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 | 電影《我是醫生》還原真實的“超人”吳孟超

《我是醫生》以今年95歲高齡、依然奮戰在手術一線的上海東方肝膽醫院院長吳孟超為原型, 表現了他年至耄耋, 依然不負醫生使命, 面對人類的各種惡劣頑疾, 鼓勵後來者攻堅克難、造福民生的感人事蹟, 弘揚了他從醫數十年, 不忘初心、恪盡職守, 誓把每位患者“背過河”的高尚醫德。

不刻意拔高, 10年來難得一見的人物傳記片

吳孟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 2011年5月, 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吳孟超的名字, 就是一個大IP。 ”《我是醫生》製片人袁孝民直言:“影片沒有刻意拔高吳老,

可以說是10年來難得一見的人物傳記片。 ”

至今仍堅持在醫療一線的吳孟超, 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驚人的1萬5千台。 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 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 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 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 也是中組部推薦的全國“兩學一做”先進典型。

電影中的所有故事都來自于吳孟超的真實生活。 編劇黃丹拋開了常規的手術臺救人套路, 他總結了吳孟超一生的奮鬥目標是:搞超前的科研, 從根本上救治病人。 吳孟超曾說過:“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觀音, 一天也只能做一千台手術。 手術也好, 化療也好, 放療也好, 都不能解決問題, 根本性的治療方案就要靠基礎科學。

”《我是醫生》中, 吳孟超也有句讓人過耳不忘的臺詞:“一把刀、一台手術, 只能救一個人, 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 ”

不僅醫術醫德, 還有人格魅力

《我是醫生》想表現的不僅僅是吳孟超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 還有他時時閃光的人格魅力。

《我是醫生》導演謝鳴曉表示:“當我站在手術室裡, 看著吳老如此高齡在那裡做手術的時候, 那就是一個英雄。 那個氣場, 你不身臨其境, 是無法想像的。 我們有責任拍好關於吳老的電影。 編劇黃丹老師給了我一座背不動的山, 當時感覺壓力非常大。 吳老的家國情懷、他的精神用影像表達非常困難, 我們如履薄冰, 每一天都希望能夠進步一點點, 每一天都希望能有所收穫。

和吳孟超在一起, 讓電影主創團隊感觸最多的是, 他就像自己的爺爺一樣令人可親。 “除了呈現他的醫學成就, 如何讓觀眾像我們一樣喜歡吳老, 是這部電影的努力方向。 ”

影片中的臺詞也還原了生活中吳孟超的幽默感。 “《我是醫生》中, 吳孟超堅持給患腸癌肝的女兒親自開刀。 學生趙一濤擔心吳老對這個手術領域不夠熟悉, 主動請纓做手術。 吳老說:我回去翻翻書就熟悉了。 ”謝鳴曉說:“這句臺詞是照搬吳老的原話。 這樣的話, 對一個初出茅廬的醫生來說或許是不負責任, 但對經驗豐富的吳老來說, 恰是一種舉重若輕的幽默表達。 ”

正是這些細節的絲絲入扣, 《我是醫生》以“吳老不老”為主題切入, 主創人員情緒把握到位,

對吳老的形象塑造真實、生動、感人, 平易中見崇高, 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影片, 開創了主旋律傳記片的新模式。

我是一個中國醫生, 要始終為人民服務

這部影片的幕後也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上海退休公務員陳梅香在26年前被診斷出罹患腫瘤。 在吳孟超的主刀下, 手術後康復的她如今依然非常健康, 堪稱奇跡。

影片的錄音師呂家進曾兩次獲得金雞獎最佳錄音。 上世紀70年代, 他的岳母也是由吳老做的手術, 至今健康。 得知呂家進要來拍吳孟超的電影, 岳母再三關照, 一定要全力以赴, 認真工作, 以此報答吳老的恩情。

就在不久前, 95歲的吳孟超身著軍裝亮相《我是醫生》研討會, 他幾度在現場敬軍禮,

“党和國家培養了我, 我要堅持做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中國醫生, 始終為人民服務。 ”

現實中, 由於癌症至今並沒有攻克, 吳孟超的回應是:“這些年, 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過橡膠, 描過圖紙, 但自從拿起手術刀後便再沒有放下。 我已經90多歲了, 還能做多長?不知道。 因此我要趕緊建立平臺, 把這個科學院、研究院建好, 把平臺建好。 再培養人才, 有人、有平臺, 基礎研究就能開展下去, 20年、30年、40年總能解決問題。 到那時, 我在天上看。 ”

題圖來源:豆瓣 欄目主編:施晨露 圖片編輯:笪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