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家少的戰友如何當好軍爸爸?不妨多對孩子說這句話

作者:姚哈哈;

多少人, 終其一生, 只為等到這句話

電影《摔跤吧, 爸爸》在結尾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片段, 女主角吉塔在贏得比賽冠軍後, 她那年老的父親來到她的身邊, 看著她的金牌, 意味深長的說了句“我為你驕傲!”

這句看似波瀾不驚的稱讚, 或許就是吉塔多年來始終努力最想聽到的一句話, 她的內心世界裡一直在渴望著得到嚴厲父親的肯定, 這份渴望甚至讓她一度走了彎路, 犯了錯誤, 但幸運的是, 她通過努力證明了自己, 最終也等到了這句話。

可是, 多少人, 終其一生, 都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肯定。

01

從我們記事開始, 就一直在期待著父母的讚美和獎勵。 我們剛剛學會走路時, 父母的驚喜和誇獎, 讓我們倍感興奮。 我們開始學著自己吃飯, 父母的肯定讓我們欣喜異常。 從學會數數字, 學會認字, 學會一首兒歌, 學會一首詩歌, 我們總能在第一時間收穫父母的肯定,

這份獎勵, 能讓我們年幼的內心得到最大的滿足。 如果年幼的我們做了一件自認為驚喜的事情卻沒有引起父母的注意, 小小的內心也會掀起巨大的失望。 “寶寶最棒啦”、“寶寶最乖了”很多時候就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最大動力。

慢慢的上學了,

年少的我們並不懂得上學的真正意義, 但卻明白一份好成績帶回家裡, 能讓父母多麼的開心。 於是我們努力, 只為了向他們證明, 我們依然是那個很棒的孩子。 這份原始的動力, 鞭策著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們就在這樣的期待中, 學習、工作、成長……

有些人很幸運, 無論怎樣, 他們總能聽到來自父母的鼓勵與肯定, 他們內心那份渴望終能得到滿足。 但, 也有很多人並不那麼幸運, 他們的父母要麼不善表達, 始終沒能說出這樣的話, 要麼用著錯誤的表達, 用否定, 用批評, 甚至用淡漠, 來對待兒女的一切。 而那些兒女們, 則一直生活在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得不到的那種失望與掙扎之中。

02

說來也奇怪。 為什麼我們那麼渴望父母的肯定。 即使是成年了, 很多事情明明是自己的事情, 但如果沒有父母的肯定, 便無法實施, 或者是乾脆放棄了。 要結婚了, 找相愛的對象需要父母的肯定, 如果父母不滿意, 十有八九就分手了。 想要創業, 必須獲得父母的支持, 如果父母不同意, 很大可能也是不敢著手。

我們以為小時候父母的肯定很重要, 卻沒有想到即使是到了而立之年, 在內心深處, 依然在呼喚著那份肯定和稱讚。

我的一個朋友, 就是那種很少能聽到父母肯定的人。 他總是會談起小時候父親是多麼的嚴厲, 似乎他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合他的心意。 他說他從小心裡就擰著一鼓勁,就是要證明他將來比自己的父親厲害。他的確也做到了,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是他的父親無法企及的。可他依然聽不到父親的肯定。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這份渴望得到而又得不到的東西,雖然只是那麼簡單一句話,卻一直在折磨著他的內心世界。

但其實還有更悲慘的。因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似乎在父母眼裡做什麼都不對,於是乾脆破罐子破摔,“你們不是嫌我不行麼,那我就證明給你們看”。他們做各種出格的事情,做出讓父母生氣的事情,甚至是不務正業,甚至是誤入歧途,他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只是這些,其實既懲罰著自己,也懲罰著父母。這種抱負式的渴望,最終只換得一場悲劇。

03

我們絕大部分人,似乎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籠罩之下。小時候,他們好像在掌控著我們,等長大了,他們又在左右著我們。我們都太想得到父母的肯定,生怕他們不滿意,生怕他們不高興,這種念想甚至讓我們一度失去了自我。

小B說他已經有些累了。累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他似乎總在為了讓父母滿意而努力,總是在圍著他們的要求轉,很多時候也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可即使是這樣,他依然能感覺到父母的不滿。小B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聽話的好孩子,他帶著這個標籤不斷的長大,這個標籤曾經是他的驕傲,如今卻已經成為了他的負擔。他想甩掉這個標籤,卻又不敢付諸行動,生怕父母有一絲絲失望和不滿。看著小B無奈的喝著酒,我們知道,誰都幫不了他,除了他自己。

其實無論是年幼還是成年,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兒女。只是,或許是國情和傳統原因,我們總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要麼含蓄而說不出來,明明是想要表揚的,話到嘴邊卻又咽下去了,只是嗯了一聲就以為完事了。要麼就是吝嗇著自己的讚美,總擔心表揚多了會驕傲、會退步,總希望通過批評讓兒女保持謙虛,卻沒有想到,這份吝嗇,會帶來多少心靈的傷害。也許像那位父親一樣,在女兒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他最高的褒獎,或許才是最大的鼓勵和鞭策。

但走出那份內心的渴望,懂得活出自己也許更為重要。我們不能指望著永遠通過父母的鼓勵來獲得內心的滿足。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都做到讓他們滿意。能得到肯定與獎勵固然最好,但如果沒有,也不必過於傷神,我們最終,都是要活出自己的世界的!

他說他從小心裡就擰著一鼓勁,就是要證明他將來比自己的父親厲害。他的確也做到了,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是他的父親無法企及的。可他依然聽不到父親的肯定。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這份渴望得到而又得不到的東西,雖然只是那麼簡單一句話,卻一直在折磨著他的內心世界。

但其實還有更悲慘的。因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似乎在父母眼裡做什麼都不對,於是乾脆破罐子破摔,“你們不是嫌我不行麼,那我就證明給你們看”。他們做各種出格的事情,做出讓父母生氣的事情,甚至是不務正業,甚至是誤入歧途,他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只是這些,其實既懲罰著自己,也懲罰著父母。這種抱負式的渴望,最終只換得一場悲劇。

03

我們絕大部分人,似乎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籠罩之下。小時候,他們好像在掌控著我們,等長大了,他們又在左右著我們。我們都太想得到父母的肯定,生怕他們不滿意,生怕他們不高興,這種念想甚至讓我們一度失去了自我。

小B說他已經有些累了。累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他似乎總在為了讓父母滿意而努力,總是在圍著他們的要求轉,很多時候也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可即使是這樣,他依然能感覺到父母的不滿。小B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聽話的好孩子,他帶著這個標籤不斷的長大,這個標籤曾經是他的驕傲,如今卻已經成為了他的負擔。他想甩掉這個標籤,卻又不敢付諸行動,生怕父母有一絲絲失望和不滿。看著小B無奈的喝著酒,我們知道,誰都幫不了他,除了他自己。

其實無論是年幼還是成年,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兒女。只是,或許是國情和傳統原因,我們總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要麼含蓄而說不出來,明明是想要表揚的,話到嘴邊卻又咽下去了,只是嗯了一聲就以為完事了。要麼就是吝嗇著自己的讚美,總擔心表揚多了會驕傲、會退步,總希望通過批評讓兒女保持謙虛,卻沒有想到,這份吝嗇,會帶來多少心靈的傷害。也許像那位父親一樣,在女兒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他最高的褒獎,或許才是最大的鼓勵和鞭策。

但走出那份內心的渴望,懂得活出自己也許更為重要。我們不能指望著永遠通過父母的鼓勵來獲得內心的滿足。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都做到讓他們滿意。能得到肯定與獎勵固然最好,但如果沒有,也不必過於傷神,我們最終,都是要活出自己的世界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