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及防治措施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 也危害果實和莖蔓。 葉片染病後, 先呈淡綠色水浸狀斑點, 漸呈黃褐色、淡褐色、淡黃色、灰白色、白色, 因受葉脈限制葉背面病斑呈多角形。 潮濕時葉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膿, 乾燥時呈白色薄膜狀或白色粉末狀, 質脆易穿孔。

莖、葉柄、卷鬚染病後, 出現水浸狀小點, 沿莖溝縱向擴展成短條狀, 濕度大時也有菌膿, 嚴重者病部縱向開裂, 呈水浸狀腐爛, 變褐, 乾枯後表層留有白痕。

果實上病斑初呈水浸狀圓形小點, 擴展後為不規則的或連片的病斑, 病斑潰裂, 溢出白色菌膿,

並常伴有軟腐病菌侵染, 而呈黃褐色水漬狀腐爛。

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病品種。 保護地品種津春1號對細菌性角斑病有較強的抗性, 適合溫室大棚栽培。 中農13號、龍雜黃5號等對細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較強。

②種子消毒。 選無病瓜留種, 並進行種子消毒。 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 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鐘, 或40%福馬林150倍液浸種1.5小時, 或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 或100萬單位農用鏈黴素500倍液浸種2小時, 用清水洗淨藥液後再後摧芽播種。 也可將乾燥的種子放入70℃溫箱中幹熱滅菌72小時。

③清潔土壤。 用無病菌土壤育苗, 與非瓜類蔬菜實行2年以上輪作。 生長期及收穫後清除病殘組織, 帶到田外深埋。

④加強管理。 保護地栽培時要注意避免形成高溫高濕條件, 覆蓋地膜,

膜下澆水, 小水勤澆, 避免大水漫灌, 降低田間濕度。 上午黃瓜葉片上的水膜消失後再進行各種農事操作。 避免造成傷口。

⑤藥劑防治。 發現病葉及時摘除, 而後噴灑30%琉膠肥酸銅(二元酸銅DT)可濕性粉劑劑500倍液, 或60%琥·乙磷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波, 或50%甲霜銅(瑞毒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2%春雷黴素水劑400~750倍液, 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400倍液, 或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 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 或47%加瑞農500倍液, 或噴50%琥珀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1:2:300波爾多液, 或1:4:600的銅皂液, 或30%細菌殺星600~800倍液等藥劑, 或 高錳酸鉀800~1000倍水溶液, 或1:2:300~400的波爾多液噴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