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閩台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落戶廈門

石斑魚迴圈水養殖技術是我省水產漁業的重要科研成果

廈門日報訊走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的路子, 福建“海洋人”正在快馬加鞭補齊短板。 省海洋與漁業廳通過整合和優化配置海洋生物科技創新服務資源, 由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牽頭在廈門重點建設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與海洋三所建設的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形成互補,

從而解決福建乃至整個東南沿海的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難題, 在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的同時, 促進海洋科技服務公共系統實現社會共用, 成為福建省實施科技興海戰略的“智庫”。

甯德大黃魚、莆田南日鮑、晉江紫菜、漳州石斑魚、泉州金牡蠣……提及水產品, 許多福建品牌早已成為消費者眼中的一張地方特色名片。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 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達3752公里, 山海資源豐富, 漁業生產歷史悠久, 海洋生態環境良好。 近年來, 福建省漁業品牌的快速崛起, 既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更受惠于不斷創新升級的生產技術。

但是, 在福建的“海洋人”看來, 福建海洋經濟尤其是水產業的高速發展之路依然面臨著挑戰。

從現狀來看, 福建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依然以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化工產品開發為主, 技術含量較低, 高附加值產品少, 開發產品還是以海洋食品、生產原料等初級加工品為主, 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 多數海洋生物高值化研究成果僅停留於實驗室的研發階段, 缺乏相應的產業化平臺條件, 再加上產學研體制不夠完善, 科研單位與企業和市場沒有實現完全無縫對接, 造成來之不易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 而企業卻受困於缺乏核心技術, 在市場競爭中日漸式微。

【亮點1】

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

作為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專案之一的科研成果展示及資訊服務中心,

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是廈門首個專門以海洋與漁業為主題的科學館。

5.3米長的皇帶魚標本與色彩繽紛的水族箱揭開了神秘的海洋生物面紗;180度環形影幕和全息投影設備不間斷描摹著變幻莫測的海底世界;神奇的動態數位沙盤展示著海洋科技產學研合作的魅力……2015年10月, 作為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專案之一的科研成果展示及資訊服務中心, 即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正式在廈門開館。 值得一提的是, 這也是廈門首個專門以海洋與漁業為主題的科學館。

雖然已開門迎客一年多時間, 海洋漁業科學館仍在不斷更新著藏品,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贈送的3米長中華鱘標本為科學館再添了除皇帶魚標本外的又一件“鎮館之寶”。 一位外地專家在參觀後曾評價, 從保護和展示角度來看, 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內的大型海洋生物標本堪稱“佳品”。 而對更多業內科研工作者而言, 科學館裡包括“紅雲石斑魚”雜交新種、“廈興龍1號”、“金蠣1號”和“福科1號”新品系、雜交海帶新品系等新品種的實物, 以及迴圈水養殖技術等福建省水產漁業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為他們提供了更多開展“頭腦風暴”的機會。

作為科普教育基地, 科學館更致力於怎麼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換句話說, 也就是採用更加淺顯易懂的方法向普通民眾傳播海洋漁業科學知識與資訊。 科學館的工作人員說,館內的展品還會一直豐富與更新下去,比如孩子們最喜歡的彩色水族箱,就會時不時地更換飼養品種來抓住孩子們的心,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從開館至今,科學館已迎來數千名參觀者,並且無論是大中小學生、普通社區居民,還是科研專家,科學館全都一視同仁不收取任何參觀費用。

【亮點2】

“廈興龍1號”白對蝦

“廈興龍1號”的相關實踐是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的另一大建設專案——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重要內容。

海滄區鼇冠村的廈興龍公司鼇興對蝦育種基地,這裡培育出了福建省自助研發的南美白對蝦抗病、速長優良品系——“廈興龍1號”。2008年,由省水產研究所的科研專家與廈興龍公司啟動合作,開展南美白對蝦種質復壯、人工育種和健康苗種培育等相關內容研究。項目組以來自美國的南美白對蝦為種原,以速長、抗逆為選擇目標,結合群體選育、家系選育技術方法,應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微生物技術,從提升種質和生態化育苗兩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蝦苗的種質品質和健康水準。經過多世代選育,培育出如今的“廈興龍1號”南美白對蝦新品系。目前,“廈興龍1號”能年產優質種蝦約10萬對,健康蝦苗80億至100億尾,產品銷往全國,這對提升“廈門蝦苗”的種質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接下來,科研人員還將對“廈興龍1號”持續進行種質改良和提升。

事實上,鮮為人知的是,“廈興龍1號”的相關實踐也是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的另一大建設專案——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重要內容。所謂種質資源,用通俗一些的話來解釋,就相當於水產品的遺傳基因,用來保證生命的延續和種族繁衍。而我省正在建設的種質資源庫,簡單來說,就是將那些又大又壯的核心水產種質保存固定下來,通過種質開發,經過雜交試驗,獲取適應性更強,產量更高的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在廈門除了“廈興龍1號”,還有石斑魚、觀賞魚、海馬等活體種質庫都將落戶翔安區小嶝島。

【項目名片】

閩台重要

海洋生物資源

高值化開發

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專案將分別建設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化開發技術工程中心、產品綜合評價及標準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展示及資訊服務中心,建設總面積10000㎡。

專案將依據服務社會、技術共用的要求,聯合我省涉海企業建立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高值化示範基地,開展專案合作與技術對接,進行閩臺地區交流與國際合作,加強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繫與專案合作,創新和引進先進的開發利用技術,為福建地區海洋生物高值化開發提供技術支援。

令水產科研人員感到振奮的是,在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化開發技術工程中心還將建設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中試車間,這就意味著,銜接實驗室與產業化之間的重要環節將被打通,科研人員不必再受限於中試條件,可極大地縮短科研成果的轉化時間。

科學館的工作人員說,館內的展品還會一直豐富與更新下去,比如孩子們最喜歡的彩色水族箱,就會時不時地更換飼養品種來抓住孩子們的心,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從開館至今,科學館已迎來數千名參觀者,並且無論是大中小學生、普通社區居民,還是科研專家,科學館全都一視同仁不收取任何參觀費用。

【亮點2】

“廈興龍1號”白對蝦

“廈興龍1號”的相關實踐是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的另一大建設專案——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重要內容。

海滄區鼇冠村的廈興龍公司鼇興對蝦育種基地,這裡培育出了福建省自助研發的南美白對蝦抗病、速長優良品系——“廈興龍1號”。2008年,由省水產研究所的科研專家與廈興龍公司啟動合作,開展南美白對蝦種質復壯、人工育種和健康苗種培育等相關內容研究。項目組以來自美國的南美白對蝦為種原,以速長、抗逆為選擇目標,結合群體選育、家系選育技術方法,應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微生物技術,從提升種質和生態化育苗兩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蝦苗的種質品質和健康水準。經過多世代選育,培育出如今的“廈興龍1號”南美白對蝦新品系。目前,“廈興龍1號”能年產優質種蝦約10萬對,健康蝦苗80億至100億尾,產品銷往全國,這對提升“廈門蝦苗”的種質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接下來,科研人員還將對“廈興龍1號”持續進行種質改良和提升。

事實上,鮮為人知的是,“廈興龍1號”的相關實踐也是閩台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的另一大建設專案——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重要內容。所謂種質資源,用通俗一些的話來解釋,就相當於水產品的遺傳基因,用來保證生命的延續和種族繁衍。而我省正在建設的種質資源庫,簡單來說,就是將那些又大又壯的核心水產種質保存固定下來,通過種質開發,經過雜交試驗,獲取適應性更強,產量更高的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在廈門除了“廈興龍1號”,還有石斑魚、觀賞魚、海馬等活體種質庫都將落戶翔安區小嶝島。

【項目名片】

閩台重要

海洋生物資源

高值化開發

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專案將分別建設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化開發技術工程中心、產品綜合評價及標準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展示及資訊服務中心,建設總面積10000㎡。

專案將依據服務社會、技術共用的要求,聯合我省涉海企業建立閩台重要海洋經濟生物高值化示範基地,開展專案合作與技術對接,進行閩臺地區交流與國際合作,加強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繫與專案合作,創新和引進先進的開發利用技術,為福建地區海洋生物高值化開發提供技術支援。

令水產科研人員感到振奮的是,在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化開發技術工程中心還將建設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中試車間,這就意味著,銜接實驗室與產業化之間的重要環節將被打通,科研人員不必再受限於中試條件,可極大地縮短科研成果的轉化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