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食用油變遷史,誰說豬油不好?非常好!

炒菜用油的變遷, 見證了我家三十年的跌宕沉浮, 記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活水準的提升, 承載了我的或明或暗的記憶, 多少心酸不為人知,

多少淚水抬頭微笑。

幼時家貧, 自記事起對油的印象極為深刻,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油在我家是稀缺品, 現在的小孩子大概是沒吃過不放油的菜吧, 你要說水果蔬菜沙拉那我也不能辯駁。 幾個月半年沒有油吃那是常事, 據生活在縣城的姑媽說, 我去她那裡一次吃了一斤豬肉, 吃得很快, 餓死鬼投胎那種。

小老鼠, 上燈檯, 偷油吃, 下不來。 我也偷油吃, 那時候家裡當然沒有什麼花生油調和油橄欖油, 買便宜的豬板油把油熬出來, 加鹽, 放在瓷壇冷卻後成了白花花的固體豬油, 挖一勺放在嘴裡, 軟滑肉香, 香味直往靈魂裡飄。 再挖一個油渣, 清脆甜香, 人間至味, 加一勺豬油在白米飯裡是記憶中最深刻的美味。

大約是6-7歲的時候, 一個慵懶的午後, 我媽將她的頭髮剪了賣給了在鄉間挑擔流竄的小販, 為我換回一頓豬肉。 生活困頓如斯, 好在當年大家窮得比較均勻, 畢竟年幼, 並不知道什麼是貧苦。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轉眼到了記憶清晰的小學階段, 生活還是困頓,

溪中摸魚農田挖泥鰍黃鱔山上抓野雞水庫釣魚蝦這些事情都幹過, 豬油豬肉依然是稀缺物, 但一個月兩個月也能吃上一頓, 瓷壇裡的豬油斷斷續續也不至於連吃半年沒油的菜, 沉在瓷壇底部的豬油混合著黑色的油渣末, 母親會挖一勺給我, 與米飯攪拌均勻, 三兩口扒拉下一大碗紅薯飯。

改革春風吹滿地, 廣東大搞GDP。 青壯勞動力基本跑去了廣東打工, 給家鄉帶來的變化一是瓦屋變成了紅磚屋, 二是遍地的留守兒童, 作為留守兒童的我, 也漸漸能吃上油了, 逢年過節還挺豐盛, 雞鴨魚肉都有。 鄉間人情社會的迅速瓦解也大致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起初建紅磚房的時候都是你家幫我家, 一個村子的人互幫,

割禾也是, 慢慢就變成了用錢請, 以至於今天變成了比誰家錢多。 好在豬油和豬肉已經不是奢侈品, 鄉間屠夫的職業冒了出來, 當年的流程是這樣的:屠夫和賣家談好價錢, 在賣家家把豬殺了, 賣家做一頓豬雜豬肉大餐宴請親朋, 屠夫第二天挑著豬肉在鄉間叫賣。

及上大學, 地溝油問題引起廣泛社會反響, 學校門口那一溜的小店用的是什麼油我不知道, 那時候身體好, 不像現在在外面吃個烤魚吃個燒烤說不定就能拉肚子一兩天。 本碩八年, 出來工作, 生活依然拮据, 但油總算買得起。 也知道豬油飽和脂肪酸多, 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做不同的菜用不同的油, 廚房橄欖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調和油……擺了一溜, 管他飽和不飽和脂肪酸, 豬板油一直是我的最愛, 其他油都炒不出那份滑膩和肉香, 特別是炒青菜特別滑特別香。

那些年, 我像老鼠一樣偷油吃, 好在一切都熬過來了, 陽光總在風雨後。

p.s.食用油是日常生活必需品, 是人體供能和必需氨基酸的來源, 也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 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一個健康成人體重的14%—19%是脂肪組織,它保護著我們身體的所有臟器,皮下脂肪組織能維持體溫恒定。脂類還是構成大腦、神經系統的主要成分,並和人類的生育能力有重要關係。

油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攝入過多會增加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 》中提出中國居民每天食用油攝入量不宜超過25g — 30g。

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一個健康成人體重的14%—19%是脂肪組織,它保護著我們身體的所有臟器,皮下脂肪組織能維持體溫恒定。脂類還是構成大腦、神經系統的主要成分,並和人類的生育能力有重要關係。

油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攝入過多會增加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 》中提出中國居民每天食用油攝入量不宜超過25g — 30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