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衢時代」以此獻給早年從江山沿江來到龍游的商幫後人

《絲路鳳凰 平安吉祥》, 是江山市鳳林鎮鳳祥村村歌, 歌曲由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專案科教、文化與傳播委員會副主席何蔚萍作詞, 江山本土著名作曲家孫建平作曲, 四川傳媒學院音樂舞蹈系青年教師丁豔演唱。

一個故事

一段鄉愁

一份情

一首歌

據說當年有許多鳳祥村人, 因為絲路的原因, 沿著江山江到了龍遊定居。

而其實當年龍遊, 也有許多人, 沿著古道跋涉, 通過江山、通過廿八都, 走的很遠、很遠。

龍遊, 本就是一座海納百川的包容小城。

這是否也印證著, 當年的“龍游商幫”, 是一群以龍游商人為代表的, 包括江山、柯城等在內的浙西地區的商人團體。

商人有疆、文化無界。

“天下洞庭徽、遍地龍游商”, 先輩走過的那段山水, 就是今天被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它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銜接, 今天所有的繁華與文化, 都與之生生相息。

重新梳理、認識這段歷史,

對今天開創“衢時代”, 有著深遠意義。

我們借此, 願所有的遊子能夠尋找到鄉愁, 拾起美好記憶。

《絲路鳳凰 平安吉祥》

作詞:何蔚萍

作曲:孫建平

演唱:丁豔

一江清水

繞過鳳林塔流淌,

依稀聽見

挑夫腳步的聲響,

青春號子

裏挾糖坊的芳香,

飄過

百歲太婆巍峨的牌坊。

一頭連著仙霞古道的繁華,

一邊串聯起新絲路的方向,

從四面八方彙聚到這裡,

我們共有一個名字叫鳳祥。

光穀閃閃

點亮明天的希望,

“中國夢”

書寫在田野中央,

沿著今天新的絲綢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鳳棲梧桐,平安吉祥,

我們共有一個名字叫鳳祥;

鳳凰起舞,平安吉祥,

建設我家鄉,美麗的地方。

鳳凰展翅,志在遠方,

我們再出發,

重現新輝煌;

絲路鳳凰,平安吉祥,

絲路鳳凰,平安吉祥,

絲路鳳凰,平安吉祥。

人物介紹

何蔚萍:現任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項目科教、文化與傳播委員會副主席,曾任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省文化廳文化科技產業處處長。創作的《媽媽那碗大陳面》、《千年清漾》、《謎一樣的廿八都》等作品成為江山市家喻戶曉的村歌代表作。

孫建平:現任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理事、世界華人音樂家協會澳門分會常務理事,曾任西北工業大學文工團副團長兼管弦樂隊指揮、昌河飛機製造廠海翼文工團樂隊指揮等。創作的《滿山桃花滿山歌》獲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中國夢,廬山情”金獎;《夢與海的交響》獲廣東省文聯“一帶一路海洋歌曲”全國征歌優勝獎。

丁 豔:四川傳媒學院音樂舞蹈系青年教師,中國聲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音樂學院聲樂表演藝術碩士畢業;曾獲中國大眾音樂家協會第二屆《唱響中國》金牌歌手稱號。

小貼士

鳳祥村概況

鳳祥村屬鳳林鎮集鎮區範圍,由原鳳一村、鳳四村合併而成,下轄黃泥壟、前山豐、東山底等9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9個村民小組,常住戶816戶,常住人口2973人。村域面積約2.8平方公里,鳳林溪、新205國道線從南至北穿村而過,村內溝渠環繞,清水長流。

村莊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村內保存有聽水庵、雲津橋、百歲壽母之門、柴氏百歲坊、周樹柏墓、下宅廳祠堂、百歲坊水井等建於清代的文物古建。

飄過

百歲太婆巍峨的牌坊。

一頭連著仙霞古道的繁華,

一邊串聯起新絲路的方向,

從四面八方彙聚到這裡,

我們共有一個名字叫鳳祥。

光穀閃閃

點亮明天的希望,

“中國夢”

書寫在田野中央,

沿著今天新的絲綢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鳳棲梧桐,平安吉祥,

我們共有一個名字叫鳳祥;

鳳凰起舞,平安吉祥,

建設我家鄉,美麗的地方。

鳳凰展翅,志在遠方,

我們再出發,

重現新輝煌;

絲路鳳凰,平安吉祥,

絲路鳳凰,平安吉祥,

絲路鳳凰,平安吉祥。

人物介紹

何蔚萍:現任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項目科教、文化與傳播委員會副主席,曾任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省文化廳文化科技產業處處長。創作的《媽媽那碗大陳面》、《千年清漾》、《謎一樣的廿八都》等作品成為江山市家喻戶曉的村歌代表作。

孫建平:現任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理事、世界華人音樂家協會澳門分會常務理事,曾任西北工業大學文工團副團長兼管弦樂隊指揮、昌河飛機製造廠海翼文工團樂隊指揮等。創作的《滿山桃花滿山歌》獲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中國夢,廬山情”金獎;《夢與海的交響》獲廣東省文聯“一帶一路海洋歌曲”全國征歌優勝獎。

丁 豔:四川傳媒學院音樂舞蹈系青年教師,中國聲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音樂學院聲樂表演藝術碩士畢業;曾獲中國大眾音樂家協會第二屆《唱響中國》金牌歌手稱號。

小貼士

鳳祥村概況

鳳祥村屬鳳林鎮集鎮區範圍,由原鳳一村、鳳四村合併而成,下轄黃泥壟、前山豐、東山底等9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9個村民小組,常住戶816戶,常住人口2973人。村域面積約2.8平方公里,鳳林溪、新205國道線從南至北穿村而過,村內溝渠環繞,清水長流。

村莊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村內保存有聽水庵、雲津橋、百歲壽母之門、柴氏百歲坊、周樹柏墓、下宅廳祠堂、百歲坊水井等建於清代的文物古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