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普洱農民最樸實的心願:歌唱家鄉 歌唱媽媽

編者按:

農民朱濤, 一個典型的小人物, 身上卻散發著熾熱的光芒。

當今的中國, 當今的雲嶺大地, 正在進行著“脫貧致富 全面奔小康”的偉大實踐, “五十六個兄弟民族一個也不能少”。 脫貧分為兩個層次——表層的物質脫貧與深層的精神脫貧。

身處國家級貧困縣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的彝族農民朱濤, 同樣面朝黃土背朝天, 憑藉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勁頭, 已成功實現有新房、有車子, 有二胎的物質脫貧生活。 走出物質困境的他, 沒有像其他農民那樣, 流連於“牌桌”“酒桌”, 而是衷愛歌曲創作、書法創作,

甚至還有家訓創作。 精神富足, 這是朱濤身上的光芒之一。

朱濤創作並唱傳的歌曲, 或讚美家鄉, 或頌揚母親, 藏大愛, 傳孝義。 在這個人人都是傳播源, 人人都是創作者的年代, 朱濤不遺餘力通過網路平臺傳遞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儘管他唱得不夠專業、不夠技巧, 但他的作品同樣在影響著人——從身邊的村民, 到縣城的居民, 再到網路世界裡的線民。 他的作品還有力對抗著現階段充斥於各種網路直播平臺的低俗視頻產品。 弘揚傳統道德, 感染他人, 這是朱濤身上的光芒之二。

光芒可以照亮人, 引導人。 我們關注小人物朱濤的故事, 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好中國聲音。

昆明資訊港 記者孫紅亮

縱然朱濤用手機錄製的音樂視頻畫質模糊、燈光昏暗、配樂簡單,

但他的歌聲讓人們感受到了一個孝順雙親、熱愛家鄉、執著追尋理想的“新農民”形象。 儘管有人說他的演唱毫無技巧、人長得不夠帥、旋律不夠激昂, 但朱濤並不在乎。 正如他自己所言, 音樂能洗禮人心, 喚醒良知;能傳情達意, 交流感情;能給人快樂, 傳遞正能量。

朱濤在地裡幹活。

自創十餘首歌曲 頌揚家鄉歌唱母親

“我看見媽媽站在那老樹旁, 眼巴巴盼著孩兒回家, 回去吧媽媽, 天色已晚, 當心身體呀, 等兒買了房就接你過來呀……我看見山坡上, 媽媽的墳呀, 上面開滿美麗的野花, 媽媽呀媽媽, 你在哪裡呀, 孩兒買了房, 回來接你呀……”《天堂裡的媽媽》是朱濤所有作品中最打動人心的一首, 感動了不少聽者, 也曾讓他自己幾度落淚。

朱濤說, 這首歌的創作初衷來源於村子裡的真人真事。 一位老母親突患重疾, 最大的心願是臨死前見到遠在他鄉打拼的大兒子。 “我不知道那位母親最後的心情, 但感到非常悲哀。 作為子女, 需要處理好工作和盡孝的平衡點,

不然等父母走了, 後悔也來不及了。 ”念及此, 朱濤當天獨自在烤煙房裡彈起了吉他, 一腔悲情幾番流轉後化做詞曲脫口而出。

朱濤的創作看似隨意, 卻總能打動一群人。 在他看來, 音樂創作不用刻意去揣摩。 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事情, 只要有感觸, 有靈感, 他就會把它們寫下來, 彈起吉他, 自然而然就唱出來了。 朱濤坦言, 自十多年前開始嘗試創作以來, 已陸續累積了十餘首作品, 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感而發、隨心而成。

朱濤仍記得他創作《北漂》時的情景。 那是多年前在北京旅遊的一個冬夜, 他和妻子走過長長的街道, 看到路邊有賣唱的歌者、有賣雜物小吃的小販、有裹著厚厚衣物只露出一雙眼睛的歸家人……這些生活在大城市底層的人,

讓朱濤感慨有多少人嚮往著大城市, 有多少人掙扎留下, 又有多少人抱憾離開。

朱濤正在彈吉他。

甘當農民 亦不懼成為村民眼中的“怪人”

“我看不懂譜子, 創作歌曲全靠那把120元的吉他。 ”記者採訪朱濤時, 他正在地裡幹活。 在朱濤看來,農村和勞動是滋養創作靈感的沃土,無論走紅與否,自己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農村,永遠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我很少在村子裡公開唱歌,其他村民閒暇時喜歡打麻將、鬥地主,搞創作、唱歌跳舞的農民可能就我一個。”朱濤算得上普洱市鎮沅縣營盤村裡特立獨行的“怪人”,但他並不在意這些。不管村民們理解與否,朱濤都坦然面對。

朱濤熱愛農村、熱愛家鄉,並創作了多首關於普洱和農村生活的歌曲。他希望,能通過歌曲讓人們進一步認識美麗普洱,改變人們對農民“沒文化、不修邊幅、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朱濤在多首作品中都曾反復讚揚“家鄉美”。他把家鄉的美是看在眼裡、愛在心裡,希望通過微薄的力量,將普洱的風土人情、景點風光展現給世人,讓大家一起領略普洱的自然人文之美。

“千家寨,古茶王,世界第一把名揚,和平鄉,藏金曠,煉出金子閃閃亮,者東鎮是好地方,座落在哀牢山中央,恩樂鎮,連縣城,嶄新亮麗很迷人,古城人民最好客,民族山寨有特色,田壩瓢雞肉最香……”《芳香鎮沅等你來》中,朱濤通過方言說唱的形式,不僅介紹了鎮沅別具特色的景點,更將普洱人熱情好客的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裝裱掛在客廳牆上的“家訓”是朱濤自己寫的。

渴望認可 爭取“唱得更多傳得更遠”

朱濤直言,絕不允許自己成為一個得過且過、甘於平庸過小生活的人。他希望能活出一種精氣神,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自己活得快樂,再把快樂傳遞出去。

“我希望做一個有文化、有精神、有靈魂、有思想、有公德心,積極進取的農民。”除了彈唱,朱濤還喜歡書法、鍾情閱讀。而且,無論是創作還是生活,朱濤都恪守著準則,並將其立為家訓裝裱掛在客廳的牆上:“取己利,不損人,謂之道;舍己利,以助人,謂之德。行道者昌,積德者榮,乃天理所在也。”

對於未來,朱濤直言音樂創作已經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家鄉到親情,從北漂到農民工,朱濤的創作中所關注的人群越來越廣、類別也越來越多,目前,他正計畫創作關注光棍、軍人等群體的作品。除了作品種類的豐富,朱濤也希望開拓更多的傳播管道,從視訊短片到後期推廣都進一步專業起來。

面對生活中一些不平事,朱濤說自己常常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因此,“我用音樂替我呐喊,我的歌是面對大眾群體去寫的,我關注的內容,也希望更多人看見,讓更多人聽到我們家鄉的歌。”朱濤的歌曲也許不是最好聽的,但卻是最本土、最原生態的音樂,就一把吉他、一部手機、一個農民。

農民朱濤和他家的小院

對話朱濤:想做個精神富裕積極向上的農民

“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高度概括了不少農村百姓對於幸福生活的期望,但普洱農民朱濤偏偏不甘於此。自編自寫自錄歌曲上傳網路平臺,跟著村裡的大媽們跳廣場舞,每天堅持空出時間練習書法,涉獵各方各面的名著,甚至還給一家六口立了“家訓”……

不少村民都說,朱濤把自己的農村生活過成了一個“城裡人”。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農民究竟是怎樣的?近日,昆明資訊港獨家對話朱濤,探尋一個普通農民“不甘寂寞”的生活。

昆明信息港:你怎麼定義自己的身份?

朱濤:我就是農民。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和孩子也都在農村生活,我不會離開農村,永遠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昆明信息港:你為什麼會想著自己寫歌?

朱濤: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不管是歌曲還是樂器,都讓我著迷。有的音樂聽了,能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感到心靈震撼和洗禮,被深深地感染。慢慢地我開始用音樂來試著表達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用音樂來頌揚身邊的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同時呼籲人們關注我們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公益事情。

昆明信息港:看得出來,你特別鍾愛歌唱家鄉和母親這類題材。

朱濤:這些歌曲都是我個人情感的寄託方式,也是自己的一種創作方向。我生性比較喜歡安靜,其它類型的我也不是很擅長。

昆明信息港:現在創作了多少作品?

朱濤:發表、沒發表的有十多首。我看不懂譜子,創作歌曲全憑一把吉他。

昆明信息港:你說你不懂樂譜,但是你的這些歌曲唱起來都朗朗上口,你是怎麼做到的?

朱濤:有時候,靈感來了,想到什麼詞就記下來。回家彈著吉他,跟著唱,把旋律拼湊起來。但有時候,感覺旋律表達不出來意境,就反復琢磨。一個作品,在腦海裡轉啊轉,但始終沒有成型的時候,既是一種煎熬,也是一種享受。

昆明信息港:完成一部作品,你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朱濤:這個不一定,靈感來的時候會比較快。比如《天堂裡的媽媽》這首歌,大約用了一個星期。整理歌詞的時間會長一點。

昆明信息港:你傳到網上的那些視頻作品,是用什麼器材來錄製的?

朱濤:都是自己用手機錄的。把手機放在房間窗臺上,彈著吉他對著唱,畫質不是很好,穿的衣服也很隨意。也有時候在客廳唱歌哄孩子,妻子看著很好就在一旁錄下來,那些視頻裡的歌也會不完整。

昆明信息港:你不停到各類視頻平臺發表作品,是想成名嗎?

朱濤:

昆明信息港:聽眾對這些原創作品的回饋效果怎麼樣?

朱濤:小影下邊的評論很多,我也會主動去詢問一些大家的意見。也有一些支持者,因為存在個人愛好問題,有的人會聽,但不一定轉發朋友圈。也有很多人說,聽到家鄉的歌很親切很溫暖,覺得我一邊要務農一邊要創作歌曲很不容易,他們鼓勵我要堅持下去。

昆明信息港:想過要在一些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平臺上傳自己的作品嗎?

朱濤:目前,還只是在朋友教的平臺上上傳,暫時還沒有傳到騰訊、土豆、優酷這些平臺。很多朋友說那首歌唱普洱的《世界茶源一枝花》也好聽,但受傳播管道限制,傳播得不是很好,點擊量不高。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歌曲,我也可以考慮在更多平臺傳播。我不太懂技術推廣方面該怎麼做,但音樂這種藝術,如果大家喜歡,有價值的話的,應該傳播出去。

昆明信息港:你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你家人知道你在具體做什麼嗎?

朱濤:他們都知道,有時忙於唱歌創作、不能幫忙帶孩子,妻子雖然會抱怨,但一直都是支持我的。我父母年紀比較大了,他們都暗暗地關注著我做的這些東西,只是不善於表達情感。

昆明信息港:村裡人理解你的這些行為嗎?

朱濤:

昆明信息港:你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不甘寂寞”的農民?

朱濤:我在生活中,心態很好,不渴求升官發財,但對自己也有要求。我絕對不允許自己成為一個得過且過、甘於平庸過小生活的農民,我不想讓自己的靈魂腐朽。我想,我雖然只是平平凡凡的人,但我要活出精氣神,我希望自己精神世界是豐滿的。我希望自己做一個有文化、有精神、有靈魂、有思想、有公德心,積極進取的農民。

有時候,面對生活中一些不平事,我會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我用音樂替我呐喊。大家支援喜歡我的音樂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的創作就有了動力,有了方向。不然長期得不得認可,會很迷茫。

昆明信息港:會一直堅持做這件事嗎?

朱濤:會的。但其實這不存在“堅持不堅持”的問題,只要有感觸,有靈感,我就會把它寫下來,創作出來。就像一個媽媽,孕育一個孩子,我從骨子裡熱愛音樂、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芳香鎮沅等你來》

《天堂裡的媽媽》

《世界茶源一枝花》

在朱濤看來,農村和勞動是滋養創作靈感的沃土,無論走紅與否,自己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農村,永遠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我很少在村子裡公開唱歌,其他村民閒暇時喜歡打麻將、鬥地主,搞創作、唱歌跳舞的農民可能就我一個。”朱濤算得上普洱市鎮沅縣營盤村裡特立獨行的“怪人”,但他並不在意這些。不管村民們理解與否,朱濤都坦然面對。

朱濤熱愛農村、熱愛家鄉,並創作了多首關於普洱和農村生活的歌曲。他希望,能通過歌曲讓人們進一步認識美麗普洱,改變人們對農民“沒文化、不修邊幅、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朱濤在多首作品中都曾反復讚揚“家鄉美”。他把家鄉的美是看在眼裡、愛在心裡,希望通過微薄的力量,將普洱的風土人情、景點風光展現給世人,讓大家一起領略普洱的自然人文之美。

“千家寨,古茶王,世界第一把名揚,和平鄉,藏金曠,煉出金子閃閃亮,者東鎮是好地方,座落在哀牢山中央,恩樂鎮,連縣城,嶄新亮麗很迷人,古城人民最好客,民族山寨有特色,田壩瓢雞肉最香……”《芳香鎮沅等你來》中,朱濤通過方言說唱的形式,不僅介紹了鎮沅別具特色的景點,更將普洱人熱情好客的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裝裱掛在客廳牆上的“家訓”是朱濤自己寫的。

渴望認可 爭取“唱得更多傳得更遠”

朱濤直言,絕不允許自己成為一個得過且過、甘於平庸過小生活的人。他希望能活出一種精氣神,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自己活得快樂,再把快樂傳遞出去。

“我希望做一個有文化、有精神、有靈魂、有思想、有公德心,積極進取的農民。”除了彈唱,朱濤還喜歡書法、鍾情閱讀。而且,無論是創作還是生活,朱濤都恪守著準則,並將其立為家訓裝裱掛在客廳的牆上:“取己利,不損人,謂之道;舍己利,以助人,謂之德。行道者昌,積德者榮,乃天理所在也。”

對於未來,朱濤直言音樂創作已經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家鄉到親情,從北漂到農民工,朱濤的創作中所關注的人群越來越廣、類別也越來越多,目前,他正計畫創作關注光棍、軍人等群體的作品。除了作品種類的豐富,朱濤也希望開拓更多的傳播管道,從視訊短片到後期推廣都進一步專業起來。

面對生活中一些不平事,朱濤說自己常常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因此,“我用音樂替我呐喊,我的歌是面對大眾群體去寫的,我關注的內容,也希望更多人看見,讓更多人聽到我們家鄉的歌。”朱濤的歌曲也許不是最好聽的,但卻是最本土、最原生態的音樂,就一把吉他、一部手機、一個農民。

農民朱濤和他家的小院

對話朱濤:想做個精神富裕積極向上的農民

“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高度概括了不少農村百姓對於幸福生活的期望,但普洱農民朱濤偏偏不甘於此。自編自寫自錄歌曲上傳網路平臺,跟著村裡的大媽們跳廣場舞,每天堅持空出時間練習書法,涉獵各方各面的名著,甚至還給一家六口立了“家訓”……

不少村民都說,朱濤把自己的農村生活過成了一個“城裡人”。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農民究竟是怎樣的?近日,昆明資訊港獨家對話朱濤,探尋一個普通農民“不甘寂寞”的生活。

昆明信息港:你怎麼定義自己的身份?

朱濤:我就是農民。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和孩子也都在農村生活,我不會離開農村,永遠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昆明信息港:你為什麼會想著自己寫歌?

朱濤: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不管是歌曲還是樂器,都讓我著迷。有的音樂聽了,能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感到心靈震撼和洗禮,被深深地感染。慢慢地我開始用音樂來試著表達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用音樂來頌揚身邊的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同時呼籲人們關注我們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公益事情。

昆明信息港:看得出來,你特別鍾愛歌唱家鄉和母親這類題材。

朱濤:這些歌曲都是我個人情感的寄託方式,也是自己的一種創作方向。我生性比較喜歡安靜,其它類型的我也不是很擅長。

昆明信息港:現在創作了多少作品?

朱濤:發表、沒發表的有十多首。我看不懂譜子,創作歌曲全憑一把吉他。

昆明信息港:你說你不懂樂譜,但是你的這些歌曲唱起來都朗朗上口,你是怎麼做到的?

朱濤:有時候,靈感來了,想到什麼詞就記下來。回家彈著吉他,跟著唱,把旋律拼湊起來。但有時候,感覺旋律表達不出來意境,就反復琢磨。一個作品,在腦海裡轉啊轉,但始終沒有成型的時候,既是一種煎熬,也是一種享受。

昆明信息港:完成一部作品,你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朱濤:這個不一定,靈感來的時候會比較快。比如《天堂裡的媽媽》這首歌,大約用了一個星期。整理歌詞的時間會長一點。

昆明信息港:你傳到網上的那些視頻作品,是用什麼器材來錄製的?

朱濤:都是自己用手機錄的。把手機放在房間窗臺上,彈著吉他對著唱,畫質不是很好,穿的衣服也很隨意。也有時候在客廳唱歌哄孩子,妻子看著很好就在一旁錄下來,那些視頻裡的歌也會不完整。

昆明信息港:你不停到各類視頻平臺發表作品,是想成名嗎?

朱濤:

昆明信息港:聽眾對這些原創作品的回饋效果怎麼樣?

朱濤:小影下邊的評論很多,我也會主動去詢問一些大家的意見。也有一些支持者,因為存在個人愛好問題,有的人會聽,但不一定轉發朋友圈。也有很多人說,聽到家鄉的歌很親切很溫暖,覺得我一邊要務農一邊要創作歌曲很不容易,他們鼓勵我要堅持下去。

昆明信息港:想過要在一些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平臺上傳自己的作品嗎?

朱濤:目前,還只是在朋友教的平臺上上傳,暫時還沒有傳到騰訊、土豆、優酷這些平臺。很多朋友說那首歌唱普洱的《世界茶源一枝花》也好聽,但受傳播管道限制,傳播得不是很好,點擊量不高。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歌曲,我也可以考慮在更多平臺傳播。我不太懂技術推廣方面該怎麼做,但音樂這種藝術,如果大家喜歡,有價值的話的,應該傳播出去。

昆明信息港:你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你家人知道你在具體做什麼嗎?

朱濤:他們都知道,有時忙於唱歌創作、不能幫忙帶孩子,妻子雖然會抱怨,但一直都是支持我的。我父母年紀比較大了,他們都暗暗地關注著我做的這些東西,只是不善於表達情感。

昆明信息港:村裡人理解你的這些行為嗎?

朱濤:

昆明信息港:你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不甘寂寞”的農民?

朱濤:我在生活中,心態很好,不渴求升官發財,但對自己也有要求。我絕對不允許自己成為一個得過且過、甘於平庸過小生活的農民,我不想讓自己的靈魂腐朽。我想,我雖然只是平平凡凡的人,但我要活出精氣神,我希望自己精神世界是豐滿的。我希望自己做一個有文化、有精神、有靈魂、有思想、有公德心,積極進取的農民。

有時候,面對生活中一些不平事,我會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我用音樂替我呐喊。大家支援喜歡我的音樂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的創作就有了動力,有了方向。不然長期得不得認可,會很迷茫。

昆明信息港:會一直堅持做這件事嗎?

朱濤:會的。但其實這不存在“堅持不堅持”的問題,只要有感觸,有靈感,我就會把它寫下來,創作出來。就像一個媽媽,孕育一個孩子,我從骨子裡熱愛音樂、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芳香鎮沅等你來》

《天堂裡的媽媽》

《世界茶源一枝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