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科院博士攜碩士妻子回鄉當農民,帶動五百農戶年均增收8000元

在潼南區崇龕鎮, 有一片占地6000畝的大馬士革玫瑰花。 這是全市最大的大馬士革玫瑰花單體種植加工及精油提取基地, 既是何泉、李鶴夫婦愛情和事業的見證, 也是他們回饋父老鄉親的一份厚禮。

近日, 何泉、李鶴家庭獲評2017年重慶“十大最美家庭”。

回鄉創業 種下500畝大馬士革玫瑰

一個中科院化學博士, 一個中山大學發育生物學碩士, 夫唱婦隨的二人5年前回到潼南老家種下玫瑰, 當起現代農民。

長筒雨靴、遮陽草帽, 走進泥濘田坎為新苗培土, 45歲的何泉博士回到家鄉潼南, 他說, 自己本身就是潼南農村娃, 和土地可以“無縫銜接”。

何泉是潼南中學高91級1班的驕傲, 在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後, 他進入中科院成都分院深造, 取得博士文憑。 回鄉前, 他已辭去廣州一家知名日化品公司研究所所長職務和高額年薪, 在成都自立門戶。 妻子李鶴, 是蘭州大學的小師妹,

後在中山大學取得發育生物專業碩士文憑。

2011年潼南招商引資向何泉拋出橄欖枝, 第二年, 他們決定回到崇龕當農民, 註冊成立生態農業科技公司, 年底栽下500畝試驗田, 專注於大馬士革玫瑰的種植加工、精油提取及農業新品種育種育苗示範推廣。

丈夫何泉出任公司董事長負責戰略規劃, 妻子李鶴任副總帶隊把關技術研發。

推廣玫瑰綠色種植 增加農民收入

經過五年的努力, 他們的玫瑰花產業基地擴展到了6000多畝, 並成功舉辦了多屆潼南玫瑰花節, 成為了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 公司已獲得重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專利4項及實用新型專利6項。 李鶴與丈夫何泉開展的“大馬士革玫瑰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專案獲得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該項目發展中, 李鶴夫婦與當地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們積極參加專案所在地的扶貧工作, 採取“專家+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 對當地農民開展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 示範推廣玫瑰綠色種植標準化栽培技術, 在舉辦玫瑰節期間, 積極為農民的擺攤點進行協調, 以讓當地的農產品能讓更多的外來遊客看到、買到, 增加農民的收入和增加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

熱心公益 參與建設數十個“霞光書屋”

在業餘時間, 李鶴與丈夫何泉,

積極參與“霞光書屋”鄉村小學圖書室的建設, 先後參與建設了數十個“霞光書屋”鄉村小學圖書室。 他們還關心鄉村留守兒童, 長期資助多名鄉村留守兒童的學雜費和生活費。

脫貧工作中, 夫妻倆也沒閑著, 不僅在青山村幫扶了9戶深度貧困戶, 共37人, 還免費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0餘次, 培訓農民1200人次, 帶動500余戶農民種花務工, 每戶年均增收8000餘元。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李潔 cqtimes234923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