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海瑩:會展場館管理培訓要“領先一步”

↑ 關注我們 就是關注中國會議

會展行業不缺少培訓, 掐指數來, 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也有十餘個, 但都是圍繞行業宏觀環境和上游主辦展開的。 會展場館管理培訓從無人問津到眾多培訓課中的一節, 再到同時出現兩個獨立培訓, 其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文章選自2017年第16期《中國會議》雜誌

最近, 會展業有兩個培訓資訊引起關注。 一是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與澳大利亞場館管理協會(VMA)將於今年在中國開辦首屆展館管理課程;二是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培訓中心也將在今年舉辦第一期展覽場館管理培訓。

在會展產業鏈中, 場館是唯一的不動產, 也是產業發展的最基本要素, 沒有場館就沒有產業鏈可言。 從第一代場館發展到第四代場館的幾十年間, 恰逢會展行業規模快速擴張, 主要會展城市場館數量和面積增長相對穩定, 場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了過去對場館的管理要求和人員素質要求不會很高, 加之租賃式物業管理相對簡單, 從其他行業進入到會展業的人員也比較容易接手。

然而, 時至今日, 時移事易。 一方面, 綜合體場館從2009年出現到遍地開花且增量不停, 推動著場館進入升級換代的集中期。 不同於以往代際之間延續性升級, 第五和第六代場館是變革性升級, 從單純展覽業務到均衡配置會議、展覽、餐飲、酒店及寫字樓等設施;另一方面, 大環境也大為不同, 社會經濟由消費經濟向體驗經濟轉型, 重體驗、重場景和重服務成為大趨勢;會展行業從注重規模擴張到重視品質發展, 進入穩定增長期;場館數量和面積不斷擴展, 形成結構性過剩——貿促會《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資料顯示,

納入2016年統計中的156家場館中, 僅有12家場館出租率超過20%。

場館變革性升級加之行業環境轉換, 場館管理在場館領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 對於場館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質就有了新要求。 目前場館運營管理現狀已不能滿足升級換代的新場館需求, 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與新場館存在一定錯位, 管理人才“青黃不接”, 獨立成體系的場館管理培訓也因此浮出水面, 成為“必需品”。

從課程設置來看, 這兩個培訓的首期課程均針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 UFI&VMA設置了安全/安保與風險管理、展館經理的領導力培訓、應急準備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服務、團隊建設、場地排期管理及安排、活動運營及策劃、應變管理、後勤部門管理、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展館行銷管理策略12項課程內容;貿促會設置了場館運營管理、場館資訊系統建設與管理、場館安全控制與風險管理、展館行銷管理策略、自辦展及活動專案管理、後勤保障及後勤整合管理等6項主要課程。

顯而易見, 兩個培訓都是圍繞展覽為主的縱向課程, 會議、酒店、餐飲等橫向課程並未涉及。 這種“展覽場館管理培訓”與“綜合體場館時代”的脫節, 不能不說是遺憾。 未來, 場館管理的課程設置不僅需要運營管理類內容, 更需要有前瞻性的引導培訓, 包含更多跨行業的內容, 例如, 炙手可熱的“會展地產”模式在加速場館升級進程中,
背後的產權與管理權歸屬、會展業政府依存性與場館企業屬性矛盾、“會展”與“地產”差異性經營、投資回報率等問題, 不光是場館經營者關心, 也將是房企關注的焦點;又如, 此次升級換代, 智慧應用並不深入, 隨著技術的發展, 智慧場館的技術應用和升級也是大勢所趨;再者, 綜合體場館、尤其是第六代“大平臺”會展場館的發展, 旅遊、文創、體娛等橫向行業對於場館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將會不斷提升, 那麼平臺式場館的當如何規劃建設?

任何行業的發展需要實踐、更需要前瞻性的理論指導。 當前場館管理培訓因內生動力不足而“姍姍來遲”, 未來場館管理培訓應當為引導增強內生動力而“未雨綢繆”。

中國會議綜合報導 | 編輯:劉斌

中國會議雜誌

關鍵字查詢(數位為當月會議資訊大全):訂閱丨201612 丨201701 丨201702丨201703丨會務禮儀丨 酒店禮儀丨 會務流程 丨招聘

微信廣告投放:010-58678308

雜誌訂購微信:liyangseven

中國會議雜誌

關鍵字查詢(數位為當月會議資訊大全):訂閱丨201612 丨201701 丨201702丨201703丨會務禮儀丨 酒店禮儀丨 會務流程 丨招聘

微信廣告投放:010-58678308

雜誌訂購微信:liyangseve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