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拿什麼拯救你,陷於絕望的自閉症患者丨那些被魔鬼偷了靈魂的孩子

一周前, 自閉症少年雷文峰輾轉走失, 最終離開人世的報導, 刺痛了許多人的內心。 黑幕下的惡行令人髮指。

我們在後臺也收到了不少詢問自閉症的消息。

自閉症離我們很遠嗎?“感謝老天, 我的孩子不是自閉症患者, 他挺活潑的, 那就沒我什麼事了?”

不, 即使你從沒見過自閉症患者, 你也逃不了干係。 僅僅我國, 在你目力難及的地方, 就隱蔽地存在著1000萬左右的自閉症群體。 他們, 附帶他們的家庭, 正吞下無盡的苦果, 在這個主動遺忘他們的社會裡, 不幸的掙扎著。

難道咱們, 不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嗎?在關注度又一次被點燃的今天, 小編推送一篇嚴肅的分析文章, 請大家耐心看完。 即便不能身體力行, 也請對自閉症家庭多一分理解、尊重。

01.

曾經有人問我一個問題:“假如你有個智障的親人, 父母姐妹兄弟那種, 你會怎麼辦?”

我有一次到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的經歷,

那裡的老師學生精心準備了一場文藝表演, 不管演得如何, 我們都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和誇張的手勢, 而坐在觀眾席上幾十個明顯蒼老於同齡人的父母, 則不時擦去眼角的淚。

最後致辭的是兄弟倆, 哥哥18歲左右患有自閉症, 而弟弟的學習很好, 是城區一中的學生。 他講了一段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話:“我們無法選擇親人, 也無法拋棄;我唯有盡力做好自己, 才能在將來照顧好哥哥和父母, 也請大家對他們多點耐心, 多點寬容, 多一點愛, 他們就很滿足。 ”

對比這樣既不幸又幸運的家庭, 尚有一個放心的保障能夠稍微安慰, 讓父母對哥哥未來不必過於焦慮, 然而很多的家庭, 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電影《海洋天堂》劇照

電影《海洋天堂》就是這種家庭的縮影, 47歲的王心誠帶著21歲的自閉症兒子大福相依為命。 然而看似平靜的生活卻被意外打破, 應該推遲面對的問題卻被提前了——他被診出了肝癌晚期, 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 怎樣安置好大福?

王心誠日夜焦灼, 他多次想要帶著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反正左右都是痛苦, 不如一起結束它, 徹底解脫。

當他痛得無法拿到藥品服用, 而已經成人的兒子, 卻還在執著地拍打電視的時候, 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 深深體會到自閉症兒童父母的痛苦艱辛。

02.

資料顯示, 我國當前自閉症患者發病率約為1%, 總人數達到了1000萬, 其中14歲以上人群約為800萬。 自從1983年我國診斷出的自閉症兒童, 到如今已經長成35到40歲左右的中年人。 但目前政府層面的優惠政策主要集中針對0-6歲患兒, 尚未覆蓋大齡自閉症人群, 社會支援幾乎是空白狀態。

據中殘聯統計, 截至2014年底, 我國實名制康復教育機構已達1345家, 但其中能接受大齡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的屈指可數, 能夠進行職業培訓的更少。

政策上沒能得到國家有力的支持;時間上他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矯正時期;生活上面又很難結婚找伴, 有人照顧;職業培訓少, 就業養活自己困難;能夠重度托養的正規機構寥寥無幾;在經濟上, 後面幾十年的光陰父母也很難保證持續供應。

孩子總會逐漸長大,而父母總會逐漸老去,這讓大齡自閉症患者的父母幾乎時時要面對身後的深淵:“我死了,孩子怎麼辦?”有誰能夠像自己一樣耐心照料他們,給他們一個體面有尊嚴的生活?他們很有可能在無人理睬,無法自理,流離失所,像一隻流浪動物一樣悄無聲息的死去。

這種幾乎無解的焦慮,讓個別父母做出了殺死孩子,然後自殺的慘劇。既然無法比孩子多活一天,就用這種人為的方法來走得安心些。

特別在最近的爆出的自閉症少年雷文峰之死案件中,讓這種恐慌的焦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頂點。

03.

自閉症不像其它能夠被預知的重大缺陷,就算醫學發展到現在,在孕育時也很難通過排畸來篩查,很多孩子等到被確診的時候,最早的也已經是兩三歲左右了,已經成為父母無法割捨的一部分。但它同時也把一個正常家庭的軌道,扳到了另外一條格外艱難的路。

圖片來自:中國孤獨症網

對於自閉症兒童,很多人都被一些電影作品帶入了誤區,對這一特殊群體賦予了一些美好的幻想,甚至稱呼為“孤獨的天才”“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孩子”或者“地球上的星星”。

著名的特教老師李老西在他的《自閉症特教老師手記》裡,開篇就寫道:我反對所有將自閉症兒童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為。他們不是來自外星的孩子,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人而且是弱化版的。

他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生活的重擔,很大部分的自閉症患者需要在家人和社會的説明下生活,除了持續呼籲對自閉症患者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如何幫助這些不幸的父母和孩子,輔助他們平穩過完這一生?

我們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04.

圖片來自:廣州市中大社工服務中心,上圖小女孩患有自閉症

養育正常的孩子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可想而知要承受多少痛苦和壓力,很多自閉症兒童的家庭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困難,經濟壓力,心理壓力等巨大的精神摧殘,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所以真正需要幫助的,反而是他們。

然而他們的心理問題常常被忽視,既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孩子康復。所以,對於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和進行簡單培訓孩子自理,在我看來,一樣需要被納入保障計畫之內執行。

父母特殊心理輔導,走出焦慮的泥潭,避免極端情緒

(1)放下內疚自責的心態。坦然承認事實,積極尋求幫助和措施。自閉症的產生絕大多數並不是家長的過錯,過分的自責會讓心態失衡,也會讓自己對周圍的環境過於敏感,放開一些面對問題,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機會。

(2)減少被依賴感。一般來說,嬰兒是毫無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的,失去父母的照顧就會有生命的威脅;大齡自閉症患者,因為父母長年的事無巨細照顧,會把孩子已經默認成附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認為孩子離開自己就無法生存。實際上除了特別典型的,多數自閉症患者還是可以自理的,適當的放手,相信他們能做到。

(3)設置合適的期望值。自閉症在目前是世界級的難題,強求突變的效果不切實際,只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其他的就慢慢等待孩子點滴進步。而且隨著社會、醫學的發達,希望將會越來越大。

圖片來自:株洲關愛孤獨症公益攝影展 龍建清 宋璽/攝

掌握訓練方法,收穫成果,減緩焦慮

(1)學習掌握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尋找專業的醫生和康復機構一起制定一份長期易於的執行計畫,保證對患者訓練的持續性、穩定性。

(2)對於情緒基本穩定的大齡自閉症患者,家長可以放開自己,可以多帶他出門走動,也儘量帶他們多參加一些義工或者慈善活動,在行為上給予孩子獨立的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增強社會連結。

(3)康復效果比較好的自閉症患者,因為特性反而具備了一定的工作優勢,比如會對單純反復操作的工作不會厭煩,會對工作盡忠職守,就可以從事一份簡單的工作。

基本上自閉症患者需要全程的全方位的社會支援,不論是幼齡的早期篩查診斷,搶救性干預教育,還是到後面的技能、職業、就業培訓,養老等等,只有通力的合作,才能夠使原本不幸的家庭,看到希望的光。

作者

蔡尖尖,專欄作者

孩子總會逐漸長大,而父母總會逐漸老去,這讓大齡自閉症患者的父母幾乎時時要面對身後的深淵:“我死了,孩子怎麼辦?”有誰能夠像自己一樣耐心照料他們,給他們一個體面有尊嚴的生活?他們很有可能在無人理睬,無法自理,流離失所,像一隻流浪動物一樣悄無聲息的死去。

這種幾乎無解的焦慮,讓個別父母做出了殺死孩子,然後自殺的慘劇。既然無法比孩子多活一天,就用這種人為的方法來走得安心些。

特別在最近的爆出的自閉症少年雷文峰之死案件中,讓這種恐慌的焦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頂點。

03.

自閉症不像其它能夠被預知的重大缺陷,就算醫學發展到現在,在孕育時也很難通過排畸來篩查,很多孩子等到被確診的時候,最早的也已經是兩三歲左右了,已經成為父母無法割捨的一部分。但它同時也把一個正常家庭的軌道,扳到了另外一條格外艱難的路。

圖片來自:中國孤獨症網

對於自閉症兒童,很多人都被一些電影作品帶入了誤區,對這一特殊群體賦予了一些美好的幻想,甚至稱呼為“孤獨的天才”“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孩子”或者“地球上的星星”。

著名的特教老師李老西在他的《自閉症特教老師手記》裡,開篇就寫道:我反對所有將自閉症兒童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為。他們不是來自外星的孩子,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人而且是弱化版的。

他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生活的重擔,很大部分的自閉症患者需要在家人和社會的説明下生活,除了持續呼籲對自閉症患者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如何幫助這些不幸的父母和孩子,輔助他們平穩過完這一生?

我們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04.

圖片來自:廣州市中大社工服務中心,上圖小女孩患有自閉症

養育正常的孩子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可想而知要承受多少痛苦和壓力,很多自閉症兒童的家庭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困難,經濟壓力,心理壓力等巨大的精神摧殘,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所以真正需要幫助的,反而是他們。

然而他們的心理問題常常被忽視,既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孩子康復。所以,對於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和進行簡單培訓孩子自理,在我看來,一樣需要被納入保障計畫之內執行。

父母特殊心理輔導,走出焦慮的泥潭,避免極端情緒

(1)放下內疚自責的心態。坦然承認事實,積極尋求幫助和措施。自閉症的產生絕大多數並不是家長的過錯,過分的自責會讓心態失衡,也會讓自己對周圍的環境過於敏感,放開一些面對問題,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機會。

(2)減少被依賴感。一般來說,嬰兒是毫無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的,失去父母的照顧就會有生命的威脅;大齡自閉症患者,因為父母長年的事無巨細照顧,會把孩子已經默認成附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認為孩子離開自己就無法生存。實際上除了特別典型的,多數自閉症患者還是可以自理的,適當的放手,相信他們能做到。

(3)設置合適的期望值。自閉症在目前是世界級的難題,強求突變的效果不切實際,只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其他的就慢慢等待孩子點滴進步。而且隨著社會、醫學的發達,希望將會越來越大。

圖片來自:株洲關愛孤獨症公益攝影展 龍建清 宋璽/攝

掌握訓練方法,收穫成果,減緩焦慮

(1)學習掌握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尋找專業的醫生和康復機構一起制定一份長期易於的執行計畫,保證對患者訓練的持續性、穩定性。

(2)對於情緒基本穩定的大齡自閉症患者,家長可以放開自己,可以多帶他出門走動,也儘量帶他們多參加一些義工或者慈善活動,在行為上給予孩子獨立的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增強社會連結。

(3)康復效果比較好的自閉症患者,因為特性反而具備了一定的工作優勢,比如會對單純反復操作的工作不會厭煩,會對工作盡忠職守,就可以從事一份簡單的工作。

基本上自閉症患者需要全程的全方位的社會支援,不論是幼齡的早期篩查診斷,搶救性干預教育,還是到後面的技能、職業、就業培訓,養老等等,只有通力的合作,才能夠使原本不幸的家庭,看到希望的光。

作者

蔡尖尖,專欄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