一個國家, 往往沒有什麼好事。 阿富汗儘管有豐富的鐵礦和銅礦等資源, 但也是“帝國黑洞”。

美國想成為印度的耶穌, 對著印度半島不停灌輸“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理念, 但從來也沒有獲得重視。

雖然一個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 另一個是最強大的民主國家, 但美印基本是“一人一把號, 各吹各的調”。 除了共用一個稱號, 兩國之間的差別是天壤之別。 所謂的“價值觀外交”, 不過是貼在臉上薄薄的一層金箔。

老美的道路印度走不通, 美國也不允許印度成為下一個美國, 更不允許印度人的生活品質接近美國人;至於真理, 印度人不需要美國人指引, 因為印度的自信全球第一;從對生命的重視程度上來看, 印度軍隊的高級精英們大多出身高種姓, 恐怕比美軍還怕死, 根本不會去填阿富汗那個無底洞。

這樣一來, 在美國人眼裡, 印度就顯得有點“忘恩負義”, 雙方的付出不對等。 這其實也是印度的一貫風格。 倭國向印度提供1900億日元(約合113億人民幣)的日元貸款,

年息降至0.1%, 償還期達到驚人的50年, 已經接近倒貼, 可三哥卻輕飄飄地來了句“優惠力度不夠, 沒啥值得感恩的。 ”所以, 如果與“得志便倡狂”的印度打交道, 美日要做好割肉的準備。

第二、美國的重點依然在中東和東亞

特朗普此次長達11天的亞洲行程裡, 有兩個重頭戲。 一是訪華, 二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及東盟會議。 眾所周知的是, 韓國的北方鄰居已經成為美國的大患, 但無論日本和韓國都是配角, 特朗普首先訪問這2個國家是出於對盟友的尊重, 也帶有安撫和視察的意味, 畢竟保護費也沒少交。 而訪華則是談正事。 至於APEC峰會和東盟會議, 則明顯是爭奪亞太地區的主導權。 8月初那次東盟峰會, 美國沒有派出什麼重量級的任務,結果就沒鎮住場子,導致美日澳不得不尷尬地“打補丁”:在峰會結束之後發表一個涉及所謂“自由航行”的聯合聲明。

這次特朗普是有備而來,明顯是想做個大交易。如果訪問東亞大國比較順利,在峰會上就會留點餘地,如果沒有滿足胃口,不排除特朗普要挑事和砸場子。當然,特朗普壓陣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馴服一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

而聽聞特朗普要蒞臨寒舍,杜特爾特也一改咒駡美國的言辭,改口聲稱“美國是重要盟友”、“一直向菲律賓提供援助”、“歷史積怨早已過去”……可以說,極盡恭順與馴良。

特朗普這次訪問東亞和東南亞,其實就是2017年5月訪問中東的一個後續。沙特當時為美國總統奉上1100美元的軍購訂單和10年3500億美元的協定,讓特朗普不虛此行。再加上卡達在6月份為特朗普掏出的120億美元軍售訂單,中東幾乎成為白宮予取予求的錢袋子。美國人很想讓東亞諸強也扮演這個角色。只要中東和東亞都成為美元的奴隸,美利堅就高枕無憂。

第三、印度目前的價值有限

莫迪能夠提供給美國的,基本上已經擺在了桌面上。印度經濟正在放緩,2017財年GDP增長率預計降到6.7%,低於上一財年的7.1%。2016年9月的“廢鈔”行動打擊了就業和貿易,錢荒就是內傷的體現。美國總統都嫌貧愛富,看到印度連自己的破爛事都沒處理完,看起來也沒什麼好處,自然興味索然。

事實上,莫迪的刷臉外交讓很多國家都覺得白不呲咧。趁著漢堡峰會的契機,莫迪曾訪問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基本都陷入了“尬聊”,因為彼此之間也沒什麼重大經濟合作專案,唯一能引起共鳴的可能就是罵一罵東亞大國。在德國,莫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輕視,德國總理默克爾乾脆漠視了握手的要求。印度和歐洲名為戰略夥伴,實際的相互吸引力恐怕還不如英國殖民時代。

特朗普的風格就是“賊不落空”,如果訪問印度的成果連一頁A4紙都裝不下,恐怕美國人都會心疼油錢。印度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能夠威脅中東到東亞之間的航路,以及能夠偶爾牽制一下東亞大國。當自身價值取決於兩個大塊頭的競爭時,能夠確定的就是印度還不是世界一極,甚至連“南亞霸主”的稱號與地位也在美國人許與不許之間。首先訪華而非訪印,就是給莫迪一點刺激,印度人或許需要翻箱倒櫃看看有沒有美國人感興趣的東西。特朗普用行動證明,誰才是亞洲牌局上真正的莊家。(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美國沒有派出什麼重量級的任務,結果就沒鎮住場子,導致美日澳不得不尷尬地“打補丁”:在峰會結束之後發表一個涉及所謂“自由航行”的聯合聲明。

這次特朗普是有備而來,明顯是想做個大交易。如果訪問東亞大國比較順利,在峰會上就會留點餘地,如果沒有滿足胃口,不排除特朗普要挑事和砸場子。當然,特朗普壓陣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馴服一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

而聽聞特朗普要蒞臨寒舍,杜特爾特也一改咒駡美國的言辭,改口聲稱“美國是重要盟友”、“一直向菲律賓提供援助”、“歷史積怨早已過去”……可以說,極盡恭順與馴良。

特朗普這次訪問東亞和東南亞,其實就是2017年5月訪問中東的一個後續。沙特當時為美國總統奉上1100美元的軍購訂單和10年3500億美元的協定,讓特朗普不虛此行。再加上卡達在6月份為特朗普掏出的120億美元軍售訂單,中東幾乎成為白宮予取予求的錢袋子。美國人很想讓東亞諸強也扮演這個角色。只要中東和東亞都成為美元的奴隸,美利堅就高枕無憂。

第三、印度目前的價值有限

莫迪能夠提供給美國的,基本上已經擺在了桌面上。印度經濟正在放緩,2017財年GDP增長率預計降到6.7%,低於上一財年的7.1%。2016年9月的“廢鈔”行動打擊了就業和貿易,錢荒就是內傷的體現。美國總統都嫌貧愛富,看到印度連自己的破爛事都沒處理完,看起來也沒什麼好處,自然興味索然。

事實上,莫迪的刷臉外交讓很多國家都覺得白不呲咧。趁著漢堡峰會的契機,莫迪曾訪問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基本都陷入了“尬聊”,因為彼此之間也沒什麼重大經濟合作專案,唯一能引起共鳴的可能就是罵一罵東亞大國。在德國,莫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輕視,德國總理默克爾乾脆漠視了握手的要求。印度和歐洲名為戰略夥伴,實際的相互吸引力恐怕還不如英國殖民時代。

特朗普的風格就是“賊不落空”,如果訪問印度的成果連一頁A4紙都裝不下,恐怕美國人都會心疼油錢。印度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能夠威脅中東到東亞之間的航路,以及能夠偶爾牽制一下東亞大國。當自身價值取決於兩個大塊頭的競爭時,能夠確定的就是印度還不是世界一極,甚至連“南亞霸主”的稱號與地位也在美國人許與不許之間。首先訪華而非訪印,就是給莫迪一點刺激,印度人或許需要翻箱倒櫃看看有沒有美國人感興趣的東西。特朗普用行動證明,誰才是亞洲牌局上真正的莊家。(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