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持理性,始終站在善的一邊

在中國, 相較於舞臺中央被熾熱追逐的薩特, 阿隆更像是躲在幕後的冷光源。 他在智識判斷上的超前, 使他直到今天還未被人們完全發現。 自帶浪漫光環的法蘭西文明, 也是在多年之後才幡然醒悟, 開始覺察到這位冷峻的現實主義者的可貴。

作為20世紀法國最為傑出以及重要的知識份子之一, 雷蒙·阿隆兼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政論家、記者于一身。 他在臨終前幾分鐘留下同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告別, “我相信, 我已說出了基本事實。 ”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 1905-1983),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 法蘭西學院倫理學和政治學院院士, 哈佛、牛津等大學名譽博士, 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 著作多達四十多本, 論述主題從歷史學、社會學、戰爭研究到法國的文化和政治前景, 十分廣泛。

這斷言是一句回應, 更是一種認定:回應的是他曾經受到的指責和質疑,

認定的是他心中不滅的自由與真理。

從1905年到1983年, 阿隆幾乎親見了20世紀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攪動世界的兩次大戰, 史無前例的種族屠殺, 不同陣營的對峙冷戰。 在謊言氾濫、激情湧動、幻想彌漫的時代, 是清醒的追問、冷靜的分析和健全的現實感, 逐漸拉開了阿隆與其他同時代法國知識份子的距離。 他一以貫之地運用審慎的理性和嚴密的論證, 小心溫和地駕馭自己的情感, 在公共表達中極盡所能公正客觀, 以期對現實和真相最大限度地求索與逼近。

“在一切面前誠實如故”, 阿隆謹記孟德斯鳩的箴言, 一生忠於自己的理念。 “我相信, 我始終站在善的一邊。 ”時間給了阿隆肯定的答案, 也讓誠實的態度和懷疑的精神成為阿隆留給後人的最大遺產。

屬於我們當下這個時代的事實, 只能由身處其中的我們每個人自己說出。 誠實地面對自己, 面對這個時代, 才能在這個變動不安的世界裡, 找到安頓的基點。 不要被嘈雜和喧囂擾亂視線, 也不必為時代的落魄找尋藉口, 執著于謙遜、誠實和負責的態度, 讓阿隆這座燈塔的光芒, 超越黑暗的濃霧, 照亮我們迷失的心房。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

1940年6月, 敦克爾克撤退結束後大約20天, 35歲的空軍中尉雷蒙·阿隆, 同其他幾十個逃散的法國兵一道, 匆匆登上一艘運送波蘭軍隊的“埃特裡克號”, 從西南部聖-讓-德呂茲港出發, 前往英國。

如果不是戰爭突降, 此時的阿隆應該站在大學的講臺上——1939年他剛獲得圖盧茲大學的哲學講師職位——然而“歷史再度啟動”,

將所有人困在其中。 30年代初, 在科隆和柏林親見納粹主義在德國一步步崛起的阿隆, 那時就已經意識到“狂風暴雨即將襲擊整個世界”。

負笈德國, 流亡英國。 當阿隆在柏林街頭聽到希特勒用“可怕的德語”演講, 在倫敦深夜為戴高樂將軍親自授意創刊的《自由法蘭西》寫作時, 這位身在他鄉的“局外人”, 也悄然決意改變自己人生和思想的航向。 是對納粹威脅毫無察覺的法國, 在潰敗面前選擇沉默的法國, 讓阿隆不再天真, 停止幻想。

他決意去瞭解歷史, 思考戰爭, 直面現實, “哪怕是令人厭惡的現實”。 阿隆從來不是一個缺乏感情的冷面人, 只是在進入公共領域, 看到催生謊言、裹挾情緒的非理性力量強大到會掩蓋現實、遮蔽真相之後,

他有意把感性的焦灼和悲觀的負重藏在身後。

《回憶錄》裡的阿隆追溯了一生, 近千頁細細密密的述說, 讓我們發現, 這位一貫以冷靜和清醒面目示人的老者, 在人生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 終於肯展現他“無限複雜的憂患靈魂”, 把那些未曾表達的心緒和情感統統都寫進這最後的回憶裡。 即便低落, 甚至悲觀, 卻是阿隆願意為後人留下的最誠實的自己。

《雷蒙·阿隆回憶錄》

作者:

「主題」B03 | 雷蒙·阿隆 在一切面前誠實如故(2)

「主題」B04 | 走在時代浪尖 歷史與社會的思辨

「主題」B05 | 重拾思想的節制 承擔責任的重負

「寫作」B06 | 張怡微:紮入世情小說的人性縫隙

「文學」B07 | 女巫的子孫:難能可貴的舉動是善行而非復仇

「新知」B08 | 婚姻危機:一種史前史的視角

「兒童」B09 | 我是蝴蝶斂住翅膀同青蟲一起爬行

「新媒體」B10 | 經過思考的善良和勇氣,是最可珍貴之物

「書情」B11 | 《指匠》等7本

「人物」B12 | 黃燦然:一條道走到黑的詩人翻譯家

《雷蒙·阿隆回憶錄》

作者:

「主題」B03 | 雷蒙·阿隆 在一切面前誠實如故(2)

「主題」B04 | 走在時代浪尖 歷史與社會的思辨

「主題」B05 | 重拾思想的節制 承擔責任的重負

「寫作」B06 | 張怡微:紮入世情小說的人性縫隙

「文學」B07 | 女巫的子孫:難能可貴的舉動是善行而非復仇

「新知」B08 | 婚姻危機:一種史前史的視角

「兒童」B09 | 我是蝴蝶斂住翅膀同青蟲一起爬行

「新媒體」B10 | 經過思考的善良和勇氣,是最可珍貴之物

「書情」B11 | 《指匠》等7本

「人物」B12 | 黃燦然:一條道走到黑的詩人翻譯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