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5萬雙“布涼鞋”老兩口賣了21年 還剩千雙“絕版”

今年65歲的張學峰, 家住制錦市社區。 上世紀80年代初, 他從浙江蕭山一家鞋廠進布涼鞋賣, 還曾到鞋廠學習修鞋技術。 那時, 布涼鞋風靡一時,

生意好時, 他的鞋店一天就能賣上百雙。 21年前, 鞋廠倒閉, 他從鞋廠低價買了近5萬雙鞋子的原材料回來做鞋賣。 如今他每天上午和老伴在家做鞋, 下午騎著三輪車出門擺攤, 就這樣賣得只剩1000來雙, 他說, 這些布涼鞋是一代人的回憶, 賣完後就絕版了……

1日下午, 張學峰整理貨架

“絕版布涼鞋”現場製作, 30分鐘完工

1日13:00左右, 張學峰騎著三輪車到達共青團路與趵突泉北路交叉口西北角, 他頭戴草編帽, 笑著與路邊的人打招呼。 待車停穩後, 他伸手把蓋在車鬥的紅色條紋布揭開, 從裡面拿出10雙布鞋, 一一擺放在一塊木板上, 在三輪車車座後面還立著一塊小黑板, 上面用紅粉筆寫著“絕版布涼鞋”5個字。

擺好攤後, 張學峰從車鬥裡拿出一雙半成品的布涼鞋, 開始完成後半部分。

“塗抹膠水是最重要的一環, 也是最難的一個步驟, 等到膠幹到不粘手時, 就能把各個部分粘在一起了”, 他說, 手一歪, 膠粘到鞋幫上就會影響美觀, 膠水太濕或者太幹都會影響黏合度。 近半個小時,

這雙半成品的鞋, 在張學峰的手中經過裁剪、打磨、上膠、黏合變成了一雙整鞋。

不少人被“絕版”所吸引。

“這鞋多少錢?”一行人問價。 “30一雙, 好穿不貴, 絕版的, 以後就買不到了”, 張學峰回答。 一小時裡, 大約有七八人駐足問價, 但並沒有人買。 “天變涼了, 鞋就不好賣了”, 張學峰笑著說。

上世紀80年代風靡 一天能賣上百雙

“我這個樣式的布涼鞋賣完了就絕版嘍”, 每次有人路過小攤問布涼鞋, 張學峰都會說這句話。 原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 張學峰就開始賣布涼鞋。 他回憶, 那時布涼鞋十分暢銷, 他就在原來的百貨大樓對面開了一家鞋店專賣布鞋, 生意最好時一天能賣上百雙, “賣6塊5 一雙, 一天能賣幾千塊”。

1985年, 到浙江蕭山參加廠家訂貨會時, 張學峰趁機跟廠裡的工人學習了修鞋的技術,

“鞋子都是膠粘的, 萬一人家買回去穿一兩個月開膠了找回來, 咱得會修做好售後才行”, 他說。 布涼鞋風靡幾年後, 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走下坡路, 1996年, 張學峰原本訂貨的那家鞋廠面臨破產, 考慮到自己有做鞋的手藝, 他專門去廠裡買了近5萬雙布涼鞋原材料回來。

如今, 他進的5萬布涼鞋已經賣得差不多了, “只剩1000來雙了, 好多款式都賣完了, 就剩這三種了, 這鞋是一代人的回憶, 賣完就絕版了”, 張學峰說。

記者:孔婷婷 攝影:劉玉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