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估值最高的共用單車公司ofo單車:我為何這麼低調?

近日, 科技公司蘋果CEO庫克訪華, 到訪了ofo單車。 此前, 蘋果投資了中國移動出行平臺滴滴, 而滴滴也是ofo的投資人。 然而, 在這次可以被借機宣傳,

大肆包裝的機會面前, ofo的公關卻淡然處之, 並只是簡單發了一個朋友圈, 如實稱之為“例行參觀”, 要知道現在共用單車的競爭正是針尖對麥芒的白熱化競爭時期。

估值已成行業獨角獸

3月1日, ofo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 該輪融資由DST領投, 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等多家國內外機構跟投。 此輪融資, ofo創造了共用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同時也成為行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而CEO戴威也僅僅官方發佈了一段簡單的發言:“ofo致力於成為影響世界的公司。 我們將繼續引領整個行業快速、良性的發展, 為全球用戶提供便利的短途出行服務。 ” ofo於2014年10月誕生於北大校園, 彼時, 它還只是北大校內眾多創業項目中不甚起眼的一個。

它的幾位創始人均來自于“北京大學自行車協會”, 因為對騎行的共同熱愛, 他們決定成立一個專做戶外騎行的互聯網旅遊公司——ofo就這樣誕生了, 並於不久後獲得了100萬元天使投資。 然而, 到了2015年5月, 融資的錢已近乎花完, 騎行旅遊卻並未做出太大的成果, ofo開始考慮轉型。 幾位尚在學校讀書的創始人決定著眼于校園市場, 開始了“共用單車”的探索;2015年10月, 他們甚至找原來的投資人借款100萬, 才順利完成了這次轉型, 並慢慢積累了一些使用者資料;2016年2月, 金沙江主動找到ofo, 想要投資這個項目——這成為ofo發展史上的關鍵點, 從這以後, ofo開始大規模攻佔校園市場;半年後, ofo一躍而成資本市場的“寵兒”, 在短短70天的時間內完成了4次融資,
其C輪融資數達到了1.3億美金, 投資者來自真格基金、經緯創投、滴滴出行、小米等等。 從頭至尾, 對於每一次融資, ofo的口吻都是風輕雲淡。

創始人風格迥異 小黃車創始人故事缺乏亮點

為何ofo創始人低調?除了自身性格原因, 也跟個人和團隊經歷有關。

戴威的履歷稍顯不同, 他2013年本科畢業, 畢業後他並沒有加入創投浪潮, 也沒有就業或者繼續留在北大深造, 他去了大西北的青海省大通縣東峽鎮當一名支教老師。 支教近一年後, 戴威再回到校園與同學從騎行組織開始, 再發起創辦了ofo。 這樣的履歷事實很難講出多少故事。

在摩拜的“不成功就當做公益”的情懷面前, ofo似乎忌憚於做任何誇張或者煽情的表態。

芭先生在ofo 的媒體群“潛伏”半年有餘, ofo的公關團隊成員都或多或少表達過一廂情願包裝CEO的想法, 最後的提案都因為戴威本人根本不願意配合而作罷。

對比摩拜單車, 創始人是創投領域的資深媒體人, 履歷光鮮, 長期與企業與打交道, 諳於“網紅”包裝之道。 羅振宇說過:創始人把自己包裝成網紅可以為創業公司每年省去幾百萬推廣費用。

ofo整體上依然是一個學生團隊, 與其他有經驗的創業團隊相比, ofo顯得過於稚嫩。 當被問及ofo為何能拿到最新一輪融資的原因的時候, 戴威又一次提到了創業團隊年輕, 他說ofo團隊年輕, 學習能力強。 “我們大學就創業了, 沒有工作過, 很多經驗都缺失的, 我們在不斷地學習, 然後去調整。 過去這段時間,

管理團隊成長是很大的, 這是投資人看到的。 ”也因為團隊年輕, 學生初始團隊的原因, 在對外交際的這方面, 顯得尤為稚嫩。

3月26日, 在北京798DPark時尚廣場, 第四屆知乎“鹽Club”在北京751藝術區開幕。 作為一場知乎用戶的線下大Party, 知乎鹽“Club”就像一場中國版SXSW(西南偏南), 文化、科技、經濟、建築、娛樂各個不同領域的人在此交匯。 共用單車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瑋就出席現場, 並奉獻了一場精彩演講。 會場外面的停車場, 滿滿的都是小紅車和小黃車, 留給其他人的顏色不多。

不論背後原因, 在知乎這樣一個有趣的年輕人社群中, 摩拜的出現起碼說明小紅車很有趣, 很新潮。 而低調的ofo卻沒有去“爭取”這樣的露出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