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敢叫日月換新天

涪城區公安分局壓案提質減負助推社會平安建設發展紀實

9月15日, 一場秋雨洗面綿陽。

19時許,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在涪城大街小巷,

雨後的花朵靜悄悄地張開笑臉, 繁華的商業鬧市區平靜如水, 美麗的三江清風栩栩平安祥和……這是如今綿陽涪城區和諧平安幸福美景的真實寫照。

然而, 在這幅平安圖的背後, 凝聚了涪城區公安分局全體同志辛勤勞動和汗水的結晶。

翻開那張“病歷”:涪城區侵財案件發案率居高不下;警力不足任務繁重壓力過大民警自殘、離婚讓人矚目揪心;全省公安工作綜合評價考核, 涪城區公安分局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墊底跌入歷史最低點。 這深深刺痛了涪城公安人的心。

為了徹底扭轉這一局面, 剛剛上任的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劉世成在第一次黨委會上就敢於板打自己說:“組織上安排我到涪城任職, 我就必須守土盡責,

保一方平安。 黨委一班人要敢於正視問題, 決不能麻木不仁, 只有直面困難迎難而上, 才會迎來涪城公安工作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

說打就打, 說幹就幹。

但怎麼打怎麼幹?路又在何方?

2016年年末, 劉世成和黨委班子成員分頭沉到基層派出所、社區移動警務室實地調研工作, 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一過月的功夫摸實、摸透、摸准了公安工作的脈搏和發力點, 並在涪城區公安分局黨委擴大會上提出:壓案提質減負增效, 向改革要戰鬥力的號令。

隨後, 涪城公安分局面對新形勢、新挑戰, 針對地區實際站在時代的波峰浪尖審視公安工作, 大膽改革創新公安工作新方法, “四步妙棋”啟動公安工作一池春水, 有效地遏制和降低了案件高發率,

民警工作壓力和思想包袱徹底得到減負, 公安主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縱觀2017年1至8月, 全區刑事案件發案總量同比去年下降31.5%, 多發性侵財犯罪案件同比下降超過40%, 在全省公安工作綜合評價考評中, 社區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3.5%, 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其壓案提質減負增效工作經驗得到上級公安機關主要領導肯定表揚。

構築公調對接機制 全面提升派出所戰鬥力

去年涪城區八個城區派出所處理了3000餘件民事糾紛, 有時僅協調一件糾紛就需要耗時3-5天, 基層民警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公安主業中去。

針對城區派出所矛盾糾紛警情總量大、占比高, 擠佔耗費精力多, 民警“怕值班、怕備勤、更怕調處糾紛”的實際,

為切實減輕基層派出所民警工作負擔, 釋放警力回歸公安主業, 聚力“壓案提質”工作。

涪城公安分局黨委在學習借鑒先進典型基礎上, 不斷整合調解資源, 創新機制體系建設, 通過調研論證、先行先試、全面推開“三個步驟”, 結合公安工作實際, 在城區派出所建立了調解室, 招錄了24名社會閱歷豐富、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相關資質的人民調解員。

從2017年1月1日起, 在城區8個派出所全面實行“搭建一個公調對接平臺”+“24小時駐所跟班調解員為主體、接處警民警參與、專業人士適時介入”的“1+3”公調對接機制模式, 對非警務類民事糾紛進行分流處理, 著力提升接處警源頭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針對性和工作效能。 有效減輕了派出所民警工作強度,

使警力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打防管控”主業之中。

“1+3”公調對接機制的建立, 其策應和助推公安主業的作用很快就凸顯出來。 依託駐所調解員與民警的聯動融合, 說理執法, 最大限度實現了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1至8月, 城區8個派出所共調處糾紛1975件, 調解成功率達97.8%, 未出現一例民轉刑案件, 未發生因調處不當導致矛盾升級或引發不穩定事端的情況。

通過點招駐所調解員, 與派出所值班組24小時同步運行, 無縫銜接, 民警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得到了舒緩, 民警不再為值班備勤期間被非警務類糾紛纏繞感到苦惱和焦慮。 據統計, 1至8月, 在城區各所受理的1975件糾紛中, 民警直接參與調解494件, 占比僅為25%, 工作強度減少了3/4,未出現一起因調處不當引發當事人有效投訴的信訪件。

“公調對接”機制從根本上減輕和緩解了基層民警的工作壓力,讓民警騰出了精力,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公安主業中。1至8月,全區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3.7%,其中,入室盜竊、扒竊、盜竊電瓶車三類侵財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0.4%,44.8%和9.5%。刑事案件破案、打處同比上升31.4%、19.2%,其中侵財案件破案、打處同比上升49.4%、58.9%。

通過公調對接及時跟進,矛盾糾紛調解率、協議履行率分別達99%和95%,改變了過去“贏了官司輸了錢”“調解協議執行難”的局面,回訪滿意率達99.5%,在全省公安工作綜合評價季度考評中,社區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3.5%,執法公信力滿意指數達到92.74%,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好馬更要配好鞍。沒有健全完善的長效機制作為保障,“公調對接”運行模式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分局黨委審時度勢,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公調對接“諸葛亮”挑刺會,為公調對接實施找到了“三大機制”作堅強的保障,很快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建立“權責明晰”的調處工作機制。制定了《涪城分局公調對接工作實施意見》,不斷健全完善糾紛受理登記、移送調處、回饋回訪等環節工作流程,做到“接警環節適時分流、證據收集環節首接負責、移交環節嚴密手續”,有效減少工作中的推諉、扯皮和延誤現象。

建立“勝任崗位”的職業保障機制。實行調解員“持證上崗”制,應聘人員須經司法局及分局審核、考試合格後方可聘用,具體由公安機關管理、考核、使用。推行調解員“等級評定”,舉辦“金牌調解員”大比武活動,不斷激發人民調解隊伍活力。建立調解員長效培訓機制,採取以會代訓、經驗交流、案卷品質評比、案例分析研討等方法,不斷提升調解水準和能力。

建立“以獎代補”的考核獎懲機制。明確駐所調解員薪酬由基本工資+績效構成,基本工資部分由分局統一核定為1500元,績效部分由派出所根據計件數、成功率獎勵以及違反管理規定、工作紀律扣減,量化考核,兌現獎懲,切實提高調解人員責任感、激發事業心。

人民調解員張玉清滿懷深情地說:“有了堅強的保障機制,為我們盡職盡責工作掃清障礙。我當人民調解員1年多,簡單民事糾紛成功調解了100多起,疑難問題調解處理了8個,最長調解時間花費了2個月。”

“1+3”公調對接機制的成功實踐運用,得到上級公安機關的高度肯定,已有30多家市內外兄弟單位前來參觀學習取經。

建立群聯群防隊伍 高科技為反扒插上翅膀

“小偷很多,生意做得提心吊膽的。”在大觀園裡做服裝生意多年的李先生說,當初將服裝店選在這裡,就是看中了這裡人流量大的優勢。

李先生說,生意做得雖然不錯,但鬧心的事也不少,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店裡時常有小偷光顧,顧客掉了東西後,幾乎都要來找他質問。“甚至有時一天店裡的三位顧客的東西被偷了,員警過來了兩次,根本沒辦法做生意。”

一個人的眼睛有多大,視野有多寬?就連再先進的“千里眼”——雷達也有盲區,並且還沒有穿牆透壁的“神來”之功。

城區千街萬巷,就靠社區民警和輔警的單打格鬥,也無法降魔眾多的扒手“小偷”。

“去年上半年,北街社區扒竊案件發案數為1600餘件,占城廂派出所接警數的85%,平均每天發案4件。”涪城區城廂派出所北街社區民警秦大才告訴記者,提起大觀園、北街和翠花街,市民都知道那裡的小偷多,經常掉手機、丟錢夾。北街社區的治安問題,一直是城廂派出所工作的重點。

為解決這一突出治安問題,涪城公安分局在城廂派出所成立了北街專職社區警務室,組建了專門負責北街片區的社區警力,從建立聯防隊伍到協同商家參與治安管理,再到利用高科技震懾不法分子,讓北街改變了以往小偷遍地、治安環境差的現象。

專職民警首先到幾個人流量大的店面和單位,教會員工們識別小偷的辦法,讓他們提高防範意識。同時,動員商家安裝紅外線報警器和高清探頭等設備,對治安較差、人流量大的店鋪,落實了義務反扒隊員,並且在店內醒目的位置,懸掛了防盜提示。並把各店鋪將門前的非機動車被盜和盜竊機動車內物品的案件,納入到店鋪保安的日常工作管理中。

此外,社區民警對前期在公安機關登記在冊的,對經常扒竊作案的135名前科人員進行了約談,嚴禁他們再次進入轄區踩點作案。同時,民警還針對扒竊高發區域制定了“紅線圖”,並在各街口進行張貼,提醒廣大市民。

在社區民警的手機上,都有一個轄區商鋪負責人的微信群,大家對正在進行作案或踩點的小偷進行拍照,傳至微信群,不但可以提醒其他商家防範,對民警的取證工作也起到了極大幫助。

2016年11月12日晚上,華燈初上、寒氣逼人。涪城區馬家巷裡,人頭攢動,小商小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北街社區反扒志願者王某和彭某,將一名女扒竊人員從北街轄區跟蹤達兩小時後,在綿州大劇院背後,女扒竊人員巧妙地從一名女學生模樣的姑娘的衣篼內掏出一部手機,快速地離開了現場。這一舉動被隱蔽跟蹤的志願者反扒隊員手機拍攝記錄下來,迅速傳到社區警務室引起民警的高度重視。在距現場200多米的位置,小偷被兩名志願者擋獲並報警。看到自己偷盜行為的全過程錄影,犯罪嫌疑人當場就焉了,對自己扒竊事實供認不諱。

群聯群防也收到明顯的效果,反扒志願者非常活躍,長期參與反扒志願行動,僅今年就抓到了60餘名嫌疑人,其中20多名受到了刑事處罰。

為快速發現、取證、抓住犯罪嫌疑人,涪城公安分局採取高科技助力反扒實戰。在每個警務室外側四面八方都安裝了高清攝像頭,警務室裡面也安裝了一套全新的人像識別系統,納入所有綿陽公安登記在案的逃犯和有違法犯罪記錄人員的圖像資訊。

“一旦嫌疑人進入視頻監控畫面,系統就會自動識別然後報警。”目前,涪城區重要路口均安裝了人像識別監控探頭,民警將扒竊、網上逃犯等人員人像輸入系統。對每一名進入管轄區的人進行系統比對,一但發現有犯罪前科或網上逃犯就會立即進行預警,值班民警就會調取監控,對嫌疑人的行為和軌跡進行監視。

利用高科技安防系統,在進出各街道的主要路口設置了聯動卡點,整合視頻監控資源,在社區內重點單位安裝“紅黃綠”一鍵報警互聯系統,將社區內的重點單位、商鋪門面監控統一接入警務室。建立起社會資源監控、人像自動識別、違法人員步態辨認、紅黃綠報警四大監控系統,真正讓小偷插翅難逃。

據瞭解,從今年1至8月,僅北街社區扒竊案件發案數由去年同期的793件,下降至現在的44件,降幅達94.5%,中心城區商業中心的治安秩序也明顯好轉。

推行專職巡邏守護 全面破解街面巡防難題

常言說得好:誰當官誰把關,誰負責誰擔責。

涪城區公安分局在社會治安管理中叫響“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使命口號,把“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公安工作優劣的最高標準抓實抓好。

口號好喊,事難做。

涪城區有60萬常住人口以及30多萬的流動人口,但涪城區警力只有400多人,平均每一萬人只有4名員警,遠低於全省每萬人6名員警的平均水準。

而作為綿陽市主城區的涪城區,案件數約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出動警力承擔的安保等工作,約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少任務多的矛盾特別突出。

有人坦言,這裡的治安管理就是搬來“天兵天將”也無可奈何。但涪城公安分局新一屆黨委班子就不信這個邪。

要治病先得把病根找到,才能對症下藥。公安分局領導靜靜地坐下來,反照鏡子查擺問題,把上級領導、院校專家、基層所隊領導、社區民警、優秀退休民警和當地人大、政協、群眾代表請到公安局,為安全管理工作會診把脈解“麻雀”。

在問題的癥結找到後,黨委研究決定:從解決警力不足的根上下功夫,在補齊短板破解街面巡防機制改革上做文章。建立實行社區治安管理責任承包制,推行防控專職巡邏,加強大街小巷、社區院落和易發案部位巡邏防護。

功夫不負苦心人。分局領導四處奔波,主動出擊匯報警力不足情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多次與區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溝通協調,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為分局新增輔警212人,率先在全省公安系統實現了1:1員額配備標準;保障標準由原來的人均不足每年2萬元統一提高至人均每年4.3萬元,激發了警輔隊伍工作積極性,在巡邏防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底,涪城區公安分局成立了全市首支輔警巡邏隊,144人分派到8個城區派出所,在社區民警的帶領下,加強大街小巷、社區院落和易發案部位巡邏守護,適時開展便衣反扒,與網格內巡特警進行巡防互補,形成閉合式“防控網”。

因為每個派出所轄區情況各不相同,涪城區公安分局只提了一個“硬性”要求:劃定必須巡邏時段和路段,其他巡邏任務由各派出所自行設計。其中,必須巡邏時段指的是學校上學放學時間、22點到淩晨1點等,必須巡邏路段則包括學校、醫院等人流較大區域。

為此,涪城區為輔警統一配備了反光背心和肩扣式警燈。“白天見警車,晚上見警燈,震懾違法人員,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犯罪行為。”

一次花園派出所輔警毛向東在夜間巡邏時,發現一名可疑的男子盯上了一名下晚自習回家的女生。當女同學走得快時,可疑男子腳步也跟著快。女同學放慢腳步,可疑男子也放慢腳步。女同學走進路邊公共廁所,可疑男子也進了公共男廁所。經過500米的觀察,小毛感到毛骨悚然,判斷有情況即將發生。他立即用對講機,呼叫靠近他的另兩名輔警隊員,從東西兩側向他靠近。

果然不出所料,當這位女同學正準備穿過一片小樹林地段時間,可疑男子迅速穿進樹林,像餓狼撲食將小女生撲倒在地。正準備實施強姦時,毛向東以100米衝刺的速度沖向樹林大聲喊道:住手,不許傷害女同學。

“滾,不關你的事,今天要是破壞我的好事,你會沒有好果子吃。”犯罪嫌疑人說。

聽見女同學傷心的哭喊聲:救救我。

說時遲那時快,毛向東一個騰空飛腿將犯罪嫌疑人踹倒在地“四腳朝天”。

氣急敗壞的犯罪嫌疑人,快速從褲包裡掏出一把雪亮的匕首,翻身起地朝毛向東刺來。毛向東眼疾手快一個躲閃,匕首刺到樹上。這時毛向東借機發力,一個橫勾拳重擊犯罪嫌疑人頭部,將其擊倒在地。

其他兩名巡邏隊員趕到後,一起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控制,女同學也安全得救。

一位環衛工人感慨地說:“現在有了24小時專職巡邏隊,城區安全多了,偷搶的事很少見到。”

涪城區公安分局副局長王曉勇說。在得到24名“生力軍”補充後,花園派出所的治安情況得到大幅改善,2017年上半年,轄區扒竊發案率僅為過去的三分之一,輔警專職巡邏隊制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96起。

五指攥緊形成鐵拳 警種聯動合成戰顯神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違法犯罪分子反偵查能力的不斷增強,而今大資料背景條件下的單打獨鬥,難以適應資訊化條件下合成作戰警務實戰需要。

涪城區公安分局與時俱進,不斷轉變觀念換腦筋。從城區派出所原天網監控人員中優選了8名人員進駐合成作戰中心,專門負責視頻偵查工作,突出抓好“每案過濾、軌跡伴隨、擴線串並、警種聯動”四項核心工作,逐步變過去各自為戰的“單元作業”為“團隊作戰”,不斷探索以圖偵為牽引的破案打擊“一盤棋”的合成作戰新格局。

針對各類大案、要案,合成作戰中心要求各視偵專職人員每日對全區前一天重大警情進行重點篩查,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第一時間將有關線索提供給相關參戰單位。

2016年11月9日6時許,犯罪嫌疑人何某、唐某在涪城區桃園街“匯源賓館”採用持刀威脅方式,強迫受害人劉某某通過手機支付寶轉款,將其銀行卡上5300元轉到自己帳戶,之後二人又將其錢包裡的1900元現金及一部VIVO牌X7手機搶走。經查,嫌疑人開房時所用身份證系他人證件,視頻偵查人員通過對嫌疑人視頻接力篩查,發現嫌疑人隨後逃離至某賓館拿取行李。通過到該賓館瞭解情況得知兩個可疑身份資訊,隨後對可疑身份資訊進行布控,最終將再次使用假身份證登記入住的兩名嫌疑人抓獲。

情報作戰專職隊伍堅持對案件視頻、圖片資料進行分類保存,將有串並可能的案件與原案件的基本資訊,以及人、車、物資訊進行迴圈比對,為串併案提供多維度的分析研判支撐,提升了視頻研判的廣度和深度,先後破獲城區系列電動車被盜、車內物品被盜、高攀入室盜竊案。

2017年7月26日,涪城區“韓式公寓”酒店發生一起殺人案件。案發後,涪城立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利用“綿州利劍”系統,迅速查清受害人與一名叫吳凡的男子共同入住酒店,並通過“4G分光、時空甲板”系統確認吳凡有重大作案嫌疑。為儘快抓獲嫌疑人,專案民警在堅持傳統偵查手段同時充分利用“天幕工程”3+N現代化科技手段,在綿陽市局刑偵、技偵支隊和分局情報、網安大隊及花園派出所的配合下,綜合運用視頻追蹤、人像比對、網路布控等技術偵查手段,轉戰四川成都、樂山,重慶,廣東廣州、惠州,廣西北海等地,行動萬餘公里,對嫌疑人進行全方位跟蹤抓捕。8月18日晚,專案組民警通過協力廠商網路支付平臺監控,在廣西北海市公安局刑偵、情報支隊協助下,在北海市將犯罪嫌疑人吳凡抓獲歸案。

通過“天幕工程”成功偵破跨省系列盜竊案。2017年5月15日、16日,刑偵大隊連續接到受害人陳某報案稱,其位於涪城區躍進路“1958社區”20幢2單元3205號的家中被盜,家中手機、現金及一把“傳奇”轎車的鑰匙等財物被盜。嫌疑人在盜竊汽車鑰匙後,又盜竊了其停放在車場轎車內的1萬余元現金及手機一部。接報後,刑偵大隊高度重視,跨區域系列侵財專案組隨即開展偵查工作。通過現場現場勘驗和監控視頻“人像比對”,專案組明確了犯罪嫌疑人身份資訊及活動軌跡,於7月15日在綿陽市涪城區1958社區外將犯罪嫌疑人李洪平成功抓獲。

截至目前,通過專職化隊伍發揮作用,協同偵查部門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6件,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35人,打掉團夥2個,串並破案23件,完成視頻應用戰果39個,合偵快破了一批有影響的系列入室盜竊、丟包詐騙和盜竊車內物品案件。

四川省公安廳宣傳處 陳依文

“公調對接”機制從根本上減輕和緩解了基層民警的工作壓力,讓民警騰出了精力,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公安主業中。1至8月,全區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3.7%,其中,入室盜竊、扒竊、盜竊電瓶車三類侵財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0.4%,44.8%和9.5%。刑事案件破案、打處同比上升31.4%、19.2%,其中侵財案件破案、打處同比上升49.4%、58.9%。

通過公調對接及時跟進,矛盾糾紛調解率、協議履行率分別達99%和95%,改變了過去“贏了官司輸了錢”“調解協議執行難”的局面,回訪滿意率達99.5%,在全省公安工作綜合評價季度考評中,社區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3.5%,執法公信力滿意指數達到92.74%,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好馬更要配好鞍。沒有健全完善的長效機制作為保障,“公調對接”運行模式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分局黨委審時度勢,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公調對接“諸葛亮”挑刺會,為公調對接實施找到了“三大機制”作堅強的保障,很快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建立“權責明晰”的調處工作機制。制定了《涪城分局公調對接工作實施意見》,不斷健全完善糾紛受理登記、移送調處、回饋回訪等環節工作流程,做到“接警環節適時分流、證據收集環節首接負責、移交環節嚴密手續”,有效減少工作中的推諉、扯皮和延誤現象。

建立“勝任崗位”的職業保障機制。實行調解員“持證上崗”制,應聘人員須經司法局及分局審核、考試合格後方可聘用,具體由公安機關管理、考核、使用。推行調解員“等級評定”,舉辦“金牌調解員”大比武活動,不斷激發人民調解隊伍活力。建立調解員長效培訓機制,採取以會代訓、經驗交流、案卷品質評比、案例分析研討等方法,不斷提升調解水準和能力。

建立“以獎代補”的考核獎懲機制。明確駐所調解員薪酬由基本工資+績效構成,基本工資部分由分局統一核定為1500元,績效部分由派出所根據計件數、成功率獎勵以及違反管理規定、工作紀律扣減,量化考核,兌現獎懲,切實提高調解人員責任感、激發事業心。

人民調解員張玉清滿懷深情地說:“有了堅強的保障機制,為我們盡職盡責工作掃清障礙。我當人民調解員1年多,簡單民事糾紛成功調解了100多起,疑難問題調解處理了8個,最長調解時間花費了2個月。”

“1+3”公調對接機制的成功實踐運用,得到上級公安機關的高度肯定,已有30多家市內外兄弟單位前來參觀學習取經。

建立群聯群防隊伍 高科技為反扒插上翅膀

“小偷很多,生意做得提心吊膽的。”在大觀園裡做服裝生意多年的李先生說,當初將服裝店選在這裡,就是看中了這裡人流量大的優勢。

李先生說,生意做得雖然不錯,但鬧心的事也不少,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店裡時常有小偷光顧,顧客掉了東西後,幾乎都要來找他質問。“甚至有時一天店裡的三位顧客的東西被偷了,員警過來了兩次,根本沒辦法做生意。”

一個人的眼睛有多大,視野有多寬?就連再先進的“千里眼”——雷達也有盲區,並且還沒有穿牆透壁的“神來”之功。

城區千街萬巷,就靠社區民警和輔警的單打格鬥,也無法降魔眾多的扒手“小偷”。

“去年上半年,北街社區扒竊案件發案數為1600餘件,占城廂派出所接警數的85%,平均每天發案4件。”涪城區城廂派出所北街社區民警秦大才告訴記者,提起大觀園、北街和翠花街,市民都知道那裡的小偷多,經常掉手機、丟錢夾。北街社區的治安問題,一直是城廂派出所工作的重點。

為解決這一突出治安問題,涪城公安分局在城廂派出所成立了北街專職社區警務室,組建了專門負責北街片區的社區警力,從建立聯防隊伍到協同商家參與治安管理,再到利用高科技震懾不法分子,讓北街改變了以往小偷遍地、治安環境差的現象。

專職民警首先到幾個人流量大的店面和單位,教會員工們識別小偷的辦法,讓他們提高防範意識。同時,動員商家安裝紅外線報警器和高清探頭等設備,對治安較差、人流量大的店鋪,落實了義務反扒隊員,並且在店內醒目的位置,懸掛了防盜提示。並把各店鋪將門前的非機動車被盜和盜竊機動車內物品的案件,納入到店鋪保安的日常工作管理中。

此外,社區民警對前期在公安機關登記在冊的,對經常扒竊作案的135名前科人員進行了約談,嚴禁他們再次進入轄區踩點作案。同時,民警還針對扒竊高發區域制定了“紅線圖”,並在各街口進行張貼,提醒廣大市民。

在社區民警的手機上,都有一個轄區商鋪負責人的微信群,大家對正在進行作案或踩點的小偷進行拍照,傳至微信群,不但可以提醒其他商家防範,對民警的取證工作也起到了極大幫助。

2016年11月12日晚上,華燈初上、寒氣逼人。涪城區馬家巷裡,人頭攢動,小商小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北街社區反扒志願者王某和彭某,將一名女扒竊人員從北街轄區跟蹤達兩小時後,在綿州大劇院背後,女扒竊人員巧妙地從一名女學生模樣的姑娘的衣篼內掏出一部手機,快速地離開了現場。這一舉動被隱蔽跟蹤的志願者反扒隊員手機拍攝記錄下來,迅速傳到社區警務室引起民警的高度重視。在距現場200多米的位置,小偷被兩名志願者擋獲並報警。看到自己偷盜行為的全過程錄影,犯罪嫌疑人當場就焉了,對自己扒竊事實供認不諱。

群聯群防也收到明顯的效果,反扒志願者非常活躍,長期參與反扒志願行動,僅今年就抓到了60餘名嫌疑人,其中20多名受到了刑事處罰。

為快速發現、取證、抓住犯罪嫌疑人,涪城公安分局採取高科技助力反扒實戰。在每個警務室外側四面八方都安裝了高清攝像頭,警務室裡面也安裝了一套全新的人像識別系統,納入所有綿陽公安登記在案的逃犯和有違法犯罪記錄人員的圖像資訊。

“一旦嫌疑人進入視頻監控畫面,系統就會自動識別然後報警。”目前,涪城區重要路口均安裝了人像識別監控探頭,民警將扒竊、網上逃犯等人員人像輸入系統。對每一名進入管轄區的人進行系統比對,一但發現有犯罪前科或網上逃犯就會立即進行預警,值班民警就會調取監控,對嫌疑人的行為和軌跡進行監視。

利用高科技安防系統,在進出各街道的主要路口設置了聯動卡點,整合視頻監控資源,在社區內重點單位安裝“紅黃綠”一鍵報警互聯系統,將社區內的重點單位、商鋪門面監控統一接入警務室。建立起社會資源監控、人像自動識別、違法人員步態辨認、紅黃綠報警四大監控系統,真正讓小偷插翅難逃。

據瞭解,從今年1至8月,僅北街社區扒竊案件發案數由去年同期的793件,下降至現在的44件,降幅達94.5%,中心城區商業中心的治安秩序也明顯好轉。

推行專職巡邏守護 全面破解街面巡防難題

常言說得好:誰當官誰把關,誰負責誰擔責。

涪城區公安分局在社會治安管理中叫響“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使命口號,把“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公安工作優劣的最高標準抓實抓好。

口號好喊,事難做。

涪城區有60萬常住人口以及30多萬的流動人口,但涪城區警力只有400多人,平均每一萬人只有4名員警,遠低於全省每萬人6名員警的平均水準。

而作為綿陽市主城區的涪城區,案件數約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出動警力承擔的安保等工作,約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少任務多的矛盾特別突出。

有人坦言,這裡的治安管理就是搬來“天兵天將”也無可奈何。但涪城公安分局新一屆黨委班子就不信這個邪。

要治病先得把病根找到,才能對症下藥。公安分局領導靜靜地坐下來,反照鏡子查擺問題,把上級領導、院校專家、基層所隊領導、社區民警、優秀退休民警和當地人大、政協、群眾代表請到公安局,為安全管理工作會診把脈解“麻雀”。

在問題的癥結找到後,黨委研究決定:從解決警力不足的根上下功夫,在補齊短板破解街面巡防機制改革上做文章。建立實行社區治安管理責任承包制,推行防控專職巡邏,加強大街小巷、社區院落和易發案部位巡邏防護。

功夫不負苦心人。分局領導四處奔波,主動出擊匯報警力不足情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多次與區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溝通協調,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為分局新增輔警212人,率先在全省公安系統實現了1:1員額配備標準;保障標準由原來的人均不足每年2萬元統一提高至人均每年4.3萬元,激發了警輔隊伍工作積極性,在巡邏防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底,涪城區公安分局成立了全市首支輔警巡邏隊,144人分派到8個城區派出所,在社區民警的帶領下,加強大街小巷、社區院落和易發案部位巡邏守護,適時開展便衣反扒,與網格內巡特警進行巡防互補,形成閉合式“防控網”。

因為每個派出所轄區情況各不相同,涪城區公安分局只提了一個“硬性”要求:劃定必須巡邏時段和路段,其他巡邏任務由各派出所自行設計。其中,必須巡邏時段指的是學校上學放學時間、22點到淩晨1點等,必須巡邏路段則包括學校、醫院等人流較大區域。

為此,涪城區為輔警統一配備了反光背心和肩扣式警燈。“白天見警車,晚上見警燈,震懾違法人員,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犯罪行為。”

一次花園派出所輔警毛向東在夜間巡邏時,發現一名可疑的男子盯上了一名下晚自習回家的女生。當女同學走得快時,可疑男子腳步也跟著快。女同學放慢腳步,可疑男子也放慢腳步。女同學走進路邊公共廁所,可疑男子也進了公共男廁所。經過500米的觀察,小毛感到毛骨悚然,判斷有情況即將發生。他立即用對講機,呼叫靠近他的另兩名輔警隊員,從東西兩側向他靠近。

果然不出所料,當這位女同學正準備穿過一片小樹林地段時間,可疑男子迅速穿進樹林,像餓狼撲食將小女生撲倒在地。正準備實施強姦時,毛向東以100米衝刺的速度沖向樹林大聲喊道:住手,不許傷害女同學。

“滾,不關你的事,今天要是破壞我的好事,你會沒有好果子吃。”犯罪嫌疑人說。

聽見女同學傷心的哭喊聲:救救我。

說時遲那時快,毛向東一個騰空飛腿將犯罪嫌疑人踹倒在地“四腳朝天”。

氣急敗壞的犯罪嫌疑人,快速從褲包裡掏出一把雪亮的匕首,翻身起地朝毛向東刺來。毛向東眼疾手快一個躲閃,匕首刺到樹上。這時毛向東借機發力,一個橫勾拳重擊犯罪嫌疑人頭部,將其擊倒在地。

其他兩名巡邏隊員趕到後,一起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控制,女同學也安全得救。

一位環衛工人感慨地說:“現在有了24小時專職巡邏隊,城區安全多了,偷搶的事很少見到。”

涪城區公安分局副局長王曉勇說。在得到24名“生力軍”補充後,花園派出所的治安情況得到大幅改善,2017年上半年,轄區扒竊發案率僅為過去的三分之一,輔警專職巡邏隊制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96起。

五指攥緊形成鐵拳 警種聯動合成戰顯神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違法犯罪分子反偵查能力的不斷增強,而今大資料背景條件下的單打獨鬥,難以適應資訊化條件下合成作戰警務實戰需要。

涪城區公安分局與時俱進,不斷轉變觀念換腦筋。從城區派出所原天網監控人員中優選了8名人員進駐合成作戰中心,專門負責視頻偵查工作,突出抓好“每案過濾、軌跡伴隨、擴線串並、警種聯動”四項核心工作,逐步變過去各自為戰的“單元作業”為“團隊作戰”,不斷探索以圖偵為牽引的破案打擊“一盤棋”的合成作戰新格局。

針對各類大案、要案,合成作戰中心要求各視偵專職人員每日對全區前一天重大警情進行重點篩查,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第一時間將有關線索提供給相關參戰單位。

2016年11月9日6時許,犯罪嫌疑人何某、唐某在涪城區桃園街“匯源賓館”採用持刀威脅方式,強迫受害人劉某某通過手機支付寶轉款,將其銀行卡上5300元轉到自己帳戶,之後二人又將其錢包裡的1900元現金及一部VIVO牌X7手機搶走。經查,嫌疑人開房時所用身份證系他人證件,視頻偵查人員通過對嫌疑人視頻接力篩查,發現嫌疑人隨後逃離至某賓館拿取行李。通過到該賓館瞭解情況得知兩個可疑身份資訊,隨後對可疑身份資訊進行布控,最終將再次使用假身份證登記入住的兩名嫌疑人抓獲。

情報作戰專職隊伍堅持對案件視頻、圖片資料進行分類保存,將有串並可能的案件與原案件的基本資訊,以及人、車、物資訊進行迴圈比對,為串併案提供多維度的分析研判支撐,提升了視頻研判的廣度和深度,先後破獲城區系列電動車被盜、車內物品被盜、高攀入室盜竊案。

2017年7月26日,涪城區“韓式公寓”酒店發生一起殺人案件。案發後,涪城立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利用“綿州利劍”系統,迅速查清受害人與一名叫吳凡的男子共同入住酒店,並通過“4G分光、時空甲板”系統確認吳凡有重大作案嫌疑。為儘快抓獲嫌疑人,專案民警在堅持傳統偵查手段同時充分利用“天幕工程”3+N現代化科技手段,在綿陽市局刑偵、技偵支隊和分局情報、網安大隊及花園派出所的配合下,綜合運用視頻追蹤、人像比對、網路布控等技術偵查手段,轉戰四川成都、樂山,重慶,廣東廣州、惠州,廣西北海等地,行動萬餘公里,對嫌疑人進行全方位跟蹤抓捕。8月18日晚,專案組民警通過協力廠商網路支付平臺監控,在廣西北海市公安局刑偵、情報支隊協助下,在北海市將犯罪嫌疑人吳凡抓獲歸案。

通過“天幕工程”成功偵破跨省系列盜竊案。2017年5月15日、16日,刑偵大隊連續接到受害人陳某報案稱,其位於涪城區躍進路“1958社區”20幢2單元3205號的家中被盜,家中手機、現金及一把“傳奇”轎車的鑰匙等財物被盜。嫌疑人在盜竊汽車鑰匙後,又盜竊了其停放在車場轎車內的1萬余元現金及手機一部。接報後,刑偵大隊高度重視,跨區域系列侵財專案組隨即開展偵查工作。通過現場現場勘驗和監控視頻“人像比對”,專案組明確了犯罪嫌疑人身份資訊及活動軌跡,於7月15日在綿陽市涪城區1958社區外將犯罪嫌疑人李洪平成功抓獲。

截至目前,通過專職化隊伍發揮作用,協同偵查部門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6件,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35人,打掉團夥2個,串並破案23件,完成視頻應用戰果39個,合偵快破了一批有影響的系列入室盜竊、丟包詐騙和盜竊車內物品案件。

四川省公安廳宣傳處 陳依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