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人組團去日本買買買,除了買馬桶蓋還買醫療

日本政府早在2010年就對中國遊客發放“醫療簽證”, 鼓勵赴日就醫和體檢。 醫療簽證的有效期最多可達三年, 每次停留時間最長可達半年。

如果確定每次停留時間不超過90天, 還可以在有效期限之內任意往返日本。

據日本著名時政雜誌《Sapio》報導, 日本醫療服務受到中國人好評, 越來越多中國人不惜重金到日本求醫。 日本政府把握機會開放醫療服務發出的“醫療簽證”, 也進一步促進了這方面的需求。 “醫療簽證”不止讓需要治療的人入境, 他們的家屬也可陪同多次往返。

2015年日本發放的醫療簽證約達950例, 是4年前的13倍。 如果算上不持醫療簽證赴日體檢和接受治療的人, 實際數量還要更多。 據說, 近幾年向外國人提供幫助的日本緊急援助中心接待了超過1萬份的諮詢。

為何喜歡去日本體檢就醫?

首先是醫療環境跟不上經濟發展需要的中國因素, 雖然也有能夠進行高水準治療的醫院, 但完全滿足不了需求, 各大醫院都是人滿為患;其次是醫生與患者之間也缺乏信任關係。 雖然赴日治療要花費機票費和住宿費, 但考慮到國外更先進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不少人覺得“在日本會更安心”。

赴日就醫的中國人會被日本醫院歧視嗎?

先談一談歧視。 許多中國人慕名來日本看病, 帶著自己的中文病例, 語言水準也遠遠不足以專業精確地傳達自己的病史, 絕大多數的日本醫療機構沒有常駐的中文醫療翻譯, 來到日本後被醫療機構拒絕。 在被拒絕的中國人眼中,

這就是被“歧視”了。

判斷病情不是兒戲, 不可存在絲毫謬誤。 日本醫療機構才要求來看病就醫的外國人, 必須通過擁有日本政府資質的醫療翻譯機構來翻譯病例, 並在有資質的醫療翻譯的陪同下就診。 這種所謂的“歧視”, 其實是責任心的表現。

再說一說區別對待。 中國人在日本看病就醫, 確實會被區別對待。 中國人來日本就醫基本都是全額承擔治療費用, 對醫療機構來說就是“上帝般的顧客”“財神爺”, 支援了日本醫療的良性迴圈。 因此, 醫療機構會將中國人視為“座上賓”, 享受比日本人更好的醫療服務。

強大的醫技能力和日式關懷

日本醫療機構具有專科醫生的縝密匯總診斷, 彙集了各科專業醫療專家。 醫護人員專業素質高、病理分析能力強、高端醫療儀器操作熟練。 日本很多大醫院諸如慶應大學醫院、癌研有明醫院的科研和醫療水準都處於世界領先, 亞洲第一的水準, 僅次於美國的梅亞醫療中心和安德森醫療中心。

接受過日本醫療服務的中國人總體印象是“日式醫療服務, 賓至如歸、細緻周到、令人難忘。做超聲波檢查的時候,往身體上塗的液體都加熱到跟人的體溫一樣。檢查後,還給準備了熱毛巾,由檢查的醫生親自給擦身體,令人感動。醫護人員都面帶微笑,態度和藹。檢查前說“麻煩您了!”,檢查後說“您受累了!謝謝您的配合!”,檢查中的緊張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

醫院整潔安靜,井井有條,連醫院特有的藥水味都聞不到,讓人感覺很安心。

對於出國體檢和就醫的客人,我們一向最推薦日本。在地緣上,日本為中國的鄰國,飛行距離近,時差僅2小時;在文化和飲食習慣上又特別接近;在醫療費用上,也比美國便宜,更具性價比。

賓至如歸、細緻周到、令人難忘。做超聲波檢查的時候,往身體上塗的液體都加熱到跟人的體溫一樣。檢查後,還給準備了熱毛巾,由檢查的醫生親自給擦身體,令人感動。醫護人員都面帶微笑,態度和藹。檢查前說“麻煩您了!”,檢查後說“您受累了!謝謝您的配合!”,檢查中的緊張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

醫院整潔安靜,井井有條,連醫院特有的藥水味都聞不到,讓人感覺很安心。

對於出國體檢和就醫的客人,我們一向最推薦日本。在地緣上,日本為中國的鄰國,飛行距離近,時差僅2小時;在文化和飲食習慣上又特別接近;在醫療費用上,也比美國便宜,更具性價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