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蘇泰州市一季度漁業形勢良好,水產品產量達9萬噸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今年以來, 泰州市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扎實做好漁業穩增長、轉方式、促發展各項工作, 一季度實現水產品產量9.27萬噸, 同比增15.67%。

一是漁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化。 特種水產養殖占比提高到80%以上。 河蟹生產圍繞穩量提質增效要求, 平均畝放蟹種900只, 同比下降100只左右。 蟹池套養青蝦、小龍蝦等特色品種的面積達到80%以上。

二是漁業設施裝備建設顯著加強。 改造標準化魚池6.93萬畝, 同比增加 0.33萬畝。 新建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示範基地5個, 面積5000平方米。 落實高效漁業面積1.8萬畝, 其中新增高效設施漁業面積0.52萬畝。

新增微孔增氧設施安裝面積1.22萬畝。

三是漁業科技創新扎實開展。 切實抓好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 全市“長江2號”放養面積20.95萬畝, 占河蟹養殖面積的23.65%。 積極組織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工程, 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1.12萬畝, 2017年新增0.32萬畝。

四是生態漁業建設穩步推進。 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創建活動, 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減排減藥, 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迴圈水養殖等設施漁業。 扎實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制定下發《2017年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意見》。 積極組織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在長江高港段放流四大家魚大規格魚種50多萬尾。 切實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保持對水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

五是漁業產業融合發展加快。 著力提高全產業鏈收益, 加快漁業生產環節與加工流通環節的融合, 漁業生產技術與網路資訊技術的融合, 漁業生產資源與鄉村旅遊資源的融合, 實現一二三產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通過河蟹深加工, 構建全方位的河蟹生產貿易服務體系, 打造河蟹特色小鎮等途徑, 積極探索河蟹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轉載聲明

2、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 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 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3、如需轉載本網非原創(獨家)文章, 同樣建議注明該文章的出處和作者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