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魏晉第一男組合“竹林七賢”,在引領當時流行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于竹林七賢的名稱, 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標新立異, 他在《陶淵明思想與清談之關係》中認為”竹林七賢”是先有“七賢”而後又“竹林”。

“七賢”所取是《論語》“作者七人”的事數, “竹林”是東晉士人比附佛教內典而形成, 東晉初年截取了天竺“竹林精舍”之“竹林”二字加於“七賢”之前。

以“竹林七賢”合稱的, 最早見於末期《魏紀》:“譙郡嵇康, 文辭壯麗, 好言老莊, 而尚奇任俠, 與陳留阮籍, 兄子咸, 河內山濤, 河南向秀, 琅琊王戎, 沛人劉伶特相友善, 號竹林七賢, 皆崇尚虛無, 輕蔑禮法, 縱酒昏酣, 遺落世事。 ”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 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 嵇康、阮籍、劉伶、阮鹹始終主張老莊之學, “越名教而任自然”, 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 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

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 清靜無為, 聚眾在竹林喝酒, 縱歌。 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

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

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 但不為司馬炎所重。 山濤起先“隱身自晦”, 但40歲後出仕, 投靠司馬師, 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

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

王戎為人鄙吝, 功名心最盛, 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 曆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 在八王之亂中, 仍優遊暇豫, 不失其位, 但在當時年代不失為明哲保身的無奈之舉。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

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 嵇康被殺害, 阮籍佯狂避世。 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 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