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姊妹錘,見證三個世紀的滄桑巨變

北京, 軍事博物館內遊人如織, 一門19世紀生產的格魯森行營炮, 靜靜地躺在射燈光下。

重慶, 長安廠廠房內機聲隆隆, 一台老式空氣錘正錘打著一塊火紅色的熟鐵, “當、當”的錘聲凝重而渾厚。

穿越百年時空, 你可曾知曉, 格魯森行營炮正是這台空氣錘鍛造而成。 錘高6米、鏽跡斑駁, 看似笨重的鍛造設備, 卻有一個美麗而溫情的名字——“姊妹錘”。 “姊妹錘”原是姊妹倆, 140多年前, 在中國最早的民族軍工企業南京金陵製造局投入使用。 “姊妹錘”是一對功勳錘, 由她們鍛造的各式武器在中法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等中國近現代戰爭中,

發揮了重要作用, 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慷慨激昂的生命壯歌。

今天的《解放軍報》刊發文章《姊妹錘, 見證三個世紀的滄桑巨變》, 帶你感受這一段跨越時間的心靈故事。

照片拍攝:鄧 浚

姊妹錘, 見證三個世紀的滄桑巨變

——述說重慶長安廠的一段心靈故事

■吳偉忠 汪德生 陳敬文

“妹妹”呀, 西遷路上你咋就沒了影兒

談到“姊妹錘”, 86歲的工廠原設備科長劉幹三激動不已, 話語哽咽。

80多年前,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戰火侵襲, 工廠成為日軍戰機轟炸的重點目標, 廠區接連遭遇轟炸, 工廠被迫西遷。

“姊妹錘”是工廠最好的生產設備, 被列為“001”“002”號, 工人們待如親人、視若寶貝。 1937年冬, 南京長江下關碼頭, 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她們裝上拖船, 踏上了艱難的西行之路。

道路艱險, 征途漫漫。 日軍戰機沿江一路追蹤, 相繼有船被炸。 分載“姊妹錘”的幾艘船隻能日藏夜躲, 緩慢前行。 船過荊州, 搭乘“妹妹”的拖船慘遭劫難, 一枚炸彈正中船頭, 船身傾斜,

船艙進水, 不斷下沉。

工人們深知“姊妹錘”在兵工廠的重要地位, 沒有了她們, 抗日前線的主要裝備就無法鍛造。 面對重達100多噸的設備, 他們只能流著淚, 眼睜睜地看著她沒過江面, 沉入江底。

江河在咆哮, 波濤在翻湧, 中國軍工前途難測, 無奈的工人們更加小心翼翼地護送“姐姐”再次啟程。

船至三峽, 水流湍急, 工人們下船上岸, 光著膀子, 打著赤腳, 喊著號子, 一步一跪地拉纖上行。

1938年初, 歷經千難萬險的“姐姐”終於在重慶嘉陵江畔的一個山坳裡安了家。 少了“妹妹”, “姐姐”更是夙興夜寐, 堅強而孤獨地唱響她那特有的“歌聲”。

姊妹錘, 一生命運多舛。 重慶解放前夕, 國民黨特務在工廠放置了6000個炸藥包, 妄圖炸毀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因“姐姐”體型龐大, 特務特意在她身上捆綁了3個炸藥包。 後來, 工人們不顧生命危險, 悄悄將炸藥包解開, 運至江心成功銷毀。

復工那一天, 廠房內人山人海, 劉老親眼見證了“姐姐”新中國開工的第一錘。

沉睡在展覽館, 還不如讓“姐姐”放聲高歌

昔日的金陵兵工廠,今朝的長安廠。

走進長安廠展覽館, 百餘種各式武器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 68歲的鍛造車間退休工人錢昌利介紹說, 這裡一半的武器都有“姊妹錘”的功勞。

早些年, 用“姊妹錘”鍛造的鋼件主要用於生產馬克沁重機槍、迫擊炮、格魯森行營炮和步槍類產品。

解放後, 雖然生產設備得到改良, “姐姐”的許多工被新同伴分擔, 但她仍為新式重機槍、高射機槍、高射炮、艦載炮等裝備的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 80年代初, 我國石油開採力度增大, 由“姐姐”鍛造生產的多款石油鑽頭相繼打破了依賴進口的困局, 產品遍佈中國陸上、海上鑽井平臺。

“那時, ‘姐姐’可是全廠的大寶貝。 工人們對她是百般呵護, 內部電機換了一個又一個, 但機身始終維護完好。”從進廠,錢師傅就是一名鍛造工,陪伴“姐姐”已有46個年頭,話語間透露出他對“姐姐”的偏愛。

21世紀初,工廠實施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產改造,“姐姐”和她的同伴們只能默默地“下崗”。

跨越3個世紀的“姐姐”成了文物,很多人建議將她移至工廠展覽館,可錢師傅和他的工友們好說歹說也不忍“姐姐”從身邊離開。他們提了個建議:與其放在展覽館,還不如讓“姐姐”繼續發揮餘熱。建議後來被採納,“姐姐”便留了下來,用來鍛造一些非重要毛坯件,“歌聲”雖已稀疏,但從未停歇。

精神賡續,唱響長安人的時代新歌

“妹妹”早已逝去,“姐姐”也不再是主角,但長安人視“姊妹倆”已是情感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錢師傅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軍工事業,他的兒子錢鈞子承父業,光榮地成為一名裝備調試工人,2015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最美青工”。

“經歷戰火磨難的長安人,對‘姊妹錘’的摯愛源于對富國強軍的強烈願望。姊妹倆的時代已過去,如今的長安軍工人,唱響了時代的新歌。”錢鈞說。

正是長安人對軍工品質的不懈追求,讓他們收穫了累累碩果——

巴賽隆納奧運會上,我國女運動員張山使用長安廠生產的運動獵槍,獲得飛碟射擊冠軍。

長安人生產的裝備參加我國海軍亞丁灣護航,多次在國際軍事比武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中國近30多年來的天安門大閱兵,他們研製生產的裝備也從未缺席。

某新型特種裝備的關鍵材料受西方禁運,長安人頂住壓力,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艱苦攻關,最終實現了關鍵材料的國產化。

“一個個成績背後,是‘姊妹錘’精神的賡續。”陸軍重慶軍代局高級工程師楊建派駐到長安廠當軍代表已有33個年頭,他是當代長安人唱響時代新歌的見證者。

今天,無論你走在繁華的大都市還是美麗的鄉村,總會看到長安汽車在飛馳。上世紀50年代,他們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軍用吉普車。30年後,他們再次起航,始終搏擊在改革發展的時代前沿,探索出了一條堅實而寬廣的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但機身始終維護完好。”從進廠,錢師傅就是一名鍛造工,陪伴“姐姐”已有46個年頭,話語間透露出他對“姐姐”的偏愛。

21世紀初,工廠實施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產改造,“姐姐”和她的同伴們只能默默地“下崗”。

跨越3個世紀的“姐姐”成了文物,很多人建議將她移至工廠展覽館,可錢師傅和他的工友們好說歹說也不忍“姐姐”從身邊離開。他們提了個建議:與其放在展覽館,還不如讓“姐姐”繼續發揮餘熱。建議後來被採納,“姐姐”便留了下來,用來鍛造一些非重要毛坯件,“歌聲”雖已稀疏,但從未停歇。

精神賡續,唱響長安人的時代新歌

“妹妹”早已逝去,“姐姐”也不再是主角,但長安人視“姊妹倆”已是情感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錢師傅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軍工事業,他的兒子錢鈞子承父業,光榮地成為一名裝備調試工人,2015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最美青工”。

“經歷戰火磨難的長安人,對‘姊妹錘’的摯愛源于對富國強軍的強烈願望。姊妹倆的時代已過去,如今的長安軍工人,唱響了時代的新歌。”錢鈞說。

正是長安人對軍工品質的不懈追求,讓他們收穫了累累碩果——

巴賽隆納奧運會上,我國女運動員張山使用長安廠生產的運動獵槍,獲得飛碟射擊冠軍。

長安人生產的裝備參加我國海軍亞丁灣護航,多次在國際軍事比武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中國近30多年來的天安門大閱兵,他們研製生產的裝備也從未缺席。

某新型特種裝備的關鍵材料受西方禁運,長安人頂住壓力,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艱苦攻關,最終實現了關鍵材料的國產化。

“一個個成績背後,是‘姊妹錘’精神的賡續。”陸軍重慶軍代局高級工程師楊建派駐到長安廠當軍代表已有33個年頭,他是當代長安人唱響時代新歌的見證者。

今天,無論你走在繁華的大都市還是美麗的鄉村,總會看到長安汽車在飛馳。上世紀50年代,他們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軍用吉普車。30年後,他們再次起航,始終搏擊在改革發展的時代前沿,探索出了一條堅實而寬廣的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