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如何看待“長假高速免費是世上最愚蠢的政策

人們有追求免費服務的自由, 卻沒有逃避付出代價的自由。

——《經濟學通識》

國慶已經過去一天啦, 不知道各位到家沒?儘管早有心理準備, 但是小巴自己現身說法, 堵在路上給大家寫稿子, 還是覺得自己高估了“堵性”。

相比10月1日早上七點據說“12小時只移動了28公里”的廣東大部分路段, 小巴這幾公里算是小意思, 但果然不出小巴所料, 堵車問題連續5年蟬聯節假日問題榜榜首。

到底是啥在添堵

自從2012年實行節假日高速免費政策以來, 擁堵問題就逐漸被納入到人們出行的成本核算當中, 從資料我們可以看到, 為了防止被堵住, 大家都打好了提前量。

例如, 早在9月22日, 高德地圖《十一全民出行大資料預測報告》就顯示自駕遊出行的首選目的地是西湖。 於是乎, 沒有打算改變計畫的人們, 選擇了早點出發, 因此連景區擁堵的時間都提前了不少。

然而並沒有用, 該堵的還是堵。 造成擁堵的原因很多, 小巴總結了以下兩點:

▷供需矛盾

從需求方看, 對於大多數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 在節假日出遊成為了一種“剛需”, 而相應的出遊替代方案不足以滿足出行體驗(故宮只此一家), 也不能治癒不甘心(難得放個假, 幹嘛學隔壁小巴宅家寫稿)。

而從供給方面來看, 滿足出行需求的道路和景區則是有限的, 不管採用哪種交通工具, 最後的幾公里總在道路上。

因此當2017年一半的中國人都在外面玩耍的時候(國家旅遊局預計2017小長假期間出行人數高達7億多人), 擁堵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高速免費

2012年開始, 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的政策開始實施, 人們很高興自己的出行成本被大大降低, 出行欲望被激發, 但是經濟學似乎天生對“免費的午餐”抱有敵意。 它認為, 代價以另一種形式——擁堵, 也就是時間耗費——展現了出來, 導致人們恨不得提早再提早, 卻依舊不受控制地被堵在了路上。

因此當年就有經濟學家稱它為“世界上最愚蠢的政策”。

公用品與私用品

經濟學有個很經典的定義:

▷私用品:

被佔用後, 其他人就無法使用的物品, 人與人之間是競爭關係。

▷公用品:

一個人使用不影響他人使用的物品, 人與人之間是共用關係。

從定義和字面上看, 經濟學意義上的公用品和私用品與日常的理解並不相同。

大眾經常覺得一些公共設施是公用品, 例如公共廁所。 但從使用角度來說, 它是典型的私用品;有些音樂家的作品大家覺得是私人的, 但實際上, 在被用於欣賞的時候, 旋律是絕對的公用品。

因此, 公用品和私用品並不是從所有者或提供者角度出發來定義公用還是私用, 而是從使用的實際情況本身來考量的, 有些事物甚至一會兒是公用品一會兒又是私用品。

我們以一個蘋果為例, 當它被用來吃的時候, 就是私用品, 你吃了別人就不能吃。 而當這個蘋果被用來做展覽品展示的時候, 又成了公用品, 因為你欣賞蘋果的同時, 並不影響他人欣賞蘋果。

道路也是如此奇妙, 當使用者較少的時候, 我開車上路並不影響你開車上路, 我們“共用道路”;但當擁堵產生的時候,我佔用了車道,你就無路可走,由“共用”轉為“競爭”,道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私用品。

從具體國情來看,大部分的時候道路是私用品,因此競爭不可避免。

經濟學中,目前最好的競爭規則,就是以價格區分需求。高速公路免費改變了競爭規則,人們就會以其他形式為“免費”付出代價:不管是提前出發,以“請假”“調休”為代價,還是老老實實擁堵在路上付出每小時5公里的時間成本。在經濟學看來,免費的總是昂貴的。

此外,節假日高速免費直接影響高速公路所有者的營收,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因此滑落,有一部分人免費的代價還變成了投資上的損失。

在價格機制的運作下,節假日高速的正確打開方式有個參考項——機票和酒店的房費,高峰時期實行高票價,低谷時期實行低票價,提前預定有優惠。

類比節假日高速的狀況,那些提前請假的人們可以享受免費或低價的收費,請假的代價由減少出行開銷來彌補;而高峰時期的提價,先淘汰了非嚴重剛需的出行者,又幫助人們考慮國道、省道甚至公共交通出行等替代方案,用犧牲一定的時間和舒適度體驗來應對高昂的出行成本。

以上兩點,都能緩解擁堵狀況。實際上在人們針對擁堵提出的解決方案中,經常提到的錯峰放假或直接通過經濟補貼的形式福利大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以價格的形式進行調節。

公地的悲劇

小巴相信政策的初衷是好的,畢竟對費用的減免總是能夠激發不少的需求,減輕不少負擔。但這也確實存在“好心辦了壞事”的情況,導致了“公地的悲劇”。

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公地的悲劇》,他舉例說:假設有人劃出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稱為“公地”),無償向牧民開放。

免費本來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但由於是無償放牧,每個牧民都想養盡可能多的牛羊,公地牧場最終因“超載”而成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終全部餓死。

哈定的隱喻在於任何時候只要有許多人能夠共同免費使用一種稀缺資源,便會發生環境的退化,變成了悲劇。

儘管道路並不是典型的公共資源,但類比到高速免費事件中,人們被激發了出行需求,但產生的代價卻導致出行環境發生惡化,體驗打了折扣,極端一點甚至導致人們不再出門,豈不也是一個悲劇?

只是這個悲劇或可以避免,個人出行畢竟可以靈活調節,再沒有一個物種比人類更能尋求替代方案了,在“剛需”和“免費”中尋找一個平衡,相信不是難事。

希望還在路上的朋友們能早日到達目的地。

我們“共用道路”;但當擁堵產生的時候,我佔用了車道,你就無路可走,由“共用”轉為“競爭”,道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私用品。

從具體國情來看,大部分的時候道路是私用品,因此競爭不可避免。

經濟學中,目前最好的競爭規則,就是以價格區分需求。高速公路免費改變了競爭規則,人們就會以其他形式為“免費”付出代價:不管是提前出發,以“請假”“調休”為代價,還是老老實實擁堵在路上付出每小時5公里的時間成本。在經濟學看來,免費的總是昂貴的。

此外,節假日高速免費直接影響高速公路所有者的營收,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因此滑落,有一部分人免費的代價還變成了投資上的損失。

在價格機制的運作下,節假日高速的正確打開方式有個參考項——機票和酒店的房費,高峰時期實行高票價,低谷時期實行低票價,提前預定有優惠。

類比節假日高速的狀況,那些提前請假的人們可以享受免費或低價的收費,請假的代價由減少出行開銷來彌補;而高峰時期的提價,先淘汰了非嚴重剛需的出行者,又幫助人們考慮國道、省道甚至公共交通出行等替代方案,用犧牲一定的時間和舒適度體驗來應對高昂的出行成本。

以上兩點,都能緩解擁堵狀況。實際上在人們針對擁堵提出的解決方案中,經常提到的錯峰放假或直接通過經濟補貼的形式福利大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以價格的形式進行調節。

公地的悲劇

小巴相信政策的初衷是好的,畢竟對費用的減免總是能夠激發不少的需求,減輕不少負擔。但這也確實存在“好心辦了壞事”的情況,導致了“公地的悲劇”。

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公地的悲劇》,他舉例說:假設有人劃出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稱為“公地”),無償向牧民開放。

免費本來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但由於是無償放牧,每個牧民都想養盡可能多的牛羊,公地牧場最終因“超載”而成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終全部餓死。

哈定的隱喻在於任何時候只要有許多人能夠共同免費使用一種稀缺資源,便會發生環境的退化,變成了悲劇。

儘管道路並不是典型的公共資源,但類比到高速免費事件中,人們被激發了出行需求,但產生的代價卻導致出行環境發生惡化,體驗打了折扣,極端一點甚至導致人們不再出門,豈不也是一個悲劇?

只是這個悲劇或可以避免,個人出行畢竟可以靈活調節,再沒有一個物種比人類更能尋求替代方案了,在“剛需”和“免費”中尋找一個平衡,相信不是難事。

希望還在路上的朋友們能早日到達目的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