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把目光投向外太空——追記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

9月15日23時23分,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的生命, 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

遵照他的遺願, 喪事從簡, 不舉行追悼儀式。 他的離開, 也如他生前一般低調。

他不希望被人們記住, 但人們又怎會忘記他的卓越功績?

他不願被關注, 卻為了FAST項目而高調

人們瞭解FAST, 遠遠多過瞭解南仁東。 他不在意這些, 他不愛應酬, 不願意被關注, 只想踏踏實實地“做點事情”。

但他也有高調的時候, 那是為了FAST專案。

時間回到1993年。 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 科學家們提出, 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 人類應該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聽到這個提議後, 時近50歲的南仁東興奮不已:“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 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就有可能領先國際幾十年。 ”

一向低調的他坐不住了,

主動跑去推開中國參會代表吳盛殷的門, 激動地說:“咱們中國也建一個吧!”

然而, 對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 這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計畫大膽得近乎瘋狂, 無論地質條件、技術條件還是工程成本都難以達到。 因此, 幾乎所有業內專家都不看好這個項目, 有人甚至認為是天方夜譚。

儘管如此, 天生倔強又愛迎接挑戰的南仁東決定堅持這個計畫。 最艱難的是申請立項那段時間, 南仁東完全像變了一個人, 變得極其“渴望”被大家關注。 他深知, 之前的選址和論證環節已耗費了大家數年時間和精力, 接下來立項必須成功。 否則, 就意味著先前的所有工作都是白費。

於是, 南仁東開始自掏路費, 到處“化緣”。 從東北到東南再到西北, 他一家單位一家單位去談。 最終, 在他的努力下, 厚厚的立項申請書上出現了20多個合作單位的名字。

2007年7月, 歷經十幾年, FAST作為“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正式被國家批准立項。

他隨性不羈, 卻被一個項目拴住22年

在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的記憶中,

南仁東是一個隨性不羈的人。 很難想像, 這樣的他會被一個項目拴住, 而且一拴就是22年。

上世紀90年代初, 南仁東辭去日本的高薪工作, 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籌建FAST工程項目。

FAST工程建設的艱難程度遠超想像, 它不僅涉及天文學、力學、機械工程、結構工程、電子學, 甚至涉及岩土工程等幾十個不同專業領域, 且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 關鍵材料急需攻關, 現場施工環境也異常惡劣複雜。

為了給FAST專案選到合適的台址, 從1994年到2005年, 南仁東每天翻山越嶺, 走遍了貴州上百個窩氹。

在漫長的22年裡, 南仁東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勤奮, 帶領同事們一起解決了許許多多具體的技術問題, 硬是將夢想變成現實。

那時, 台址開挖工程已啟動, 由於索網疲勞問題解決不了,

反射面的結構形式遲遲定不下來。 南仁東頂著巨大壓力, 天天與技術人員溝通, 想方設法在工藝、材料等方面尋求解決途徑。 艱辛的技術攻關過程持續近兩年, 在經歷了近百次失敗後, 南仁東團隊終於研製出滿足FAST要求的鋼索結構, 化解了這個對FAST最具顛覆性的技術風險。

他成就很大,但從來都把自己看得很小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南仁東對同事和學生們都很隨和,平易近人,跟誰都像是處了好幾十年的老友一般,可以互開玩笑,也可以敞開心扉。

但如果碰到對FAST工作不夠認真的人,他會毫不留情地批評,脾氣“壞”得很。雖然南仁東對工作要求極嚴,但他並不專橫,重要的技術決策,他也願意聽取技術人員的意見。

“沒有他,就沒有‘天眼’。”採訪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講出這句話。

雖然南仁東的成就很偉大,但他從來都把自己看得很小,心裡永遠先想著別人。他淡泊名利,一生沒得過幾次獎,屈指可數中的一次是獲得“CCTV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然而,在領獎時,南仁東只說了幾句話,裡面沒有一句是講自己的。

20多年在貴州的建設歷程,讓南仁東早已把貴州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他熱愛那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

第一次去大窩氹,爬到埡口時,南仁東路遇一群放學的孩子。看到他們寒風裡只穿著單薄衣衫,他很心疼。回到北京後,南仁東立即給當地幹部張智勇寫了一封信,寄去500元。他囑咐張智勇一定要把錢給當地小學最貧困的學生。就這樣,他連續寄了四五年,資助了七八個學生。

2015年,已經70歲的南仁東被查出罹患肺癌,但他並未因此放下手頭的工作,必要時還是毫不猶豫地奔赴現場。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依然密切關注著FAST的每一項進展。

9月16日清晨,當南仁東逝世的消息傳開,在他那間位於國家天文臺A座3樓的辦公室門口,同事們自發地擺上鮮花,路過的人也都會停下來深深鞠上一躬。網路上,認識他的人、不認識他的人,中國人、外國人,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表示悼念。

是啊,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終生的科學家,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本文來源 | 人民日報

他成就很大,但從來都把自己看得很小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南仁東對同事和學生們都很隨和,平易近人,跟誰都像是處了好幾十年的老友一般,可以互開玩笑,也可以敞開心扉。

但如果碰到對FAST工作不夠認真的人,他會毫不留情地批評,脾氣“壞”得很。雖然南仁東對工作要求極嚴,但他並不專橫,重要的技術決策,他也願意聽取技術人員的意見。

“沒有他,就沒有‘天眼’。”採訪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講出這句話。

雖然南仁東的成就很偉大,但他從來都把自己看得很小,心裡永遠先想著別人。他淡泊名利,一生沒得過幾次獎,屈指可數中的一次是獲得“CCTV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然而,在領獎時,南仁東只說了幾句話,裡面沒有一句是講自己的。

20多年在貴州的建設歷程,讓南仁東早已把貴州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他熱愛那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

第一次去大窩氹,爬到埡口時,南仁東路遇一群放學的孩子。看到他們寒風裡只穿著單薄衣衫,他很心疼。回到北京後,南仁東立即給當地幹部張智勇寫了一封信,寄去500元。他囑咐張智勇一定要把錢給當地小學最貧困的學生。就這樣,他連續寄了四五年,資助了七八個學生。

2015年,已經70歲的南仁東被查出罹患肺癌,但他並未因此放下手頭的工作,必要時還是毫不猶豫地奔赴現場。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依然密切關注著FAST的每一項進展。

9月16日清晨,當南仁東逝世的消息傳開,在他那間位於國家天文臺A座3樓的辦公室門口,同事們自發地擺上鮮花,路過的人也都會停下來深深鞠上一躬。網路上,認識他的人、不認識他的人,中國人、外國人,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表示悼念。

是啊,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終生的科學家,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本文來源 | 人民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