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概念為劍,技術成犁:金融科技化的關鍵支點

文|孟永輝

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經歷了近20年的時間, 這20年是人們的生活與互聯網聯繫日益密切的20年,

更是互聯網從一顆種子萌發成為參天大樹的20年。 作為這20年裡的一部分,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互聯網發展到新巔峰的標誌, 更是中國互聯網進入到一個全新發展時代的開始, 人們習慣叫這個時代稱作是"後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金融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出現和發展更是代表著互聯網技術已經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以金融為切入點的生活進化和升級則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

作為一切行為的落腳點, 金融的科技化完成了互聯網改造人們生活的最後動作, 它讓人們的所有行為都能夠在互聯網的生態下生根發芽。 而以大資料、智慧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更是打開了我們對於未來金融科技化想像的大門。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金融科技化的程度直接決定了未來人們生活進化的程度。

金融科技化將完成互聯網時代的完美閉環

儘管出行市場、外賣市場、電商市場都將人們的生活更多地附著在互聯網上, 但是這些市場最終都需要一個落腳點, 這個落腳點就是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 正是由於金融行業完成了互聯網化, 我們生活的生態圈才最終實現了完美閉合, 最終形成了一個相對較為完備的存在。

金融科技化打穿了互聯網從虛擬到現實的最後壁壘。 無論互聯網多麼炫酷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它都需要一個表達方式來呈現它的價值,

這個表達方式就是金融。 而如果我們依然用傳統的金融方式來呈現互聯網, 那麼它們之間必然有一些無法真正對接的情況發生。

金融科技化的出現讓這一切有了完美的注解。 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方式的出現讓人們真正告別了以現金或刷卡為代表的主流支付方式, 最終讓人們的生活能夠在互聯網上完成;以P2P、眾籌、網路信貸為代表的理財方式和借貸方式的出現, 讓人們的告別了以銀行、基金、證券等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運作方式;以各種互聯網金融APP為代表的新的操作方式的出現讓人們徹底告別了以銀行櫃檯為主體的操作方式……

正是由於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化時代的到來,

我們才在互聯網上找到了虛擬與現實聯通的出口, 並真正將我們的生活全部聚焦在了互聯網上。 壁壘的消除所帶來的深度融合與運作效率的提升真正將我們的生活進化再次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角度。

金融科技化讓金融逐步衍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是在互聯網時代, 金融與我們的生活之間依然存在著某些隔閡, 正是由於這些隔閡的存在, 讓我們的生活與金融之間無法實現深度地融合。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逐步遷移到了線上, 而人們生活的金融表達則讓互聯網與金融有了深度結合的可能。 投資方式通過線上操作就能完成, 彌合了線上與線下操作的壁壘;回報方式更多地以非現金的方式進行表達,

實現了金融與生活的自由轉化;生活的科技化與金融的科技化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多的機會實現融合……這些現象的出現正在讓金融與生活之間的鴻溝不再那麼明顯, 而是真正變成了一個可以彼此轉化, 彼此影響的存在。

我們參與金融活動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 我們獲取的金融回報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必需品。 我們的生活正在與金融產生著更加密切的聯繫, 比如我們日常的繳費可以與芝麻信用綁定在一起, 而芝麻信用又可以反過來成為我們生活的標籤來獲得更多東西;比如我們參與眾籌獲得的回報可以是我們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東西或者是願意參與的某個活動……這些方式的出現都在說明金融與生活之間的鴻溝正在被科技一點點消弭, 而這或許正在印證著凱文-凱利有關金融將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的判斷。

金融科技化不斷拓展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疆域。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與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產生了聯繫,而金融則通過不斷向互聯網技術提出需求來反向刺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而不斷拓展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疆域。

以當前出現的人臉支付為例,這個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就是金融行業反作用於互聯網行業產生的。正是人們當前在支付過程當中依然過度依賴手機的情況下產生的,為了破解這樣一個痛點,人們開始思索能夠通過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來進行支付的方式和方法。人臉支付僅僅只是金融反作用於互聯網技術的一個體現,未來隨著金融行業邊界的不斷拓展,其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反向作用將會進一步影響其發展,從而讓互聯網技術呈現新的變化。

金融行業對於互聯網技術的反向作用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金融行業自身的嬗變所引發的互聯網金融門類的不斷拓展,比如公益、保險、信用等諸多與金融自身相關的概念都能夠反向作用於互聯網技術,從而讓互聯網技術的疆域得到進一步拓展;另一個就是金融行業出現的痛點和問題需要新的破解方式,這就要求互聯網技術必須自我創新和蛻變才能跟得上金融行業的發展,讓金融行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金融科技化讓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而隨著有關金融的新概念的不斷產生,金融科技化的方向同樣將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既然金融科技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在未來的金融科技時代,我們應當如何發展才能真正抓住發展的關鍵,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呢?

主打概念,技術破解,金融科技化的發展關鍵在哪?

金融科技化時代的發展將會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這樣一個階段,金融與科技之間的區別將會進一步消弭。金融科技化將會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物種,並將會給我們生活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那麼,在金融科技化時代,我們應當抓住哪些關鍵點才能少走彎路,避免出現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陷阱呢?

立足金融本身,創新概念,以概念驅動金融科技化。當前,儘管出現了ICO、區塊鏈等新的概念,但是這些概念的出現在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同時,同樣脫離了金融行業本身,最終導致了很多新問題的出現。比如,ICO被定性為非法集資、P2P平臺的跑路等事件的不斷出現,就是因為金融概念的產生與落地脫離了金融行業本身,從而讓金融變成了一個它不應該去觸碰的存在,最終導致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立足金融本身的意思是要以金融的作用為基本條件和出發點來創新金融的概念,通過金融概念的創新來反向作用實體行業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是將金融概念的創新看做是創新金融本身發展的需要,而讓金融最終脫離實際,進入到一種“脫軌”的發展狀態。這樣金融才是金融,金融才不會是一個被憑空捏造出來的概念,從而能夠為我們生活的發展帶來正向的影響。

另外,通過金融概念的創新,我們能夠提出更多新的需求,而如果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或實現這種構想就必然需要通過新科技的發展介入才行。因此,通過金融新概念來驅動金融科技化的發展節奏,從而找到新的金融科技化的發展風口,無疑將會成為一個金融科技時代的發展關鍵點。

以新技術為犁,不斷耕耘金融行業新土壤。層出不窮的概念僅僅只是打開了金融科技化的閥門和想像的空間,而真正實現金融行業的新發展必然需要借助全新的技術,通過新技術的犁來耕耘金融行業的新土壤,從而孕育出一個全新的生命。

以當前出現的AI、大資料、雲計算為例,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不斷與智慧投顧、大資料風控等金融新概念結合在一起,並通過真實的融合真正讓這些概念得到了落地,並獲得了持續的發展。而以阿裡、騰訊、蘋果、亞馬遜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加大在新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無疑將會使金融行業在新技術的破解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技術在為金融發展獲得全新解決之道的同時,同樣在完善著自我,從而讓它變成了一個能夠被各個行業都能夠聯繫與結合的存在,最終讓新技術在滿足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同樣為自我發展提供著想像空間。因此,新技術的不斷創新同樣是金融科技時代的關鍵所在。

金融與科技概念的弱化將會成為兩者融合的關鍵所在。當前,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依然是涇渭分明的。這種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了很多我們借助科技吸引過來的用戶或資金還是要通過傳統的金融方式去處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存在顯然無法達到表裡如一的效果。

如果想要達到金融與科技的表裡如一,必然需要弱化兩者之間的概念,科技生活化、金融生活化最終讓兩者變成了生活當中的必需品,這個時候兩者之間都是我們的“生活”,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不再僅僅只是兩者之間的簡單相加,而是發生了生態變化的存在,他們共同作用產生的新生活也成為我們的新生活。因此,在即將到來的金融科技時代,通過弱化金融與科技的概念來增加兩者的融合,成為金融科技時代是否能夠帶給人們全新生活體驗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告訴我們,金融科技化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實現金融與科技的完美融合必須有對應的關鍵點出現才能最終完成,隨著金融概念的不斷出現、新科技的不斷成熟、行業壁壘的不斷弱化,金融科技化的時代或許終將會成為一個如互聯網時代一樣的新時代。這個時代很美,但它需要時間去沉澱。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而這或許正在印證著凱文-凱利有關金融將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的判斷。

金融科技化不斷拓展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疆域。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與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產生了聯繫,而金融則通過不斷向互聯網技術提出需求來反向刺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而不斷拓展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疆域。

以當前出現的人臉支付為例,這個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就是金融行業反作用於互聯網行業產生的。正是人們當前在支付過程當中依然過度依賴手機的情況下產生的,為了破解這樣一個痛點,人們開始思索能夠通過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來進行支付的方式和方法。人臉支付僅僅只是金融反作用於互聯網技術的一個體現,未來隨著金融行業邊界的不斷拓展,其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反向作用將會進一步影響其發展,從而讓互聯網技術呈現新的變化。

金融行業對於互聯網技術的反向作用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金融行業自身的嬗變所引發的互聯網金融門類的不斷拓展,比如公益、保險、信用等諸多與金融自身相關的概念都能夠反向作用於互聯網技術,從而讓互聯網技術的疆域得到進一步拓展;另一個就是金融行業出現的痛點和問題需要新的破解方式,這就要求互聯網技術必須自我創新和蛻變才能跟得上金融行業的發展,讓金融行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金融科技化讓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而隨著有關金融的新概念的不斷產生,金融科技化的方向同樣將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既然金融科技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在未來的金融科技時代,我們應當如何發展才能真正抓住發展的關鍵,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呢?

主打概念,技術破解,金融科技化的發展關鍵在哪?

金融科技化時代的發展將會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這樣一個階段,金融與科技之間的區別將會進一步消弭。金融科技化將會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物種,並將會給我們生活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那麼,在金融科技化時代,我們應當抓住哪些關鍵點才能少走彎路,避免出現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陷阱呢?

立足金融本身,創新概念,以概念驅動金融科技化。當前,儘管出現了ICO、區塊鏈等新的概念,但是這些概念的出現在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同時,同樣脫離了金融行業本身,最終導致了很多新問題的出現。比如,ICO被定性為非法集資、P2P平臺的跑路等事件的不斷出現,就是因為金融概念的產生與落地脫離了金融行業本身,從而讓金融變成了一個它不應該去觸碰的存在,最終導致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立足金融本身的意思是要以金融的作用為基本條件和出發點來創新金融的概念,通過金融概念的創新來反向作用實體行業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是將金融概念的創新看做是創新金融本身發展的需要,而讓金融最終脫離實際,進入到一種“脫軌”的發展狀態。這樣金融才是金融,金融才不會是一個被憑空捏造出來的概念,從而能夠為我們生活的發展帶來正向的影響。

另外,通過金融概念的創新,我們能夠提出更多新的需求,而如果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或實現這種構想就必然需要通過新科技的發展介入才行。因此,通過金融新概念來驅動金融科技化的發展節奏,從而找到新的金融科技化的發展風口,無疑將會成為一個金融科技時代的發展關鍵點。

以新技術為犁,不斷耕耘金融行業新土壤。層出不窮的概念僅僅只是打開了金融科技化的閥門和想像的空間,而真正實現金融行業的新發展必然需要借助全新的技術,通過新技術的犁來耕耘金融行業的新土壤,從而孕育出一個全新的生命。

以當前出現的AI、大資料、雲計算為例,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不斷與智慧投顧、大資料風控等金融新概念結合在一起,並通過真實的融合真正讓這些概念得到了落地,並獲得了持續的發展。而以阿裡、騰訊、蘋果、亞馬遜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加大在新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無疑將會使金融行業在新技術的破解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技術在為金融發展獲得全新解決之道的同時,同樣在完善著自我,從而讓它變成了一個能夠被各個行業都能夠聯繫與結合的存在,最終讓新技術在滿足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同樣為自我發展提供著想像空間。因此,新技術的不斷創新同樣是金融科技時代的關鍵所在。

金融與科技概念的弱化將會成為兩者融合的關鍵所在。當前,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依然是涇渭分明的。這種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了很多我們借助科技吸引過來的用戶或資金還是要通過傳統的金融方式去處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存在顯然無法達到表裡如一的效果。

如果想要達到金融與科技的表裡如一,必然需要弱化兩者之間的概念,科技生活化、金融生活化最終讓兩者變成了生活當中的必需品,這個時候兩者之間都是我們的“生活”,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不再僅僅只是兩者之間的簡單相加,而是發生了生態變化的存在,他們共同作用產生的新生活也成為我們的新生活。因此,在即將到來的金融科技時代,通過弱化金融與科技的概念來增加兩者的融合,成為金融科技時代是否能夠帶給人們全新生活體驗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告訴我們,金融科技化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實現金融與科技的完美融合必須有對應的關鍵點出現才能最終完成,隨著金融概念的不斷出現、新科技的不斷成熟、行業壁壘的不斷弱化,金融科技化的時代或許終將會成為一個如互聯網時代一樣的新時代。這個時代很美,但它需要時間去沉澱。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