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爐石傳說:冰藍飛狐宣佈退出爐石圈,原來明星主播還有這一面!

問:從今天起不直播了?

對, 也不光是不直播了, 爐石傳說這個圈呢, 也就退了吧。 占著資源挺久的了, 也不知道被多少人喜歡過多少人討厭過,

放了

問:為什麼呢?

往大了講呢, 找到了自己吧, 所以萌生退意了。 往小了講呢, 覺得也達到過能達到的成就頂峰, 不想往下坡路混, 最後慘澹收場。 其實粗暴了講, 就是累了, 不喜歡了, 太平淡了, 讓我每天睡覺前就知道了明天是怎麼活的

問: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

8月底吧, 其實也一直有在想不幹的問題, 但總想再幹一年賺一年錢再說。 後來實在熬不住了, 精神上掙扎極多, 夜夜睡不著覺那種, 就索性當下立斷吧

恩, 分手嘛。 於我是好事情吧, 跟前女友交往七年, 很早前就沒什麼愛情了, 只是依賴感讓我一直堅持著。 她是個需求很低的女孩, 跟她在一起, 既不用提升自己的經濟能力, 也不用更多的學習充實讓自己變的更有魅力,

所以就也一直那麼賴著。 後來吧, 遇到個人, 讓我想法產生了很多改變, 就脫離了心理的舒適區, 分手了。 所以分手後也就想的更多看的更多了, 簡單的說就是開始想自己了, 想自己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應該去要什麼, 不那麼麻木了

問:遇到個人?

恩, 一個挺牛逼的人, 樂觀主義的表皮帶著悲觀的底色。 我其實一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啥事都沒想過難, 就是做, 但是這樣特累。 後來理解到了悲觀的底子下, 能壓抑自己的情緒, 變的平靜, 反而比樂觀半天被打擊後, 會陷入更大的悲觀要強。 於是就開始追求平靜, 會更容易獲得快樂

問:那這個人對你不直播的影響也算是比較重要了?

只有一個人可以決定我要做什麼,

那就是我自己。 當然這個人很重要, 使我讀懂了自己。 以前演的太多了, 直播時演一個觀眾喜歡的角色, 呆傻, 癲狂, 取悅。 社交時也盡力去演, 但演不好, 功利性太強, 不能去真正融入人群。 其實我三觀特別不正, 沒法去跟人表露。 最後演完了廣州黃金賽宣傳片的那個角色當天, 就決定一定要離開了, 演了那麼多年別人, 別忘演自己了

問:三觀特別不正, 能講講麼?

能啊, 就是來向大家坦白的, 其實我挺奇怪的一人, 喜歡安靜, 但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卻是搖滾和嘻哈, 就是因為這些音樂爆發的張力和對現實情感血淋淋的構築, 我願意真實的活。 三觀不正主要是我摒棄所謂主流價值觀和政治正確這種東西, 比較嚮往多元。

在談及一個問題的看法時, 更傾向於這三種:理解並接受, 理解但不接受, 接受但不理解。 而不是黑與白, 永遠是一片灰濛濛的如同迷霧般。 但這種方式在與人交往之時是大忌, 誰都想尋求共同感, 願意得到思想認知上的共鳴, 而我很少能給人這種感覺。 就比如爐石, 一個人打出了一手比較特殊的打法, 我呢就想去多角度分析他為啥這麼打, 但大部分人不是啊, 他們願意說是打錯了, 或者是打對了, 那這天兒就沒法聊下去了, 我接不上話了, 偏見往往會模糊了真相

問:那你對觀眾甚至很多同行噴菜這個事, 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看法?

沒有, 我就是菜, 因為不認真了, 也沒什麼心氣往好了打了。 因為你要說我這個人菜不菜,

那肯定是不菜的, 過往成績在那擺著呢。 但單獨論平常直播的時候, 是經常會菜。 當然也有沒打錯的時候, 很多觀眾刻板印象, 接著噴菜, 這種時候也有煩惱, 被標籤化後不能被公正的對待了

問:所以你還是挺在意別人看法的?

不太在意, 我打小兒就被人冠以各種外號, 有時候還琢磨難道我這麼多特色?也沒見過誰整天被起外號啊。 後來慢慢想明白了, 我自身對這些玩笑根本不在意, 那大傢伙也就更願意去各種角度標籤化你, 反正你不會生氣嘛。 其實在意的東西還真的蠻少的, 很大大咧咧沒心沒肺那種, 所以也很難保持良好的社交, 因為我對人家心思都不在意啊, 而且還特偏執

問:偏執?怎麼講?

就因為在意的東西少, 所以看起來特隨和,但骨子裡真在意的東西,就特偏執,想做的想幹的就非幹不可,有時跟人家談到我在意的東西的時候,就特容易較真,琢磨不明白的事也總是放不下,翻來覆去的

問:所以你覺得你是孤獨的?

算是吧,幾年前工作的時候就這樣了,除了必須的交流,很少維護任何情感。現在跟父母住一起,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但不覺得這是負面的,我享受這種孤獨,自己讀書,看電影,玩遊戲,在腦海跟自己交流,挺好的

問:那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就前邊說過的啊,有太多不適合跟他人社交的內核了。而且我本能的抵觸一些關係的建立,源於小時候吧。最好玩的一件事是,我和一個特要好的朋友同時喜歡上一姑娘,各自追,然後互相就產生了矛盾。結果另一個特要好的朋友莫名其妙一段時間後跟那姑娘好上了,還跟我倆美名其曰,不想你倆產生隔閡,咱這小團體到時候再分崩瓦解了就不好了。後來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有絕對自我化的資格,沒什麼可譴責的,但當時還挺受打擊的,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太願跟他人建立足夠親密的關係

問: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最近做過很多版本的MBIT測試,最終都導向一個結果:INTP型人格。當然我不認為目前做的測試會與幾年前自己測試結果完全一樣,只能說當下的我應當是屬於這種引導方向。附上該人格的百度百科:

沉默、自主、思維敏捷、洞察力強。喜歡理論上或科學方面的追求。喜愛用邏輯和分析解決問題。喜歡提出新的見解和主張,不大喜歡聚會和閒聊天。喜歡從事與自己的興趣或愛好相適應的職業。客觀、批判性強,傾向於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尋找事物的基本原理。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對一個觀點或形勢能做出超出常人的獨立的準確分析。經常提出尖銳的問題,向他人及自己挑戰以發現新的合乎邏輯的方法。

問:退圈後打算做什麼?

這問題又得矯情一下了。往大了說,想充實自己,學習。往小了說,想做個鹹魚,混吃等死。其實往核心了說,我管他打算做什麼呢,就接著活著唄,我就是不喜歡被安排的生活,不管別人安排還是自己安排的,走哪算哪。小時候最喜歡兩件事,一個是白天看地上的螞蟻搬家,一個是夜裡看天上的星空閃爍,後來大了就把這兩件事都忘了。那我覺得當靜下來以後,這種生活中小情趣小細節,能重拾起來,特有意思

問: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就本來其實只是想慢下來找找生活中有意思的事,後來有一次跟囚徒聊天,他跟我聊覺得每個人所過的時間“量”是不同的,當然他聊的很玄,那是一種我無法認知到的感受。但我就突然有一種感悟,如果我一天天都是如今日這般過,好像過了一周也還是在過這一天,可如果儘量讓自己的世界多些色彩,多些新鮮,有意思的東西,就比之前的我會多活了很久。後來我就把這個當成藉口了,也當成人生的方針了吧

問:具體於短期目標呢?

也沒有啥目標,就是想讀好書,看好電影,提升自身。然後寫作,把自己是什麼東西弄明白了。拿前一段寫的自思做例子吧

“我讀尼采,讀薩特,讀加繆,也等待著重讀蘇格拉底與亞里斯多德

我嘗試走進海明威,阿西莫夫,余華與威廉·布萊克的世界

我望著書架上的《物種起源》,想著亞馬遜裡的《昆蟲記》,也期待著有天能去鑽研《量子力學》

我羡慕博爾赫斯的博學,愛著芥川龍之介的尖銳,也崇拜著喬治·奧威爾那敏銳的洞察力

我去學習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研究《貧窮的本質》,也費心思考著《推理的迷宮》和重新燃起對《社會心理學》的熱愛

我像一隻螻蟻在觀望著浩瀚宇宙。知識,文學,藝術,創作是未知的偉大賜予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我願窮極一生與它們共度”

問:什麼時候對讀書感興趣的?怎麼感興趣的?

沒多久,分手後吧,以前也感興趣,但很少有時間讀,一般都是飛機上讀一本。後來發現那是藉口,我把那時間幹別的用了。感興趣的原因很簡單,有個人跟我說的東西,我很多聽不懂。不喜歡簡單的百度到一個名字或什麼就完了,特想弄明白,就去買來讀。當然我不是什麼都非要弄明白,動漫我也不懂,但我本身就不喜歡,所以不在乎,而文學,哲學,史學甚至科學,我在乎,我想懂

問:只讀書和看電影嗎?時間會不會突然空出來太多反而不知所措?

會吧,所以打算找時間裝修一下名下的房子,先研究下裝修的事項和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打算弄個小酒吧台,弄個書房。以後每天起床喝杯咖啡提提神,然後去書房讀書,之後做飯或外賣,下午可能午睡會或者出去走走,回來繼續讀書,晚上做完飯後休息休息看看網路上的新資訊,之後讀書,讀累了就去喝杯小酒思考思考,最後看看感興趣的電影或節目,睡覺。周而復始,直到覺得有些倦了就去旅行,或者開始寫些文字。過程中對任何東西感興趣了,在允許的條件下就去學習,比如英語現在就很想去學。這種狀態想像中會很美,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適合我,所以打算先去做,做出問題了,再看怎麼改

問:那寫作是否可以當做是長遠的人生追求?是出於什麼目的?

算是吧,就是想出名,流傳後世那種名,但是我差太多了,所以根本也沒在意結果,過程我覺得應該挺有意思的,就準備這麼幹下去了。其實要幹能幹的事還挺多的,也就根本沒有什麼目標,先從第一步邁起,把自己往死裡逼

問:怎麼算往死裡逼?

脫離父母,自己獨住,不結婚不生子,少社交,相對更脫離網路,盡可能避開所有讓我產生心理舒適區的東西吧。以前紮根在溫暖的泥土裡,不敢冒頭,生怕被一些所謂理想的尖刺所刺痛,弄的遍體鱗傷。現在不了,鑽出來了,心理上更想主動尋求暴風雨的侵襲,把舒適的牽絆一一放下

問:更脫離網路是怎麼講?

所以吧,我發現完全無法在這個互聯網社會中生存下去,拍廣州站宣傳片時,一個網易的女領導加了我的微信,第一句話就是“之前沒加你微信是聽說你從來不發朋友圈,覺得太無趣”是啊,我是很無趣的一個人,從心底恐懼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將人們的社交互動全部局限於文字,表情,同時,又充斥著太多的誤會與錯誤的信號。我想我是無法在非面對面的情況下,去讀懂別人發給我的文字,這經常會誤讀,甚至是在把對方當做自己來讀

問:如何看待互聯網時代湧來的諸多資訊?

問:那獨住,不結婚不生子,沒有收入來源,會不會產生恐慌焦慮的情緒?

做出任何選擇,都必須為其承擔責任,即為自由。所以我認為這些情緒一定會有,挺擔心也挺期待的,但不會想太多這些東西。我知道這些將來都會成為問題,但想等他成為問題的時候再去解決,我怕想太多,規劃太多,最後啥也不敢幹了。就目前來說,我有足夠支撐大幾年的積蓄,家境也還算殷實,目前沒大災大病,能自己照顧自己,手頭也沒有必須要去做要去幹的事,比如照顧父母之類的。那就夠了啊,還想啥以後,外一明兒出門被撞死了,想那麼多沒有用的事有何意義,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問:那經濟問題終究還是要得到解決的,不是麼?

肯定的啊,所以節源唄,我本來物質需求就特低,一個月能花上3000塊錢就算多的了,煙抽7塊5的紅塔山,飯吃15-20的外賣,不怎麼喝飲料吃零食,衣服2年換一套,也不喜歡奢侈品。經常出門後背包丟了都不知道,因為包裡最值錢的就是個1000多的ipad。以前我是賺了錢都不知道咋個花,以後就是省著花唄。倒是去旅行到各地見世面,和多了一些愛好需要花錢,所以我不打算去談戀愛了,反正說實話也沒有那個女孩會真正喜歡上我這種生活狀態的人。一個人應該能活挺久的,等活到錢不夠的時候,就再想辦法賺去吧。也沒准在這條路上就找到了新的賺錢方法,未知的期待總是挺能讓人欣喜的

問:戀愛都不談了?父母會同意嗎?

想談,打心眼裡想談,想去感受那種衝動和美,會把自己變成孩童一般特別有意思。但真沒什麼資本談,我不適合愛別人,更愛自己,怎麼辦呢,隨緣吧。我想當今,不是所有有錢的單身漢,都想娶位太太。父母從沒有反對過我做出的任何決定,當然我能從他們的行為言談中看出不甘。其實我家庭有挺大的問題,母親患有精神分裂,曾住過一段時間安定醫院,目前在用藥物維持。父母之間天天吵架,因為患有精神問題時,確實很影響身邊的親人。所以我自認沒有承擔這份照顧責任的勇氣,無法在當下給予未來可能的伴侶一個承諾,本能的逃避婚姻問題。至於生子更是如此,我覺得一個人只有在出生時是沒有自由決定權利的,是絕對被動的,那麼如果我沒有給予下一代照顧的責任感之前,絕對不會選擇生子,否則對於孩子是不公平的

問:直播這麼久有什麼感觸?

有一些觀眾,一直看我,一播就來看,也有觀眾跟我表露過看不到就不舒服,希望加油好好做下去,一種壓力吧,就像未麻的部屋那種感覺似的。當然也挺感謝他們的,風裡雨裡都天天看,人氣不高的時候也有人能夠互動。他們呢,可能也把我當做精神支柱,每天需要填補一部分時間的時候就過來,這種是雙方的需求互相滿足,蠻好的。當然直播這事吧,是真累,我現在特能理解那些流量明星們,臥槽得多糾結啊。我人氣經常時高時低,跟坐過山車似的,賊刺激,但不好玩,過山車刺激完了我就休息了,這玩意天天刺激著,一點沒得歇

問:對直播這個行業迅速興起呢?有什麼看法?

就我說大實話,一種逃避吧,跟看動漫,追劇一樣,對現實的逃避,也是對資訊化的現在。多到爆炸的碎片式思想電流充斥在網路中,衝擊著每個年輕人的大腦,不知道該幹嘛了,被填滿了,真的。我也曾在裡邊迷失過,一開始是種欣喜,覺得,哇,能懂這麼多,都好想懂啊,後來吧,去TM的吧,累。於是就有很多觀眾,用看直播來打發自己的時間,去逃避那些雞湯啊,資訊啊,現實的殘酷啊,之類的種種。要說怎麼看待吧,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我過了那個階段了,雖然從來不看動漫,但以前上班時,也看過綜藝,看過美劇。就這種逃避終歸是有頭的,可能是因為婚姻責任,可能是因為事業忙碌,亦或是精神上有了新的追求,諸此種種,這都是過程。就跟小時候玩彈球,再大點看武俠,更大了去K歌一樣,生活需要調劑,把握好度就完了,別迷失

問:對原爐石圈直播圈同事有什麼說的麼?

幫過不少人,也受過不少恩惠,沒咋得罪過人,也沒覺得誰對我有愧。唯一覺得一直有虧欠的是囚徒,欠太多了,還不上了,不還了,心裡一直紀念著吧

問:那最後對關注過你的人說點什麼?

大家好,我無法堅持的做下去了。當爐石這個版本初期時,我人氣最高達到過40w,而那一天,我沒有因人氣頂峰而興奮,反而是害怕,從心底害怕這種虛幻,因為對自己有足夠的自我認知,知道這不該屬於我,海市蜃樓終將消失。我喜歡張楚,樸樹,在事業最燦爛繁華之時避免迷失而選擇消失,我喜歡這種態度。於我,直播人氣達到過對我來說的頂峰,也曾登上過世界比賽的決賽舞臺,我想我在爐石生涯中無悔了,我逃開了,去過我自己了。爐石傳說是個好遊戲,可我現在不玩遊戲了。熊貓平臺也非常不錯,但我厭惡恐懼直播了。最後有近日寫的一部小說和一首歌送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如果有緣在現實的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遇,歡迎來打個招呼,我期待與你們聊聊內心的心得。如果我們從此再也不見,祝你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所以看起來特隨和,但骨子裡真在意的東西,就特偏執,想做的想幹的就非幹不可,有時跟人家談到我在意的東西的時候,就特容易較真,琢磨不明白的事也總是放不下,翻來覆去的

問:所以你覺得你是孤獨的?

算是吧,幾年前工作的時候就這樣了,除了必須的交流,很少維護任何情感。現在跟父母住一起,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但不覺得這是負面的,我享受這種孤獨,自己讀書,看電影,玩遊戲,在腦海跟自己交流,挺好的

問:那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就前邊說過的啊,有太多不適合跟他人社交的內核了。而且我本能的抵觸一些關係的建立,源於小時候吧。最好玩的一件事是,我和一個特要好的朋友同時喜歡上一姑娘,各自追,然後互相就產生了矛盾。結果另一個特要好的朋友莫名其妙一段時間後跟那姑娘好上了,還跟我倆美名其曰,不想你倆產生隔閡,咱這小團體到時候再分崩瓦解了就不好了。後來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有絕對自我化的資格,沒什麼可譴責的,但當時還挺受打擊的,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太願跟他人建立足夠親密的關係

問: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最近做過很多版本的MBIT測試,最終都導向一個結果:INTP型人格。當然我不認為目前做的測試會與幾年前自己測試結果完全一樣,只能說當下的我應當是屬於這種引導方向。附上該人格的百度百科:

沉默、自主、思維敏捷、洞察力強。喜歡理論上或科學方面的追求。喜愛用邏輯和分析解決問題。喜歡提出新的見解和主張,不大喜歡聚會和閒聊天。喜歡從事與自己的興趣或愛好相適應的職業。客觀、批判性強,傾向於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尋找事物的基本原理。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對一個觀點或形勢能做出超出常人的獨立的準確分析。經常提出尖銳的問題,向他人及自己挑戰以發現新的合乎邏輯的方法。

問:退圈後打算做什麼?

這問題又得矯情一下了。往大了說,想充實自己,學習。往小了說,想做個鹹魚,混吃等死。其實往核心了說,我管他打算做什麼呢,就接著活著唄,我就是不喜歡被安排的生活,不管別人安排還是自己安排的,走哪算哪。小時候最喜歡兩件事,一個是白天看地上的螞蟻搬家,一個是夜裡看天上的星空閃爍,後來大了就把這兩件事都忘了。那我覺得當靜下來以後,這種生活中小情趣小細節,能重拾起來,特有意思

問: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就本來其實只是想慢下來找找生活中有意思的事,後來有一次跟囚徒聊天,他跟我聊覺得每個人所過的時間“量”是不同的,當然他聊的很玄,那是一種我無法認知到的感受。但我就突然有一種感悟,如果我一天天都是如今日這般過,好像過了一周也還是在過這一天,可如果儘量讓自己的世界多些色彩,多些新鮮,有意思的東西,就比之前的我會多活了很久。後來我就把這個當成藉口了,也當成人生的方針了吧

問:具體於短期目標呢?

也沒有啥目標,就是想讀好書,看好電影,提升自身。然後寫作,把自己是什麼東西弄明白了。拿前一段寫的自思做例子吧

“我讀尼采,讀薩特,讀加繆,也等待著重讀蘇格拉底與亞里斯多德

我嘗試走進海明威,阿西莫夫,余華與威廉·布萊克的世界

我望著書架上的《物種起源》,想著亞馬遜裡的《昆蟲記》,也期待著有天能去鑽研《量子力學》

我羡慕博爾赫斯的博學,愛著芥川龍之介的尖銳,也崇拜著喬治·奧威爾那敏銳的洞察力

我去學習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研究《貧窮的本質》,也費心思考著《推理的迷宮》和重新燃起對《社會心理學》的熱愛

我像一隻螻蟻在觀望著浩瀚宇宙。知識,文學,藝術,創作是未知的偉大賜予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我願窮極一生與它們共度”

問:什麼時候對讀書感興趣的?怎麼感興趣的?

沒多久,分手後吧,以前也感興趣,但很少有時間讀,一般都是飛機上讀一本。後來發現那是藉口,我把那時間幹別的用了。感興趣的原因很簡單,有個人跟我說的東西,我很多聽不懂。不喜歡簡單的百度到一個名字或什麼就完了,特想弄明白,就去買來讀。當然我不是什麼都非要弄明白,動漫我也不懂,但我本身就不喜歡,所以不在乎,而文學,哲學,史學甚至科學,我在乎,我想懂

問:只讀書和看電影嗎?時間會不會突然空出來太多反而不知所措?

會吧,所以打算找時間裝修一下名下的房子,先研究下裝修的事項和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打算弄個小酒吧台,弄個書房。以後每天起床喝杯咖啡提提神,然後去書房讀書,之後做飯或外賣,下午可能午睡會或者出去走走,回來繼續讀書,晚上做完飯後休息休息看看網路上的新資訊,之後讀書,讀累了就去喝杯小酒思考思考,最後看看感興趣的電影或節目,睡覺。周而復始,直到覺得有些倦了就去旅行,或者開始寫些文字。過程中對任何東西感興趣了,在允許的條件下就去學習,比如英語現在就很想去學。這種狀態想像中會很美,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適合我,所以打算先去做,做出問題了,再看怎麼改

問:那寫作是否可以當做是長遠的人生追求?是出於什麼目的?

算是吧,就是想出名,流傳後世那種名,但是我差太多了,所以根本也沒在意結果,過程我覺得應該挺有意思的,就準備這麼幹下去了。其實要幹能幹的事還挺多的,也就根本沒有什麼目標,先從第一步邁起,把自己往死裡逼

問:怎麼算往死裡逼?

脫離父母,自己獨住,不結婚不生子,少社交,相對更脫離網路,盡可能避開所有讓我產生心理舒適區的東西吧。以前紮根在溫暖的泥土裡,不敢冒頭,生怕被一些所謂理想的尖刺所刺痛,弄的遍體鱗傷。現在不了,鑽出來了,心理上更想主動尋求暴風雨的侵襲,把舒適的牽絆一一放下

問:更脫離網路是怎麼講?

所以吧,我發現完全無法在這個互聯網社會中生存下去,拍廣州站宣傳片時,一個網易的女領導加了我的微信,第一句話就是“之前沒加你微信是聽說你從來不發朋友圈,覺得太無趣”是啊,我是很無趣的一個人,從心底恐懼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將人們的社交互動全部局限於文字,表情,同時,又充斥著太多的誤會與錯誤的信號。我想我是無法在非面對面的情況下,去讀懂別人發給我的文字,這經常會誤讀,甚至是在把對方當做自己來讀

問:如何看待互聯網時代湧來的諸多資訊?

問:那獨住,不結婚不生子,沒有收入來源,會不會產生恐慌焦慮的情緒?

做出任何選擇,都必須為其承擔責任,即為自由。所以我認為這些情緒一定會有,挺擔心也挺期待的,但不會想太多這些東西。我知道這些將來都會成為問題,但想等他成為問題的時候再去解決,我怕想太多,規劃太多,最後啥也不敢幹了。就目前來說,我有足夠支撐大幾年的積蓄,家境也還算殷實,目前沒大災大病,能自己照顧自己,手頭也沒有必須要去做要去幹的事,比如照顧父母之類的。那就夠了啊,還想啥以後,外一明兒出門被撞死了,想那麼多沒有用的事有何意義,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問:那經濟問題終究還是要得到解決的,不是麼?

肯定的啊,所以節源唄,我本來物質需求就特低,一個月能花上3000塊錢就算多的了,煙抽7塊5的紅塔山,飯吃15-20的外賣,不怎麼喝飲料吃零食,衣服2年換一套,也不喜歡奢侈品。經常出門後背包丟了都不知道,因為包裡最值錢的就是個1000多的ipad。以前我是賺了錢都不知道咋個花,以後就是省著花唄。倒是去旅行到各地見世面,和多了一些愛好需要花錢,所以我不打算去談戀愛了,反正說實話也沒有那個女孩會真正喜歡上我這種生活狀態的人。一個人應該能活挺久的,等活到錢不夠的時候,就再想辦法賺去吧。也沒准在這條路上就找到了新的賺錢方法,未知的期待總是挺能讓人欣喜的

問:戀愛都不談了?父母會同意嗎?

想談,打心眼裡想談,想去感受那種衝動和美,會把自己變成孩童一般特別有意思。但真沒什麼資本談,我不適合愛別人,更愛自己,怎麼辦呢,隨緣吧。我想當今,不是所有有錢的單身漢,都想娶位太太。父母從沒有反對過我做出的任何決定,當然我能從他們的行為言談中看出不甘。其實我家庭有挺大的問題,母親患有精神分裂,曾住過一段時間安定醫院,目前在用藥物維持。父母之間天天吵架,因為患有精神問題時,確實很影響身邊的親人。所以我自認沒有承擔這份照顧責任的勇氣,無法在當下給予未來可能的伴侶一個承諾,本能的逃避婚姻問題。至於生子更是如此,我覺得一個人只有在出生時是沒有自由決定權利的,是絕對被動的,那麼如果我沒有給予下一代照顧的責任感之前,絕對不會選擇生子,否則對於孩子是不公平的

問:直播這麼久有什麼感觸?

有一些觀眾,一直看我,一播就來看,也有觀眾跟我表露過看不到就不舒服,希望加油好好做下去,一種壓力吧,就像未麻的部屋那種感覺似的。當然也挺感謝他們的,風裡雨裡都天天看,人氣不高的時候也有人能夠互動。他們呢,可能也把我當做精神支柱,每天需要填補一部分時間的時候就過來,這種是雙方的需求互相滿足,蠻好的。當然直播這事吧,是真累,我現在特能理解那些流量明星們,臥槽得多糾結啊。我人氣經常時高時低,跟坐過山車似的,賊刺激,但不好玩,過山車刺激完了我就休息了,這玩意天天刺激著,一點沒得歇

問:對直播這個行業迅速興起呢?有什麼看法?

就我說大實話,一種逃避吧,跟看動漫,追劇一樣,對現實的逃避,也是對資訊化的現在。多到爆炸的碎片式思想電流充斥在網路中,衝擊著每個年輕人的大腦,不知道該幹嘛了,被填滿了,真的。我也曾在裡邊迷失過,一開始是種欣喜,覺得,哇,能懂這麼多,都好想懂啊,後來吧,去TM的吧,累。於是就有很多觀眾,用看直播來打發自己的時間,去逃避那些雞湯啊,資訊啊,現實的殘酷啊,之類的種種。要說怎麼看待吧,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我過了那個階段了,雖然從來不看動漫,但以前上班時,也看過綜藝,看過美劇。就這種逃避終歸是有頭的,可能是因為婚姻責任,可能是因為事業忙碌,亦或是精神上有了新的追求,諸此種種,這都是過程。就跟小時候玩彈球,再大點看武俠,更大了去K歌一樣,生活需要調劑,把握好度就完了,別迷失

問:對原爐石圈直播圈同事有什麼說的麼?

幫過不少人,也受過不少恩惠,沒咋得罪過人,也沒覺得誰對我有愧。唯一覺得一直有虧欠的是囚徒,欠太多了,還不上了,不還了,心裡一直紀念著吧

問:那最後對關注過你的人說點什麼?

大家好,我無法堅持的做下去了。當爐石這個版本初期時,我人氣最高達到過40w,而那一天,我沒有因人氣頂峰而興奮,反而是害怕,從心底害怕這種虛幻,因為對自己有足夠的自我認知,知道這不該屬於我,海市蜃樓終將消失。我喜歡張楚,樸樹,在事業最燦爛繁華之時避免迷失而選擇消失,我喜歡這種態度。於我,直播人氣達到過對我來說的頂峰,也曾登上過世界比賽的決賽舞臺,我想我在爐石生涯中無悔了,我逃開了,去過我自己了。爐石傳說是個好遊戲,可我現在不玩遊戲了。熊貓平臺也非常不錯,但我厭惡恐懼直播了。最後有近日寫的一部小說和一首歌送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如果有緣在現實的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遇,歡迎來打個招呼,我期待與你們聊聊內心的心得。如果我們從此再也不見,祝你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