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講好山東故事”民間故事丨節孝美行潤後人

節孝美行潤後人

民間故事

作者/魏佑湖

萊蕪城北12.5公里處, 有個楊柳環繞, 風景宜人, 古老而文明的村莊——垂楊村, 它是一處只有780畝土地, 310戶人家, 千餘口人的小村莊。 它的得名是由孔聖人到此觀禮時見到楊柳繞村, 遮天蔽日, 長勢奇異, 讚歎曰:“乃一垂楊村也”, 從此傳名為垂楊村。

垂楊村歷史悠久, 人傑地靈, 早在春秋時期魯昭公二十七年(前515), 村莊已成規模。 村民勤勞善良, 講究禮儀, 注重文化教育事業, 現存還有保存完好的古跡孔子觀禮處碑, 立於村內官街東首路南, 是明隆慶四年(1570)萊蕪知縣傅國璧為弘揚儒學, 勉勵後學者苦讀聖賢書, 以圖報效國家而立。 傅國璧還成立了垂楊書院, 據《萊蕪縣誌》記載:“在垂楊村者曰垂楊書院以地為孔子觀禮也又名觀禮書院明知縣傅國璧建”。

悠久的歷史文化哺育潤澤了一代代勤勞善良的垂楊人, 貞孝兼得的張子厚之妻劉孺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的事蹟在口鎮世代流傳, 婦孺皆知。 境內流傳最廣的就是劉孺人“毀容不奪奉事”和“苦養孤子成才”的事蹟,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後人詮釋了貞孝的含義。

據《張氏家譜》載:“張子厚, 字小溪, 自幼誦讀經書, 才氣橫溢聰明過人, 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明天啟年, 朝州府官吏讓其從就政事其深諳世事, 不願顯山露水, 放棄為官, 被稱為‘明故隱君’”。 可惜英年早逝, 撇下未滿周歲的兒子和妻子劉孺人。 “九世祖子厚夫人(劉孺人)境遇孤苦, 身世悲歎, 知書達理, 深通世事, 性格剛強。 子厚祖英年早逝,

劉孺人年僅22歲, 悲慟欲絕, 三日不食, 誓殉予夫,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其姑泣勸, 勉強從命。 後族人咄咄強逼改弦, 劉孺人以忠孝為本, 恪守婦道, 不昧心天, 寧可忍痛毀容示不可奪奉事。 孀孤相依為命, 誓將孤子培養成才。 ……時任萊蕪縣胡士奇、亓詩教、李九官等名人為劉孺人立節孝雙全碑以旌表”。

劉氏年紀輕輕就守寡, 孤子張學詩不滿周歲, 族人強逼改嫁他鄉。 生性剛烈的她寧死不從, 以死殉節。 在小姑子苦苦泣求下, 憐其公婆老年喪子, 小姑子年少, 破容以示氣節;族人無奈, 只好留在婆家。 她白天下地幹活, 從早忙到黑, 夜裡推碾拉磨, 苦苦支撐著一家人的生活, 將幼子和小姑子撫養成人。 在劉孺人剛強的性格和貞孝的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導下,

張學詩刻苦學習, 不負眾望, 考中庠生。

後來, 張學詩積極從事教育事業, 先後在垂楊保、萊蕪、泰安等地創辦學校, 教育政績突出, 後又考中泰安州中府, 分管教育, 被當時的亓詩教、李九官和縣長胡士奇等名流所賞識, 後偶然得知張學詩的身世及苦母的故事, 深為感動。 為弘揚劉孺人的孝德美行, 萊蕪縣知縣胡士奇于崇禎元年(1628)二月初十, 親自為劉孺人主修墳塋並立節孝雙全碑, 以示旌表。 禮科給事中、邑人亓詩教為其撰寫碑文。

劉孺人的節孝事蹟在歷代《萊蕪縣誌》均有記載, 其中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劉氏, 垂楊保張子厚妻。 子厚亡, 氏年二十有二, 三日不食, ……法死。 一子, 才周歲。孀姑以哺孫勸之,勉強從命。……賓友焉。諸子式微,凡喪葬之事,皆出其手。縣令旌其門。”清宣統《萊蕪縣誌》記載:“劉氏 垂楊保張子厚妻。子厚死,氏時年二十有二,遺一子才周歲,制淚撫之。有族人逼之改適,氏毀容示不可奪。奉孀姑二十餘年,姑歿,喪葬成禮。子學詩遊庠。邑令先後旌其門。”民國《續修萊蕪縣誌》之人物志烈女表中,張子厚妻劉氏也赫然在列。

文章作者

魏佑湖

萊蕪市人,大學學歷。曾用筆名:文心荷境,閑雲,一迪風,胡楊。中國作家交流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協會會員,萊蕪市作家協會會員,萊蕪市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理事,萊蕪市文史館館員,萊蕪市人民陪審員。北京東方騰飛文化有限公司文學顧問,教育部“新課標無障礙經典閱讀”專家。熱愛文字,喜歡品茗,樂於公益,玩賞字畫。喜歡素樸簡潔的生活,唯願餘生,用茶滌煩,名著熏德,好墨悅心,行走在文字與公益的路上。著有文集《魚躍鳶飛》、詩集《山音海韻》、散文集《文心荷境》。

才周歲。孀姑以哺孫勸之,勉強從命。……賓友焉。諸子式微,凡喪葬之事,皆出其手。縣令旌其門。”清宣統《萊蕪縣誌》記載:“劉氏 垂楊保張子厚妻。子厚死,氏時年二十有二,遺一子才周歲,制淚撫之。有族人逼之改適,氏毀容示不可奪。奉孀姑二十餘年,姑歿,喪葬成禮。子學詩遊庠。邑令先後旌其門。”民國《續修萊蕪縣誌》之人物志烈女表中,張子厚妻劉氏也赫然在列。

文章作者

魏佑湖

萊蕪市人,大學學歷。曾用筆名:文心荷境,閑雲,一迪風,胡楊。中國作家交流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協會會員,萊蕪市作家協會會員,萊蕪市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理事,萊蕪市文史館館員,萊蕪市人民陪審員。北京東方騰飛文化有限公司文學顧問,教育部“新課標無障礙經典閱讀”專家。熱愛文字,喜歡品茗,樂於公益,玩賞字畫。喜歡素樸簡潔的生活,唯願餘生,用茶滌煩,名著熏德,好墨悅心,行走在文字與公益的路上。著有文集《魚躍鳶飛》、詩集《山音海韻》、散文集《文心荷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