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魏小安:中國酒店業現在眼目下到底缺什麼,怎麼搞?

魏小安

著名旅遊、酒店研究專家

曾任:

國家旅遊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司長

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司長

國家旅遊局旅行社飯店管理司司長

國家旅遊局旅遊品質監督管理所總監

(本文是魏小安先生2017年會議講話)

今天是浙江飯店業風雲大會, 風雲這兩個字說的很好, 我很認同, 我不認為這個行業前景光明, 形勢一片大好。

旅遊業分為三大塊:

第一塊是傳統旅遊業, 基本上就是我酒店業、旅行社業, 包括景區等等, 這都是傳統旅遊業。

第二大塊是新興旅遊領域, 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新產品、新方式、新管道、新運作。

第三塊就是泛旅遊領域, 大家已經知道的就是旅遊+。

酒店這塊基本上是處在傳統旅遊領域, 既然傳統, 就得研究傳統怎麼轉型, 首先需要認識形勢、危機。

一、危機

01

簡要回顧

中國的酒店業從改革開放至今大體上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和國際接軌,

引進外資, 解決建設資金的短缺問題。 引進外方管理, 解決機制和服務問題。 北京的建國飯店是個代表, 大體上是從1978年到90年代上半期這十幾年的時間。

第二個階段就是自我完善和創造的階段, 通過全面學習, 中國的酒店不斷得以提升, 開始創造品牌, 規模也不斷擴大, 南京金陵飯店是個代表。

第三個階段是全面國際化的階段。

現在形勢是國內市場國際化, 國際競爭國內化。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飯店大國, 前些年是200多個國際上的飯店管理公司全面進入中國, 進入之後逐步下沉, 外國飯店已經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甚至到了三線城市, 範圍也越來越大。

另外一方面隨著我們國內的成熟開始走向國際, 上海錦江是個代表。

應該說這幾年我們到國外收購飯店的資產、品牌都很多了, 也可以說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格局。

比如像複星集團, 收購了地中海俱樂部, 形成的影響就是現在都在找複星, 都希望把地中海俱樂部這種模式放過去。

另一方面, 是市場的起起伏伏。

1989年, 迅速成長的中國酒店業第一次蹭蹬, 短期內一片蕭條, 全行業都領教了市場的厲害, 甚至發出了“與其自殺, 不如自相殘殺”的哀歎。

1998年, 第二次低谷開始, 這是真正的市場發威, 是蒸蒸日上的格局中迅速下滑。

第三次下滑是2003年, 非典肆虐, 城市空空蕩蕩, 酒店行業無以為繼。

1989年和2003年那次到了什麼程度?一個酒店一天7、8個客人, 比如北京的中國大飯店788間客房, 一天就7個客人, 可是這個酒店一天打開門就是20萬成本。

第四次就是當前, 是更深程度, 更大範圍的不景氣。

每一次都有原因, 1989年和2003年是偶然因素, 但1998年和當前的市場變化則是必然。 供給膨脹, 同質化強烈, 但市場並不能同步生長, 觸發因素反映的是必然趨勢。

很多人都說這是八項規定的影響, 八項規定一年對我們有影響, 甚至有巨大影響, 這是對的。 第二年我們還緩不過來嗎?第三年第四年, 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五年, 還把原因說到八項規定上顯然是錯誤的, 有哪個行業靠公款支撐?

正是在市場的風浪中, 行業在成長, 也在逐步成熟。 一個市場的成熟, 基本判斷有三條, 一是形成比較完整的分工體系, 二是供求關係大體穩定, 三是創造和創新逐步產生。

如果以此來判斷中國酒店市場, 第一條早就形成了, 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分工體系, 20年前基本就形成了, 但是到了低谷時期就變化甚至崩潰, 比如前幾次都有酒店提出來叫做五星酒店百姓消費。 我就談這個問題, 五星酒店百姓消費, 那我們的產業鏈是什麼樣?我們的分工體系是什麼樣的?顯然這是不對的。 現在又有大批高端酒店提出來面向大眾, 說起來是放下身段, 實際上就是破壞了這個行業的分工體系, 這不是行業之福。

第二條是最具中國特色的, 就是酒店的供求關係, 因為我們的供求關係不是市場決定的, 而是官場決定的, 所以官場強勢和房地產商的資本強勢相結合, 需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面子。 第三條創造和創新逐步產生,這個我看形勢下滑對我們有一個倒逼作用,這個倒逼作用現在就逼著我們創造和創新。

02

危機深化

酒店行業歷年的盈虧資料:1990年4億,1997年7億,1998年虧損32億,1999年虧損57億,2000年虧損20億,2005年10億,2006年33億,2007年55億,2008年32億,2009年虧損12億,2010年50.7億,2011年61.4億,2012年50.46億,2013年虧損20.9億,2014年虧損59.2億,2015年虧損23億。

這個盈虧資料很好玩,1994年、1997年我們全行業都掙錢,1997年的時候全行業大概有3000多家酒店,但是到1998年虧損32億,1999年虧損57億,之後又陸續變化。

這幾年來看,2013年虧損21億,2014年虧損59億,2015年虧損23億,就是連續三年全行業虧損。那能說這個行業是一個健康的行業嗎?如果健康怎麼可能連續三年虧損,而且在歷史上來看也是起起落落很大。

我們分析歷史資料可以看出這麼幾個特點來:

第一大起大落,這反映行業的不穩定,我們不能光看虧損,這個虧損和上一年的盈利連在一起。比如2012年全行業盈利50億,2013年虧損21億,盈虧相抵差不多70多億,這是典型的大起大落。說明我們這個行業的不穩定,另一方面說明需求的不穩定。

第二虧損之後反而形成了高額利潤,這個事兒我到現在沒想明白,按理來說全行業虧損應該是持續下滑,可是我看歷史上的資料往往是下滑幾年之後就有了一把高額利潤,我看不懂,這裡面很可能是統計資料出了問題,因為是完全違背常規的。

第三個就是行業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單店效益越來越差。大體上現在行業的規模是13000到14000家酒店,160萬客房,這是總規模,但是單店效益越來越差。所以說到根本,就是供求關係的變化。

我們分析一個市場,有三個分析角度,總量、結構和速度。

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總量已經夠大了,結構不合理,速度也不必追求,如果這個行業還追求發展,甚至追求高速發展,我看在座的老總們日子都過不下去,所以很正常。

我判斷未來,首先是險日子,這兩年恐怕就是這種狀況,比如說一直到2016年,北京有的最具品牌的大酒店虧損一個億,再下來是苦日子,再下來是緊日子,這三個過完了才可能過好日子。

問題在於這次危機持續多長時間,達到什麼程度?如果就行業自身來說,現在達到穀底了。但是就住宿業的發展而言,我們離穀底還有一點距離,所以我也很難判斷,但是如果不在結構調整下功夫,這個苦日子恐怕至少得維持20年。未來20年的苦日子和緊日子到底怎麼過?所以就得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如此。

03

簡要分析

第一,就是八項規定的影響,但是改革深化這個事情不可能反彈,會成為新常態。因為一開始我也感覺這個東西長不了,歷史上整頓大吃大喝大概發過100多個檔,每次都是一陣風刮過去就完了,這次恐怕也是如此。可是這幾年下來,力度很大,中央現在管住官員的一張嘴,可是這張嘴的直接影響就是酒店行業。

第二,一個雪上加霜原因,就是供給這幾年在不斷的增長,所以一方面我們在壓縮泡沫化的需求,需求在急劇變化,另一方面就是對應實質性的需求我們短期難補。所以現在五星級酒店萎縮,收入萎縮,積極性下降,很多酒店都提出來不要這個五星牌了,國家旅遊局要摘我這個五星牌更好,反正我也不打這塊牌子了。

現在很多地方是按五星標準建設的,但是不要五星牌子。為什麼?要五星牌子在這兒開會都不敢開。所以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研究對策,幫助企業促進發展。比如昨天早晨碰見一個縣委書記,就說辛辛苦苦招商引資建設的五星酒店不能讓它死,所以帶頭消費,消費標準不超過規定就可以了,有會我還放到那兒去開,只要符合標準就可以。

類似這樣的東西我們往往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這兩個極端官場可以這麼走,市場受不了。

另一方面是實質性的消費增長,這也是這兩年市場非常突出的現象,主題酒店、特色酒店、精品酒店增長迅速效益良好,莫干山下洋家樂成為一個典型,這形成又一種消費新常態。我們到底有沒有消費能力?有,結構在變化,所以不能否認高端,形成一個行業的分工體系不容易,不能輕易破壞。但是新的競爭在形成,在一個什麼都喜歡颳風的國度,新的隱患也在形成。

二、行業新格局

01

泛住宿業形成

(1)三個基本問題

第一,什麼是酒店?

原來的理解酒店是以住宿為主體的服務設施,實際上現在的理解以文化性為特點,以超越性為本質,以住宿為主體的綜合性服務企業,這是我們現在的認識。下一步這個認識還要深化,我們超越什麼?

一是超越家庭生活,如果家庭生活都能解決的話幹嘛要去酒店。80年代的時候進酒店我們都覺得震住了,都覺得不得了。1982年北京建國飯店開業,所有人去了都傻了,想不到天下還有這麼好的地方。

現在我們去建國飯店,陳舊了、落後了,覺得不怎麼樣了,因為這30多年我們自己的生活水準在不斷提高,我們的眼界也在不斷開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來超越家庭?

二是超越日常感受,這就要求我們酒店必須創新,必須得有一系列好玩的東西。三是超越社會設施,嚴格的說社會的各種服務設施這些年也在不斷變化,從單項來說比酒店好得多,也就是講餐飲,酒店餐飲比不了社會設施。比如講娛樂,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娛樂專案,酒店不可能都配置,那麼我們怎麼來超越?

第二,酒店的盈利模式變了嗎?

供求關係變化,決定酒店盈利模式的變化,服務性,增值性,集團性,互聯網的便利性,資本的決定性。店小二時代過去了,我一直不贊成這個說法,但是酒店一開始是全國服務業的高端,大家都非常看重服務,所以就迅速形成了強大的店小二意識。我就問飯店老總,你一口一個店小二,那你的總經理怎麼當?如果我們只局限於服務業的提高,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產生了各種各樣新的酒店的盈利模式,這裡面需要好好挖掘,我曾經歸納過一系列,這種歸納下來我覺得很吃驚。反正我就一個感覺,我們傳統的,靠住宿為主體的服務型的模式走不下來了。

第三,行業有邊界麼?

我這裡提的是泛住宿業,所以從這個視角出發涉及到幾類:

一是星級飯店,這是滿足旅遊和商務需求。

二是公寓寫字樓,這是滿足常住的商務需求,而且是配套進入市場。應該說這麼多年以來,公寓寫字樓和飯店之間的此消彼漲現象已經開始,在香港是最突出的。香港就是酒店形勢好,整棟寫字樓就改酒店了,酒店形勢下滑,很多酒店改寫字樓了,這種現象原來在中國沒有,這幾年開始產生了。

三是經濟型酒店,滿足一般的商務需求。所謂的經濟型酒店有限服務,單一功能,但本質上是商務酒店。

四是度假村滿足新興需求,五是培訓中心,滿足會議需求和單位需求。六是招待所,這是滿足一般公務需求。七是辦事處,滿足特定需求。比如北京,8000多個辦事處,也就是8000個接待單位,後來中央嚴厲整頓,規定只有省一級才能設駐京辦事處,實際上現在到縣一級,包括大企業哪個沒有辦事處?辦事處北京到底有多少說不清楚。

九是社會旅館,社會旅館的層次在變化,這是滿足社會需求。十是城市民居,這幾年進入市場了。2008年奧運會,北京搞了69家奧運人家,2000年世博會,上海又搞了幾百家世博人家。現在有些城市,比如三亞,也搞了一批三亞人家,這是滿足旅遊需求。十一是鄉村民居,包括農家樂、洋家樂、鄉村酒店,這是滿足短期的休閒度假需求。十二是居民閒置房屋,開始進入市場,形成共用模式。

所以泛住宿業一共是這麼12類,這12類的總量有多少?我沒看到統計資料,但是大體估計一下,酒店行業不是160萬間客房嗎?這12類加在一起後面要加一個零,至少是1600萬間客房,而且這12類混雜一起,相互可以替代,也在逐步變化。

所以現在我就一個感覺,這個行業最大的危機叫做供過於求。我以前發明一個詞叫做酒店行業的供求關係比較寬鬆,因為我們很忌諱說供過於求。但是現在客觀判斷,這個問題不但存在而且非常嚴重。

所以中央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版。三去一降一補在旅遊行業都存在,可是直到現在為止,除了我已經說了兩年了,好像沒有人敢說這個觀點,因為大家一說都是旅遊形勢一片大好,旅遊前景光輝燦爛,你怎麼談旅遊行業的三去一降一補呢?尤其是酒店行業,如果沒有去產能,我們的日子都過不下來。

(2)三個現象。這幾年有三個現象引發關注:

第一,途家模式。供給側的變化,這是閒散房屋的再利用。有的項目是這個樓盤開盤了,途家已經進去了,你在買樓的時候途家服務也就跟上來了,我看到了好幾個這樣的。這種民營企業,尤其是新興的民營企業厲害。一個途家達到什麼規模?它現在上網房間40萬間,相當於酒店行業的四分之一了,途家董事長就說現在掌握的房源還有200萬間,只不過線下能力跟不過來了,所以不能上網。如果這200萬間都上網了,等於我們行業旁邊憑空出了一個巨無霸。

第二,分權度假。這是泛酒店的深化。因為1988年分時度假進入中國,最後失敗了,2014年分權度假開始,不是針對我們旅遊行業,是針對房地產過剩。

第三,OTA和酒店矛盾公開化。這麼多年管道商已經變化了,現在叫又愛又恨OTA。所以有的人會說我們行業虧損50多億,看看OTA掙了多少錢,它掙的錢就是我們虧損的,我們可以認定這個事實,但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能離得開OTA嗎?又離不開它又恨他,那到底怎麼辦。

現在來看,產品模式、運營模式、行銷模式都是跨界,都會引發長遠變化,所以大家也各想各的對策。春節前北京一堆飯店老總聚會,都是單體酒店,也不願意長期受OTA的盤剝,咱們能不能自己搞一個平臺,我說你們不能只是行銷平臺,如果你們只是行銷平臺,等於大家又做了一個小攜程,意義何在?這個平臺得研究產業鏈式平臺發展,但是各自各有各的東家,各有各的業主,你們想這麼做,業主同意嗎?業主如果不同意,也是大家說說而已。

02

主要問題

現在的主要問題歸納下來就是這麼幾個:

第一,數量增長,品質不能同步。

酒店從改革開放開始一直到今年,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我們注重服務,注重品質,進一步的注重品牌。這幾年不行了,數量增長很快,品質不能同步,尤其是從泛住宿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用品質來對應。

第二,硬體提升,軟體不能同步。

要說中國酒店的硬體在全世界相比可以說是一流的,不能說是第一,但至少是一流。我這兩年出了6次國,每次出國都感覺國外怎麼這麼落後,包括在歐洲,明顯感覺到很落後,實際上就是我們硬體到位了,但是軟體跟不上來。這個軟體還不只是服務問題,服務我們現在不落後,真正的軟體是什麼?就是跟蹤現代技術,採用現代技術,整個這一套軟體我們不能同步。

第三,成本增長,效益不能同步。由此全行業虧損,而且是連續三年虧損。

第四,種類增加,人才不能同步。

要說我們現在院校的培養能力很強了,中國旅遊院校的在校學生20萬人,這在世界也是最多的,2000多家院校,也是數量最大的,但是人才不能同步。我們有一系列新的業態產生,對應新的業態沒有新的人才,無論什麼專業,進了這個行業從頭幹,而且人家進入也很快,你學了這個專業,進入了這個行業,還未必能跟得上人家。

第五,管道增加,市場不能同步。

這裡面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這個市場需求很大,但是假設管道一年的增長數量是100%,市場增加就是15%,這怎麼可能同步呢?所以迅速的演變了一出又一出競爭的大戲,比如2016年上半年,旅遊電商急劇下滑,一大部分旅遊電商都破產退出了。

第六,業態增加,秩序不能同步。

這個行業的情況越來越複雜,也就意味著這個行業的市場秩序越來越複雜。比如說旅遊的市場監管部門,就是監管司到各地的監管處,實際上監管的主要內容還是傳統領域。傳這些酒店就說了,我們在這個行業最守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我們最守規矩,所以你們老欺負我們,不守規矩的你們沒有辦法。這麼多年好多情況都是如此,比如攜程,1996年的時候我到上海,那時候攜程剛剛開始搞,我就去了總部,看到300個電話員接電話,牆上一個水牌,本周重點推薦酒店。我當時就愣了,後來我就說,你們現在想讓誰活誰就活,將來你們發展起來,想讓誰死誰就死。差不多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所以這樣的一個狀況,後來就擴充,不光是酒店、機票之類的,擴充到旅行、度假,我當時找監管司跟你們說,給你們提個醒,攜程這樣的企業,你們一定要給它一個帽子,你不給這頂帽子,它就沒有納入你行業管理範圍。你給它一個旅行社的牌子,它就納入你的範圍,你就可以管它了。他們一想也是,找攜程去談,攜程就說我們不在乎,這個牌子有沒有無所謂。後來因為攜程內部的一個人出去,然後起訴攜程,說他們違規經營,才引發了攜程的警醒,才要了一個旅行社的牌子。新的東西不斷產生,首先就是我們的監管範圍必須擴大,其次要靠市場自身的力量來形成秩序來維護秩序。

最終,這些年裡,中國房地產的價格增長5倍至10倍,有的甚至增長了幾十倍甚至百倍,可是飯店的房價增長50%,原來賣500,現在賣1000我們覺得很棒了,這麼多年我們房價增長50%,說句老實話,甚至跟不上通貨膨脹率。我在1994年的時候意識到一個問題,酒店的房價和一個地方的房地產價格有內在聯繫。

我當時大體上觀察了一個經驗資料,就是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除以10,基本上就是酒店的當日房價,而且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差不多,比如在重慶JW萬豪房價460,我那時候就問,房地產價格多少,5000左右,符合我的概念。在上海,同樣的JW萬豪,上海就是1500,而現在已經遠遠背離了。

比如我們現在高端的房地產價格15萬、20萬,25萬、30萬,酒店價格能賣三萬嗎?三亞可以,三亞春節期間階段性的價格暴漲,正常的可以嗎?不可以。那說明我們這兩者之間的背離已經越來越遠。而且現在沒看到減緩的趨勢,北京的主題酒店、特色酒店,就是在胡同裡用四合院開的酒店,平均房價3000塊,供不應求。北京的酒店賣到1200,五星酒店老總已經非常高興了。但是要真正說起品質來差很多,裸心穀大家都去過,現在的裸心穀好像沒那麼牛了,反正那次去謝絕參觀,那我就訂房吧。訂了房人家一了解說這是同行,同行優惠4000塊,到底是什麼東西,得去體會體會,住了兩天晚上,實在不行了。如果按我們星級標準說,裸心谷三星,人家就能賣6000。

我還是問這句話,我們這個市場到底有沒有需求能力?三亞今年春節最貴的一棟別墅九萬八,便宜的一萬多,春節期間一般的酒店只要有游泳池在海邊,5000是便宜的。這是正常的消費能力嗎?我看也不是,但是現在這些問題都存在,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攪和在一起,才使我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不容易形成。

03

決定行業發展的因素變化

(1)兩類因素

第一,數量因素。經濟增長,我們十年翻番,未來十年還要翻番。第二就是城市化的發展地覆天翻,第三就是房地產業發展過度膨脹,第四是旅遊業的發展品種豐富。第五就是大活動催生,官員追求,現在大家都謀著搞大活動,一個大活動,這個城市肯定一批酒店起來了,這是錯不了的。這次在杭州感覺不錯,因為一般一個大活動改變一個城市,在杭州,我感覺一個大活動提升了一個城市。因為要按我們有些思路,像汪莊這樣的賓館炸掉,這麼好的地段,重蓋,越土豪越好。可是杭州人還是有定力的,還是追求文化,追求雅致的。

第二,品質因素。設備設施更新,消費者成熟,市場競爭推動,管理公司覆蓋,社會環境有改善,網路化發展。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以來,從數量和品質兩個方面推動我們行業發展。

(2)兩個主要推手

第一,政府推手。政府要面子不要裡子。因為一個好的酒店是城市的標誌,城市商務發展活動推進,包括城市綜合體,所以很自然,地方政府積極性大漲。引進就獎勵,建一個五星飯店獎勵多少錢,引進一個大的管理公司品牌獎勵多少錢。

第二,房地產推手。房地產推手是裡子面子一塊要。所以就形成了官員好大喜功,商人貪大求洋,規劃推波助瀾,評審隨波逐流的普遍現象。現在高星級酒店遍佈,外管飯店品牌全面下沉,這個問題這兩年剛剛刹車,但是形成的格局不是短期能夠化解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始終有很強的擔憂,為什麼房地產這麼兇猛?我列了幾個原因,和這些房地產商討論,他們說你說的很對,所以我們必須得搞酒店,一個大樓盤。

現在發瘋一樣的專案,恒大海花島一期工程投資1000億,二期工程在追加,加在一起1600億投資。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項目,說是房地產為主,但是打牌子打的都是酒店牌子。這樣一個項目,假設它能夠如期完成,增加多少供給,我們這個行業的秩序又是一個大的變化。

所以這兩年的新情況是房地產商全面改進,以前在旅遊的進入方式是專案進入,現在不是項目進入,是堂堂正正的集團進入。萬達旅業已經擁有57家大型酒店,所以萬達就說了,整個萬達集團要轉型,要摘掉房地產商這個帽子。

恒大文旅集團提出了五個500億級的專案,我最近剛剛看了一個在長沙,叫做海花穀,海花是它的系列,500億投資,除了房地產又是一堆酒店。我最近看還是工地狀態,第一個專案已經見到形象了,就是一個大酒店。

魯能集團正在向酒店集團轉化,因為魯能集團的資產1800億,要是做酒店太容易了,所以前一段我給魯能集團講了一次課,我就直截了當的跟說魯能最好不要做酒店,你做旅遊大家都是歡迎的,但是做酒店,一個方面是你自己找死,一個方面是你催促當地快死,有必要這麼做嗎?

包括雅居樂、碧桂園、綠地這些房地產大集團都提出了文旅集團的發展方向,這些房地產商手裡有地,囊中有錢,蓋樓有經驗,但是眼中無人。這個態勢不樂觀,反正我現在一聽房地產商,我就說你們打住,踏踏實實蓋你們的房子。人家就說不行,房地產商的危機感很強,感覺我們已經走不下去了。

所以下一步這些大集團紛紛瞄準的目標就是旅遊小鎮,旅遊小鎮到最後,說到底都是住宿業,會進一步加劇泛住宿業供給過剩的狀態,這是很自然的。

第一是加劇供給過剩,第二是加劇惡性競爭,第三是加劇高端下滑,高端撐不住了只能往下滑,但是你越滑越呈現一種斷崖式下降。很簡單一個道理,你的成本在這兒擺著,不維持高端,你的成本也在這兒擺著,那你到底怎麼做。

第三條創造和創新逐步產生,這個我看形勢下滑對我們有一個倒逼作用,這個倒逼作用現在就逼著我們創造和創新。

02

危機深化

酒店行業歷年的盈虧資料:1990年4億,1997年7億,1998年虧損32億,1999年虧損57億,2000年虧損20億,2005年10億,2006年33億,2007年55億,2008年32億,2009年虧損12億,2010年50.7億,2011年61.4億,2012年50.46億,2013年虧損20.9億,2014年虧損59.2億,2015年虧損23億。

這個盈虧資料很好玩,1994年、1997年我們全行業都掙錢,1997年的時候全行業大概有3000多家酒店,但是到1998年虧損32億,1999年虧損57億,之後又陸續變化。

這幾年來看,2013年虧損21億,2014年虧損59億,2015年虧損23億,就是連續三年全行業虧損。那能說這個行業是一個健康的行業嗎?如果健康怎麼可能連續三年虧損,而且在歷史上來看也是起起落落很大。

我們分析歷史資料可以看出這麼幾個特點來:

第一大起大落,這反映行業的不穩定,我們不能光看虧損,這個虧損和上一年的盈利連在一起。比如2012年全行業盈利50億,2013年虧損21億,盈虧相抵差不多70多億,這是典型的大起大落。說明我們這個行業的不穩定,另一方面說明需求的不穩定。

第二虧損之後反而形成了高額利潤,這個事兒我到現在沒想明白,按理來說全行業虧損應該是持續下滑,可是我看歷史上的資料往往是下滑幾年之後就有了一把高額利潤,我看不懂,這裡面很可能是統計資料出了問題,因為是完全違背常規的。

第三個就是行業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單店效益越來越差。大體上現在行業的規模是13000到14000家酒店,160萬客房,這是總規模,但是單店效益越來越差。所以說到根本,就是供求關係的變化。

我們分析一個市場,有三個分析角度,總量、結構和速度。

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總量已經夠大了,結構不合理,速度也不必追求,如果這個行業還追求發展,甚至追求高速發展,我看在座的老總們日子都過不下去,所以很正常。

我判斷未來,首先是險日子,這兩年恐怕就是這種狀況,比如說一直到2016年,北京有的最具品牌的大酒店虧損一個億,再下來是苦日子,再下來是緊日子,這三個過完了才可能過好日子。

問題在於這次危機持續多長時間,達到什麼程度?如果就行業自身來說,現在達到穀底了。但是就住宿業的發展而言,我們離穀底還有一點距離,所以我也很難判斷,但是如果不在結構調整下功夫,這個苦日子恐怕至少得維持20年。未來20年的苦日子和緊日子到底怎麼過?所以就得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如此。

03

簡要分析

第一,就是八項規定的影響,但是改革深化這個事情不可能反彈,會成為新常態。因為一開始我也感覺這個東西長不了,歷史上整頓大吃大喝大概發過100多個檔,每次都是一陣風刮過去就完了,這次恐怕也是如此。可是這幾年下來,力度很大,中央現在管住官員的一張嘴,可是這張嘴的直接影響就是酒店行業。

第二,一個雪上加霜原因,就是供給這幾年在不斷的增長,所以一方面我們在壓縮泡沫化的需求,需求在急劇變化,另一方面就是對應實質性的需求我們短期難補。所以現在五星級酒店萎縮,收入萎縮,積極性下降,很多酒店都提出來不要這個五星牌了,國家旅遊局要摘我這個五星牌更好,反正我也不打這塊牌子了。

現在很多地方是按五星標準建設的,但是不要五星牌子。為什麼?要五星牌子在這兒開會都不敢開。所以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研究對策,幫助企業促進發展。比如昨天早晨碰見一個縣委書記,就說辛辛苦苦招商引資建設的五星酒店不能讓它死,所以帶頭消費,消費標準不超過規定就可以了,有會我還放到那兒去開,只要符合標準就可以。

類似這樣的東西我們往往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這兩個極端官場可以這麼走,市場受不了。

另一方面是實質性的消費增長,這也是這兩年市場非常突出的現象,主題酒店、特色酒店、精品酒店增長迅速效益良好,莫干山下洋家樂成為一個典型,這形成又一種消費新常態。我們到底有沒有消費能力?有,結構在變化,所以不能否認高端,形成一個行業的分工體系不容易,不能輕易破壞。但是新的競爭在形成,在一個什麼都喜歡颳風的國度,新的隱患也在形成。

二、行業新格局

01

泛住宿業形成

(1)三個基本問題

第一,什麼是酒店?

原來的理解酒店是以住宿為主體的服務設施,實際上現在的理解以文化性為特點,以超越性為本質,以住宿為主體的綜合性服務企業,這是我們現在的認識。下一步這個認識還要深化,我們超越什麼?

一是超越家庭生活,如果家庭生活都能解決的話幹嘛要去酒店。80年代的時候進酒店我們都覺得震住了,都覺得不得了。1982年北京建國飯店開業,所有人去了都傻了,想不到天下還有這麼好的地方。

現在我們去建國飯店,陳舊了、落後了,覺得不怎麼樣了,因為這30多年我們自己的生活水準在不斷提高,我們的眼界也在不斷開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來超越家庭?

二是超越日常感受,這就要求我們酒店必須創新,必須得有一系列好玩的東西。三是超越社會設施,嚴格的說社會的各種服務設施這些年也在不斷變化,從單項來說比酒店好得多,也就是講餐飲,酒店餐飲比不了社會設施。比如講娛樂,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娛樂專案,酒店不可能都配置,那麼我們怎麼來超越?

第二,酒店的盈利模式變了嗎?

供求關係變化,決定酒店盈利模式的變化,服務性,增值性,集團性,互聯網的便利性,資本的決定性。店小二時代過去了,我一直不贊成這個說法,但是酒店一開始是全國服務業的高端,大家都非常看重服務,所以就迅速形成了強大的店小二意識。我就問飯店老總,你一口一個店小二,那你的總經理怎麼當?如果我們只局限於服務業的提高,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產生了各種各樣新的酒店的盈利模式,這裡面需要好好挖掘,我曾經歸納過一系列,這種歸納下來我覺得很吃驚。反正我就一個感覺,我們傳統的,靠住宿為主體的服務型的模式走不下來了。

第三,行業有邊界麼?

我這裡提的是泛住宿業,所以從這個視角出發涉及到幾類:

一是星級飯店,這是滿足旅遊和商務需求。

二是公寓寫字樓,這是滿足常住的商務需求,而且是配套進入市場。應該說這麼多年以來,公寓寫字樓和飯店之間的此消彼漲現象已經開始,在香港是最突出的。香港就是酒店形勢好,整棟寫字樓就改酒店了,酒店形勢下滑,很多酒店改寫字樓了,這種現象原來在中國沒有,這幾年開始產生了。

三是經濟型酒店,滿足一般的商務需求。所謂的經濟型酒店有限服務,單一功能,但本質上是商務酒店。

四是度假村滿足新興需求,五是培訓中心,滿足會議需求和單位需求。六是招待所,這是滿足一般公務需求。七是辦事處,滿足特定需求。比如北京,8000多個辦事處,也就是8000個接待單位,後來中央嚴厲整頓,規定只有省一級才能設駐京辦事處,實際上現在到縣一級,包括大企業哪個沒有辦事處?辦事處北京到底有多少說不清楚。

九是社會旅館,社會旅館的層次在變化,這是滿足社會需求。十是城市民居,這幾年進入市場了。2008年奧運會,北京搞了69家奧運人家,2000年世博會,上海又搞了幾百家世博人家。現在有些城市,比如三亞,也搞了一批三亞人家,這是滿足旅遊需求。十一是鄉村民居,包括農家樂、洋家樂、鄉村酒店,這是滿足短期的休閒度假需求。十二是居民閒置房屋,開始進入市場,形成共用模式。

所以泛住宿業一共是這麼12類,這12類的總量有多少?我沒看到統計資料,但是大體估計一下,酒店行業不是160萬間客房嗎?這12類加在一起後面要加一個零,至少是1600萬間客房,而且這12類混雜一起,相互可以替代,也在逐步變化。

所以現在我就一個感覺,這個行業最大的危機叫做供過於求。我以前發明一個詞叫做酒店行業的供求關係比較寬鬆,因為我們很忌諱說供過於求。但是現在客觀判斷,這個問題不但存在而且非常嚴重。

所以中央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版。三去一降一補在旅遊行業都存在,可是直到現在為止,除了我已經說了兩年了,好像沒有人敢說這個觀點,因為大家一說都是旅遊形勢一片大好,旅遊前景光輝燦爛,你怎麼談旅遊行業的三去一降一補呢?尤其是酒店行業,如果沒有去產能,我們的日子都過不下來。

(2)三個現象。這幾年有三個現象引發關注:

第一,途家模式。供給側的變化,這是閒散房屋的再利用。有的項目是這個樓盤開盤了,途家已經進去了,你在買樓的時候途家服務也就跟上來了,我看到了好幾個這樣的。這種民營企業,尤其是新興的民營企業厲害。一個途家達到什麼規模?它現在上網房間40萬間,相當於酒店行業的四分之一了,途家董事長就說現在掌握的房源還有200萬間,只不過線下能力跟不過來了,所以不能上網。如果這200萬間都上網了,等於我們行業旁邊憑空出了一個巨無霸。

第二,分權度假。這是泛酒店的深化。因為1988年分時度假進入中國,最後失敗了,2014年分權度假開始,不是針對我們旅遊行業,是針對房地產過剩。

第三,OTA和酒店矛盾公開化。這麼多年管道商已經變化了,現在叫又愛又恨OTA。所以有的人會說我們行業虧損50多億,看看OTA掙了多少錢,它掙的錢就是我們虧損的,我們可以認定這個事實,但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能離得開OTA嗎?又離不開它又恨他,那到底怎麼辦。

現在來看,產品模式、運營模式、行銷模式都是跨界,都會引發長遠變化,所以大家也各想各的對策。春節前北京一堆飯店老總聚會,都是單體酒店,也不願意長期受OTA的盤剝,咱們能不能自己搞一個平臺,我說你們不能只是行銷平臺,如果你們只是行銷平臺,等於大家又做了一個小攜程,意義何在?這個平臺得研究產業鏈式平臺發展,但是各自各有各的東家,各有各的業主,你們想這麼做,業主同意嗎?業主如果不同意,也是大家說說而已。

02

主要問題

現在的主要問題歸納下來就是這麼幾個:

第一,數量增長,品質不能同步。

酒店從改革開放開始一直到今年,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我們注重服務,注重品質,進一步的注重品牌。這幾年不行了,數量增長很快,品質不能同步,尤其是從泛住宿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用品質來對應。

第二,硬體提升,軟體不能同步。

要說中國酒店的硬體在全世界相比可以說是一流的,不能說是第一,但至少是一流。我這兩年出了6次國,每次出國都感覺國外怎麼這麼落後,包括在歐洲,明顯感覺到很落後,實際上就是我們硬體到位了,但是軟體跟不上來。這個軟體還不只是服務問題,服務我們現在不落後,真正的軟體是什麼?就是跟蹤現代技術,採用現代技術,整個這一套軟體我們不能同步。

第三,成本增長,效益不能同步。由此全行業虧損,而且是連續三年虧損。

第四,種類增加,人才不能同步。

要說我們現在院校的培養能力很強了,中國旅遊院校的在校學生20萬人,這在世界也是最多的,2000多家院校,也是數量最大的,但是人才不能同步。我們有一系列新的業態產生,對應新的業態沒有新的人才,無論什麼專業,進了這個行業從頭幹,而且人家進入也很快,你學了這個專業,進入了這個行業,還未必能跟得上人家。

第五,管道增加,市場不能同步。

這裡面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這個市場需求很大,但是假設管道一年的增長數量是100%,市場增加就是15%,這怎麼可能同步呢?所以迅速的演變了一出又一出競爭的大戲,比如2016年上半年,旅遊電商急劇下滑,一大部分旅遊電商都破產退出了。

第六,業態增加,秩序不能同步。

這個行業的情況越來越複雜,也就意味著這個行業的市場秩序越來越複雜。比如說旅遊的市場監管部門,就是監管司到各地的監管處,實際上監管的主要內容還是傳統領域。傳這些酒店就說了,我們在這個行業最守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我們最守規矩,所以你們老欺負我們,不守規矩的你們沒有辦法。這麼多年好多情況都是如此,比如攜程,1996年的時候我到上海,那時候攜程剛剛開始搞,我就去了總部,看到300個電話員接電話,牆上一個水牌,本周重點推薦酒店。我當時就愣了,後來我就說,你們現在想讓誰活誰就活,將來你們發展起來,想讓誰死誰就死。差不多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所以這樣的一個狀況,後來就擴充,不光是酒店、機票之類的,擴充到旅行、度假,我當時找監管司跟你們說,給你們提個醒,攜程這樣的企業,你們一定要給它一個帽子,你不給這頂帽子,它就沒有納入你行業管理範圍。你給它一個旅行社的牌子,它就納入你的範圍,你就可以管它了。他們一想也是,找攜程去談,攜程就說我們不在乎,這個牌子有沒有無所謂。後來因為攜程內部的一個人出去,然後起訴攜程,說他們違規經營,才引發了攜程的警醒,才要了一個旅行社的牌子。新的東西不斷產生,首先就是我們的監管範圍必須擴大,其次要靠市場自身的力量來形成秩序來維護秩序。

最終,這些年裡,中國房地產的價格增長5倍至10倍,有的甚至增長了幾十倍甚至百倍,可是飯店的房價增長50%,原來賣500,現在賣1000我們覺得很棒了,這麼多年我們房價增長50%,說句老實話,甚至跟不上通貨膨脹率。我在1994年的時候意識到一個問題,酒店的房價和一個地方的房地產價格有內在聯繫。

我當時大體上觀察了一個經驗資料,就是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除以10,基本上就是酒店的當日房價,而且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差不多,比如在重慶JW萬豪房價460,我那時候就問,房地產價格多少,5000左右,符合我的概念。在上海,同樣的JW萬豪,上海就是1500,而現在已經遠遠背離了。

比如我們現在高端的房地產價格15萬、20萬,25萬、30萬,酒店價格能賣三萬嗎?三亞可以,三亞春節期間階段性的價格暴漲,正常的可以嗎?不可以。那說明我們這兩者之間的背離已經越來越遠。而且現在沒看到減緩的趨勢,北京的主題酒店、特色酒店,就是在胡同裡用四合院開的酒店,平均房價3000塊,供不應求。北京的酒店賣到1200,五星酒店老總已經非常高興了。但是要真正說起品質來差很多,裸心穀大家都去過,現在的裸心穀好像沒那麼牛了,反正那次去謝絕參觀,那我就訂房吧。訂了房人家一了解說這是同行,同行優惠4000塊,到底是什麼東西,得去體會體會,住了兩天晚上,實在不行了。如果按我們星級標準說,裸心谷三星,人家就能賣6000。

我還是問這句話,我們這個市場到底有沒有需求能力?三亞今年春節最貴的一棟別墅九萬八,便宜的一萬多,春節期間一般的酒店只要有游泳池在海邊,5000是便宜的。這是正常的消費能力嗎?我看也不是,但是現在這些問題都存在,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攪和在一起,才使我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不容易形成。

03

決定行業發展的因素變化

(1)兩類因素

第一,數量因素。經濟增長,我們十年翻番,未來十年還要翻番。第二就是城市化的發展地覆天翻,第三就是房地產業發展過度膨脹,第四是旅遊業的發展品種豐富。第五就是大活動催生,官員追求,現在大家都謀著搞大活動,一個大活動,這個城市肯定一批酒店起來了,這是錯不了的。這次在杭州感覺不錯,因為一般一個大活動改變一個城市,在杭州,我感覺一個大活動提升了一個城市。因為要按我們有些思路,像汪莊這樣的賓館炸掉,這麼好的地段,重蓋,越土豪越好。可是杭州人還是有定力的,還是追求文化,追求雅致的。

第二,品質因素。設備設施更新,消費者成熟,市場競爭推動,管理公司覆蓋,社會環境有改善,網路化發展。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以來,從數量和品質兩個方面推動我們行業發展。

(2)兩個主要推手

第一,政府推手。政府要面子不要裡子。因為一個好的酒店是城市的標誌,城市商務發展活動推進,包括城市綜合體,所以很自然,地方政府積極性大漲。引進就獎勵,建一個五星飯店獎勵多少錢,引進一個大的管理公司品牌獎勵多少錢。

第二,房地產推手。房地產推手是裡子面子一塊要。所以就形成了官員好大喜功,商人貪大求洋,規劃推波助瀾,評審隨波逐流的普遍現象。現在高星級酒店遍佈,外管飯店品牌全面下沉,這個問題這兩年剛剛刹車,但是形成的格局不是短期能夠化解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始終有很強的擔憂,為什麼房地產這麼兇猛?我列了幾個原因,和這些房地產商討論,他們說你說的很對,所以我們必須得搞酒店,一個大樓盤。

現在發瘋一樣的專案,恒大海花島一期工程投資1000億,二期工程在追加,加在一起1600億投資。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項目,說是房地產為主,但是打牌子打的都是酒店牌子。這樣一個項目,假設它能夠如期完成,增加多少供給,我們這個行業的秩序又是一個大的變化。

所以這兩年的新情況是房地產商全面改進,以前在旅遊的進入方式是專案進入,現在不是項目進入,是堂堂正正的集團進入。萬達旅業已經擁有57家大型酒店,所以萬達就說了,整個萬達集團要轉型,要摘掉房地產商這個帽子。

恒大文旅集團提出了五個500億級的專案,我最近剛剛看了一個在長沙,叫做海花穀,海花是它的系列,500億投資,除了房地產又是一堆酒店。我最近看還是工地狀態,第一個專案已經見到形象了,就是一個大酒店。

魯能集團正在向酒店集團轉化,因為魯能集團的資產1800億,要是做酒店太容易了,所以前一段我給魯能集團講了一次課,我就直截了當的跟說魯能最好不要做酒店,你做旅遊大家都是歡迎的,但是做酒店,一個方面是你自己找死,一個方面是你催促當地快死,有必要這麼做嗎?

包括雅居樂、碧桂園、綠地這些房地產大集團都提出了文旅集團的發展方向,這些房地產商手裡有地,囊中有錢,蓋樓有經驗,但是眼中無人。這個態勢不樂觀,反正我現在一聽房地產商,我就說你們打住,踏踏實實蓋你們的房子。人家就說不行,房地產商的危機感很強,感覺我們已經走不下去了。

所以下一步這些大集團紛紛瞄準的目標就是旅遊小鎮,旅遊小鎮到最後,說到底都是住宿業,會進一步加劇泛住宿業供給過剩的狀態,這是很自然的。

第一是加劇供給過剩,第二是加劇惡性競爭,第三是加劇高端下滑,高端撐不住了只能往下滑,但是你越滑越呈現一種斷崖式下降。很簡單一個道理,你的成本在這兒擺著,不維持高端,你的成本也在這兒擺著,那你到底怎麼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