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順有:用彎曲的脊樑撐起孩子的讀書夢想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 越過新勝村河對門村民小組的滾滾河流, 爬上山頭映入眼簾的是一所低矮破舊的老屋, 炊煙從老屋後嫋嫋升騰, 宛如一條舞動的銀蛇, 緩緩攀上一棵高樹的梢頭, 融進夕陽的餘暉中。 這是新勝村貧困戶張順有的家, 走近老屋, 便可以看見老屋上放著的幾個蜂箱, 蜂箱排得非常整齊, 看上去既結實又輕巧;走進老屋, 屋裡的陳設簡單而破舊。 張順有夫婦倆育有5個子女, 有2個女兒已外嫁, 現有1個兒子在上高中, 1個女兒在上初中, 另外的1個兒子不幸患有先天性精神病, 現在家進行口服藥物治療。

在伍寨鄉這樣的高寒山區, 農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家裡的幾畝地來種植玉米和土豆, 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說, 供養著2個上學的孩子已然是不容易, 何況還有一個需要藥物治療的兒子。 但張順有並沒有在這樣的逆境中屈服, 也沒有因為生活的不易而放棄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而是從容的, 沉默的, 堅定的負重前行。

張順有和大部分農家人一樣, 淳樸而實在。 在一次走訪中, 他對扶貧隊員說到:“我認為現在對於我的家庭來說, 最重要的事就是孩子讀書, 他們的成績都不錯, 家裡就是再窮, 也不能窮了孩子的教育,他們只有好好讀書, 以後才能像你們一樣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他希望子女都能考上大學,

並堅信能用自己彎曲的脊樑支撐起孩子讀書的夢想。 關於患病的孩子, 張順有說, 命運雖然如此安排, 但自己不會放棄對他的藥物治療, 也會竭盡全力給他陪伴, 予他溫暖。 而關於脫貧致富, 他打算擴大養蜂規模, 培育出更多天然高質的蜂蜜, 以提高養蜂效益, 妻子也打算外出務工補貼家用, 來年要新建安居住房, 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安全溫暖的家……

張順有的一席話讓我感動而敬佩, 也讓我想起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 他用振聾發聵的聲音說到:“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 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 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 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 唯獨教育不可以!”張順有正是用這樣的心態教育著子女。 想起知名作家高爾基曾說過:“讀書愈多,

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 ”我想, 通往幸福和成功的道路有很多種, 但讀書一定是必經之路。 它就像一束光, 能把身處暗夜中的眼睛點亮;像一團火, 能把寂寥寒冬中的心暖化;像一雙翅膀, 能帶你和南飛的大雁, 一起去遨遊人間仙境;它是千里皓月, 皎潔了萬水千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一詞一句皆年華;是人們用無數血汗培育出來的壯碩籽粒, 撒下, 就能長出茁壯的禾苗。

在我們的一生中, 總有許許多多守護著我們以及我們想要守護的人。 就如張順有對他的子女的養育和陪伴, 那是對生命的守衛, 對親情的守衛, 而他的孩子們認真學習, 努力成長這是對愛的守衛, 對未來的守衛。 夜幕降臨,

走訪結束, 我們回村委會了, 黑夜中留下的那束微弱的燈光, 對張順有的孩子們來說, 是他們避風的港灣, 是他們的心靈棲息的驛站, 是他們夢想起航的地方, 溫馨而有力量!

脫貧攻堅, 雖任重道遠, 但我們幹群攜手, 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向前走, 定能打贏這場硬戰。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這個貧瘠的家庭, 會因為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而擁有一個嶄新、美好、幸福的未來!

文|陳琳

編輯|永善縣新聞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