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深度好文)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壞人和好人, 大部分的真相都處於灰色地帶, 或者說middle ground。

莎士比亞的戲劇之所以偉大, 不僅因為他探討了幾乎所有戲劇衝突的可能性, 而且還給後世留下一個重要的啟示——人性是不斷在善與惡之間湧動的。

從這個角度講, 好人與壞人的分類辦法是狹隘和短視的, 是把世界過於簡單化的“一刀切”。 人們之所以創造出這樣的作品, 是有助於兒童去建立最基礎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心智的成熟, 純真而唯美童話就變得越來越缺乏現實說服力了。

如何去界定好人與壞人, 幾乎成為了每一個人內心中最初要建立的選擇題。 應該這樣去表述, 某個人在某件事件上扮演的“壞人”的角色, 但是這不影響他們在其他方面是個“好人”。 當這個角色侵犯了更多人利益的時候, 那麼他(或她)就順理成章成為了公敵。

我們之所以需要非黑即白的日常價值觀, 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我們不可避免的成為某個群體中的一員, 不同的利益群體把我們置於某一個狹隘的立場, 並且賦予我們一些天然的判斷前提。 這裡要強調一點, 不同的利益群體永遠蘊含著對立關係, 不是正在處於對立的狀態, 就是在對立狀態的路上。

嚴格意義上講, 如果非要用好人與壞人去劃分世界, 那麼好人是沒有具體標準的,

這令我們十分苦惱, 因為我們並不想在紛繁的世界中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全面瞭解一個人。 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容易理解的排除法——不給好人一個具體的標準, 只界定什麼是壞人。

那麼什麼是壞人?就是對任何事、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不會讚美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