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你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沒有由嚴肅知識份子參與的自由的思想市場, 知識市場的庸俗化和功利化就是必然的, 它們缺少批判, 缺少制衡, 以至於如今各種偽知識網紅充大拿, 偽內容平臺充優質媒體。

本文共計2223字, 閱讀時間4分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朱迅垚的虛擬實境(ID:nfzhuxunyao228)

聽過那麼多道理, 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這其實是個古老問題, 在不同的年代完全可以效仿以上回答方式, 十年前, 還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或許可以這麼回答, 哦, 因為你聽的道理都是《讀者》、《知音》告訴你的啊, 是周國平、林清玄、劉墉、卡耐基、於丹以及《狼圖騰》、《厚黑學》、《貨幣戰爭》告訴你的啊。

圖一時口快而已, 我知道這種刻薄其實毫無意義, 就像你不能因為《平凡的世界》講了一個扯淡的“屌絲兄弟奮鬥逆襲”故事就否定年少時曾經被它激勵過、感動過的事實, 就像我也不能因為《讀者》這煲中國雞湯鼻祖就忘掉初高中時曾經訂閱過近六年並且幫我完成無數作文任務的事實。

內容創業、知識付費, 過去五年裡, 熱得快冒煙了, 眼見著一批批知識網紅出道, 又一批批地由紅變黑, 乃至於如今吃相難看到令人瞠目, 成功取代十幾年前的那些流量雜誌和流量作家成為大眾文化的“有毒擔當”。 那些什麼改變潮水方向的, 放到歷史長河裡, 聽上去就像笑話。 紅轉黑, 香轉臭, 悉數近代史迄今, 這個國度裡上演過多少次了?

今日頭條挖了知乎三百大V, 巨頭佈局知識平臺、內容平臺, 明裡暗裡爭奪。 寫手跟平臺的關係, 在“知識有價”的政治正確下, 撕成一地雞毛, 斯文掃地。 過去十年裡, 恐怕還是只有過氣的陳彤讓人懷念, 而眼下的幸好也還有微信的張小龍和豆瓣的阿北勉強支撐,

讓知識人的內褲沒有完全掉下來。

回到那個問題,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 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嘗試回答一下。

其一, 大部分人聽到的道理、看到的知識都被流量內容平臺和知識網紅把持, 這種平臺上提供的知識和道理當然不能讓你過好這一生。

知識網紅和知識付費平臺都在告訴你, 互聯網改變了一切, 現在是知識平權時代, 資訊獲取成本降低, 只要你想要的, 我都有, 而且聽了我的, 就能改變你的命運。 無論他們如何巧舌如簧, 相信我, 他們兩片嘴皮底下其實就只寫著兩個字, 流量。

不錯, 互聯網的確實現了知識平權, 任何人都隨時可取弱水三千, 但改變人生的牛逼思想和高深知識從來都是極高門檻。

在龐大而森嚴的古典知識生產體系裡, 知識網紅、流量作家以及大部分所謂內容平臺提供的都是最淺表而缺少思辯力度以及經驗證明的東西, 很多東西不只是沒營養, 甚至有毒。 指望這樣的知識和道理過好一生生?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但人類早就創造了獲取知識的經典模式, 那就是高校、學院和經典作家、思想家、學者的著作。 每天睡前一分鐘的羅輯思維, 你就把互聯網商業模式全部搞懂了麼?每天半小時的吳曉波頻道, 你就形成敏銳的經濟嗅覺了嗎?花幾百塊以內的付費, 你就能得到洞察現實的思維水準以及應對職場和生活的高超能力了麼?

其二, 嚴格意義上說, 就算是高深知識和深刻道理全部掌握,

人類也從來沒有因此就一定過好了這一生。 過去幾千年不會, 未來也不會。

一個人眼下的生活, 是太多要素組成的事件集合, 如果你還要拉得更長變成“一生”, 那就更是太多因緣際會。 我倒不是宣揚知識虛無主義, 也不是說, 一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家庭背景決定一切, 而是, 拋開所有非個人決定的約束條件, 知識或者道理本身對一個人形成的真實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

我認為, 以下因素對一個人“過好這一生”的影響更大, 那就是“經驗、常識、直覺和傳統”, 傳統包括家庭、家族、宗族乃至地區文化和國別文化的長久影響, 直覺是一個人的遵從身體的本能反應, 而經驗和常識按照字面意思就可理解。 概而言之,用學院的話說,我是在宣導休謨和洛克意義上的經驗主義。

古典中國是一個偏向經驗主義的國家,孔子學說很少宏大敘事,一旦淪落到程朱式的理論體系,儒家反倒陷入困境。現代中國,經驗主義反倒一直被打倒。這裡不展開,但對普通人來說,假如“過好這一生”的標準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量化,而是一個人每天的真實幸福值的疊加,那麼,一個更依靠經驗、常識、直覺和傳統而活的人可能會相比其他人更能“過好這一生”。

資訊時代會讓人們更容易“過好這一生”嗎?很難說。對於那些缺少知識體系,沒有思想能力的人來說,有可能,他們這一生更難過了。如果沒有那些推送給他們的圖片、文字和視頻,他們可能還能依靠經驗、常識、直覺和傳統活得好好的,但假如那些爛知識、爛道理入了心呢?

我做媒體不少年,如今每天看的資料和各類文章平均下來也不下十萬字,就算這樣,也經常被各種套路。這個龐大的資訊時代,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充斥著各種故事、套路、話術和“局”的時代。我經常需要花費很多力氣去辨別很多事情,更何況那些大量幾乎不從事我這類職業的人?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如今,或許盡信知識網紅、內容平臺,不如沒有知識網紅和內容平臺。

其三,從高一點的視角看,造成當下魚龍混雜的原因是,我們可能形成了一個“自由的知識市場”,卻沒有一個“自由的思想市場”。

知識和思想是兩回事。法國大革命的過程是知識,但以此為基礎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卻是思想。東北衰落的現狀是知識,但林毅夫提出的東北報告卻是思想,反擊林毅夫的人的文章也是思想。

經濟學家科斯和張維迎都說過,中國當下可能最需要解放的市場是思想市場。自由的思想市場意味著包容,意味著各種觀點的針鋒相對,意味著對眼下怪現狀的批判以及批判後形成的共識。現在是,大家都可以講知識,但無人提出思想。無論左中右,嚴肅知識界似乎集體陷入了沉默。官方學者、經院學者、資深媒體人、作家,言論活躍度下降得厲害,幾乎已經沒有了自由的嚴肅思想市場。

沒有由嚴肅知識份子參與的自由的思想市場,知識市場的庸俗化和功利化就是必然的,它們缺少批判,缺少制衡,以至於如今各種偽知識網紅充大拿,偽內容平臺充優質媒體。或許一個人無論聽多少道理,學多少知識,這一生都沒法徹底過好,但假如思想市場能夠解放,大家過不好的概率還是要降低一些。

概而言之,用學院的話說,我是在宣導休謨和洛克意義上的經驗主義。

古典中國是一個偏向經驗主義的國家,孔子學說很少宏大敘事,一旦淪落到程朱式的理論體系,儒家反倒陷入困境。現代中國,經驗主義反倒一直被打倒。這裡不展開,但對普通人來說,假如“過好這一生”的標準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量化,而是一個人每天的真實幸福值的疊加,那麼,一個更依靠經驗、常識、直覺和傳統而活的人可能會相比其他人更能“過好這一生”。

資訊時代會讓人們更容易“過好這一生”嗎?很難說。對於那些缺少知識體系,沒有思想能力的人來說,有可能,他們這一生更難過了。如果沒有那些推送給他們的圖片、文字和視頻,他們可能還能依靠經驗、常識、直覺和傳統活得好好的,但假如那些爛知識、爛道理入了心呢?

我做媒體不少年,如今每天看的資料和各類文章平均下來也不下十萬字,就算這樣,也經常被各種套路。這個龐大的資訊時代,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充斥著各種故事、套路、話術和“局”的時代。我經常需要花費很多力氣去辨別很多事情,更何況那些大量幾乎不從事我這類職業的人?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如今,或許盡信知識網紅、內容平臺,不如沒有知識網紅和內容平臺。

其三,從高一點的視角看,造成當下魚龍混雜的原因是,我們可能形成了一個“自由的知識市場”,卻沒有一個“自由的思想市場”。

知識和思想是兩回事。法國大革命的過程是知識,但以此為基礎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卻是思想。東北衰落的現狀是知識,但林毅夫提出的東北報告卻是思想,反擊林毅夫的人的文章也是思想。

經濟學家科斯和張維迎都說過,中國當下可能最需要解放的市場是思想市場。自由的思想市場意味著包容,意味著各種觀點的針鋒相對,意味著對眼下怪現狀的批判以及批判後形成的共識。現在是,大家都可以講知識,但無人提出思想。無論左中右,嚴肅知識界似乎集體陷入了沉默。官方學者、經院學者、資深媒體人、作家,言論活躍度下降得厲害,幾乎已經沒有了自由的嚴肅思想市場。

沒有由嚴肅知識份子參與的自由的思想市場,知識市場的庸俗化和功利化就是必然的,它們缺少批判,缺少制衡,以至於如今各種偽知識網紅充大拿,偽內容平臺充優質媒體。或許一個人無論聽多少道理,學多少知識,這一生都沒法徹底過好,但假如思想市場能夠解放,大家過不好的概率還是要降低一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