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王淑安」有一種覺悟叫善待營養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王淑安

南京鼓樓醫院

臨床營養科

營養師

擅長:腫瘤及老年營養支持。

腫瘤營養門診:每週四下午。

微信:18801599435

有一種覺悟叫善待營養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從個人不成熟的認知水準及專業角度, 我傾向於將消化道術後患者分為如下幾類:

1、不太幸運的:

患者做完手術出院回家, 沒有帶回任何有價值有指導性的營養資訊, 體重難免下降, 在家修養期間體重下降多少全憑個人攝食欲望和家人健康素養水準, 比如全胃切除術後入院輔助化療患者, 外科手術出院後恢復期間體重持續下降是件很糟糕的事, 因為緊接著後期上化療藥的幾個月期間想讓體重有所恢復難度甚大, 多方面不利因素使你越來越“瘦”(是病態的瘦)。

2、有點幸運的:

患者得到醫生或護士(千篇一律)的營養教育, 出院後要吃流食啊, 流食就是稀飯、米湯、藕粉這些等等。 以一張佈滿密密麻麻飲食原則的宣傳折頁紙最為常見, 在我看來, 這就是一本正經的廢話(可能會被抨擊為站著說話不腰疼, 可我認為事實就是如此), 就好像你做夢都想致富, 別人告訴你致富秘訣是要“少花錢, 多掙錢”一樣, 沒有太大實際效果。

但老話說的好, 有總比沒有好, 畢竟營養管理代價很大、費用不菲, 因為優秀的營養管理人才/機構是當下醫療健康產業最為稀缺的資源。 傳統的營養指導還停留在“不能吃什麼, 少吃什麼, 多吃什麼等等”層面, 根本沒有針對患者年齡、身高、體重、檢查指標、疾病代謝、飲食習慣、宗教信仰、過敏史、個人經濟實力、社會地位、營養素的作用和劑量等等資訊的進行設計的個體化營養方案。

3、比較幸運的:

患者遇到十分關心你營養狀況的主治醫生, 考慮疾病本身因素之外, 還能對症給你開點相關的營養製劑。 但美中不足, 會開不會用, 比如讓你兩天吃一罐, 甚至就讓你吃, 根本沒說吃多少吃幾頓頓等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 整蛋白型營養製劑會是很多醫生的首選, 假如在整蛋白製劑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胰酶(得每通等)的話, 效果可能更佳。 相較於短肽製劑, 整蛋白製劑相對更便宜, 作為口服營養補充這塊, 隨餐服用胰酶的花費要更小。 疾病恢復期使用胰酶, 每天支出十塊錢,

綜合性價比高(不會算帳的醫生不是好營養師)。

4、非常幸運的:

患者手術做完, 主治醫生告訴你去找某某營養師, 請TA給你的營養好好調理調理。 若找到的營養師既是營養專業科班出身又深諳營養調理的經驗人士, 那這種幸運又會更進一步。 不出什麼么蛾子的話,你的體重會穩中見長,且增加的體重更多的是肌肉而不是肥肉,因為肌肉對人體的作用要更多更為重要。

5、相當幸運的:

患者手術前中後,都有合理而有效的營養支持方案,而且這種完整的營養支持方案均是外科醫生本人親自制定實施,無需他人協助,像電視劇裡的全能外科醫生一樣,現實中他們也確實存在。但遺憾的是,相較于龐大的患者基數來說,他們卻又是鳳毛麟角地存在,所以假如被你幸運地碰到了,一定要記得合影留念。

其實,營養問題不僅僅就是考慮攝入量的問題,因為吃下去的東西並不代表就是你的東西,還要考慮吃下去以後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問題。攝入環節:我們都知道用高能量密度的營養製劑替代部分/全部膳食能提高我們的單位營養素攝入總量;消化環節:胰酶(得每通等)説明我們消化,根據個人臨床經驗和經濟效益比測定,強烈建議老年消化道術後患者常規隨餐服用得每通1-2粒,大有裨益,最直觀的獲益就是體重增長、體力恢復&心情美麗;吸收環節:一些藥物、益生菌和多餐制等方法能夠幫助調節腸道功能,有助於營養素的吸收;利用環節:餐後阻抗運動及合成激素的使用可幫助骨骼肌合成,設計最優的康復方案,通過奇妙的生物回饋調節機制就會使得腸道吸收更多的蛋白質等營養素供人體合成代謝。

很多人(包括很多醫護人員)會認為,胃切除手術的病人術後體重下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此處忽略胃本身的重量),甚至有人認為此類手術病人體重下降是必然的,十幾二十斤也屬正常;熟不知,我們忽視了自然界中最最基本的一個原則,那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以減重為例,你或許就會恍然大悟,據減重理論測算,當每消耗1kg的脂肪時,即意味著能量消耗達到約7700kcal,假如設計的方案減重速度是一周體重下降1kg,則要求每天能量淨缺失量為1100kcal;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產能的三大營養素消耗是有先有後的,都是葡萄糖沖在最前,再以脂肪動員(分解)為主,生糖氨基酸動員為輔(肌肉分解)等一系列分解代謝過程;加上新生力量不足(攝入不夠或利用障礙),導致機體儲備的脂肪和肌肉消耗殆盡。像諸葛孔明一樣洞悉未來的醫生,他們總會捕捉一切線索(營養風險篩查),未雨綢繆,暗渡陳倉,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地全程營養管理,而不會坐等著患者發生了營養不良才去進行營養治療。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很多人說沒覺得營養有多有用,但療效這種東西,全看水準高低了。所以,在我眼中,“營養”確實很美,不PS都很好看!

注:圖片均來自搜狗搜索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30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134970 名。更多資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不出什麼么蛾子的話,你的體重會穩中見長,且增加的體重更多的是肌肉而不是肥肉,因為肌肉對人體的作用要更多更為重要。

5、相當幸運的:

患者手術前中後,都有合理而有效的營養支持方案,而且這種完整的營養支持方案均是外科醫生本人親自制定實施,無需他人協助,像電視劇裡的全能外科醫生一樣,現實中他們也確實存在。但遺憾的是,相較于龐大的患者基數來說,他們卻又是鳳毛麟角地存在,所以假如被你幸運地碰到了,一定要記得合影留念。

其實,營養問題不僅僅就是考慮攝入量的問題,因為吃下去的東西並不代表就是你的東西,還要考慮吃下去以後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問題。攝入環節:我們都知道用高能量密度的營養製劑替代部分/全部膳食能提高我們的單位營養素攝入總量;消化環節:胰酶(得每通等)説明我們消化,根據個人臨床經驗和經濟效益比測定,強烈建議老年消化道術後患者常規隨餐服用得每通1-2粒,大有裨益,最直觀的獲益就是體重增長、體力恢復&心情美麗;吸收環節:一些藥物、益生菌和多餐制等方法能夠幫助調節腸道功能,有助於營養素的吸收;利用環節:餐後阻抗運動及合成激素的使用可幫助骨骼肌合成,設計最優的康復方案,通過奇妙的生物回饋調節機制就會使得腸道吸收更多的蛋白質等營養素供人體合成代謝。

很多人(包括很多醫護人員)會認為,胃切除手術的病人術後體重下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此處忽略胃本身的重量),甚至有人認為此類手術病人體重下降是必然的,十幾二十斤也屬正常;熟不知,我們忽視了自然界中最最基本的一個原則,那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以減重為例,你或許就會恍然大悟,據減重理論測算,當每消耗1kg的脂肪時,即意味著能量消耗達到約7700kcal,假如設計的方案減重速度是一周體重下降1kg,則要求每天能量淨缺失量為1100kcal;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產能的三大營養素消耗是有先有後的,都是葡萄糖沖在最前,再以脂肪動員(分解)為主,生糖氨基酸動員為輔(肌肉分解)等一系列分解代謝過程;加上新生力量不足(攝入不夠或利用障礙),導致機體儲備的脂肪和肌肉消耗殆盡。像諸葛孔明一樣洞悉未來的醫生,他們總會捕捉一切線索(營養風險篩查),未雨綢繆,暗渡陳倉,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地全程營養管理,而不會坐等著患者發生了營養不良才去進行營養治療。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很多人說沒覺得營養有多有用,但療效這種東西,全看水準高低了。所以,在我眼中,“營養”確實很美,不PS都很好看!

注:圖片均來自搜狗搜索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30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134970 名。更多資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