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登山看風景,多麼賞心悅目的樂事

我喜愛登山, 從不放棄任何一次登山看風景的機會。 勞累我願意, 汗流浹背也心甘情願。 只要站在山的高處, 眼光就能看出很遠很遠,

心情就變得輕鬆、舒坦、開朗。

銀皮樹崗是我兒時心目中的高山。 早晨, 太陽從地平線冉冉升起;黃昏, 太陽下山就落到銀皮樹崗後面去了。 西北高, 東南低, 大地在此緩緩而降, 河水在此蜿蜒而流。 從古至今, 這裡都是一片宜居之地。 但真正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美麗,

是我24歲那年。 清明時節, 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 父親帶著我們上山做清明, 因為我女友隨我同去, 所以做過清明後就在楊家沖親戚家吃了午飯。 那真是一個一切都很美好的日子。 午後時光, 我和女友單獨行動。 手牽手走在若有若無的山間小路上, 穿過草叢, 穿過灌木叢, 穿過高高低低的松林, 直奔銀皮樹崗崗頂。 春風和煦, 陣陣松濤之聲也很溫柔。 藍天白雲, 高山大地, 仿佛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但我們全然沒有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我們被眼前千里沃野的美景吸引了、震撼了。 一馬平川, 目力所及之處, 全是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 仿佛整個大地, 都閃耀著油菜花的光芒。 似乎不見道路, 不見池塘, 連村莊也變得稀稀落落,
漸漸模糊。 我驚呆了, 原來大地可以如此曠遠遼闊, 原來油菜花可以如此金碧輝煌。 那時, 我還沒有遇見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詩句。 但後來, 每一次讀到這句詩, 我都會在心裡勾畫起我親眼所見的這幅美麗畫卷。 不登高崗, 我是享受不到這樣的美景的。

黃山、九華山、天柱山, 都是家鄉的名山, 都曾登臨。 特別是九華山, 四次前往。 難忘第一次登山, 那是1985年。 我在池州師範讀書。 秋季開學前, 學校組織各班班幹上九華。 趕早出發, 車停九華街, 我們就興沖沖一路小跑上去, 一路小跑回來。 人特別興奮, 百歲宮、迎客松、天臺正頂……一切都顯得新鮮神奇。 一天下來, 似乎不曉得什麼是累。 只是回校後, 第二天早晨從床上下來, 小腿肚出現從未有過的劇痛, 人一時無法站立。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遊歷名山。 時至今日, 腦海裡仍時常浮現出一幅美景——九華街白牆黃瓦, 在綠樹掩映中, 依山而臥, 靜穆莊嚴, 令人肅然起敬。

天柱山兩次登臨。 第一次是九十年代初, 單位組織旅遊。 早上3點出發, 一天來回。 那時沒有索道。 我們從換乘中心出發, 結伴而行。 上振衣崗, 爬神秘穀, 登天池峰, 一氣呵成。 時值春末夏初, 高山上的天氣說變就變。 天柱峰壁立千仞, 分明就在對面, 忽然, 團團霧氣從穀底湧起, 眼前茫茫一片, 什麼都看不見。 隨後, 天柱峰又如輕紗纏裹中的少女, 若隱若現,難睹真容。見此變幻莫測的美景,大家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歡呼雀躍。去年深秋,再次站上天池峰,情形就絕不相同了。萬里無雲,天空呈現出一片純粹的蔚藍色。對面天柱峰上的摩崖石刻“中天一柱”依稀可見。看山南,皖河遠逝,炊煙人家;看山北,峰巒連綿,縱橫捭闔。環顧四野,流連忘返。仿佛君臨天下,一切盡收眼底。

游黃山是2002年初夏。我們一家三口隨團而行。兩天時間,在黃山腳下住了一夜。孩子才十一二歲,隨我們一道爬上蓮花峰,登上光明頂,真不容易。那時天都峰封山養護,只能遠眺,無法攀登,至今遺憾。黃山真是太美了,美得無法形容,無法感受。終於對“大開眼界”、“移步換景”這兩個詞有了切身體會。我們舒坦極了、開心極了!無限美景,有人沉醉玩味,有人瘋狂拍照,大家似乎都盼時光永駐。始信“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游山歸來,餘興不減,鼓勵兒子乘熱打鐵,寫“游黃山記”——現在想想,也是望子成龍,用心良苦!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登山,或許正暗合了人追求高遠的本性。高處自有高處的風景。平常人生,日常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是談不上特別有高度的。所以,工作之餘,許多人總是尋找機會,登山看風景。這是對生活的昇華。山高人為峰。不同的山頂,有不同的風景。同一座山峰,不同的人,也會看出不同的風景。就是相同的山峰,同一個人,不同時段,不同心態,又會看出不一樣的風景。登山看風景,是多麼賞心悅目的樂事啊!

若隱若現,難睹真容。見此變幻莫測的美景,大家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歡呼雀躍。去年深秋,再次站上天池峰,情形就絕不相同了。萬里無雲,天空呈現出一片純粹的蔚藍色。對面天柱峰上的摩崖石刻“中天一柱”依稀可見。看山南,皖河遠逝,炊煙人家;看山北,峰巒連綿,縱橫捭闔。環顧四野,流連忘返。仿佛君臨天下,一切盡收眼底。

游黃山是2002年初夏。我們一家三口隨團而行。兩天時間,在黃山腳下住了一夜。孩子才十一二歲,隨我們一道爬上蓮花峰,登上光明頂,真不容易。那時天都峰封山養護,只能遠眺,無法攀登,至今遺憾。黃山真是太美了,美得無法形容,無法感受。終於對“大開眼界”、“移步換景”這兩個詞有了切身體會。我們舒坦極了、開心極了!無限美景,有人沉醉玩味,有人瘋狂拍照,大家似乎都盼時光永駐。始信“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游山歸來,餘興不減,鼓勵兒子乘熱打鐵,寫“游黃山記”——現在想想,也是望子成龍,用心良苦!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登山,或許正暗合了人追求高遠的本性。高處自有高處的風景。平常人生,日常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是談不上特別有高度的。所以,工作之餘,許多人總是尋找機會,登山看風景。這是對生活的昇華。山高人為峰。不同的山頂,有不同的風景。同一座山峰,不同的人,也會看出不同的風景。就是相同的山峰,同一個人,不同時段,不同心態,又會看出不一樣的風景。登山看風景,是多麼賞心悅目的樂事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