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想鼓動你去青海湖騎行

★ 青海湖

2011年, 我帶了一幫朋友去環青海湖騎行。 青海湖當地的人說, 7月是這裡最適合騎行的時節, 我們就是在那個時候環湖的。

平均海拔3100米, 四天357公里, 朋友們絕大多數是第一次騎長途, 這個門檻邁得略高。

那四天裡, 每天晴空萬里, 豔陽高照, 青海湖給我們展示出它溫柔恬靜的一面。

終點。

堅持騎完了全程的L, 等到完全確定已經騎到了終點, 她才敢說出:“我們運氣太好了, 每天都是這麼好的天氣。 ”

是的, 對初騎長途的人來說, 遇見狂風暴雨, 有如災難。 “也可以說運氣不好。 這樣你也就看不到雨中的青海湖, 欣賞不到大風中的青海湖。 而且, 雪裡的青海湖才好看哩。 ”我這樣回應她。

還記得我第一次環青海湖騎行是當年的4月30日, 在青海還是有冰有雪的季節。 出發沒多久, 就有一輛巡查車追上來, 員警攔下我登記了電話, 咕噥著:“真搞不懂你們城裡人怎麼想,

這麼冷的天還大老遠跑來騎車。 上個星期有一個外地人在湖邊凍死了, 不知道是自己想不開故意的, 還是睡著了不知道。 你記下我的電話, 騎不動又找不到住的地方就打給我。 ”

那次我真的凍得差點受不了, 所幸還是騎到了當日的目的地。 5月初, 青海湖還會下雪, 我第二天就遇上, 雨夾雪下得紛紛揚揚。 還記得到了鳥島附近的住處, 所有服務員都直愣愣盯著我, 一看鏡子我才知道, 自己身體迎風的那半邊結了一層冰, 另外半邊卻只是濕了, 半白半黑, 真像金庸小說裡寫過的枯榮大師, “有常無常, 雙樹枯榮, 南北西東, 非假非空。 ”

禪意有了, 熱水卻沒有。 我在浴室裡脫光衣服, 打開蓮蓬頭, 等水噴了老半天, 伸手一探, 是冷水;再哆嗦一會, 再伸手去探, 還是冷水。 我裹件衣服在門縫裡問服務員, 才知道這家旅店每天放熱水的時間是固定的, 悲憤交加的我拿毛巾蘸著冷水擦了一遍身體, 把所有可以裹的被子、被單、毛毯裹在了身上再跳上床, 一直哆嗦。 哆嗦了半小時, 身體開始發熱,

熱水開放的時間到了, 又爬不出被窩了。

看到青海湖在風雪中的風采也就是那一次。

遠望風雪中的青海湖, 是一大片凝固了的灰白。 那灰白的一片, 和落了雪的大塊平原不同, 凝聚了磅礴能量, 以靜制動, 隱而不發。 風雪遮罩了其他聲響, 我只聽到自己深重的喘息聲, 呼出的氣息散在臉上, 這是身體唯一感應到暖意的方式, 任憑你發力猛踩腳蹬, 也無法帶來一點暖流。

騎近水邊的時候, 我卻發現青海湖並不平靜, 湖水邊緣是結冰的, 水面卻起伏不定, 湖水發黑, 聲響很大, 讓人覺得不安。 我在那樣的湖邊騎車時, 總是盡可能地快騎, 著急逃離, 生怕有個怪獸爬出來一口把我連人帶車吞下去。

第二次帶隊去環青海湖騎行, 四天四樣天。

一天晴, 一天雨, 一天風, 最後一天雨後大放晴。

“開始我是和老天爺商量:‘您看我們來騎車怪不容易的, 您就刮會兒, 是個意思就停了吧。 '老天爺沒完, 我又邊騎邊說好話求他老人家:‘真騎不動了, 風把嘴巴封了, 呼吸不了, 好不容易遇見個下坡, 還得踩, 和上坡一樣累。 行行好, 別刮了吧?或者, 反過來刮?'老天爺不理我!怒!最後幾十公里, 一路罵, 會罵的髒話用了幾十遍——心裡罵的, 沒罵出聲, 張嘴就給風憋回來了。 ”刮大風那天, 上午我們頂風騎了八十公里, 隊友F臉色煞白, 跌跌撞撞沖進飯館, 連吃了兩大碗公麵條後, 才緩過點勁來, 有了力氣在餐桌上怒指蒼天無眼。

那是最艱難的一天,也最難忘。那年的環湖,隊友都記得特別清晰,所有的細節,都能一點一點逐步還原。付出最多的那次,總是得到最多的一次。就像……就像戀愛。

最後一天,開始還有雨,後來,藍天跟在我們車後,好像車後系著一根長繩,扯著天幕,慢慢把滿天的烏雲扯了開去,藍天碧濤,是落幕的定格,站在路邊望向遠方,晚霞在草原盡頭染紅了天空,我們都不再說話。

★ 大洋路

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不長。從Warrnambool出發,到Geelong結束,只有三百多公里。

真巧。一切都是那麼巧。和《哥本哈根》一樣,這段路也和世界大戰相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澳大利亞政府為了給退伍軍人安排就業所開發的專案。

公路沿印度洋而築,蜿蜒山中,乾淨、樸素,毫無花哨。從頭到尾,路況幾乎一模一樣的好。景色也是:山裡,是安靜的樹林;海裡,是洶湧的波濤;路,是一個坡又一個坡,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不會非常大,就是沒完沒了。要想找點刺激驚喜,那是癡心妄想——哦,考拉是唯一的例外,它們老老實實抱著樹枝睡覺,無論怎麼叫喊,它自巋然不動。後來知道,考拉的食物桉樹葉有麻醉功效,所以考拉才一直睡不醒。“大洋路、考拉,你不覺得都很像澳大利亞人嗎?簡單平淡。”一個澳大利亞朋友對我說。

我覺得這位朋友只說對了一半。大洋路上的天氣,可不簡單平淡。

每天早晨,出門跨上車,抬眼一望,只見濃厚的雲層如得令箭,四散而去,那時總會心情舒展:今天天氣不錯呀!

不錯?

錯!

一進到山裡,大洋路上的天氣,像一個不自信的情人,忽而暴虐,忽而溫柔,變幻頻繁,完全不可以按天來作為週期,只能以二十分鐘來計量。

剛下一個大坡,早晨溫暖起來的空氣忽然就變得涼颼颼,頭頂一大朵雲彩遮住了太陽,雨點兒就飄了起來,很快,烏雲密集起來,趕緊下車換上防雨的外套,才轉一個彎,又是陽光普照。好在剛才雨也不大,雨過去,天也不熱,只要拉開點防雨外套的排氣拉鍊就好。預料不到的是,再一轉彎,刮幾陣風,又開始下雨,好像老天在逗你玩兒。

連續兩天下午,老天爺還玩了會兒惡作劇。雨點猛落幾下之後,瞬間變成了冰雹。花生米大的冰雹撒了下來,頭盔、車身被打得叮叮噹當,倒熱鬧得很。自行車頭盔是防撞的,沒想到還有一天會用來遮擋冰雹。握著車把的手就沒那麼舒服了,雖然有手套,還是被打得生疼。大洋路上根本沒什麼遮擋處,停下、後退都是受罪,只能繼續往前騎,心裡祈禱:快點過去吧,快點過去吧。冰雹也真的就過去了,只一小會兒,就像舞臺換場景一樣,幕布一拉,天空就晴朗如洗,路邊牛群若無其事地在吃草,有幾頭還好奇地沖我哞哞叫。我很想問它們,剛才下冰雹的時候,都躲在了哪裡?

★ 阿根廷

前往阿根廷的時候,那裡正進入雨季。

可時間已經不多。

這一年我越來越忙,下半年整塊的旅行時間完全不可預料。我也不想把騎行五大洲最美路線的計畫再次延遲,我只剩下南美洲這最後一洲,就像一個鋼琴師彈起一支曲子,只剩最後一段音符,要他起身離席,真是折磨人。

簽證也不好處理,在那之前,我頻繁地出差,護照要連續辦理幾個國家的簽證,最後,這一次本該珍貴的旅行被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選擇:只有這段時間,只能是阿根廷。

從布宜諾賽勒斯(Buenos Aires)飛往巴里洛切(San Carlorsde Bariloche)的飛機上,空空蕩蕩,起飛時陽光燦爛,還沒落地舷窗上卻已經拉滿水線。走出機場,只見原野之上,雨霧連綿。雨季,像性格沉默的朋友,冷冷地看著我的到來。

那幾天的早晨,吃過早餐,我就像在晴天一樣,坦然推出自行車,只多了一個程式是穿雨衣,然後,騎入雨霧之中。所以,阿根廷騎行的印象,第一是滿嘴的沙子。因為下雨,滿地泥沙,泥沙被前輪帶起來,剛好送進嘴巴裡。我只好一會兒把腦袋歪左邊,一會兒又歪右邊,但還是要不停地吐口水,一路呸呸呸。第二就是無邊無際的水汽,雨霧籠罩著湖面、樹林、山坡,還有前方的路,四野無人,如同夢中。有一日天氣大晴,放開速度,縱情狂騎,反而覺得不夠真實,不夠阿根廷,我甚至懷疑那天是否真實存在,是不是我在阿根廷某天晚上的一場夢。

當然,雨天會麻煩很多。衣服會濕,包要額外做防水,車會打滑危險,熱量消耗快。可是,山裡會幽靜,湖水會迷蒙,樹林會翠綠,風景會不同。你聽得到頭盔上的水滴下來,在你的思緒裡轟然作響,就像沉思者在地下溶洞中靜坐所聽到的那樣。

那天騎上山脊,雨勢稍停,前方岔路,一邊指向智利,一邊指向聖馬丁德洛斯安第斯(SanMartin de Los Andes),這裡植物茂盛,又在雨水充足時節,每一樣都長得舒展大方。我見識淺薄,尤其在生物辨識上,只好說,那棵樹,那片草,卻叫不出名字來。南美生物,本來就和我熟悉的中國植被樣貌迥異,這樣一來,更顯神秘。時近傍晚,霧氣升騰,樹林很快融入其中,林海成了霧海,再遠一些,山谷的霧和山上的雲混沌一體。我想,也許世界開始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吧。

林中傳來幾聲鳥叫,鳥兒大概是餓了,在試探雨是不是真的要停,好出來覓食。鳥鳴在樹林迴響,山中越發顯得幽靜。這當兒,若是林中走出來一個山怪,或湖裡冒出一個水神,只需喚一下我的名字,微微沖我招一招手,我一定棄車尾隨而去,從此遁世不出。

那是最艱難的一天,也最難忘。那年的環湖,隊友都記得特別清晰,所有的細節,都能一點一點逐步還原。付出最多的那次,總是得到最多的一次。就像……就像戀愛。

最後一天,開始還有雨,後來,藍天跟在我們車後,好像車後系著一根長繩,扯著天幕,慢慢把滿天的烏雲扯了開去,藍天碧濤,是落幕的定格,站在路邊望向遠方,晚霞在草原盡頭染紅了天空,我們都不再說話。

★ 大洋路

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不長。從Warrnambool出發,到Geelong結束,只有三百多公里。

真巧。一切都是那麼巧。和《哥本哈根》一樣,這段路也和世界大戰相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澳大利亞政府為了給退伍軍人安排就業所開發的專案。

公路沿印度洋而築,蜿蜒山中,乾淨、樸素,毫無花哨。從頭到尾,路況幾乎一模一樣的好。景色也是:山裡,是安靜的樹林;海裡,是洶湧的波濤;路,是一個坡又一個坡,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不會非常大,就是沒完沒了。要想找點刺激驚喜,那是癡心妄想——哦,考拉是唯一的例外,它們老老實實抱著樹枝睡覺,無論怎麼叫喊,它自巋然不動。後來知道,考拉的食物桉樹葉有麻醉功效,所以考拉才一直睡不醒。“大洋路、考拉,你不覺得都很像澳大利亞人嗎?簡單平淡。”一個澳大利亞朋友對我說。

我覺得這位朋友只說對了一半。大洋路上的天氣,可不簡單平淡。

每天早晨,出門跨上車,抬眼一望,只見濃厚的雲層如得令箭,四散而去,那時總會心情舒展:今天天氣不錯呀!

不錯?

錯!

一進到山裡,大洋路上的天氣,像一個不自信的情人,忽而暴虐,忽而溫柔,變幻頻繁,完全不可以按天來作為週期,只能以二十分鐘來計量。

剛下一個大坡,早晨溫暖起來的空氣忽然就變得涼颼颼,頭頂一大朵雲彩遮住了太陽,雨點兒就飄了起來,很快,烏雲密集起來,趕緊下車換上防雨的外套,才轉一個彎,又是陽光普照。好在剛才雨也不大,雨過去,天也不熱,只要拉開點防雨外套的排氣拉鍊就好。預料不到的是,再一轉彎,刮幾陣風,又開始下雨,好像老天在逗你玩兒。

連續兩天下午,老天爺還玩了會兒惡作劇。雨點猛落幾下之後,瞬間變成了冰雹。花生米大的冰雹撒了下來,頭盔、車身被打得叮叮噹當,倒熱鬧得很。自行車頭盔是防撞的,沒想到還有一天會用來遮擋冰雹。握著車把的手就沒那麼舒服了,雖然有手套,還是被打得生疼。大洋路上根本沒什麼遮擋處,停下、後退都是受罪,只能繼續往前騎,心裡祈禱:快點過去吧,快點過去吧。冰雹也真的就過去了,只一小會兒,就像舞臺換場景一樣,幕布一拉,天空就晴朗如洗,路邊牛群若無其事地在吃草,有幾頭還好奇地沖我哞哞叫。我很想問它們,剛才下冰雹的時候,都躲在了哪裡?

★ 阿根廷

前往阿根廷的時候,那裡正進入雨季。

可時間已經不多。

這一年我越來越忙,下半年整塊的旅行時間完全不可預料。我也不想把騎行五大洲最美路線的計畫再次延遲,我只剩下南美洲這最後一洲,就像一個鋼琴師彈起一支曲子,只剩最後一段音符,要他起身離席,真是折磨人。

簽證也不好處理,在那之前,我頻繁地出差,護照要連續辦理幾個國家的簽證,最後,這一次本該珍貴的旅行被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選擇:只有這段時間,只能是阿根廷。

從布宜諾賽勒斯(Buenos Aires)飛往巴里洛切(San Carlorsde Bariloche)的飛機上,空空蕩蕩,起飛時陽光燦爛,還沒落地舷窗上卻已經拉滿水線。走出機場,只見原野之上,雨霧連綿。雨季,像性格沉默的朋友,冷冷地看著我的到來。

那幾天的早晨,吃過早餐,我就像在晴天一樣,坦然推出自行車,只多了一個程式是穿雨衣,然後,騎入雨霧之中。所以,阿根廷騎行的印象,第一是滿嘴的沙子。因為下雨,滿地泥沙,泥沙被前輪帶起來,剛好送進嘴巴裡。我只好一會兒把腦袋歪左邊,一會兒又歪右邊,但還是要不停地吐口水,一路呸呸呸。第二就是無邊無際的水汽,雨霧籠罩著湖面、樹林、山坡,還有前方的路,四野無人,如同夢中。有一日天氣大晴,放開速度,縱情狂騎,反而覺得不夠真實,不夠阿根廷,我甚至懷疑那天是否真實存在,是不是我在阿根廷某天晚上的一場夢。

當然,雨天會麻煩很多。衣服會濕,包要額外做防水,車會打滑危險,熱量消耗快。可是,山裡會幽靜,湖水會迷蒙,樹林會翠綠,風景會不同。你聽得到頭盔上的水滴下來,在你的思緒裡轟然作響,就像沉思者在地下溶洞中靜坐所聽到的那樣。

那天騎上山脊,雨勢稍停,前方岔路,一邊指向智利,一邊指向聖馬丁德洛斯安第斯(SanMartin de Los Andes),這裡植物茂盛,又在雨水充足時節,每一樣都長得舒展大方。我見識淺薄,尤其在生物辨識上,只好說,那棵樹,那片草,卻叫不出名字來。南美生物,本來就和我熟悉的中國植被樣貌迥異,這樣一來,更顯神秘。時近傍晚,霧氣升騰,樹林很快融入其中,林海成了霧海,再遠一些,山谷的霧和山上的雲混沌一體。我想,也許世界開始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吧。

林中傳來幾聲鳥叫,鳥兒大概是餓了,在試探雨是不是真的要停,好出來覓食。鳥鳴在樹林迴響,山中越發顯得幽靜。這當兒,若是林中走出來一個山怪,或湖裡冒出一個水神,只需喚一下我的名字,微微沖我招一招手,我一定棄車尾隨而去,從此遁世不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