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韓國人早在11屆柏林奧運會就奪一金,為何升起的卻是日本國旗?

體育競技, 拼的是一種精神, 尤其是世界矚目的奧運會, 更是受到世界各國的熱切關注與積極參與。

2008北京奧運會

中國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名叫劉長春:1932年美國洛杉磯10屆奧運會,

劉長春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 讓人世界競技場第一次看到了中國人生與伴的面孔。

劉長春: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中國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選手叫許海峰:1984年23奧運會,

巧合的是, 舉辦城市仍是美國洛杉磯, 在劉長春半個世紀前征戰的賽場上, 許海峰一舉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 成為當屆奧運會首金得主, 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許海峰:中國第一槍

從1932到1984, 中國人為奧運奪金整整花了52年時間。 許海峰勇奪金牌的消息,

一時讓國人歡欣鼓舞, 許海峰也成為英雄般的功勳人物被載入中國體育史的史冊。

1936柏林奧運體育場

然而, 早在中國選手許海峰斬獲奧運金牌的1936年, 有個韓國人就在11屆柏林奧運會上為韓國人奪得了突破性的第一金, 但是, 這種“勝利”卻難讓韓國人興高采烈地到處宣揚,

反而卻像一顆恥辱的釘子, 時時錐刺著韓國人的神經。 那個為韓國人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人名叫孫基禎。

孫基禎

1912年, 孫基禎出生於朝鮮新義州的一戶貧困家庭, 年幼時的孫基禎就對跑步情有獨鍾, 以至於影響了學習,

“望子成龍”的母親為了逼迫他“不讀書只顧跑”的“惡習, 甚至使出怪招——讓他穿上女孩子的鞋去上學。

即使是這樣, 也沒能泯滅他的長跑夢。 他每天要跑5公里的路上學, 不管颳風下雨, 從未間斷過。 到了15歲那年, 首次參加比賽的孫基禎一鳴驚人, 年紀最小的他竟超過了所有成年對手, 一舉拿到了人生中草的首個冠軍。

孫基禎(前中)

因為家境貧困,他沒有升入中學就被迫輟學。於是,他跑去丹東打零工,於是他就每天穿過鴨綠江鐵橋往返于丹東和新義州之間,每天至少要跑8公里。

令母親感到欣慰的是,正是不被她看好“跑步”特長改寫了兒子的人生。1932年,他作為特長生被招進京城(今首爾)養正高等普通學校田徑部。

孫基禎(前中)

1935年11月3日,孫基禎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2小時26分42秒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馬拉松世界紀錄。他和同胞南順永一起,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孫基禎果然不負眾望,以2小時29分19秒的成績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跑入2小時30分鐘的人,以兩分鐘的優勢奪得了冠軍,這也是亞洲人首次奪取長跑項目的奧運會金牌。他的同胞南順永獲得了第三名。

孫基禎(前)

然而,在頒獎典禮上,奏的是日本國歌、升的卻是日本國旗,這讓孫基禎及其同胞感到深深地恥辱。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此時的朝韓半島已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殖民期間,日本不僅歪曲和扼殺朝韓的歷史和文化,還禁止使用其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並強迫人們把自己的姓名一律改成日本名字。

奔跑中的孫基禎

為了實現參加奧運會的夢想,孫基禎不得不與另一位朝鮮選手南順永一起參加日本的奧運選拔賽。在向籌備會報名時,兩人都被迫使用日本名字,孫基禎參賽時用的名字是“孫龜齡”。

正是因為作出如此屈辱的讓步,孫基禎和南順永才獲得了奧運會的馬拉松參賽資格。

奔跑吧,劉長春!

與孫基禎的屈辱相比,中國人劉長春卻表現出了鐵骨錚錚男子氣。就在1931年,國際奧組委向中國發出參賽邀請函,劉長春正是受邀人之一。,當時,由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為了儘快在國際社會打開知名度,極力邀請張劉長春代表參賽偽“滿洲國”,甚至許以高官厚祿。

位於大連奧林匹克廣場的劉長春雕像

面對日寇的利誘,劉長春當即在《大公報》上聲明:“苟余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由於經費不足,劉長春在社會友人的資助下,前往柏林。由於28天的海浪顛簸,體力消耗較大,劉長春的水準未能很好發揮,有些令人遺憾。

最後的衝刺

為示抗議,在升日本國旗,奏日本國歌期間,孫基禎和南順永都面無表情地低下頭。因為身上的運動服的圖案是日本國旗,在領獎時他低頭用獎盃遮住了胸前的日本國旗。這一幕,讓日本人非常不爽。

人不低頭獎盃也蒙羞

回到朝鮮後,孫基禎成了國家英雄。但是,原來安排的歡迎儀式,卻被日本人強制取消了。孫基禎的活動從此受到監視。二戰結束以後,孫基禎于1947年恢復韓國國籍,並在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典禮上擔任擔任韓國代表團的持旗手。

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火炬手

2002年11月15日孫基禎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歲。

孫基禎雖然去世了,但是,有關他與那段歷史的記憶卻不會消失。因為,直到現在,當年德國奧運會金牌紀念碑上孫基禎的國籍還是顯示的是日本國籍“SON JAPAN”,所以很多去過德國體育館旅遊的韓國人常常為之不平,甚至曾經偷偷地把JAPAN換成KOREA(韓國)。

孫基禎(前中)

因為家境貧困,他沒有升入中學就被迫輟學。於是,他跑去丹東打零工,於是他就每天穿過鴨綠江鐵橋往返于丹東和新義州之間,每天至少要跑8公里。

令母親感到欣慰的是,正是不被她看好“跑步”特長改寫了兒子的人生。1932年,他作為特長生被招進京城(今首爾)養正高等普通學校田徑部。

孫基禎(前中)

1935年11月3日,孫基禎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2小時26分42秒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馬拉松世界紀錄。他和同胞南順永一起,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孫基禎果然不負眾望,以2小時29分19秒的成績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跑入2小時30分鐘的人,以兩分鐘的優勢奪得了冠軍,這也是亞洲人首次奪取長跑項目的奧運會金牌。他的同胞南順永獲得了第三名。

孫基禎(前)

然而,在頒獎典禮上,奏的是日本國歌、升的卻是日本國旗,這讓孫基禎及其同胞感到深深地恥辱。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此時的朝韓半島已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殖民期間,日本不僅歪曲和扼殺朝韓的歷史和文化,還禁止使用其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並強迫人們把自己的姓名一律改成日本名字。

奔跑中的孫基禎

為了實現參加奧運會的夢想,孫基禎不得不與另一位朝鮮選手南順永一起參加日本的奧運選拔賽。在向籌備會報名時,兩人都被迫使用日本名字,孫基禎參賽時用的名字是“孫龜齡”。

正是因為作出如此屈辱的讓步,孫基禎和南順永才獲得了奧運會的馬拉松參賽資格。

奔跑吧,劉長春!

與孫基禎的屈辱相比,中國人劉長春卻表現出了鐵骨錚錚男子氣。就在1931年,國際奧組委向中國發出參賽邀請函,劉長春正是受邀人之一。,當時,由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為了儘快在國際社會打開知名度,極力邀請張劉長春代表參賽偽“滿洲國”,甚至許以高官厚祿。

位於大連奧林匹克廣場的劉長春雕像

面對日寇的利誘,劉長春當即在《大公報》上聲明:“苟余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由於經費不足,劉長春在社會友人的資助下,前往柏林。由於28天的海浪顛簸,體力消耗較大,劉長春的水準未能很好發揮,有些令人遺憾。

最後的衝刺

為示抗議,在升日本國旗,奏日本國歌期間,孫基禎和南順永都面無表情地低下頭。因為身上的運動服的圖案是日本國旗,在領獎時他低頭用獎盃遮住了胸前的日本國旗。這一幕,讓日本人非常不爽。

人不低頭獎盃也蒙羞

回到朝鮮後,孫基禎成了國家英雄。但是,原來安排的歡迎儀式,卻被日本人強制取消了。孫基禎的活動從此受到監視。二戰結束以後,孫基禎于1947年恢復韓國國籍,並在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典禮上擔任擔任韓國代表團的持旗手。

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火炬手

2002年11月15日孫基禎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歲。

孫基禎雖然去世了,但是,有關他與那段歷史的記憶卻不會消失。因為,直到現在,當年德國奧運會金牌紀念碑上孫基禎的國籍還是顯示的是日本國籍“SON JAPAN”,所以很多去過德國體育館旅遊的韓國人常常為之不平,甚至曾經偷偷地把JAPAN換成KOREA(韓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